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满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分钟) 一、基础 运用(共 22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 18 小题。(共 16 分) (1)草长 (莺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颂)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满天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粹的快乐? (2)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
2、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由来 诞生)。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尊老爱幼 扶老携幼),每个人都神采奕奕,一起到空旷之处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3)清明虽属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影响面要大得多,因为清明节属于中国传统的祭祀习俗之一。后人与前人生死相隔,浓浓淡淡的情绪总会泛起。世人推重孝道,意味着发扬并追怀祖先的美德。后人懂得感恩,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土。不独国内,全世界的华人都要在这一天祭奠先人、英烈乃至华夏始祖。缅怀先人,慎终追远,这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文化仪式。
3、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内的字形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系缚(x f) 较量 (jio) 草长鹰飞 吟诵 B.系缚(j f ) 较量(jio) 草长莺飞 吟诵 C.系缚(x b) 较量(jio) 草长鹰飞 吟颂 D.系缚(j b)较量 (jio) 草长莺飞 吟颂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由来 尊老爱幼 B.由来 扶老携幼 C.诞生 尊老爱幼 D.诞生 扶老携幼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风筝不但是人们的玩具,而且还与军事有关。 B.风筝不但与气象有关,而且还是人们的玩具。 C.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
4、,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D.早期的风筝多与气象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4.从第三段中找出有语病的句子,标上序号,并且改正。(2 分) 句,改正: 5.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上联:少年乘风_ 下联:纸鸢_逐云飞 A.牵线舞 载梦 B.拨丝线 载梦 C.牵线舞 轻巧 D.拨丝线 轻巧 6.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 )(2 分)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7.下面是书法家以杜牧的清
5、明为书写内容的书法作品。根据要求,完成填空。(2 分)根据书法作品的【甲】鉴赏示例,1 处可填 ,2 处可填 【甲】隶书:蚕头燕尾 【乙】行书: 【丙】 书:端庄规矩 8.第 7 题的几幅书法作品所用书体按照其在汉字演变过程出现的早晚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丙】【甲】【乙】 B. 【甲】【丙】【乙】 C. 【丙】【乙】【甲】 D. 【甲】【乙】【丙】 (二)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以演讲为主题的活动 探究单元,根据所选文段,请你完成 9-11 题。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 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
6、又握起手来了, 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 下去的! (最后一次讲演)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 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 ,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 ,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9.学习演讲词时, 部分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演讲者语言风格的理解存在偏差, 请帮助他们选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间此处是挑拨使人不和的意思,应读 jin。此段演讲者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语气委婉。 B.间此
7、处是空间的意思,应读 jin。此段演讲者直接向敌人发起攻击,语气铿锵,语意直露。 C.强此处是勉强的意思,应读 qing。在讲到名人和凡人话题时,演讲者用了风趣的对比,体现了语言幽默的特点。 D.强此处是强硬的意思,应读 qi ng。在讲到名人和凡人话题时,演讲者通过对比,对名人进行了讽刺。 10.根据语境,文中横线处依次所填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喧哗 狡辩 前呼后拥 漫不经心 B. 蛮横 狡辩 平易近人 不修边幅 C. 蛮横 浮躁 前呼后拥 不修边幅 D. 喧哗 浮躁 平易近人 漫不经心 11.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汇报的讲稿片段, 其中对朗诵稿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 不
8、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甲】催人奋进的国歌【乙】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00 年来,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繁荣发展的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与人民心连心【丙】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发展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带领中华民族不断地前进。努力实现【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甲】处应使用省略号,省略国歌中未引用部分的歌词。 B【乙】处应使用双引号,歌曲名称需要用双引号来标明。 C【丙】处应使用顿号,表示心连心与同呼吸是并列短语。
9、D【丁】处应使用双引号,表明两个一百年具有特殊含义。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一)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由静态到动态的句子是: , , 。 1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_,_。 (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 15-17 题。(共 7 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
10、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2 分) 16关雎蒹葭是诗经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在刻画形象上,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一个 的女子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关雎以_ 两句首先起兴,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恋思慕; 蒹葭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 的心情。(3 分) 17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每章只是对几个文
11、字略加改动,在变化之中包涵稳定,同时又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请你在两首诗中任选一组句子,说一说重章叠句的效果在这组句子中的具体体现。(2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820 题。(共 7 分) (一)(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1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不足为外人道 兵甲
13、已足 足智多谋 微不足道 B便扶向路 欣欣向荣 所向披靡 眈眈相向 C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去冬今春 去日苦多 D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悉数奉还 19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 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
14、理解: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果,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 C.【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适合长久居住,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理解:作者在这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0桃花源记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它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3 分) 【链接材料】 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
15、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相似点 桃花源记 【链接材料】 周围环境优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 生活井然有序 _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 _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樵童牧竖相征逐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 21.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要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 字以内)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13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223 题。(共 6 分) 【材料一】 冬至节历史悠久。周代以十一
16、月为正,已有祭神仪式。秦代沿其制,也以冬至为岁首,这就是把冬至视为过年过小年的历史原因。南北朝时,民间有拜父母之礼,吃赤豆粥以辟邪之俗。唐宋时,冬至与岁首并重。明清仍承冬至过节习俗,节日期间,有祭天、祭祖、送寒衣、宴饮、腌制鱼肉等习俗。 冬至节,节日饮食有鲜明的冬令特点。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认为冬天寒冷,耗热量多,应该多吃有营养的食品,饺子、馄饨是冬令佳品。朝鲜族在冬至日必须吃冬至粥。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前数日,阖家老幼,将糯米粉制成银锭、银圆、荸荠等形。初作时,必先搓小丸,俗称搓丸。冬至早晨,将所制糯米食品,用红糖拌匀,祀神祭祖之后,合家分食。(选自中华全国风俗志)北方地区喜欢在冬
17、至前后腌制酸菜,南方地区在冬至后腌鱼腌肉。 【材料二】 腊八节,又名成道节。中国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祭礼,自从佛教传入后,腊八节才确立了节日具体时间,加入了吃腊八粥的内容。据传,释迦牟尼苦修时,曾饿倒于地,幸得一位牧羊女以大米奶粥喂食,才免于饿死。后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佛门弟子为纪念此事,在腊八这天作佛会,熬粥供佛或施粥贫者;民间也做腊八粥,或阖家聚食,或祀先供佛,或分赠亲友。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扬枝洒浴。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清嘉录卷十二:八日为腊八,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谓之腊八粥。或有馈
18、自僧尼者,名曰佛粥。腊八粥的用料各地有异,但多选用大米、糯米、菱角米、栗子、红豆、红枣、核桃仁、松子等混合制作而成。 【材料三】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年夜饭。年夜饭讲究全家团聚。为此,外出的人纷纷回家过年,没有回来的人,也要给他留一个座位,摆上碗筷,象征他也回家团聚了。吃年夜饭的时间多选择在夜间,取一家团聚不被打扰之意。年夜饭席中一定有酒有鱼,取喜庆吉祥、年年有余之意。人们吃年夜饭不仅要吃饱,还要喝足,即使是平日不许沾酒的小孩,此时也可品尝酒水。中原及北方广大地区还要在除夕吃饺子,在包饺子时,要往其中置钱、糖、枣等,祈求好运。正月初一客人来拜年,主妇先敬茶一杯。清代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云:殷勤留
19、坐端元宝,九碟寒肴一暖锅。注云:正月饮茶饮酒用元宝杯,谓之端元宝。元宝杯绘有元宝或钱币图形,以示吉祥发财之意。后来用元宝茶,一般取红枣沿腰切口,四周嵌入瓜仁,冲白糖开水。春节期间待客以元宝茶的风俗也相当普遍,如民国四年刊汉口小志:拜年客来,多留吃元宝茶,或摆果盒以待。果盒中装有年糕、蜜枣、糖莲子、柿饼等,分别寓意年年高升、早生贵子、连生贵子、事事如意。 【材料四】 元宵节一向为社会各阶层民众所重视。该日为满月,满月象征团圆、美满。是日,要进行祭天,合家团圆,祈求丰年。明宫史记载:正月初九日后,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很多人以为元宵又称汤圆,其实不
20、然。从地域来看,元宵的叫法主要在北方,汤圆的叫法多在长江流域以南。做元宵,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简而言之,元宵是滚出来的。而汤圆是包出来的,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包进糯米团中。上海的汤圆独具特色,甜汤圆蜜渍香泛,溅齿流甘,甜得不知道什么叫甜了;咸汤圆,肉馅精纯,肥瘦适当,切剁如糜,膏润芳鲜。另有一种鸡肉芥菜的,看似碧玉溶浆,清汤浅摇,袅袅然一种菜根香味暗涌。 22.从上面四则材料中,你发现中国的年节食俗有怎样的特点。(3 分) 答: 23请结合任意一则材料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把年节食俗说得
21、有根据、令人信服的。(3 分) 答: (二)阅读平安报与故人知,完成第 2426 题。(共 7 分) 平安报与故人知 肖复兴 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全球,烂烂漫漫,满枝满丫,开得没心没肺。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驾妇将雏全家回老家过年, 破五后回来。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或因疫情被隔离。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小院里,任凭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没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令
22、人期待。毕竟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人心底最大的期盼。 无事可做,翻书乱读,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这或许是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不过,确实俯拾皆是,可见平安是从古至今人们心心相通的期待与祈愿。 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写的一阕并不知名的小令,但竹报平安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 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读, 我会随手就翻过去, 不会仔细看,觉得写得太水,大白话,没什么味道。如今读来,却让我向往,更让我感叹。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 同样也是一个静字了
23、得, 心里却风雨交加, 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 我所能读到的关于平安的古典诗词中,最让我感动并难忘的,是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小时候就读过的诗句,那种在战争或离乱之中偶遇故人,无纸无笔,急迫匆忙之中让人传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的情景,什么时候想起,都让人心动。比起同属于唐代诗人张籍的诗句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要好;比起元代顾德润的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要好不知多少。 张顾岑三位,同样是归去难,一个只是守株待兔般空等使者的到来,好传递平安家书;一是已经写好哪怕只有两个字的平安书信;一个是偶然与归家的
24、故人相逢,请求转达平安的口信。平安,让相隔的关山万重显得多么沉重。岑参的好,是因为哪怕只得到平安的口信,也可以抚慰我们的内心,它会比接到真正的平安书信更让我们感动,并充满想象。 同渴望平安消息一样,有关得到平安消息和终于平安归家的诗词,也有很多。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这是文天祥的诗句;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这是辛弃疾的词。无论是得到平安消息,还是平安归来,他们都是将平安与梅一花一草那些美好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上,平安,是最美好的一种意象,一种无价的向往。因为平安是和无价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财富与权势,都无法与之相比。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
25、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是鲁迅先生 1932 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这一年, 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上海, 战争烽火中, 人身的安危同那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 令人担忧,这使得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 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这是陈寅恪 1957 年写给妻子的诗句。这一年,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 校园里,印度象鼻竹结实大如梨,妻子为竹作画,此为陈题画诗中的一联。这一年,刚经历反右斗争, 其平安一联是写给妻子也是告与朋友的。 其中柔条和粗壮的象鼻竹毫不相称的对比,会让我们看到劫后余生的平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让人们格外喟叹与
26、珍重。 人生沉浮,世事跌宕,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境遇下,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与变化中,哪怕我们早已经从农耕时代飞跃进电子时代,从古到今,平安都是为世界所共情共生的一种期盼与祈愿,万古不变。特别是在如今疫情全球蔓延之际,这种对平安的期盼与祈愿,更是让人把心紧紧攥在胸口。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哪个种族、国家,无论是奔波在前线的战士还是居家的普通百姓,没有什么是比平安更重要的。但从心底祝安,是我们的期盼;平安报与故人知,是我们的祈愿。 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前两天的晚上,家对门一楼的房间里亮起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
27、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 (光明日报2020 年 4 月,有删节) 棹音 zho, 此处指船。 日本友人指山本初枝女士, 日本歌人, 曾写过不满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短歌。陈寅恪著名学者,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2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段的作用。(3 分) 答: 25.下面是某位同学从引号作用的角度为第四段画线句写的赏析初稿,结合上下文,根据你的理解,修改他的表述,让该句赏析准确完整。(请用修改符号修改。)(1 分) 句中的两个静字,通过加引号,有着特殊的含义,表现了作者在疫情期间对他人的牵桂、对平安的期盼之情。
28、 26.文章大量引用诗词,下面诗句则几次出现。根据文章主旨和具体内容,任选下面诗句中的一个,简要说说你对诗词给予中国人巨大影响的体会或感受。(3 分) 【甲】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宋辛弃疾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 【乙】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现代鲁迅一二八战后作) 【丙】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现当代陈寅恪题画诗(其一) 五、作文(共 40 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十四岁,是最富青春活力的年龄;十四岁,是通向懂事成熟的驿站;十四岁,是踏入社会的开始;十四岁,更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 在这个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 我们渴望长大
29、的感觉和自由的快乐, 也渴望成功的喜悦和师长的赞扬,更渴望能有精彩的生活和美丽的回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我们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思考,当然也可能会多了一份烦恼 请你以十四岁,我十四岁,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现在, 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生活, 假如, 你的作业本是智能的, 你希望它有哪些功能呢?你与它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上。 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字数在 600-800 字之间。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共 22 分 (一)每题 2 分,共 12 分 1.
30、B 2.B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由来意思是事情发生的原因,诞生是指人出生,也用于比喻新事物的出现,根据语境第一处应填写由来;尊老爱幼意思是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形容人的品德好,扶老携幼意思是搀着老人,领着小孩,根据语境第二处应填写扶老携幼。故选 B。 3.C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仔细阅读第二段话,前半部分讲风筝在军事上的作用,后面讲风筝在民间的用途,画线句应该承上
31、启下,C 句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人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一句填在此处最恰当。 4.世人推重孝道,意味着追怀并发扬祖先的美德。 5.A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对联的特点,即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的特点,可以从选项中进行准确的选择。 6.D 本题考查学生对节日习俗的了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有自己不同的习俗,仔细阅读四个选项,辨析作答。A 项写的是元宵节;B 项写的是端午节;C 项写的是春节;D 项写的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所以应选 D。 7. 行云流水楷书 8.B 9
32、.C 本题考查字音和演讲风格的理解。 A.有误,语气委婉有误,应是语气铿锵有力。 B.有误,根据语境可知,间此处是挑拨使人不和的意思,应读 jin。 C.正确。 D.有误,强此处是勉强的意思,应读 qing。 10.B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第一空根据前面的内容可知你们指的是反动派特务,应该用蛮横;第二空根据前年的雄辩一词可知这里应是狡辩。 第三空结合后面的巴结别人可知这里可选平易近人。 第四空结合打扮一词可知这里可选不修边幅。 11.B 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乙】处应使用书名号,歌曲名称需要用书名号来标明。 二、共 20 分 (一)每空 1 分,共 6 分 12.天涯若比邻 13.佁然不动 俶
33、尔远逝 往来翕忽 1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二)(共 7 分) 15.辗转反侧在水之涘 16.本题考查起兴手法分析。寻而不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惆怅。 17.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示例一: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突出了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美好姿态,也表达了主人公的爱慕之情及强烈的思念。 示例二:蒹葭苍苍萋萋采采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表达了古代人民追求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二)(共 7 分) 18D A.值得充足充足值得; B.旧的,原来的趋向,奔向面对面对; C.
34、离开离开过去过去; D.都都都都; 19B A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有误,应为桃源人是在为外界经历的动乱而叹惋,为外面人的黑暗生活而叹惋。 C.不适合长时间居住有误,应为不适合长时间停留。 20四山回环,涧水蜿蜒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们悠闲适意 分析:第一空:根据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提炼可得:四山回环,涧水蜿蜒。 第二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了桃源人的生活,井然有序,安静平和。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为: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樵童牧竖相征逐意为:打柴和
35、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这两句话都表现了居住在此地的人们的悠闲适意。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 21.答案示例 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保尔,虽然身处残酷的战争环境,且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却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让自己拥有充实而有价值的青春,可以鼓励青年人努力奋斗。 四、共 13 分 (一)(一)(共 6 分) 22答案示例:历史悠久;中国年节饮食文化中融入了农耕文化、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令节日饮食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崇祖好祀;趋吉避害;节日食物有鲜明的节令特点;存在区域差异。(3 分) 23 答案示例: 追本溯源, 多角度引用古籍中的诗文。 如作者为了介绍北方人正月初一在饮食习俗上追求吉祥,引
36、用了汉口竹枝词和汉口小志中的内容,分别介绍了端元宝以示吉祥发财,果盒中食物的吉祥寓意等,史料丰富,令人信服。(3 分) (二)(共 7 分) 24. (3 分)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照应开头,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以生动和富含深情的描写收束全文,使文章更富感染力,更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对灯光和杏树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气氛,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对邻居平安归来的欣喜之情,同时点明文章主旨平安。 25.(1 分)句中的两个静字,通过加引号,有着特殊的含义,写出了作者看似平静而内心焦虑不安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疫情期间对他人的牵桂、对平安的期盼之情。 赏析初稿应该
37、在特殊含义后添加写出了作者看似平静而内心焦虑不安的心境。 26.(3 分)本题考查引用的诗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三句诗表达了不同语境下对平安的理解。新冠疫情下对平安的期盼恰是经历了这三种心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情在诗句中都能找到契合的表达,这种共情带给中国人含蓄隽永的体会。诗词给予中国人巨大影响的体会或感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示例: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含有对平安的期盼和对他人的牵挂,与文章主题契合;这句诗是陈寅恪写给妻子的题画诗,其中暗含着劫后余生的平安更让人珍惜的感悟,与本文现实情景和情感都很吻合,因此作者也是用此句作为标题;诗词构筑了中国人的含蓄心理结构,诗词能够有效表达人们的各种心理感受。 【分析】完成阅读感受表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动情动人。 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合情合理。感悟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