1、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 2022 年高三年高三 3 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
2、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游传 ,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
3、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 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
4、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
5、、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 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 材料三 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才,
6、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 ,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
7、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并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就个人言, 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
8、子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摘编自詹丹一部红楼梦 ,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B. 红楼梦 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小说人物在过去、 现在和未来
9、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C. 红楼梦既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D. 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B. 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时期谢道韫的形象影响了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C. 红楼梦长于写实,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
10、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为失去这一点而获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D. 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3.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 水浒传的叙事方式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 “宝玉挨打”的情节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D. 有的红学家认为读红楼梦时,因其结构的周密、错综的繁杂,有仿佛置身
11、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材料一中写到“( 红楼梦中的人物)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请你结合原著中的一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倒霉的阴雨天气使得矿区冷冷清清,死气沉沉。人们除了吃饭就是睡觉。睡!不睡再干啥?孙少平倒在自己的床铺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几天来,他一直沉浸在一种异常的激动之中,因为再过几天,就到了晓霞和他约定的那个充满浪漫意味的日子。 在临近回黄原的前一天,他准备先到铜城为两个老人买点衣料。这是他参加工作后
12、第一次回家,应该给家里所有的人都带礼物。吃过早点,他背了个大挂包,带了那把新买的黑色自动伞,带了足够的钱,走出单身宿舍,踏入了茫茫雨雾中。 当路过矿部大楼前的阅报栏时,不由驻足而立, 想浏览一下报纸上的消息。 孙少平自高中认识田晓霞以来,在她的影响下,一直保持着每天看报纸的习惯。 他突然被省报头版头条的黑体字标题所吸引南部那座著名的城市被洪水淹没了!更让他大吃一惊的是,电头“记者田晓霞”几个字迅速跳入他的眼帘。啊?她已经在那里了? 孙少平一边看田晓霞的这条惊人的消息,一边在想她能不能赶回黄原的问题,他用这双重思维读完了这条简短的消息但是,对孙少平来说,真正爆炸性的新闻是紧接着这条消息的另外几行
13、字又讯:本报记者田晓霞发出这条消息后,在抗洪第一线为抢救群众的生命英勇牺牲牺牲?我的晓霞晓霞牺牲的消息洪水巨浪一样将孙少平击倒,使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孙少平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用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地抽搐成一种怪模样。洪水扑灭了那几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涌来他收起自动伞,在大雨中奔向二级平台的铁道。他疯狂地越过选煤楼,沿着铁路向东面奔跑。他一直奔跑到心力衰竭,然后倒在了铁道旁的一个泥水洼里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当孙少平满身泥浆返回宿舍,那神态已经完全像一个疯子或纯粹的白痴。同宿舍的人看他这副样子,都吓住了,谁也没敢问他个长短。下午,同宿舍的人给他捎回一份电报。他从床上跳起来,手抖
14、得像筛糠一般,打开了这份电报他希望这是田晓霞打来的!他相信会有奇迹出现!可是,电报竟是她父亲的铜城大牙湾煤矿采五区孙少平请速来我处田福军。孙少平两眼一阵发黑,把电报纸丢在床铺上。是的,晓霞的死是真实的。 孙少平神神魔魔,赤手空拳走出了宿舍。他很快赶到矿部前的小广场。每隔一小时发往铜城的公共汽车正在往上挤人。他扑进车门,夹在人缝里,胸膛像压了一块大矸石。呼吸困难而急促,一个多钟头后,他在铜城下了汽车,上了当天开往省城的最后一趟火车。 孙少平坐在靠窗户的座位上,也不看车窗外流逝的原野。他伏在茶几上,闭住眼睛。巨浪在心头一排排掀起,又猝然间落下,波浪中浮现出她美丽的脸庞。你不可能死,晓霞!你会活着的
15、这也许只是一场恶作剧。你会发出那银铃般的笑声。不知会从什么地方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你那么鲜活而蓬勃的生命,怎么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呢?不,你绝不会死!也许你已经在什么地方上岸了!是你让父亲给我打了这封电报。你或许只受了点伤,正躺在某个医院的病床上。你一定在等着我的到来孙少平内心紧张地作各种设想。所有这些设想的前提都是晓霞还活着。是的,她怎么能死呢?她怎么会死呢?活着,是的,活着!亲爱的人,你只不过受了点伤,受了点惊吓,说不定我们还会明天从省城出发,赶到黄原去因为后天,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我们还要在古塔山后面的杜梨树下相会 孙少平双手蒙面伏在茶几上。泪水糊满了手掌。他浑身酸疼,疲惫不堪;似乎不是火
16、车载着他,而是他拖着火车在向省城飞奔 他先并没有去找晓霞的父亲他从晓霞不久前的信中知道,她父亲已经是这个城市的市委书记了。他先来到了报社只有这里才能证实他亲爱的人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他的心狂跳着,走进报社大门。“你找谁?”门房老头在窗户上探出头问他。“我找田晓霞。”他声音沙哑着说,眼睛盯着老头的脸色。老头两眼瞪住他看了半天,才说:“这娃娃已经死了。唉,实在是个好娃娃!连个尸首也没找见你是她的什么人?”老头在自言自语中突然像梦中惊醒一般问他。孙少平两眼一黑,腿软得如同抽了筋骨他没有回答老头的话,就转身走出报社大门。 大街上灯火辉煌,人头在伞下攒动;车辆飞溅着水花急驰而过。然而,他面对的却是一片沙
17、漠人生的沙漠啊孙少平强忍着悲痛来到市委,打听了田福军的住处。 当他走到二楼那个房间的门口时,牙齿咬着嘴唇,停留片刻。过了一会,他才抬起软绵绵的胳膊,在门上敲了敲。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 ,有删改) 文本二 孙少平与田晓霞都是极具勇气与智慧的人,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他们在精神上是平等且相通的,他们拥有一样的胸怀,拥有一样的生活哲学。晓霞钦佩孙少平,是他选择了一条比常人要艰难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田晓霞作为孙少平的精神导师,存在的意义不单单是启发引导孙少平,还有在八十年代城乡巨变的环境下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展示了一名现代知识女性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时期的激情,这与作
18、品中的其他人物形成对比。 (摘编自 平凡的世界之爱情篇孙少平与田晓霞 )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因为快到与晓霞约定见面的日子了,孙少平沉浸在幸福之中,激动得难以入睡。 B. 回家前给家里人都买了礼物,说明少平是一个非常孝顺并且十分懂得礼仪的人。 C. “同宿舍的人看他这副样子,都吓住了”,谁也不敢向少平询问晓霞牺牲的事情。 D. 少平没先去找晓霞父亲而先到报社去,是因为报社能更早知道晓霞牺牲的消息。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雨天里矿区的人们“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一方面突出了矿区的冷清和沉寂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孙少平的心事。
19、 B. 他“背了带了带了踏入”一连串动作不仅写出少平回乡的迫切心情,也表现出他的自信。 C. 文中多次写到“雨”,不仅渲染了阴沉肃穆的环境氛围,烘托了孙少平沉痛凝重的心情,也使小说情节更曲折离奇。 D. “他面对的却是一片沙漠人生的沙漠啊”与“大街上灯火辉煌”形成对照,表现了孙少平悲痛绝望的心情。 8. 画线语句中,交替使用“她”和“你”两个不同的人称,对此应如何理解? 9. 文本一是如何展示田晓霞“现代知识女性的社会责任感”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吐蕃自恃其强,致
20、书用敌国礼,辞指悖慢,上意常怒之。返自东封,张说言于上曰:“吐蕃无礼,诚宜诛夷,但连兵十馀年,甘、凉、河、鄯、不胜其弊,虽师屡捷,所得不偿所亡。闻其悔过求和,愿听其款服,以纾边人。”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吾言必不用矣。”及君奂入朝,果请深入讨之。 吐蕃兵数败而惧,乃求和亲。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从容言和亲之利。上曰:“赞普赞普尝遗吾书悖慢,此何可舍!”对曰:“赞普当开元之初,年尚幼稚,安能为此书!殆边将诈为之,欲以激怒陛下耳。夫边境有事,则将吏得以因缘盗匿官物,妄述功状以取勋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国家之福也。兵连不解,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兹困敝
21、。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主,因与赞普面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上悦,命惟明与内侍张元方使于吐蕃。赞普大喜,悉出贞观以来所得敕书以示惟明。 冬,十月,遣其大臣论名悉猎随惟明入贡,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为边将交构,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辛未,遣鸿胪卿崔琳使于吐蕃。琳,神庆之子也。吐蕃使者称公主求毛诗 春秋 礼记 。正字于休烈上疏,以为:“东平王汉之懿亲,求史记诸子 ,汉犹不与。况吐蕃,国之寇仇,今资之以书,
22、使知用兵权略,愈生变诈,非中国之利也。”事下中书门下议之。裴光庭等奏:“吐蕃聋昧顽嚣,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赐以诗 书 ,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休烈徒知书有权略变诈之语,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也。”上曰:“善!”遂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B. 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C. 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D. 上日/
23、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赞普:吐蕃诸王多在名字上加此词,强调他的权力来自上天,即所谓“君权神授”,强调了赞普的血缘属于神系,君权来自天神,这与“皇帝”称谓的由来相同。 B. 陇右:最早约出现于汉末魏初,但溯其渊源,“陇右”一词则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古时也称陇西。 C. 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敕最早是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的,至唐宋元代敕书的种类有所增加。明清时期,敕的用途更为广泛,规格形式也更为完备。 D.
24、 鸿胪卿:官名,掌朝会时赞导礼仪,北齐置为鸿胪寺长官,历代沿置。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明改殿庭仪礼司正置,正四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年战争,消耗巨大,面对吐蕃自恃言词违逆傲慢,张说还是劝说皇帝接受他们的求和,来休养生息,缓和边疆局势,但皇帝最终没有采纳。 B. 皇甫惟明认为,边境有战事,武将就可以借这个机会胡乱地上报立功情形来获取功勋和爵位,不是国家的福气,这话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唐朝现实。 C. 派使臣去看望金城公主,借这机会与赞普当面互相约定结交,使他俯首称臣,从此永远平息边境战祸,张说认为这是驾驭夷狄的良策。
25、 D.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字于休烈认为把史记 诸子这些书送给吐蕃,他们就会更加机变狡诈,裴光庭等人认为可以使吐蕃受到忠、信、礼、义的教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从容言和亲之利。上曰:“赞普尝遗吾书悖慢,此何可舍!” (2)吐蕃聋昧顽嚣,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赐以诗 书 ,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 14. 根据材料叙述的唐朝与吐蕃这段历史,分析古代治理边疆的策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 钱起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
26、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 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爽气”开端,既描画出秋天万里晴空、清爽明朗自然景色,又带给读者轻松爽朗的感受。 B. 颔联两句,用“凤沼”“尧天”称颂太平盛世、用“不知”“但觉”表露出诗人现实处境和感受。 C. 颈联“砧杵”意象的使用, 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 将游子思乡、 寂寞怀友之情融于景物中。 D. 全诗前六句的写景与第八句的抒情本不相干,但有了第七句的过渡,结句的抒情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16. 有人说这首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实则是一首投赠诗,依据是什么? (三)名
27、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借古喻今,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描写先人创业艰难,引起后世警觉的句子是“_,_”。 (2)白居易宦途坎坷,失意惆怅,再加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积蓄在心中,使他泪流不止。在琵琶行中,表现他这种状态的诗句是“_?_”。 (3)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联常书写张贴或者刻画悬挂到楹柱上, 故也称“楹联”。
28、 楹联 , 根据不同场合、 不同时间, 可分为春联、喜联、庙联、车联等。它是以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基础的一种文化样式,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以整齐雅致的形态出现,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还在于在对仗节奏中体现声律美, 音乐感。 春联作为年俗的楹联,两千年来盛传不衰,已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 下来的一副经典春联“( )”,其意蕴便来自年俗传统的祝福仪式。它不仅代表了喜庆,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愿望。 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中国文化的天空,灿烂出彩。楹联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 ,内蕴丰富宏大,内涵幽远深邃。它担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在楹
29、联形式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楹联文化。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名目繁多 突现 流传 无所不至 B. 五花八门 突显 留传 无所不至 C. 五花八门 突现 留传 无所不包 D. 名目繁多 突显 流传 无所不包 19. 下列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 ) A. 猛虎啸山显威势,寒梅傲雪见精神 B.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C. 山水秀美风光丽,虎跃龙腾日日新 D. 双玉初谐琴瑟调,五花新授凤鸾封 20.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
30、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 100%,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 80%以上。也就是说 ,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有些受种者自身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可能会导致接种疫苗后免疫失败,仍有可能会发病。然而大量研究表明, ,他们患病后的症状也比不接种的人轻很多。因此,从构筑免疫屏障角度看, ,既是个人权利,也是公民义务。 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类。我国大多数人接种的两针剂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前两针的接种属于基础免疫。接种第 3 针疫苗就属于加强免疫。为什么要进行加强免疫?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人接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体内抗体会逐渐减少,当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对新冠病毒
31、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加强免疫后不仅可以明显提升体内的抗体水平,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加持久的免疫能力和更加牢固的免疫记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 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B
32、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错误,从材料一第一段“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第二段“我们知道,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张冠李戴,把作者郑铁生的观点和鲁迅所言混淆了。 C“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错误。原文说“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张冠李戴。 D“研究者一致认为”错误。原文信息是“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葬花吟与唐寅的
33、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可见选项漏掉了“不少学者指出”这一限制性信息,表述绝对。 故选 B。 2. A A“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错误。原文信息是“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可见选项结论曲解文意,应该是二者各有利弊短长,不能据此说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表述绝对,无中生有。 故选 A。 3. C C.“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错误,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主线和副线”是“传统线性的单一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 红楼梦 则打破了这样的方式,
34、 创造了“多维空间形式”。选项认为“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正是以传统方式评价,所以不符合材料一中观点。 故选 C。 4. 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论点,即江南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然后从多个方面并列阐述,最后总结。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例证法。 5. 示例:秦可卿。如在第 5 回出现在现实时间,让宝玉在她自己的房里睡觉;然后又出现在神话时间,作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出现在贾宝玉梦中。而在第 13 回,秦可卿又给凤姐托梦,出现在梦幻时间。 6. A B.“给家里人都买了礼物”错误。原文是“他准备先到铜城为两个老人买点衣料。这是他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回家,
35、应该给家里所有的人都带礼物”,可见是准备买礼物,而不是“买了”。 C.“谁也不敢向少平询问晓霞牺牲的事情”错误。由原文“那神态已经完全像一个疯子或纯粹的白痴。同宿舍的人看他这副样子,都吓住了,谁也没敢问他个长短”可知,同宿舍的人是被他的样子吓住了,不敢询问他这样子的原因,他们并不知道晓霞牺牲的事情。 D.“因为报社能更早知道晓霞牺牲的消息”错误。 由原文“只有这里才能证实他亲爱的人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可知,孙少平先到报社,是希望能证实消息的真实性。故选 A。 7. C C.“使小说情节更曲折离奇”错误,“雨”的描写在情节上的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小说情节并不追求“曲折离奇”。故选 C。 8. “
36、她”,是客观陈述,表现孙少平理智上面对晓霞牺牲这一消息;“你”,便于直接抒情,是孙少平对晓霞的热烈呼唤,以幻想的方式表现孙少平对晓霞强烈的爱; 人称的变换使用,反映出孙少平在现实与幻想中矛盾与复杂的心情。 9. 通过写省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侧面展现田晓霞在抗洪一线采访的事实,体现她作为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写省报刊登田晓霞牺牲的消息,让读者想象她为抢救群众的生命而英勇牺牲的画面,侧面体现她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展示她“现代知识女性的社会责任感”。 10. D 句意:唐玄宗说:“等我和王君奂商量后再说。”张说退朝后,对源乾曜说:“王君奂有勇无谋,常想着侥幸取胜。如果两国和亲,他拿什么为自己的功
37、劳呢!” “上曰”,“上”作主语,“曰”作谓语,“俟吾与王”是“曰”的直接引语,故应在“上曰”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B。“吾与王君奂议之”是主谓短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C。故选 D。 11. A A.“与皇帝称谓的由来相同”错误,与“皇帝”称谓的由来不同。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故选 A。 12. C C.“张说认为这是驾驭夷秋的良策”错误。原文是“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从容言和亲之利。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主,因与赞普面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可见这是皇甫惟明的看法。故选 C。 13. (1)忠王友
38、皇甫惟明借奏事的机会不慌不忙地向唐玄宗讲述和亲的有利之处。唐玄宗说:“赞普曾经在给我的书信中词语违逆做慢,这怎么可以放弃对他的打击呢!” “从容”,不慌不忙;“遗”,送给;“悖慢”,违逆傲慢;“舍”,放弃。 (2)吐蕃愚昧顽固而放肆,长期反叛,新近才降服,应该借这次他们求书的机会,把毛诗 尚书送给他们,或许会使他们逐渐受到大唐教化的陶冶,使教化流布,无远不至。 第二句:“顽嚣”,顽固而放肆;“新”,才,刚;“因”,借机、趁机;“陶”,陶冶;“化”,教化。 14. (1)武力征伐。等到王君奂进朝,果然请求唐玄宗让他率领军队深入吐蕃国境内讨伐。 (2)议和、和亲。看望和亲的金城公主,借机会与赞普当
39、面互相约定结交。 (3)教化。把毛诗 尚书送给他们,让他们逐渐受到大唐教化的陶冶,使教化流布,无远不至。 参考译文: 当初,吐蕃自恃强大,向唐朝致书采用两国对等的礼节,言词违逆傲慢,唐玄宗常常为此而愤怒。唐玄宗从泰山封禅返回后,张说对皇上说:“吐蕃对我国无礼,确实应该讨伐平定它,但十余年接连打仗,甘、凉、河、鄯等地再也承受不住战争的祸害了,虽然出师屡屡获胜,但是得到的偿还不了损失的。听说吐蕃想悔过求和,希望您能接受他们的诚心归服,以解除边境人民的困苦。”唐玄宗说:“等我和王君奂商量后再说。”张说退朝后, 对源乾曜说: “王君奂有勇无谋, 常想着侥幸取胜。 如果两国和亲, 他拿什么为自己的功劳呢
40、!我的话一定不会被皇上采纳。”等到王君奂进朝,果然请求唐玄宗让他率领军队深入吐蕃国境内讨伐。 吐蕃国几次战败有点害怕,于是请求和亲。忠王友皇甫惟明借奏事的机会从容不迫地向唐玄宗讲述和亲的有利之处。唐玄宗说:“吐蕃赞普曾经在给我的书信中词语违逆傲慢,这怎么可以放弃对他的打击呢!”皇甫惟明回答说:“赞普在开元初年,年龄还小,哪里能写这样的书信!恐怕是边地将领伪造的,想用它来激怒陛下罢了。一般说边境有战事,那么武将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偷盗隐藏官家的东西,还可以胡乱地上报立功情形来获取功勋和爵位。打仗成了奸臣的利益所在,但它不是国家的福气。战事连年不停,每天要花费千金,河西、陇右两地因此贫困凋敝。假如陛下
41、派一位使臣去看望金城公主,借这机会与赞普当面互相约定结交,使他俯首称臣,从此永远平息边境战祸,这难道不是驾驭夷狄的上策吗!”唐玄宗听了十分高兴,就命令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赞普非常高兴,把贞观年以来接到的诏书给皇甫惟明。 冬季,十月,赞普派大臣论名悉猎随皇甫惟明一起入朝进献贡品,并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两代都娶天朝的公主为妻, 我们两国的情义如同一家人。 这中间由于张玄表等人首先带兵侵犯掠夺,才使双方关系恶化。外甥深深懂得什么是尊贵卑贱,怎么敢做出失礼的事呢!由于边将挑拨离间,才使我得罪了舅父;我屡次派使者入朝想说明真情,都被边将阻挡住了。如今承蒙您派使臣来探望公主,外甥我不胜喜悦,假
42、如能够重新修复我们以往的亲密关系,我死而无憾!”从此,吐蕃国又诚恳地归附唐朝。 辛未(二十二日) ,唐玄宗派鸿胪卿崔琳出使吐蕃。崔琳是崔神庆的儿子。吐蕃使者说金城公主想要毛诗春秋 礼记 。正字于休烈上书,认为:“东平王刘宇是汉成帝的亲弟弟,他请求得到史记 诸子 ,汉成帝尚且不给。何况吐蕃,是我国的仇敌,如果现在把这些书送给他们,使他们知道了用兵的韬略,就会更加机变狡诈,这不符合我国的利益。”唐玄宗把此事交给中书门下商议。裴光庭等人奏道:“吐蕃愚昧顽固而放肆,长期反叛,新近才降服,应该借这次他们求书的机会,把毛诗 尚书送给他们。或许会使他们逐渐受到大唐教化的陶冶,使教化流布,无远不至。于休烈只知
43、道书籍中有权术谋略、机变较诈的话语,却不知道忠、信、礼、义也都可以从书籍里表达出来。”唐玄宗说:“你们说得好。”就命人把毛诗等书送给吐蕃的使节。 15. C C.此处的“砧杵”没有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从上下文看,诗人登高远望,心情是愉悦开朗的。“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也于诗无据。 故选 C。 16. 标题有“上中书李侍郎”字样,表明是写给一位姓李的中书侍郎的。尾联以丞相称李侍郎,以书生自称,委婉表达希望李侍郎能够接引自己,让自己有出头之日的愿望。唐人有写诗展示自己的才华,投赠当权者以求得赏识,得到推荐,从而步入仕途或得到重用的习惯。 【解析】“投赠诗”即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作品,
44、或者说作者专门赋诗送给某个人。这首诗前三联都在写景, 展示诗人的写作才华, 而最后一联抒情表明题旨和写作目的。 结合标题“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可知,本诗是写给中书李侍郎的,是一种投赠诗。结合尾联“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可知,“丞相府”指李侍郎,“书生”指自己,作者表达了希望李侍郎引荐自己,步入仕途之意。从朝代风气入手,知人论世,可知唐人有以诗文干谒的传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以本诗投赠中书李侍郎,以求受到赏识和引荐。 17.暴霜露 斩荆棘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18. D 第一处,“名目繁多”,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五花八门”,变幻
45、多端或比喻花样繁多。根据后面“春联、喜联、庙联、车联”可知,此处是说楹联的名称很多,应使用“名目繁多”。 第二处,“突显”,突出地显露。“突现”,突然出现。此处是说显露出音乐感,应使用“突显”。 第三处, “流传”, 事迹或作品等从历史上传下来并传播开去。 “留传”, 遗留下来传给后辈。 前者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而后者只能是纵向;前者依靠传的对象自身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产生跨时空的影响,后者带有主观色彩,有时甚至是当事人刻意要把某些东西保存下来并传递下去。语境是说春联的传承,是依靠其自身的生命力,应使用“流传”。第四处,“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无所不包”,没有
46、什么不被包括进去的。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此处是说楹联包含的内容丰富,应使用“无所不包”。故选 D。 19. B 由语境“春联”“其意蕴便来自年俗传统的祝福仪式。它不仅代表了喜庆,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愿望”可知,此处需填入春联,代表喜庆,含有祝福,寄托对新年的愿望。A. “猛虎啸山”“傲雪寒梅”展现的是人的精神气魄,凸显人的卓尔不群的气概,没有体现新年祝福。B. “天增岁月”“春满乾坤”点出春节的节点,巧妙融入了美好的祝愿:“人增寿”“福满门”。C.“山水秀美风光丽”是写春景之秀美,“虎跃龙腾日日新”是说人的奋起行动,有所作为的状态,与语境“喜庆”“新年的愿望”“祝福”不合,且“山水秀美”是
47、主谓结构,而“虎跃龙腾”是并列结构, “风光丽”是主谓结构, “日日新”是偏正结构, 不符合对仗的结构。 D.由“双玉”“琴瑟”“凤鸾”等可知,这应是婚联。故选 B。 20. 类型一:搭配不当。将“担负”改为“负载”或“承载”; 类型二:成分残缺。“应在”后面添加“继承”或“传承”。 21. 参考答案: 疫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即使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发病 接种疫苗 22. 参考答案:人接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体内抗体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少,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会减弱,因此要通过加强免疫来提升体内抗体水平和增强免疫持久性。 23. 【解析】这是由名人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此题的三个特点:一是比喻性;二是
48、两面性;三是现实性。很明显,这里的核心词语是“光明和阴影”,其次是“人生”“变化”“魅力”与“美”。 就是说,光明和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从审题角度看,本题不是很难,只要抓住了“光明和阴影”就不会跑题。实际上不管是人生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光明与阴影共存的。当然这阴影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不同。材料界定在了“人生”的层面上了,人生的变化也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 从作文的选材看,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的事例很多。例如,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发配新疆;布鲁诺的火刑,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霍金的病是阴影,但它丝毫没有阻挡他仰望星空的光明。 中外名著中
49、的不少人物事例也同样展现着“光明与阴影构成的美”。 从文体选择看,议论文容易写,记叙文也可以,但要扣准题意。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理性与辩证性增强了,总体难度适中。 【例文】 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 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棵玫瑰有美丽的花瓣,也有婆娑的倩影;既然有太阳的暴晒,就会有夜晚的纳凉;既然有奇寒的冬日,就会有绽放的梅花。正如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托尔斯泰有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那美丽,那魅力是绽放在光明与阴影之间的。 忘不了盛开在荒芜土地上的并蒂莲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是生长在绝崖边缘的光明的花瓣,要想采摘必须英勇无憾。罗密欧与朱丽叶
50、为爱的美艳与甜蜜,付出了生命的哀婉。那阴影是那么的凄惨,世仇与结怨埋葬了爱情的火焰。只有用死亡的抗争,才会消解家族的仇怨?为什么莎士比亚至今熠熠生辉?因为这里渗透了生存还是毁灭的理性判断。光明与阴影时时浮现,看是否展现美丽的娇艳? 德国诗人席勒说: “真正的爱情, 是绝望的! ”难道光明的火一定要把阴影照亮才能展现人生的无限?上帝说,是的。 美丽,栖居在光明与阴影的树枝上,于是酝酿了宝黛,酝酿了天上街市的灯盏。 当我们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我们也看到了杰克与罗丝的生死爱情, 也看到了让女人与小孩先走的善心与光明;当我们看到马丁 路德 金挥手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光明,也看到一颗罪恶的子弹射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