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11134       资源大小:1.73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1、韶关市韶关市 20222022 届高三综合测试届高三综合测试地理地理试题(一)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分。在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 年后,中国产业出现向外双路线输出的现象:低端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部分制造业及一些高端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导致中国产业双路线输出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成本变化 B. 市场需要的变化 C. 资源需求的变化 D. 生产要素的变化 2. 美国

    2、、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能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条件主要有( ) 政策扶持 劳动力价格降低 需求量剧增 机器代人的普及 A. B. C. D. 3. 为应对双路线产业输出格局,我国可以( )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 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 A. B. C. D. 【1 题详解】2012年-至今,全球正在进行第五次的产业大转移,中国经过 3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中国的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退,2012 年达到“刘易斯拐点”,此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东南亚等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同时在综合营商

    3、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则仍与发达国家存有较大差距。 劳动力、 土地等成本因素影响较大的纺织等低技术行业开始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政策优惠更具优势的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转移。故本题选 A。中国在市场需要方面依然很强劲,资源需求的变化、生产要素的变化也不明显,BCD错误。故选 A。 【2 题详解】近年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均以重振制造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走出经济困境的重要抓手,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工业 4.0 战略、工业互联网战略等制造业振兴战略,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等要素配置和效率进一步优化。此外,为吸引制造业投资,美欧诸国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

    4、惠政策,因而综合成本要素、营商环境与技术效率的优势凸显,吸引了大量制造业回流和全球制造业投资。政策扶持正确,但是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劳动力价格较高,错误;需求量并没有剧增,错误;机器代人的普及,可以缓解劳动力价格高的劣势,正确。故本题选 C。 【3 题详解】全球产业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不断寻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价格“洼地”的过程。时移世易,在近年来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形势下,低端制造转移东南亚、高端制造回流欧美的第五次产业转移, 又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和经济断档下行的主因素。 当前, 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国际 经贸规则重构、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给我国开放型

    5、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倒逼压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我国需要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因此正确,而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会加强对外的依赖程度,对我国产业升级改造不利,因此错误。故本题选 D。 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毕业生流动情况差异较大,下图是 2018 年我国 39 所(其中一线城市 14 所)“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不同等级城市间流动路径及比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2018年我国 39 所“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 ) A. 同等级城市内部流动 B. 流向一线城市 C. 新一线城市内部流动 D. 流向二线

    6、城市 5. “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向将会( ) A. 促进不同等级城市均衡发展 B. 增加流入城市的经济活力 C. 促进不同等级城市等级提升 D. 减少流出城市的就业机会 6. 新一线城市为吸引更多的“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可以( ) A. 调整“一流大学”学科建设 B. 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C.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4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 2018 年我国 39 所“一流大学”毕业生,由二线、三线流向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居多,不是同等级的城市内部流动,故 A 不选;流向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比例较大,所以主要流向一线城市,故 B

    7、 正确;新一线城市流入一线城市的占 26.52,也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流入,所以不是内部流动,故 C 不选;由一线、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流入二线城市的比例并不大,故 D 不选。答案选择 B。 【5 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向,大多流向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二线、三线城市人才流失,与一线城市距离将逐渐增大,故 A 不选;高校毕业生的流入,将对流入城市带来大量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活力,故 B 正确;大量毕业生流入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将大致二线三线城市发展缓慢,城市等级提升速度降低,故 C 不选;毕业生的流出,将给流出城市留下更多的就业机会,故 D

    8、不选。答案选择 B。 【6 题详解】 根据题意, 新一线的大城市要更加快速的发展, 吸引大学生的流入。 调整“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针对所有城市的,不是单一对新一线城市的,专业建设,不一定就匹配新一线城市的建设,故 A 不选;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不能吸引大量的一流大学大学生, 因为一流大学大学生是高薪技术人才, 故 B 不选;新一线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且一线城市也能做到,因此不能吸引本科毕业生,故 C 不选;本科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文化和理想,想要创业或者更好的工作,因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可以吸引大量本科毕业生的,故 D 正确。答案选择 D。 矶头是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貌 (如下图)

    9、 , 突出江中, 形如半岛。 矶头的存在对于河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成下列小题。 7. 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下游河流流速快,河流侵蚀能力强 B.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侵蚀能力强 C. 河岸基岩的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 D. 河岸植被覆盖率较高,抗侵蚀能力强 8. 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对河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降低流速防洪护堤 B. 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C. 增加河道水域面积 D. 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9. 长江中下游河岸可利用矶头及附近水域( ) 修建码头 开发农田 开展旅游观光 发展水产养殖 A. B. C. D. 【7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10、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主要是由于岩石坚硬,河流的流水侵蚀作用无法完全侵蚀,形成形如半岛的矶头,故 C 正确;长江中下流流经地区起伏较小,流速较慢,侵蚀作用较弱,故 AB 不选;图中显示矶头植被覆盖率较低,故 D 不选。答案选择 C。 【8 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形如半岛,阻挡了长江河流速度,泥沙淤积程度加强,导致河道水域面积有所减小,故 CD 不选;图中显示矶头处植被覆盖率低,且河岸较陡峭,不适合生物栖息,故 B 不选;但矶头可以降低河流流速,起到防洪护堤的作用,故 A 正确。答案选择 A。 【9 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的矶头及其附近水域由

    11、于深入江中,水深,水流速度较慢,可以修建码头,故正确;由于比较陡峭,开发农田较为困难,且可能破坏其生态环境,故不正确;独特的矶头风光,可以开发旅游观光项目,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故正确;矶头处于江中区域,长江在暴雨季节,河水暴涨,易发生水患,冲走鱼类生物,造成损失,故不正确。正确的是和,答案选择 C。 冰架是指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强风作用会使冰架脱离大陆冰体,漂向低纬海区形成漂移的冰山。下图为根据卫星微波遥感数据绘制的 1999-2010 年南极洲威德尔海及周边海域冰山漂移轨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19992010 年威德尔海及周边海域冰山的漂移轨迹是( ) A.

    12、 先向西北,再向西 B. 先向东北,再向西 C. 先向西北,再向东 D. 先向东北,再向东 11. 在讨论南极冰山监测手段时科研人员对比了可见光和微波两种类型遥感,考虑到感光性的差异,科研人员最终选择了微波遥感,主要是考虑到南极地区( ) A. 冬半年白昼短 B. 全年风力大 C. 水汽多云层厚 D. 下垫面差异大 【10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德尔海纬度较高位于南极圈内,受极地东风(偏南风)影响, 海域内的冰山向西北方向漂移, 故排除 BD; 出了北极圈以后, 进入中纬度地区, 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冰山向东移动,故 A 不选,C 正确。答案选择 C。 【11 题详解】根据题

    13、意,可见光遥感对光照、天气等适应能力较弱,而微波遥感不受或很少受云、雨、雾的影响,不需要光照条件,可全天候、全天时地进行工作。南极地区纬度较高,南半球冬半年时间,白昼时间短,夜晚时间长,因此选择微波遥感,故 A 正确;风力的大小对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影响是几乎一致的,故 B 不选;南极地区为低端气候,干燥寒冷,因此区域内水汽不足,云层较薄,故 C 错误;南极地区纬度较高,温度皆是较低,因此下垫面差异较小,故 D 错误。答案选择 A。 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

    14、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 ) A. 向海拔低处推进 B. 向海拔高处后退 C. 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13. 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 A. 颗粒较小 B. 粗细混杂 C. 大小均匀 D. 碎屑表面光滑 14. 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 冰川消融量较小 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 冰川谷比较宽阔 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 B. C. D. 【12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所谓的冰碛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其形成过程是:

    15、岩层风化产生裂隙和破碎物,冰川形成后,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侵蚀岩层,并将巨大岩石块搬运至冰川末端,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末端冰川融化,在冰川末端的山谷地带沉积物大量堆积, 形成垄状堆积地形, 即冰碛垄。说明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受气温影响较大,由于海拔较高,长时间气温较稳定,因此冰川体消融前端较稳定,故 C 正确,排除 ABD。答案选择 C。 13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携带物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能量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冰川沉积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

    16、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故 AC 错误,B 正确;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故 D 错。答案选择 B。 【14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冰川体融水量小,河流水量较小,坡度较大,流速较快,大量的冰碛垄碎屑物随河流被带走,在冰川谷和缓区域,流速减更慢,碎屑物沉积,随着气温降低沉积物出露出来,河道被分隔,汛期再来临时原有的堆积物上又形成新的堆积或侵蚀,河流水道不断地分裂合并,形成辫状水系。故和正确,关系不大,错误。答案选择 A。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311mm,主要集中在夏季,

    17、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较夏季高。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 510 月两类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科尔沁沙地冬季土壤含水量较夏季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 冬季土壤表层冻结蒸发弱 C. 夏季植被覆盖率高蒸腾强 D. 冬季植被覆盖率低蒸腾弱 16.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5 题详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东南部,属于半干旱和半

    18、湿润的过渡地带,夏季降水量较多,同时蒸发量较大,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土壤的含湿量较低,故 A 不选;植被的覆盖率高,涵养水源更足,蒸腾作用将导致空气湿度增加,土壤的水分应该较多,故 C 不选;该区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土壤表层易冻结,蒸发微弱,所以冬季土壤表层含水量多,故 B 正确;冬季植被覆盖率较低,蒸腾弱,但温度比较低,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 D 不选。答案选择 B。 【16 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流动沙丘的移动需要借助风力,同时,沙丘沙粒越疏松,越有利于移动。相比而言,科尔沁沙地冬春季节多大风,但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快,加之降水少,蒸发大,土壤含水

    19、率低,沙丘沙粒更加疏松,更有利于流动沙丘的移动,所以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是春季。故排除 BCD,答案选择 A。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分。第 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920 题为选考题,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一)必考题:共 42 分。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巨牡蛎属暖温性贝类,水温 2535、盐度低于 18时利于产卵,6 月至 7 月中旬为繁殖期,幼虫经一段时间浮游生活后即固着在岩礁等物体上,以海水中微型海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广西钦州茅尾

    20、海(如下图)是我国香港巨牡蛎最大的“天然苗种场”。该海域平均盐度约 17,4 月份高温少雨时会超过 20,潮间带分布大片红树林。该地传统采苗方式多为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渔民凭经验在牡蛎幼虫固着前向自然海区投放附着器进行采苗。一般而言,6 月初适宜采苗,但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采苗量不稳定。近年牡蛎苗种需求量增大,钦州牡蛎苗种供不应求。 (1)分析广西茅尾海成为香港巨牡蛎“天然苗种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气候角度分析广西茅尾海天然采苗量不稳定的原因。 (3)为进一步发挥“天然苗种场”优势,提出该地区发展牡蛎育苗产业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所处海域纬度低,水温较高,适宜繁育苗种;有多条

    21、河流汇入,盐度较低且营养物质丰富,利于蚝苗生长;封闭型海区风浪小,利于幼苗固着;大片红树林分布,水质较好。 (2) 夏季风不稳定, 入海河流水量变化大, 海水盐度和带来的营养物质变化大, 产卵时间和成活率不稳定;夏季多台风,改变海域环境,影响幼虫固着,采苗量不稳定。 (3)研发牡蛎育苗技术,提高苗种品质;加大海域环境监测,提高采苗成功率;建设人工育苗场,提高采苗率和增加苗种产量;保护茅尾海生态环境,保障苗种品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昂错与玛旁雍错(如下图)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深陷断裂河谷地带,是封闭的内陆湖泊。两湖曾经连在一起,谷地水源丰沛、河湖发育,自第四纪以来因全球气候变

    22、迁,湖泊水位下降,逐渐分化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湖泊,仅北侧有一条季节性河道相通。分化开以后,两湖出现巨大差异,拉昂错为微咸水湖,而玛旁雍错为淡水湖。玛旁雍错鱼类、鸟类等生物资源丰富,是周边野生动物和当地人重要的水源地。近几十年来,流域内冰川面积萎缩,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玛旁雍错面积呈减少趋势,盐度略有升高。 (1)说明拉昂错与玛旁雍错的形成过程。 (2)判断两湖北侧连通河道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分析近几十年来玛旁雍错盐度升高的原因。 (4)说明近几十年玛旁雍错的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板块挤压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表水汇集形成湖泊;第四纪前山地冰川消融带来的大量洪积物和

    23、冰碛物在湖泊中部堆积;后因湖泊水位下降,堆积物出露,湖泊分化开形成拉昂错与玛旁雍错。 (2)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自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 ;理由:玛旁雍错通过河流把矿物质(盐份)带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份)含量增加演变成微咸水湖。 (3)流域冰川萎缩、降水减少,注入湖泊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湖泊水位下降,北部河流阻塞,盐分排出受阻,盐度升高。 (4)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较少,调节气候功能下降;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加;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选考题:共(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从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

    24、做的第一题计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分。 19. 【海洋地理】 我国南沙群岛远离大陆,能源供应困难。有学者提出远洋海岛群清洁能源综合供给模式(如下图) ,能够实现部分海岛的能源自供给。 分析南沙群岛采用该模式开发能源的自然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南沙群岛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岛礁附近海域波浪能、海流能丰富;岛礁上风能资源丰富;南沙群岛(无人)岛礁众多,有能源开发的空间。 不利条件:岛礁分散、面积小,建设供能工程分散且规模小;岛礁分散、距离较远,能源输送和储能设备的建设成本高;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等能量分散,实现大规模供能成本高。 20. 【环境保护

    25、】 “原位土壤改良+直接植被”技术组合包括酸化预测控制技术、土壤酸化与重金属毒性控制技术、微生物群落调控技术、水土保持控制技术、土壤原位基质改良与熟化控制技术、先锋植物与野生植物群落演替技术、土壤种子库技术等。我国南方某露天矿山经过长期的开采,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矿山土壤中含有大量低价金属硫化物和重金属(铜、锌、镉、铅等)元素,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极易生成酸性重金属废水,恢复植被非常困难。该矿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运用该技术经过 8 年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简述该矿山采用“原位土壤改良+直接植被”技术组合治理矿山产生的效益。 【答案】植被的快速恢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减少水土流失;控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了重金属的迁移,从源头上控制了重金属污染;减轻了土壤和水分的酸化,提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构建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使矿区的生态在辅助治理下自我修复和维护;植被的快速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并美化了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狼****)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