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第 I 卷一、选择题1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 O2 的能力下降C和 ATP 一样, KH2PO4 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2下列关于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B植物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大代谢活动越旺盛C人体细胞中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D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没有水生成3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2、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数量相同的 5 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C将抗体溶于 NaCl 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4关于图中 a、b、c 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c 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存在差异Bb 中生物只有蓝藻含有叶绿素,且都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b 中生物只有烟草花叶病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a 中生物都含有 2 种核酸,且遗传物质相同5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
3、的光圈,则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看到清晰的影像6某同学在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 4 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 15和物镜 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 600 倍C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D若视野中有暗有明,最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7结合下列曲线,分析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
4、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B曲线可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C曲线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D曲线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含水量的变化8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多样性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B从本质上说,抗体都是蛋白质C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无关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以蛋白质作为信息分子9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每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均有 20 种,组成核酸的碱基有 4 种B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碱基中C蛋白质具有热变性,变性后的
5、蛋白质还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D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10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为 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 2H5NO2)、丙氨酸(C 3H7NO2)、苯丙氨酸(C 9H11NO2)、谷氨酸(C 5H9NO4)。则参与该毒性肽合成的谷氨酸分子数和控制该毒性肽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的碱基数分别为( )A4、30 B3、20C4、60 D3、601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胆固醇对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所以它既是脂质也是激素B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C有的脂质可以由内分泌腺分泌,如性
6、激素D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12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如下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 表示肽键,表示中心碳原子,有 20 种B若该图为一段 RNA 的结构模式图,则表示磷酸基团,表示含氮碱基,有 4 种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 DNA 的结构模式图,则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磷酸基团,的种类有 4 种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13甲图中、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图中的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
7、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是脂肪B若甲图中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 3 个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 5 种14取成熟到第 2 天和第 4 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 a、c 试管中各加 5 mL 第 2 天的提取液,在 b、d 试管中各加 5 mL 第 4 天的提取液,如图所示。在 a、b 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 c、d 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观察比较颜色变化,结果是( )Aa、b 试管呈蓝色,且 a 比 b 颜色浅;c、d 试管呈砖红色,
8、且 c 比 d 颜色浅Ba、 b 试管呈蓝色,且 a 比 b 颜色深;c、d 试管呈砖红色,且 c 比 d 颜色浅Ca、 b 试管呈蓝色,且 a 比 b 颜色浅;c、d 试管呈砖红色,且 c 比 d 颜色深Da、b 试管呈蓝色,且 a 比 b 颜色深;c、d 试管呈砖红色,且 c 比 d 颜色深15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C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D脂肪的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 12 滴体积分数为 50%的生理盐水洗去多余染液16关于
9、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核孔B核糖核苷酸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细胞核控制细胞所有的遗传特性D没有细胞核也能合成蛋白质17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Dt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1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
10、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 “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 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19科研人员对某细胞器进行研究时,发现其生物膜上能产生气体,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CO2B产生气体的过程消耗 ATPC该细胞器一定具有双层膜D影响气体产生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20Akita 小鼠是一种糖尿病模型小鼠
11、,该小鼠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干扰了胰岛素二硫键的形成,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累积在内质网中,导致相关细胞的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的加工B内质网功能紊乱会诱发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CAkita 小鼠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大量凋亡DAkita 小鼠体内肝脏细胞合成糖原的速率减慢21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植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作为转录的场所B真菌细胞如乳酸菌中含有乙C丙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有关D因为甲、丙含有核酸,所以均是遗传物质的载体22下图为
12、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加工后的各种蛋白质会被转运到不同部位,胞内、胞外、细胞膜上均有分布B除囊泡外,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这两种膜在结构成分上比较接近D细胞膜上出现的糖蛋白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2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氨基酸培养胰腺细胞,最后测出细胞分泌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测试放射性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最可能是( )线粒体 核糖体 内质网 染色体 高尔基体 细胞膜 细胞核A BC D24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两图中各有几处错误( )A植物细胞内有 3
13、 处错误、动物细胞内有 5 处错误B植物细胞内有 2 处错误、动物细胞内有 5 处错误C植物细胞内有 2 处错误、动物细胞内有 4 处错误D植物细胞内有 3 处错误、动物细胞内有 4 处错误25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在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B破坏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可形成双核细胞C衰老细胞的线粒体的功能和呼吸酶活性均增强D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醋酸洋红进入细胞,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26(2017新乡一中月考)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核 DNA 和 RNA 都相同B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C叶肉
14、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比浆细胞中的更发达D含有核酸但不含磷脂的细胞器也存在于醋酸杆菌中27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28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29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
15、实验材料均较合理的一组是( )A韭菜叶、豆浆、大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B梨、鸡蛋清、花生子叶、口腔上皮细胞C苹果、花生子叶、大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30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D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也能进出细胞31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 30%的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细胞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活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若把题中的蔗糖换成 KNO3,细胞也会
16、发生同等程度的质壁分离,但之后会自动复原在细胞保持活性的前提下,失水越多,吸水能力越强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 的体积略有增大若该细胞处于 40%的蔗糖溶液中, B/A 的值将变大A B C D32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 BCO 2 C胰岛素 DK 33某细胞能吸收物质 Q,下列哪些实验结果能说明细胞对物质 Q 的吸收不是以协助扩散方式进行的( )当溶液中 Q 的浓度低于细胞中 Q 的浓度时,不会发生 Q 的吸收 只有在有氧时才会发生 Q 的吸收 物质 Q 的吸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Q 的吸收需要载体协
17、助A只有和能说明 B只有和能说明C都不能说明 D只有可以说明34下图为 H2O2 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 曲线的条件分别是( )AH 2O2 酶催化、FeCl 3 催化、加热、自然条件B加热、自然条件、H 2O2 酶催化、FeCl 3 催化C加热、FeCl 3 催化、自然条件、 H2O2 酶催化D自然条件、加热、FeCl 3 催化、H 2O2 酶催化35如图坐标曲线中的 1 表示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的关系,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 )A2、4 B3、2 C4、2 D3、436题中所给的生物或细胞中均含有双层膜细胞器的有哪些
18、( )草履虫 念珠藻 小球藻 海带 发菜 蚯蚓 蛔虫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A BC D37现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先向三支试管内加入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38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缺氧时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增多,获取的能量变少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
19、略有下降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D由于氧气缺乏,高原生活的人适应性变化之一是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下降39有一只在适宜环境中正常活动的小鼠,要测定它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还是只进行其中一种,哪种方式简单有效( )A血液中有无酒精生成BO2 消耗与 CO2 生成量的比值C测定血液中是否有乳酸生成以及 O2 消耗速度D测定血液中是否有乳酸生成40蚕豆种子萌发过程中 CO2 释放和 O2 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在破土前质量一直在减小B48 h 后细胞呼吸底物不只是糖类C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1224 h 期间,细胞呼吸的
20、主要方式为有氧呼吸41右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实验装置,把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B若将 NaOH 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C实验过程无需保持外界温度的稳定D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应设置对照。对照组不含小麦种子,其余条件一致42下表是苹果在有氧条件下,测得 O2 消耗量和 CO2 产生量的关系。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氧浓度 (%) a b c d eCO2 产生量(mol/min) 1.2 1.0 1.3 1.6 3.0O2 消耗量 (mol/min) 0 0.5 0.7 1.2 3.0A.氧浓
21、度为 a 时,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B氧浓度为 b 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 1/3C氧浓度为 c 时,细胞呼吸产生酒精的量为 0.6 mol/minD氧浓度为 d 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 1/4 用于酒精发酵43科学家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下列条件下不能产生葡萄糖的是( )选项 场所 光照 CO2 ATP H C3A 基质 B 基粒 C 基质和基粒 D 基质和基粒 44下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图示中,ce 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22、( )A植物体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B出现 bc 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C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a 点时大于 b 点D在 e 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 eg45下图为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观赏植物蝴蝶兰 CO2 吸收速率日变化的曲线图。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 CO2 并贮存在细胞中。下列关于蝴蝶兰在长期干旱条件下 04 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 ATP 和H 的合成,不进行暗反应B无 ATP 和H的合成,不进行暗反应C有 ATP 和H的合成,可进行暗反应D无 ATP 和H 的合成,可进行暗反应46(2017江西师大附中月考) 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
23、作用之间的能量转变示意图,图中代表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产生后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位置不同B转变成 CO2 的过程不全部发生在一种细胞器内C仅给植物饲喂 C18O2,则植物所释放氧气只能是 16O2D光能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 /值增大,而后该值下降最终趋于稳定47(2017东北育才学校模拟) 如图,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叶圆片的质量大小关系一定是 zxyB叶圆片 Z 在 4 小时内的有机物积累量为 (zx2y)gC叶圆片 Z
24、在后 2 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 (zx2y)gD整个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可表示为 (xy)/4 gh 148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 1 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再光照 1 h(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一 二 三 四温度/ 27 28 29 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 3 3 1A.光照的 1 h 时间内,第四组植物合成葡萄糖总量为 3 mgB光照 1 h 时间,第一、二、三组植物释放的氧气量相等C光照 1 h 时间,四组植物光合
25、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该植物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 28 至 30 之间49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 10 、20 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 5 klx、10 klx(klx 是光强单位)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 )A20 下的呼吸速率是 10 下的 4 倍B在 10 、5 klx 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 3 mgC在 5 klx 光照下,10 时积累的有机物比 20 时少D在 20 、10 klx 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 6 mg50科学家研究 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
26、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 a 时,造成曲线 和光合作用速率差异的原因是 CO2 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 和光合作用速率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 ab 时,曲线 、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 ac 时,曲线、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第 II 卷二、非选择题51BTB 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 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 CO2 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 NaHCO3 和 BTB 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
27、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 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 7 支试管中。其中 6 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距日光灯的距离(cm)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50min 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 100cm 的地方。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50min 后 1 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 2 至 7
28、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 _ _ _ _引起的;若 1 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 2 至 7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填“可靠的” 或“不可靠的”) 。(2)表中 X 代表的颜色应为 _(填“浅绿色”、 “黄色”或“ 蓝色”),判断依据是_。(3)5 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52如图是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除核糖体外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是 _;请依次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仅填标号),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场所是 _;若该细胞取材于人体内,则其名称是_
29、。(2)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甲 67 28 少量乙 59 40 0丙 39 0 59据表分析,甲、丙分别是 _、 _。(3) _具有三大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_;_。53为了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直径 4 cm、厚度 0.5 cm 的马铃薯块茎圆片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组别步骤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1 mol/L 的 HCl 溶液 浸泡 5 min 1 mol/L 的 NaOH 溶液 蒸馏水 浸泡 5 min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多余的液
30、体3%的过氧化氢溶液 5 滴 5 滴 5 滴及时观察现象第 1、2 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注:“”表示不做处理)请分析做答:(1)表格中的是_,是_。(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至少写出两项)。(3)及时观察时,第 1、2 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是因为_。(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第 3 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第 1、2 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请分析:第 3 组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的原因是_;第1、2 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写出一点即可)。54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并进行有关实验。将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
31、,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染液、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溶液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X 染液 线粒体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Y 染色剂 观察 DNA、 RNA(1)A 组实验的目的是 _,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_,细胞中小颗粒呈_色。(2)B 组实验经 X 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的线粒体呈_ 色。(3)C 组实验中,水解的目的是_。一、选择题1-10 CACAA CCDCC 11-20 ACDBC DBCCC21-30 ABBCB DBABB 31-40 CDDDC CDDDB
32、41-50 DDBDA CCBDD二、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均 2 分51.【解析】(1)1 号试管中没有加水草,50min 后 1 号试管的溶液颜色仍为浅绿色,说明无关变量不会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2 至 7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应是由水草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引起的;若 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无水草的光照条件下溶液中 CO2 含量减少了,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则说明 2 至 7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2)2 号试管进行了遮光,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CO2,而且与 3 号试管(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相比,2 号试管溶液中的 CO2 含量更多,颜色应为黄色。(
33、3)5 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溶液中 CO2 含量没有变化,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吸收与释放的 CO2 量相等。【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不可靠的(2)黄色 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 CO2 浓度高于 3 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 CO2 量相等52.【答案】 (1)6中心体 4375 1线粒体 浆细胞(2)1线粒体 4核糖体(3)5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53.【答案】 (1)浸泡 5 min 有大量气泡产生 (2)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用量、观察时间等) (3)强酸、强碱使马铃薯块茎圆片表面的过氧化氢酶失活 (4)过氧化氢分解完毕 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气体得到积累,形成少量气泡(浸泡时间短,HCl、NaOH 只破坏了马铃薯块茎圆片中部分过氧化氢酶的结构,使得过氧化氢分解减慢,放置几分钟后气体积累形成气泡)54.(1)检测花生子叶中是否含有脂肪 洗去浮色 橘黄色 (2)蓝绿色 (3)增加细胞膜通透新,加速染料进入细胞;使染色体上 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