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七大专题)

    • 资源ID:213505       资源大小:44.4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七大专题)

    1、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七大专题)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七大专题) 专题一:政治建设专题一:政治建设 (一)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1954.9 第一届人大会议 (2)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1949.9 第一届政协会议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 年通过共同纲领将实行民足区域自治作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1954 年载入宪法 1984 年中华人民共

    2、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重要会议(二)重要会议 1.1.第一届政协会议第一届政协会议 (1)时间:1949.9 地点:北平 参会代表:各党各派各界代表 662 人(代表性和广泛性) (2)主要内容: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领导人;确定首都、代国歌、国旗 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意义:筹建新中国/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新中国成立 时间:1949.10.1 地点:天安门广场 成立标志:1949.10.1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宣告。宣布。阅兵和游行 意义: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

    3、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外: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2.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54 年 9 月,北京 (2)内容: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领导机构 (3)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3.中共八大中共八大 (1)内容: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为先进的

    4、工业国。 (2)意义: 以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4.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文化大革命(曲折失误) 5.5.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时间:1978 年 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1978 年、北京 (3)内容: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5、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6.6.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7.7.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二大 1982 年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次) 8.8.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 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9.9.中共十三大中

    6、共十三大 1987 年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又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10.南方谈话南方谈话 (1)1992 年 邓小平 (2)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1.11.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大 1992 年

    7、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12.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 年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3.13.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五大 (1)1997 年 江泽民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平理论意义: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4.14.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六大 (1)2002 年,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内容:

    8、三个代表指的是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意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5.15.中共十七大中共十七大 2007 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16.16.中共十八大中共十八大 (1)2012 年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提出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7.17.十八届一中全会十八届一中全会 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8.18.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提出目标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9.19.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法治国:2014 年 10 月,十八届四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20.江苏调研江苏调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严治党:2014 年 12 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目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

    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21.21.十八届五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 (1)提出新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内容: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新发展理念目标: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4)新发展理念意义: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迫切的。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22.22.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 2013 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中国梦 (1)提出:2012 年 11 月,习近

    11、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基本内涵: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实质:人民的梦 (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1.21.中共十九大中共十九大 2017 年,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意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2.22.十九届五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 2020 年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布局的内容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

    12、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23.23.庆祝中共成立庆祝中共成立 100100 周年大会周年大会 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24.24.十九届六中全会十九届六中全会 2021 年 11 月,(1)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2)团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专题二专题二 经济经济 (一)土地改革(一)土地改革 (19501950 年年- -19521952 年底)年底) 1.标志:颁布中华

    13、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3.意义: (1)土地所有制方面: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地位方面: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3)国家经济方面: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3 年年19571957) 1.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

    14、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 一桥: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二铁: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 三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东北工业基地)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 (1956(1956 年底基本完成年底基本完成) ) 1.农业合作化 (1)主要形式: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主要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

    15、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实行原则:自愿互利原则 (4)发展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结果:1955 年掀起高潮,1956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方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结束: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形式:公私合营 (3)方法:赎买政策 (4)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实质: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 4.评价: 积极方面(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16、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极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四)十年建设时期(四)十年建设时期 (1)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建设起来,到 1965 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石油的全部供给) (3)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4)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5)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6

    17、)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五)(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对内改革 1.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4)方式: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5)推广: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8、(1)开始:1984 年 10 月,十二届全会 (2)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5)结果:1987 年比 1978 年翻了一番。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 年,中

    19、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强调: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 1.1.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1988 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 (2)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窗口:深圳经济特区 (4

    20、)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2.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1984 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市。 (2)1985 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特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90 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4)1992 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以及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

    21、县。 3.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 (1)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点线面 (2)特点: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时间:2001 年 12 月。 (2)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六)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六)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 1.表现: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新举措 (1)内:构建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

    22、换 具体措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2)外:构建外放型经济体制 具体措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综合国力提升的意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专题三专题三 :民族大团结: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依据: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积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

    23、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确立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1949 年通过共同纲领将实行民足区域自治作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1954 年载入宪法 (3)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实施情况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只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3)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五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 个自治县(旗)。 5.意义: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

    24、社会文化权利, 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二)共同繁荣发展 1.主要措施 (1)政治上: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革 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意义: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国家政策上: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

    25、。 表现:建设了一大批项目(青藏铁路)。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的民族加快发展 意义: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专题四:祖国统一专题四:祖国统一 (一)西藏和平解放(一)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西藏代表:1951 年、阿沛阿旺晋美 2.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 3.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二)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

    26、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 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英)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葡萄牙)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吸血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海峡两岸的交往(四)海峡两岸的交往 1.1.毛泽东时期:毛泽东时期:确立利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2.邓小平时期邓小平时期 (1)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

    27、本方针 (2)1979 年,中国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四流”。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3)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 40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1990 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1992 年 11 月,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3.江泽民时期江泽民时期 1995 年 1 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4.4.胡锦涛时

    28、期胡锦涛时期 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意义: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5.5.习近平时期习近平时期 2015 年,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意义:这次会面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6.2008 年 11 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的协议。两岸同时推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专题五:军事、国防建设专题五:军事、国防建设 (一)军事:抗美援朝(一)军事:抗美援朝 1.背景:(1)朝鲜内战,美国干涉(2)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威胁中国东北边境(3)朝鲜请求中国出兵 2.时间:1

    29、950.10-1953.7 3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司令员:彭德怀 5.战役:上甘岭战役 时间、历时、战况、结果 P10 6.英雄及事迹:黄继光 P10;邱少云 P11 7.结果:1953.7 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8.意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9.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陆海空军的建设(二)陆海

    30、空军的建设 1.1.陆军: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多种兵种(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2.海军海军 (1)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北海舰队 (2)我国陆续研制了多型舰艇 1970 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并于 1974 年装备我国海军。 1971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3)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4)航母:2012 年 9 月,我国第一艘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3

    31、.3.空军空军 (1)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2)发展:1956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还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3)新飞跃: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4.4.导弹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 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地位:它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2)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3)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4)装备: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5)更名:2015 年,第二炮兵

    32、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5.5.新时代强军之路新时代强军之路 (1)全军政治工作会议:2014 年,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2)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3)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4)意义: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构架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专题六:外交专题六: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

    33、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正式形成: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4.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万隆会议(三)万隆会议 1.1955 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 2.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34、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中美建交(五)中美建交 1.转机:1971 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2.1971 年 7 月,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9 年

    35、,中美正式建交。 (六)(六)中日建交中日建交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七)全方位外交(七)全方位外交 1.内容: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外交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新成就: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4.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

    36、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专题七: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专题七:科技文化、社会生活 (一)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 1.1.“两弹一星”“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导弹: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氢弹: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

    37、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 (7)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漫步太空漫步太空 (1)1999 年 11 月,我国第一颗无人飞船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 意义: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 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意义: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 年,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意义:实现了太空行走 3.3.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1)时间、人物

    38、:20 世纪 70 年代,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意义: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3)袁隆平荣誉: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杂交水稻之父 4.4.青蒿素青蒿素 (1)时间、人物: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2)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文化成就(二)文化成就 1.”双百方针“ (1)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代表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

    39、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2.2012 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社会生活变化 (三)日常生活的变化(三)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3.住: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 也有了明显改善 4.行 :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交通的不断发展(四)交通的不断发展 1.截至 2010 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到 2020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4.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五)通信的不断发展(五)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2.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3.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七大专题))为本站会员(有***)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