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211996       资源大小:53.1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1、福州市福州市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完卷时间:15015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15015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因为修辞是一种话语技术,修辞必然与文学产生密切的联系。作家的创造欲望与文学话语的相对自由提供了巨大的修辞实验空间。文学常常废弃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通过修辞寻找崭新的话语可能。对于文学来说,修辞是

    2、在文类的辖制之下活动。许多诗的修辞无法移到小说之中,戏曲的修辞也不适用于电影。修辞是文类属下的次一级话语层面,并且在这个层面上强烈地显示出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的许多理论家已经察觉到修辞的巨大力量。这导致许多理论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概括地说,这种反感源于一个担忧,担忧修辞产生的花言巧语制造出种种虚伪和骗局,这即是所谓的“巧言乱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论断无疑是一个代表性的观点。许多理论家都表示了重质轻文的倾向。的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以辞害意”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贬义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涉及话语主体的道德品格,这与亚里土多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亚里士多德认

    3、为,修辞学说服他人的三种重要依据是:理念、人品和情感。除了深刻的理念和强大的情感共鸣,演说者的人品同时决定了他的说辞是否可信。与此相似,中国古代的理论家也曾提出“修辞立其诚”。文辞修饰的意义是确切地表述自己的真实内心,不应该颠倒过来,虚假地为文造情。所以,孔子一方面认为,“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另一方面又声明“辞达而已矣”。这既是对于修辞意义的肯定,又是对于过分的文辞炫耀持有警觉的态度。事实上,这里提出了一种修辞的尺度什么是理想的修辞。理想的修辞不是华丽夺目,而是真切自然。因此,苏轼评论孔子这个观点时感叹地说,“辞达而已”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辞境界。 但是,正面对待“修辞立其诚”这个观点时,人们不

    4、得不进一步对话语主体进行考察。每一个作家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受到相应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人们必须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这样才可能解释种种修辞的特征解释这种修辞为什么出现,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是什么,话语主体试图说服的对象是谁。这时,话语主体的身份与修辞的关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摘编自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第八章修辞) 材料二: 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

    5、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 就与 “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 , 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 汉初文章质朴畅达、 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

    6、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 全党文风焕然一新。 而当下, 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

    7、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摘编自 2018 年 6 月 13 日人民日报)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各类文学活动中,作家打破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的要求,往往可通过修辞运用找到崭新的话语可能。 B. 因为修辞能通过

    8、语言的修饰与夸张制造出虚伪和骗局, 故中国古代理论家对于修辞有反感与恐惧情绪。 C. 虽然修辞活动是以征服读者为最终目的。可以让文辞表达增添魅力,但也不能偏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D. 新闻信息产品应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赢得读者,而并非各种对文辞的修饰表达。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要演说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够深刻,情绪不够饱满,也可以说服人。 B. 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便可解释某种修辞出现的原因、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并确定它的交际对象。 C. “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诗句,放弃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利于良好

    9、社会风气的形成。 D. 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体现了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的态度。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修辞立其诚”观点的一项是( ) A.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B. 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 C. 作文不在辞句之工,而在性情之正。 D.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近来,“太震撼了”“央视刚刚曝光”“有身份证的都赶紧看吧”等用语在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中频频出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果树园果树园 丁玲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起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着清朗的笑声。人们的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不安的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动,怎么也藏不住那一累累的沉重的果子。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密密的绿叶的缝里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反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梯子架在树旁了。人们爬上了梯子,果子落在粗大手中,落在篾篮子里,一种新鲜的香味,便在那些透明的光中流荡。 这是谁家的园子呀!李宝堂在这里指

    11、挥着。李宝堂在园子里看着别人下果子,替别人下果子已经二十年了,他总是不爱说话,沉默的,象不知道果子是又香又甜似的。可是今天呢,他的嗅觉象和大地一同苏醒了过来,如同一个乞丐忽然发现许多金元一样,果子都发亮了,都在对他眨着眼呢。李宝堂一面指挥着人,一边说:“这园子原来一共是二十八亩,七十棵葫芦冰,五十棵梨树,九棵苹果,三棵海棠,三十棵枣,一棵核桃。早先李子俊他爹在的时候,葫芦冰还多, 到他儿子手里, 有些树没培植好, 就砍了, 重新接上了梨树。 可惜只剩这十一亩半。靠西北角上五亩卖给了江世荣,紧南边半亩给了王子荣,靠洋井那三亩半还卖得不差,是顾老二买的,剩下七亩半,零零碎碎的卖给四五家人了。这些人

    12、不会收拾,就全是靠天吃饭,今年总算结得不错。” 果子一篮一篮的堆成了小山,太阳照在树顶上,林子里透不进一点风,有些人便脱了小褂,光着臂膀,跑来跑去,用毛巾擦脸上的汗,却并没有人说热。 比较严肃的是任天华那一群过秤的人。他们一本正经目不斜视的把秤过的果子记在账上,同时又把它装进篓子里。 李子俊的女人在饭后走来了。她的头梳得光光的,穿一件干净布衫,满脸堆上笑,做出一副怯生生的样子,向什么人都赔着小心。 没有什么人理她,李宝堂也装着没有看见她的样子,却把脸恢复到原来那么一副古板样子了。 她瑟瑟缩缩地走到任天华面前,笑着道:“如今咱们园子不大了,才十一亩半啦,宝堂叔比咱还清楚啦,他爹哪年不卖几亩地。”

    13、 “回去吧”,那个掌秤的豆腐店伙计说了:“咱们在这干活穷人们都放心,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们已经卖得不少了!” “尽她呆着吧。”任天华说道。 这个女人便走到远一点的地方坐下来。她望着树,望着那缀在绿树上的红色的珍宝。她想:这是她们的东西,以前,谁要走树下过,她只要望人一眼,别人就会赔着笑脸来奉承来解释。怎么如今这些人都不认识她了,她的园子里却站满了这么多人,这些人任意上她的树,践踏她的土地,而她呢,倒好像一个不相干的讨饭婆子,谁也不会施舍她一个果子。她忍着被污辱了的心情,一个一个的来打量着那些人的欢愉和对她的傲慢。她不免感慨的想道:“好,连李宝堂这老家伙也反对咱了,这多年的饭都喂了狗啦!真是事

    14、变知人心啦!” 她不是一个怯弱的人,从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她就感到风暴要来,就感到大厦将倾的危机。她常常想方设计,要躲过这突如其来的浪潮。她不相信世界将会永远这样下去。于是她变得大方了,她常常找几件旧衣服送人,或者借给人一些粮食。她同雇工们谈在一起,给他们做点好的吃。她也变得和气了,常常串街,看见干部就拉话,约他们到家里去喝酒。许多只知道皮毛的人都说她不错,还有人会相信她的话,以为她的日子不好过她还说今年要不再卖地,实在就没法过啦!可是事实上还是不能逃过这灾难,她就只得挺身而出,在这风雨中躲躲闪闪的熬着。她从不显露,她和这些人中间有不可调解的怨恨,她受了多少委屈呵!她只施展出一种女性的千依百顺

    15、,来博得他们的疏忽和宽大。 她看见大伙的工作又扩展开来了,便又走远些,在四周逡巡,舍不得离开她的土地,忍着痛苦去望那些“强盗”。她是这样咒骂他们的。 到中午时候,人们都回家吃饭去了。园子里显得安静了许多。她又走过来,巡视着那些树,它们已经不再好看了,它们已经只剩下绿叶,连不大熟的果子都被摘下来了。她又走过那红色的果子堆成的小山。这在往年,她多么的欢喜呵!可是现在她只投过去憎恨的视线。 她通过了自己的园子, 到了洋井那里, 这井是他们家开的, 后来同地一道卖给顾老二了。顾老二却从来没有改变水渠的道路,也就是说从来没有断绝他们家的水源。这条小渠弯弯曲曲的绕着果子园流着,它灌溉了这一带二三十亩地的果

    16、子。她心想:“唉,以前总可惜这地卖给别人了,如今倒觉得还是卖了的好!” (摘编自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绘了土改时期的农村生活,重点表现翻身农民的喜说与他们和地主阶级间的和解。 B. 第一段环境描写中“有甲的小虫,不安地四方乱闯”表现了土改斗争所形成的紧张氛围。 C. 从李宝堂对果树园变迁的熟悉,可以看出他作为农民受到地主阶级长时间的剥削和压迫。 D. 文章着重刻画了李子俊女人的形象,让读者对这个失去威风、俯首认命的女人印象深刻。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果树园中农民劳作场面的描写,不仅有

    17、集体肖像,还有特写镜头,更有代表性人物的形象突显,渲染了紧张的土地改革斗争气氛。 B. 文章写李子俊的女人在农民散去的午时第二次来到果树园, 以环境的静衬托她内心的不平静,对她卑怯阴暗的心理作了深入的渲染。 C. 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李宝堂在土地改革后一改原先毫无生趣的生活状态,欢乐地向往美好的前景。 D. 作者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状物,很少采用大段的对话和具体的描写,娓娓动听的叙述腔调下,其叙述语言具有较为明显的抒情色彩。 8.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长于运用简洁有力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李子俊的女人”这一人物的塑造简要分析。 9. 作家茅盾曾说: “一般风景描写, 不论

    18、写得如何动人, 如果作家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欣赏,而不是通过人物的眼睛,从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写出人物对于风景的感受那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点缀”,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939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论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

    19、,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 以为鬼物, 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 秦之方盛也,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不可胜数, 虽有贲、 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 子房之不死者, 其间不能容发, 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 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20、”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

    21、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 注留侯:即张良,字子房,他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圯上老人:指黄石公,相传他曾要求张良拾履,以试验其忍耐力,最后授其太公兵法淮阴:西汉名将韩信,封淮阴侯。 10.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大祸患常积于忽微 B. 卒然临之而不惊 怀王卒行 C.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同死生,轻去就 D. 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信义安所见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镬,即鼎与镬的合称,都是古代的烹饪器。文中指用

    22、鼎镬烹人,是古代的酷刑。 B. 伯,是古代五等爵位第三等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肉袒牵羊,指光着膀子、牵着羊,向敌人表示臣服,是我国古代战败投降仪式。 D. 高祖,是庙号,是皇帝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名号。文中的“庄王”也是庙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狙击秦王的行动是“不忍忿忿之心”的表现,是逞匹夫之勇,在秦势方盛时无异于白白送死,实在太危险了。 B. 张良面对秦始皇能不惊恐,面对项羽能不发怒,正是因为他曾被圯上老人当做仆妾使唤,形成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 C. 汉高祖成功原因是能“忍”,正是张良时时提醒,才使得他保持锋锐

    23、的战斗力,战胜百战百胜、刚强勇武的项羽。 D. 司马迁感慨张良的形貌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苏轼则认为这就是张良成为张良的原因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4. 历史的评说,有时见解不一。班级准备开展“我说张良”的讨论会,如果你要发言,你是否同意苏轼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

    24、之作 王维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注】虞部苏员外过访隐居在蓝田辋川别墅的王维,未能留晤,因此作诗相赠,而王维作这首诗以答。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蓝田别业之景,别墅依山而建,村落偏僻人烟稀少,高大的树木环绕四周。 B. 诗人表示自己山野人家,无人看门,既呼应“贫居”,也是对苏员外不见留的解释。 C. 尾联使用了视听结合、以声衬静的艺术手法,营造一种清冷幽寂、空明高远的意境。 D. 整首诗画面鲜明生动、色调明丽多变、风格清新自然,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16.

    25、古人评析此诗,认为“后四句似不沾题,映带蕴藉,妙在言外”,可以看出主人不留客的意味。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1010 分)分) 17.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人们往往偏执于事物的一个方面, 老子却提醒世人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如 四章中辩证总结“有”和“无”关系“_,_”;庄子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五石之瓠中发现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_”。 (2)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坚守“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不听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屈原列传中屈原“_,_”,却反而“见疑”“被谤”,最终因楚国败亡自

    26、沉汨罗江。他们舍生取义,至死不屈,深为世人所景仰。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音乐时而幽咽、时而欢快的“_”一句,为诗歌增加了神秘瑰丽的美感。 (4)在古代诗人笔下,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句:高适燕歌行中的“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细致刻画了军队浩浩荡荡奔赴战场的场面;陆游书愤中“_,_”两句,简洁而巧妙地描绘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1616 分)分) (一)语言(一)语言文字运用文字运用 I I(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6 6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中国气质与奥林匹克_,当五环旗下汇聚五洲宾朋,北京冬

    27、奥会折射出更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传递出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华灯初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外,“大雪花”火炬上微火静静燃烧。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可谓是理念创新的颠覆。其背后蕴含的,是“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的中国思想,展现出绿色环保的中国方案。这份_、意尽则止的潇洒,这份_、大胆革新的气魄,正是源于文化自信如今的中国,不再需要搬出所有家底、凭借宏伟场面来博得赞誉,大道至简的理念尽显大国姿态与非凡气度。 中华文化闪耀冬奥舞台,同时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_,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讲述着与世界的“美美与共”。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

    28、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交相辉映 举重若轻 敢为人先 兼容并蓄 B. 相映成趣 举重若轻 大胆探索 取长补短 C. 交相辉映 轻松写意 敢为人先 兼容并蓄 D. 相映成趣 轻松写意 大胆探索 取长补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这可谓是颠覆了理念创新。 B. 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可谓是理念创新的颠覆性。 C. 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可谓是颠覆性的理念创新。 D. 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相比过往,可谓是颠覆性的理念创新。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

    29、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101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蜀时代为什么要铸造这么多神奇精美的青铜雕像群?学者们认为很可能与 、神灵崇拜等观念习俗有关。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可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蜀王或是大巫师、群巫之长。青铜人物雕像群显示类似于神的面容,是神权和王权的代表与化身。 青铜神树也是一件极其奇妙的器物。在我国古籍中,神树通常被描写为日月出没的场所。比如东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便是三棵这样的神树。青铜神树显然是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通天神树,它不仅是 的象征,而且也是天地之中建木的生动写照,被赋予了人神交往的象征含义。在其他地区考古挖掘中,

    30、迄今 ,因此,青铜神树可以说是古蜀神话传说的独特产物。是具有浓郁古蜀特色的一种崇拜象征。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21.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介绍国宝级文物,展示其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 下面是入选纪录片的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请你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介绍其图案及寓意。字数不超过 100 字。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上

    31、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王安石 所谓成熟,就是懂得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关系。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的一句或几句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成熟”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B “因为修辞能通过语言的修饰与夸张制造出虚伪和骗局”错误 2.D A.“只要演说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够深刻,情绪不够饱满,也可以说服人”错误。B.“便可解释某种修辞出现的原因”错误,绝对化,原文是“可能”。C.“放弃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

    32、的形成”错误。 3.D A.强调为人诚实,跟修辞无关。B.是说有的文章虽然道理讲得很深,说理亦恰当,但是语言文字不好,不能成为好文章。强调作文要有修辞,语言文字要好,侧重的是“修辞”。C.意思是:对作文来说,性情纯正比辞句工整更重要。只强调作者性情纯正,强调“诚”的一方面。D.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强调文采和质朴要兼备。既注重修辞,又强调“诚”。 4. 首先摆出社会现象:“跪求体”“哭晕体”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接着分析原因,指出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并指出其危害。然后指出正确做法。最后总结全文。 5. 我认为这种文风浮夸荒诞,让读者感到不适。“修辞立

    33、其诚”,运用修辞手法还要讲究内容真实、情感真切,不能一味哗众取宠。这种文风容易助推谣言肆虐,更无从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写文章应当质朴畅达、经世致用,祛除浮夸,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来赢得读者。 6.C A.“他们和地主阶级间的和解”错误。B.“表现了土改斗争所形成的紧张氛围”错误。D.“失去威风、俯首认命的女人”错误。 7.C C.“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错误,“他的嗅觉象和大地一同苏醒了过来,如同一个乞丐忽然发现许多金元一样”是比喻,“果子都发亮了,都在对他眨着眼呢”是拟人,没有夸张。 8. 表面的千依百顺,怯生生与内心的憎恨、

    34、对抗形成对比;想方设计躲过风暴,假装大方, 假装与雇农关系好与她内心的委屈和怨恨形成对比。以前的得意傲慢与现在的失意失势形成对比。 9. 描写风景应当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的眼睛、心理、思想情绪,表现人物对景物的感受。第一段描写了晨曦、 果园、 人民的笑声、 鸟雀的叫声、 树叶、 果子等景物, 这些景物旺盛蓬勃,充满了生机,是因为土改后,农民翻身做主,内心喜悦。正因为作者能够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眼睛和情绪来描写景物,才赋予了环境的典型性、生动性。 10.D A.微: 略微, 隐约。 句意: 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 微: 微小的事情,句意: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B.卒:突然

    35、。句意: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卒:最终。句意是:怀王最终去了。C.就:成就。句意: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就: 就职上任。句意:把生死同等看待,把官场上的去留升降看得很轻。D.见:表现。句意:高祖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表现出来。见:表现。句意: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11.D “文中的庄王也是庙号”说法错误,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称呼,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继承者一般称为“宗”。“庄王”是其谥号,不是庙号。 12. B “形成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说法不当。 13. (1)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 (2)从此可看出,他还有

    36、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14.同意。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原因就是外柔内刚,刚的表现就是其有一颗能忍人之心。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他不愤怒;在汉高祖与项羽之战中指点他要忍耐,保持战斗力;当韩信要自立为王时张良提醒他要忍耐。张良的忍人之心是胸怀极大、志向高远的体现。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

    37、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 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 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 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 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 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 在那时

    38、他没有被捕被杀, 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

    39、勾践在会稽陷于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

    40、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 15.D “色调明丽”错误。从诗中“荒村”“石路”“疏钟”等意象,结合“枉回驾”等质朴的情感,可以看出此诗行文质朴,色调幽素。 16. 我认同此观点。“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一句,描绘渔船在水边冻住、野火烧遍荒原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荒芜落寞,与前文“贫居”“荒村”相呼应。“唯有

    41、白云外,疏钟闻夜猿”一句,体现在远处方可听见零星的钟声与猿鸣,为全文增加了清幽之感,同时表明自己远行未归,与“山家谁候门”相呼应。此四句回答了自己并不在家留晤员外的缘由,同时表现出环境的质朴,体现出坦然淡然的心境。(答案不唯一) 17. 故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 竭忠尽智 . 以事其君 . 芙蓉泣露香兰笑 . 枞金伐鼓下榆关 . 旌旆逶迤碣石间 .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18.A 第一空处,“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此处语境是指“中国气质与奥林匹克”互相映照

    42、,所以应该用成语“交相辉映”。第二空处,“举重若轻”,举起重的东西好像很轻的样子。比喻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轻松写意”,一种透露出轻快祥和的意象。由后面的“潇洒”可知,此处语境是指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强调“轻松”,应该用“举重若轻”。第三空处,“敢为人先”,指比别人早预知的事情,果断的作出相应的决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大胆探索”,敢于主动寻求、研究或搜查事物的答案。由后面的“大胆革新”可知,此处语境是指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应该用成语“敢为人先”。第四空处,“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取长补短”,吸取

    43、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此处语境是指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所以应该用成语“兼容并蓄”。 19. D 20. 祖先崇拜 神话传说中扶桑与若木 还未发现与之相类似的器物 21.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外层 4 鸟代表 4 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 12 道旋转的齿状光芒代表一年 12 个月周而复始。体现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 22.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句意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这句话,从认识自我

    44、与他人和战胜自我与他人的角度,思考了人与我的关系。材料第二句意为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这是从爱与尊敬的角度阐述人与我的关系。首先爱自己,然后推而广之去爱别人,再推而广之去爱世间的万事万物。仁者,是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的人, 是博爱的人。 材料三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此句的关键是“不争”。最善良的人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材料四意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才有可能去接纳自己以外的

    45、人和事。人首先要对自己尽责任,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懂得自爱,才能得到他人的友谊。 总而言之,这四则材料的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认识自我,爱自己,然后去爱他人。 所以,写作中对于“成熟”的感悟和思考,也就是根据材料阐述如何关爱自我和关爱他人的关系:关爱自我,首先是认识自我,对自己负责任,既要肯定人本身,让自己拥有做人的一切权利,过有尊严的生活;也是要克制好自己,认识并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存在的不足,遵守做人的一切义务。在此基础上,要推己及人,首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而更高尚的人,则会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更甚者舍己为人。这种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最无私最博爱的人。 立意:立意: 1.先爱己,才能爱人。 2.由不害人,到爱人。 3.用无私之爱回报他人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有***)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