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6 课 绝 唱,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千仞( ) 顷刻( ) 周匝( ) hu( )然 ho( )齿 yn( )斗 答案:rn qn z 霍 皓 熨,.,.,.,(2)据义填词。 :抑制着呼吸,集中注意力。形容聚精会神的样子。 :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答案:屏气凝神 余音绕梁 抑扬顿挫,2.读一读,做一做 (1)本文的主角是 ,作者从正面依次写了她的 、 和听众的评议。 答案:白妞 出场 说唱 (2)作者一开头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戏园盛况的? 答案:从三方面描写戏园盛况:一是听书的人很早就到了戏
2、园子;二是听书的人很多;三是因为人多,声音嘈杂。,【知识博览】1.作者名片刘鹗,清朝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等。2.题目解读“绝唱”原指诗词创作达到最高造诣,后引申为各种创作体裁(如歌曲等)达到最高水平,这里的“绝唱”指白妞的说唱十分高妙,题目即概括了文章内容。,3.知识链接老残游记共二十回,作者借老残之游历,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下,无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面貌。鲁迅先生将这部书和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本文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3、,4.图解课文,探究一 内容理解 1.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说唱艺术,为什么先从琴师和黑妞写起? 答案:作者先写琴师和黑妞,既衬托白妞的超凡技艺,又让读者产生很强的期待心理。,2.作者写白妞说唱用了大量比喻性的描写,又采用了通感的手法,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答案:,【知识链接】 通 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
4、“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探究二 赏析语言 3.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1)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 答案:这句话通过多个精妙绝伦的比喻,充分表现出了王小玉眼睛的美,眼神的厉害,然后再通过听众的感受,强调眼神的独特魁力。,(2)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答案:这句话用感觉设喻,写王小玉的说唱给人的感受,把
5、抽象的感觉具体化,写出了熨帖、舒畅的心理体验。 (3)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答案:形容声音又突然发出,无数声音同时发出的嘹亮、繁复,使人迷乱。,(4)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答案:形容声音愈拔愈高,声声高起,反复出奇,让人意想不到。 (5)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缭乱众多。,探究三 侧面描写 4.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就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的对象。请
6、仿照参考示例,进行批注。 【参考示例】文章第1段写戏台上有哪些道具?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赏析: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梨花简),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写这些说明道具简单,反衬出下文演员说唱技艺的高超。,【一课一法】,【即学即用】 本文第7段两次写观众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次写“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来写观众听得入神的神态。第二次写“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来写观众对白妞说唱的喝彩、赞扬,从侧面烘托出白妞说唱技艺的高超。,【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读完文章,有人认为是王小玉唱得好,有人认为是作者写得好,你认为呢? 学生甲:作者写得好。用文字准确记录下这段演唱,给我们无穷想像。 我的观点:王小玉唱得好。高低宛转,能唱得特别高,也能低回曲折;能同时发出多种声音;让人听了舒畅,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