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 年年山东德州山东德州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一) (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040 分)分) 一、(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瞰(kn)望 间(jin) 荣膺(yng) 一气呵(k)成 B掳(l)走 慰藉(j ) 脚踝(hui 断壁残垣(yun) C家醅(pi) 睥睨(n) 炮(po)制 相形见绌(ch) D字贴(ti) 悭(qin)吝 掮(qin)客 一曝( p)十寒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
2、灰色。 B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混然一体。 C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液你。 D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抵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司马迁陈涉世家)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孟子孟子二章)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 C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林嗣环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4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敬畏自然 智取生辰纲
3、 傅雷家书 谈读书 B我的老师 秋天的怀念 苏州园林 说和做 C大雁归来 生物入侵者 夸父逐日 孙权劝学 D我的母亲 威尼斯商人 孤独之旅 变色龙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C刚满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 D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6下列古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杜又清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B离别与君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D而
4、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乐何极! 二、(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孤独之旅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7-10 题。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 几乎晕倒在地上。 因为他看到, 鸭群被分成了无数
5、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 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
6、见到杜小康, 他就大声叫起来。 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 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 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寸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
7、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7对选文第一段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暴风雨来临时天气的阴沉恶劣,渲染了紧张可怕的氛围。 B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与后文“雨过天晴”的景物做对比,为后文杜小康的成长以及变得坚强作铺垫。 D 文段中“黑”字出现了四次, 前二个“黑”, 是天气的客观描写; 后两个“黑”是虚写,形象勾勒杜小康此时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8下列人物刻画的手法与例
8、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 A.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冯骥才俗世奇人) B“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迪陵,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 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 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美洛夫对赫留金说。 (契诃夫变色龙) C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鲁迅故乡) D这个人一路向前挣扎的时候,脑子里就是这样想的。他不
9、仅苦苦地拼着体力,也同样苦苦地绞着脑汁,他尽力想着比尔并没有抛弃他,想着比尔一定会在藏东西的地方等他。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9对文中划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公杜小康战胜少年的孤独,适应了自己一人面对孤独环境。 B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杜小康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 C他为自己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艰辛感到委屈,不是悲哀,而是埋怨父亲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怨天尤人,内心害怕。 D 说明杜小康意识到自己长大成熟了,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成长的泪。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我
10、国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 B文章写父亲,是为了说明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教导和以身示范。 C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 D几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孤独”的“催化剂”,它是成长的一场洗礼。所以,孤独不仅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然,也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需。 三、(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不求甚解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
11、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 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
12、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11作者阐述的观点是( ) A盲目地反对不
13、求甚解的态度 B 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 C虽不必提倡不求甚解,但也不能盲目反对 D读书全在会意,所以可以马马虎虎。 12文章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中的话,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不求甚解”的出处。 B批评人们对陶渊明话的误读。 C陶渊明的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是只要读书就行,不要管理解与否。 D点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虚心学习。 13下面不能很好的论证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的一项是 A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B爱因斯坦说:“在所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 ,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
14、点的一切。” C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D鲁迅先生提倡“随便翻翻”专业以外的书籍 :学文学的看看历史,学化学的读读天文学,“不要盯在一处”。 四、(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 14-17 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
15、,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4下面不属于愚公移山困难的的一项是( )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工程艰巨 B其妻献疑-阻挠反
16、对 C荷担者三夫-劳动力少 D智叟笑而止之-讥笑责难 15对文中“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分析正确的是( ) “跳往助之”写出了孩子出自真诚,高高兴兴参与的态度。 表明愚公移山的事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和下文智叟反对移山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儿童代表新生力量,暗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连小孩也欣然参与。 A B C D 16下面词语与“愚公移山”表达意思不相同的是( ) A精卫填海 B 邯郸学步 C夸父逐日 D 铁杵磨针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险峻,意在衬托愚公思想的顽固。
17、 B大智大勇的人命名为“愚公”,鼠目寸光的人命名为“智叟”,文章这样命名,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增强了艺术效果,包含了对愚公坚持不懈精神的赞扬和肯定。 五、(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词,完成 18-20 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
18、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9对这首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 B“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C“闻笛赋” “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和欣悦之情。 D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固然体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20在这首诗中,作者的情感基调变化正确的是( ) A悲痛忧伤到豁达乐观 B愤慨郁闷到惆怅消极 C
19、凄 苦 悲 凉 到 惆 怅 愤 慨 D欣 慰 自 由 到 坚 定 乐 观 。 第第卷(表述题卷(表述题 共共 8080 分)分) 六、(10 分) 21古诗词中有许多含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请写出三句。(3 分) 22请填充完整下面文化常识的内容。(3 分) (1)“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 。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的是 。 (3)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欧体”是指 的字。 2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4 分)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记者白瀛、史竞男)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日晚在央视播出, 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 诗刊 编辑彭敏, 获得冠
20、军。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 10 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 11.63 亿人次。 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取胜。在“飞花令”环节, 她与大学老师王子龙以“酒”为关键词进行了七八轮交锋, 一口气说出 水调歌头 短歌行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苏幕遮怀旧 将进酒等多首带“酒”字的诗词,令评委赞不绝口。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的内容。(2 分) (2)请根据上面文字内容,完成下面对联 。(2 分) 上联:复旦骄子 扬国粹 下联:上海才女一身雅态 七、(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4-26 题。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
21、。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趋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 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选自云别传南朝。裴松之注) 【注】曹公:指曹操。围:军营。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 为: (2)且斗且却 却:
22、 (3)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去: (4)先主明旦自来 旦: 2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 (2)更大开门,偃旗息鼓 (3)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 26.赵云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4 分) 八、(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7-30 题。 湿地芦花 姚中华 有一种美,看似苍凉,却动人心魄。 深秋,正是芦花盛开的时节,一支支芦花在秋阳下舞动着白色的花絮,如笔如炬,如旗如帜。放眼望去,茫茫银白,一阵风吹,犹如海面突起波涛,翻卷着层层白色细浪,潮涌般涌向远方。 湿地芦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苍凉的秋意,也用一种特有的气势给人们
23、留下深深震撼。 秋风阵阵,大自然褪去浓妆,似乎要走向返璞归真的本色。艳丽的花草已不见了踪影,碧绿连天的荷塘结束了一个盛夏的喧嚣,静静的水面只剩下残枝枯叶,就连那些调皮的水鸟也追随着季节的脚步,飞向远方。只有成片的芦花,用一种特有的格调,恣肆开放,续写着大自然走向深秋的乐章。 芦苇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通的水性植物,伴水而生,随风而长。在水乡泽国的湿地,它们似乎找到最宜生长的水土,在湖边、在滩涂,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蓬蓬勃勃,葳蕤生长。春天,它们露出如竹笋般纤细的身影,静静映现在水边;夏天,它们舒展着婆娑绿叶,却不与百花争宠;只有在深秋,百花凋零,万木枯萎,由绿变黄的芦秆上才开始抽出细碎的花穗。而
24、一旦绽放,它们便轰轰烈烈,用一种独特的苍茫点缀着秋色。 芦花花蕊细碎, 看上去平凡而简洁。 它们没有姹紫嫣红的容颜, 也没有芳香四溢的香味,只有蓬松的花束,素面朝天,如拂尘、似鹤羽,摇曳在平湖云水之间,遍布湿地每一个角落。 它们虽然贵为花身,却用一种野性,傲视瑟瑟寒风;用一种坦然,接受秋风秋雨的检阅;用一种恣意,在萧条的季节,描绘着天地间别样的壮美。 其实,芦花的苍凉诗意早已走进古人的视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中,深秋芦花的洁白与恋人纯洁的情感,化作一份绵绵不绝的思念,隔水相望,顾盼惆怅。这种大爱大美,千百年来立于天地之间,虽然称不上感天动地,却让多少人惦记怀想
25、,向那芦花深处、水岸一方,投去惊鸿一瞥。 走进芦花,除了一份震撼,一份感动,还有一份温暖。伸手触摸细碎的芦花花絮,那是一份细腻柔和的美感,轻柔似棉,温润如玉。正是这份柔美的品性,每到冬天来临,人们便会去湖边采集它们,用来制作一种特殊的御寒鞋子,俗称“毛窝”。“毛窝”用芦花的细穗编织而成,虽然外表粗陋,穿起来却暖和无比。这也许是藐视肃杀寒风的芦花在冬天给人们一份特别的馈赠吧。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人黄庚对芦花秋色的感叹,今天读来,依然能读出几许遗憾,几许惆怅。如今,芦花灿然依旧,只是,它们不再无人问津,无人赏识,它像一张靓丽的名片,展示着湿地别样的秋色,也静静书写着一份大自然的
26、礼赞。 27.阅读全文,用文中的语句说说“湿地芦花”之美,美在哪里?(4 分) 28.本文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生动,含蓄隽永。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进行赏析。(4分) (1)它们虽然贵为花身,却用一种野性,傲视瑟瑟寒风;用一种坦然,接受秋风秋雨的检阅;用一种恣意,在萧条的季节,描绘着天地间别样的壮美。 (2)这种大爱大美,千百年来立于天地之间,虽然称不上感天动地,却让多少人惦记怀想,向那芦花深处、水岸一方,投去惊鸿一瞥。 29.文章引用了诗经和黄庚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 分) 30.文章结尾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 九、作文(40 分) 31以“春风荡漾
27、我心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材自定,体裁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 (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漆黑的夜,蜡烛在努力的燃烧。一点红火,只能照亮小小的一隅,给这间屋子一点点温暖,风吹来,蜡烛坚持着。 蜡烛, 你不觉得你的光太小了么?不觉得你是在燃烧你自己么?蜡烛没有回答,它还在不停地发着光,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周围。 要求: 理解材料,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立意, 自定文体, 自出题目。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解析】此题
28、考查字词认读、多音字和 常见字的读音。 项一气呵 成;项慰藉ji ;项字帖 ti。 2【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项应是浑然一体;项是扶掖;项是中流砥柱。 3【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项军队为兵器;项确实为感动;项为说出为出名;项都是然而却。 4【解析】此题考查短语结构的类型。项中“傅雷家书”是偏正短语,其他都是动宾短语;项“说和做”是并列短语,其他都是偏正短语;项“生物入侵者”是偏正短语,其他都是主谓短语。项全是偏正短语。 5【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项最后的句号应该在引号的里面。C 项中表示约数时不用加顿号,而两个数字没有联系时则要加顿号。 6
29、C【解析】此题考查课内古诗文的记忆背诵默写。A 项中应是“小谢”;B 项中应是“与君离别意”;D 项中漏掉了“渔歌互答”一句。 7D【解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D 项中前三个“黑”,写天、河水、芦苇的黑,是实写;第四个“黑”是指杜小康内心的恐惧,是虚写。 8A【解析】此题考查人物的描写方法。例句是动作描写,A 句是动作描写;B 句是语言描写;C 句是肖像描写;D 句是心理描写。 9C【解析】此题考查小说中重点语句的理解。C 项没有埋怨和怨天尤人的情感,此时的杜小康经历了磨难,内心坚强,也不是害怕的情绪。 10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主题理解,以及依据文本进行的拓展延伸。B 项文章
30、写父亲,是对主人公杜小康起衬托作用,对他们的描写,使杜小康的孤独感显得更为真切,也能更好的刻画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11.C【解析】此题考查寻找概括议论文的论点。文段开头先提出了要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表明了要阐述的观点“虽不必提倡不求甚解,但也不能盲目反对 ”。 12C【解析】此题考查引用论证的作用。陶渊明的两句话紧紧相连,其意重在会意,不要过分注重字句的探究。 13A【解析】此题考查论据和论点的论证关系。A 句讲的是读书要会疑,要能提出疑问,虽也是讲的读书方法,但并不是读书要“会意”内容。 14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愚公的妻子对丈夫身体担心,对移山过程
31、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的关心,并不反对移山,只是实实在在地“献疑”。 15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这一细节与家人支持无关,所以不对,应该排除;“子子孙孙无穷匮”这是愚公的移山理由,与邻居小孩也无关,所以排除。 16B 【解析】此题考查寓言成语的来历和理解。 B 项“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其他三项都有坚持不懈和坚定不移地意思。 17A【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掌握。A 项中写王屋太行两座山,是突出了移山工程的艰巨,衬托了愚公形象的高大。 18C【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律诗节奏的划分有一定的规律,七言律诗节奏一般是 4/3,可细划为
32、 2/2/3,五言律诗大的节奏是 2/3,可细划为 2/2/1。可根据意思来判断节奏,一小层为一节奏即可。 19C【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把握。作者回到家乡,怀念故友,感慨人事变迁,充满了无限悲痛惆怅之情。所以选 C。 20 A 【 解 析 】此 题 考 查 古 诗 词 情 感 的 把 握 赏 析 。诗 的 首 联 以 伤 感 低 沉 的 情 调 ,回 顾 了 诗 人 的 贬 谪 生 活 。 颔 联 , 借 用 典 故 表 达 了 怅 惘 的 心 情 。 颈 联 表 现 出 他豁 达 的 胸 襟 。 尾 联 表 达 了 诗 人 重 新 投 入 生 活 的 意 愿 及 坚 韧 不 拔 的
33、 意 志 。 整 首 诗 的 情 感 是 由 低 沉 到 高 亢 , 所 以 选 A。 21示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背诵默写。人生哲理是指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在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包含哲理的古诗词,需要记忆和理解。 22(1)砚 (2)月亮 (3)欧阳洵 【解析】此题考查语文文化常识的记忆通晓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文房四宝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体现,读书看报要有所涉猎。 月亮的代称很多如婵娟、 玉兔、 寒宫等。 欧体书法是书法中很有
34、名的派别, 在课本中也有所讲解,需要进行简单的模拟和仿写,来加深印象。 23(1)上海才女武艺姝诗词大会夺冠 【解析】此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要从新闻的叙述过程中提取和中心有关的信息,然后总结出答案。(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结果,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润色。)(2)满腹诗书 竞风流【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知识的理解掌握。对联要求字数、词性相同,内容相似或相对。“一身雅态”是偏正短语,所以根据内容可对“满腹诗书”;“竞风流”是动宾短语,所以可对“扬国粹”。 24.(1)被 (2)退却 (3)离开 (4)早晨【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
35、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25.(1)赵云带领几十个骑兵轻装出营。 (2)却大开营门,然后令蜀军放倒旗子,停止敲鼓。(3)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命令军士只用弩箭在后面射曹军。【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句子要通畅,重点字词不能遗漏,特殊句式要符合规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6.(1)仗义大度。借兵给黄忠,不争功。(2)武艺高强。面对曹军,杀进杀出,毫无惧色。(3)爱惜部下。张著受伤被围,赵云勇敢救出。(4)谋略超群。在兵营设置“空营计”,不去追击,只用弓箭射击,唬住操军。【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分析和对文本内容的把
36、握概括。首先要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把握住关键的语句和字词,进行分析概括。 27. 深秋的芦花用一种特有的格调,恣肆开放,用一种独特的苍茫点缀着秋色,演绎着苍凉的秋意,续写着大自然的乐章。【解析】此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提炼概括总结。需要阅读全文,能够找出文中体现主题的语句和字词,特别是散文,一些赋予事物人格化的句子就很能够表达题意。一般每段的开头或者结尾都是需要重点提炼的内容。 28.(1)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出芦花独特的气势之美,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芦花的赞美之情。(2)“惊鸿”一词多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惊鸿一瞥”意思是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
37、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在这里突出强调芦花苍凉诗意之美给人以感动,更流露出作者对芦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赏析。语句赏析属于考查语言的范畴。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修辞入手,比喻是形象生动,排比是语气强烈等,若没有修辞,可从动词的运用、短句的节奏等角度进行赏析。要扣住文章主题,来回答句子表达的情感、效果等。 29. 答案:丰富了芦花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在文学作品中引用一些古诗文或者名言等,能使文章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使人回味无穷的作用。 30.答案:议论抒情 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由衷的喜爱赞
38、美之情,为芦花被人赏识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解析】 此题考查表达方式和行文思路的情感。常 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述重在 叙事,可采用“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形式概括;描 写重在刻画人物或描绘场景;议论重在发表作者对某一个 或几个问题的看法;抒情重在抒发对人或物的情感、态度; 说明一般只出现在客观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中。有时议论和抒情可汇总在一起,两个都答。本 题就既有抒情,也有议论的成分。作者情感,要在阅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前提下,把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和语句提取出来,然后结合文章主题来选择表达情感的词语如高兴、激动、敬佩、赞美;若是文章主题是鞭挞,那就用贬义词。 31
39、. (1) 写作指导: 这个标题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 写作时是要有些讲究的。 首先春风是比喻,要让人看明白“我”的春风是什么。其次是“我心头”,不要转移主人公,要写出“我”的感受。虽是以“春风”为写作重点,但一定要表达出其“荡漾在心头”的幸福之感。春风来自哪里呢?可能是你失败时老师那鼓励的眼神,可能是你失落时父母那轻轻的问候,也可能是你无助之时在阳光下的瞬间感悟。还有可能是午后捧一本书静静阅读的享受。刻画细腻逼是基础,这样情感才会真切动人;融入景物描写显新意,这样文字才会情景交融。明白了吗?愿你笔走龙蛇,写出春风之语,获得满意高分。 (2)首先读懂材料。蜡烛无私燃烧自己,照亮周围,蜡烛是奉献,可从这个角度进行主题的提炼。奉献,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美德。可立意如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他人奉献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社会责任;不是为了回报而奉献;奉献体现个人价值。其次确定体裁。写记叙文,可写自己帮助别人的快乐。写议论文,可列举社会中奉献的人,如教师、父母、军人 等。写散文类体裁,可写自然对人类的奉献、落叶对树根的奉献等。再次要注意文章层次的清晰。开篇要点题,简洁明了。结尾要扣题,要记得点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