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届高考语文终极猜题试卷及答案(全国卷)

    • 资源ID:215092       资源大小:72.0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届高考语文终极猜题试卷及答案(全国卷)

    1、 2022 届届全国全国高考语文终极猜题卷高考语文终极猜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 36 6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3小题,小题,9 9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学界越来越进入到“史实还原”的阶段在意识到要注重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现场之后,“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

    2、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譬如,不同于西方文学对虚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

    3、,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现念。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

    4、的重大机遇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文论也有“功夫在诗外”的一整套论述,即一个相反相成的悖论:有时候,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文学性”。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识,从大众来说则是百姓日用而不觉,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5、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文论研究的发展与传统文学中大量新事实被发现关系密切,而这又缘于在中国文化根性的寻找中展开的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B.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带 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 C.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中国文艺自身的新事实新意义,和在对当代文艺解释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D.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关于中国网络小说与传统文化伦理、价值观的表述,表现了中国文论的核心价值在当代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3 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必要性,并指明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基本方向。 B.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在文学边界的扩大和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C.文章第三段详细地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中面临的机遇和遇到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D.全文站在时代的高度,不仅阐释了中国文论研究的成果,也分析了其时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研究发现,中国文学重视非虚构而排斥虚构,特别是在那些古典诗歌中,诗人写的是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情景及情感。 B.中国文论关于非虚构和虚构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文学跟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非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和奇妙幻想。

    7、C.更新文艺研究眼光发现文学艺术新事实,进入对中国文艺重新认识的时代,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密切相关。 D.对于当下文学活动中仍然发挥作用的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者都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 (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3小题,小题,1212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46 题。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北欧国家。早期界定校园欺凌时,很多国家将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与校园欺凌(school bullying)等同,而“暴力”与“欺凌”在程

    8、度和手段方面又有显著区别。美国反校园欺凌政府官方网站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发生在学龄儿童身上的,具有真实的或可感知的权力失衡状态下的有害且具有威胁性的行为。”该行为具有重复性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潜在的重复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翼认为:“狭义上的校园欺凌就是指校园暴力,特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地域,由校内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对于欺凌行为的界定,法律界和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还没有就“校园欺凌”这一概念进行法律上的定性,也没有明确的官方解释。“校园欺凌”在传统理解上被定义为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以强力压迫和侮辱的行为,然而,在当

    9、前环境下,“校园”与“欺凌”的范围和形式产生了复杂变化,欺凌行为以往多发生在中小学内, 现在也蔓延至高校。 同时,欺凌行为已逐渐从现实世界扩展到虚拟社会,网络欺凌这一新形式在近年来愈发常见。 (摘编自李伟清等我国校园欺凌调查与中美治理对策研究) 材料二: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校园欺凌不仅常发生在教室、宿舍、厕所等校园之内的场所,也出现于课外活动、放学途中等校外场合。近几年,我国学者从主观(学生个人)和客观(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两大方面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探究。在客观因素方面,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其家庭常常缺乏情感温暖,父母之间的关系欠佳,

    10、经常吵架甚至发生家庭暴力;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缺乏对学生进行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平时也缺乏对学生的监管;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乱象,学生可能会受到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主观因素方面,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的认知或行为倾向,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其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 在过去十多年

    11、中,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政府建立了大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基于两省五县 137 所学校 17 000 多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 probit 模型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校园欺凌问题的分析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欺凌水平高达 31.5%,高于国内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校,也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显著提高了学生遭遇欺凌的可能性; 言语威胁、 肢体冲突以及人际排斥等校园欺凌现象在住校生中都更为常见。在引入家校距离作为工具变量以纠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研究结论依然一致。据此,当前校园欺凌治理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寄宿

    12、制学校,努力改善寄宿学校的住宿和医疗卫生条件,确保每一所寄宿制学校都有正式、足额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也迫在眉睫。 对于校园欺凌,研究探讨远未结束。我们还应该继续探索个体特征与环境因素对校园欺凌行为的交互影响,从个体微观层面、同伴关系及校园环境的中观层面,再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考察不同水平因素对欺凌行为的影响。首先,应继续总结欺凌者与受欺凌者身上那些容易使其卷入校园欺凌行为的明显特征, 比如基于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特殊国情, 可以针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与校园欺凌的关系进行研究。另外,欺凌受欺凌者因为占比较少,也不稳定,目前国内对该类型学生的研究较少,

    13、但是由于此类个体的适应状况最差,需要研究者有更多的关注。其次,应该充分重视校园欺凌中同伴的作用,一方面,同伴的默许和纵容会恶化校园欺凌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来自同伴的支持和温暖可以减缓校园欺凌的不良后果。再次,父母及教师等在处理校园欺凌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专门针对父母及教师识别和处置校园欺凌能力的研究,教育实践中相应的培训也较少。在面对校园欺凌时,他们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断标准,也没有有效的干预手段,这些都极大限制了他们积极作用的发挥。最后,随着互联网和手机通信的普及,网络世界逐渐成为另一个欺凌频繁发生的场域。相对于现实世界,网络的社会监管机制薄弱,个体也能更轻易地隐藏自己的身份。匿

    14、名感在有限的社会监控下很容易激发个体的敌意、性互动或恶意散播他人私密信息。因此需加大对网络欺凌这一议题的投入,也有必要对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的整合研究给予相当的重视。 (摘编自王玥、胡学亮、陆伟等人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国反校园欺凌政府官方网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翼都把校园欺凌定义为校园暴力,强调伤害程度。 B.所谓校园欺凌,也就是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攻击,让受害者感受到痛苦的行为。 C.校园欺陵不仅在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而且现在也蔓延至高校,甚至已逐渐扩展到虚拟社会,形成网络欺凌。 D.我国

    15、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欺凌水平高于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校,是因为农村学校没有足额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员。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水平居高不下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放在首位。 B.如果要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我们需要培训父母和教师,力争父母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积极。 C.从家庭背景看,家庭常常缺乏情感温暖,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甚至发生家庭暴力,其孩子具有欺凌行为的可能性加大。 D.由于网络的社会监管机制相对薄弱,个体能更轻易地隐藏自己的身份,网络欺凌越来越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新常态。 6.请结合材料内

    16、容和生活实际,简要分析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与应对策略。(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3小题,小题,1515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79 题。题。 寻隐者寻隐者 苗舒苗舒 他站在峰顶一块横石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长舒了一口气,心想,白云生处,应是离俗之地了吧?传说中“志尽幽深,自足云霞”的隐士们必定就在眼前这一片山林里,云深不知处。 几年前他听闻这座山里有隐士的时候,就起心动念了。这次他推掉一切俗事来借居山中,就是想凭机缘遇到真正的隐士。若能邂逅,哪怕说上寥寥数语,也得几分天机,解人生种种困惑。 他沿着崎岖的碎石山路下山往山

    17、腰处走,寻找安身的地方。来时,在山脚下他请一位骑摩托的村民把他送上山。村民笑着问他,是来当隐士吗?他听了哈哈大笑,若当隐士,能让旁人知道吗? 村民说,这几年进山当隐士的人多了,我就见过好几个。有的失恋了,有的破产了,来这里隐居一段日子,等状态好转了,仍下山去重新生活。 他听了后说,那只能算是一种避世修行吧。 行到半山时,山路渐窄,被丛林掩映。那位载他的村民说,这里有一座他家早年遗弃的老房子,修缮 一下还能居住。他踩着乱石,扒拉开茂密的灌木丛,找到了那座行将坍塌的破屋。挪石折枝将棚屋做了修葺。清晨被一阵鸟鸣声惊醒,他出门一看,眼前视野开阔,对面的山野一览无余。他倚着那株老柿子树默吟古人的诗句:

    18、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山居两日,生活处处不便,他才知道以往想象来山里汲泉水饮茶煮饭是多么可笑。他想反正自己又不是隐士,于是下山采买就成了日常事。集市上的人见是下山来的,对他都很客气,偶尔他也听一听家长里短,摇头笑笑。那些事已经离他很遥远了。 这些日子在山中闲游,他遇到过比丘,一个年老的居士,也有不少寻常打扮的人,他们有的住茅棚,有的住破旧庙宇。偶尔碰到散居好客的人,坐在人家的屋舍茅棚前,不急不躁地喝口热茶,聊一聊天,如遇老友,随意且欢喜。 忽一日,他隐约听到了琴声,就循声而去,看到不远处一个石屋前,一个人站在一地的

    19、碎木屑里,给一张古琴上弦调音。他上前寒暄叙聊。那人见他饶有兴趣地问,倒也欣喜,就告诉他,他曾和人学了做琴的手艺,来山里到处搜集旧材木料制琴。山下城里多有雅集,会有人来这里取琴去售卖。一张古琴能卖到数万元,每年他能做出好几张古琴。那人低声说:“你若有书画才艺,我可以让朋友宣传,定会有人来寻访,引财无数。”说完诡秘一笑。 他听着,轻抚琴弦。琴弦发出泠泠之声。他心里忽而失落,就告辞离去。 一天晚上,沉睡正酣,忽地一条蛇掉到枕上,凉凉地贴着脸颊让他陡然心惊。多日来食寐无定,日益憔悴,他索性搬到附近一个原始的山洞里,不再处处寻访。这段日子他在薄土上种的萝卜、土豆、白菜都生机盎然,再加上他认识许多野菜野果

    20、可以采摘,自给自足不用下山了。知道他心性坚定,家人也不来扰他。上山前,他是亲友眼里很会生活的人,自磨咖啡,买了酒庄自己酿酒,生活富足闲适。可他也是商人中极少数活得明白的人,“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这些他早就悟透了。如今的他,非佛非道,无欲无求,整日游离出没在山中的沟沟壑壑间。 没有笔墨纸砚,他就折根树枝在地上书写,惊喜地发现竟然有几分瘦金体的韵致。他去拾柴,采花,看天上云散云聚,阴晴变幻,山中泉水漱石,洽然清越,风吹阳林,呜呜悲吟,“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自在与清净。 从暮春到初冬,山居几个月,他没有遇到一位真正的隐士。那日天阴,他吟起“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

    21、几百年。时有吴人来问隐,不知唐树已啼鹃”的诗句,怆然泪下。看天色,再过几日将大雪封山,便收拾一番,黯然下山。 在家中净须沐浴,安定了两日。清晨,他翻开一张报纸,蓦然,看到一行醒目的“山中见隐士”的粗宋标题,他还没看文字就被压题的照片吸引住了:山林中,一个人蓬头乱须背了一捆柴低头行走。即便被树丛遮蔽,他也能清晰地认出,那首如飞蓬、形若野人的,却是自己!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他”走进山林寻访真隐士而不遇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他”的山居生活,故事奇特,意蕴丰厚。 B.小说在叙事中巧妙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如进山的期

    22、待,山居、闲游的随意与欢喜,寻隐士未果的伤感,情感细腻感人。 C.小说安排做琴人的情节,是为了衬托出“他”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物形象。 D.小说语言生动活泼,文白相杂,富有文采,多处引用的古诗文契合隐逸者的生活,增添了文化内涵,丰富了人物形象。 8.请结合全文概括小说中“他”的性格特点。(6 分) 9.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4小题,小题,1919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1013 题。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

    23、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24、。 景元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

    25、“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 “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有删改) 【注】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26、/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典农纲纪,官职名,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的属官,掌管屯田事务。 B.关内侯,爵位名,是古代君王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往往是赐予而非封授,以示恩德,多为虚名而无实际封地。 C.景元,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景元”与上文中的“嘉平”同为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D.面缚舆榇,一种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27、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宣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升任尚书郎。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人员,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

    28、渡而不作桥。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二)古代诗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成 14151415 题题。 南轩竹南轩竹 曾巩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

    29、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两句从声音和色彩两个角度描写了夔州的秋天,意境阔大。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建议后主扩大听闻的目的是“_

    30、,_”。 (3) 张养浩在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中, 把河水拟人化, 倾注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悲愤之情的一句是 “_” ;表明昔日繁华已是过眼云烟的一句是“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1719 题。题。 “欢迎来到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大约 60 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们介绍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_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当一件件太空用

    31、品的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原理被揭晓,曾经_的距离也变得触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通俗易懂。来自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四川、香港、澳门 4 个地面分课堂的孩子们_,在这场特殊的“天地对话”中收获颇丰。太空课堂_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欣欣向荣。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每一次腾空而起,( )。他们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在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浩瀚太空的探索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展

    32、示 遥不可及 迫不及待 精彩纷呈 B.演示 遥不可及 如饥似渴 精彩纷呈 C.展示 望尘莫及 如饥似渴 美妙绝伦 D.演示 望尘莫及 迫不及待 美妙绝伦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一个国家坚持不懈地进取,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地跨步 B.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也是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脚步 C.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跨步 D.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昂扬到心里

    33、B.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 C.把底气、志气、骨气撒播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 D.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播撒到心里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2021 题。题。 戈壁看似荒凉、贫瘠,但在地面之下常常能 。如准噶尔煤田、塔里木轮南油田大部分都位于戈壁中。戈壁还是 。1923 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支考察队在蒙古高原寻找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据时,偶然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后来,在戈壁中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恐龙蛋和恐龙骨架

    34、化石被发现。 浩瀚无边的戈壁并非一片死寂,在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或者有山泉出露的地方,常常会自然形成水草丰茂的绿洲,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茫茫戈壁之间。在新疆天山南麓、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的戈壁滩,还可以通过引水灌溉, 。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分)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

    35、之。” 习近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夙愿变成现实: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今天,百姓生活更上一层楼,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人民日报2022 年 1 月 5 日 今天的小康生活来之不易,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022 届高考届高考终极终极猜题卷猜题卷 全国卷全国卷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1.B 【解析】 “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

    36、带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于文无据。 2.C 【解析】“详细地论述”表述错误,文本第三段只是谈到了中国文论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并没有展开详细论述。 3.C 【解析】A 项“排斥虚构”于文无据,原文中只是在强调中国文学中非虚构的重要地位。B 项“而非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和奇妙幻想” 表述错误, 原文是 “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 。 D 项 “文学艺术的创作者都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表述绝对化。 4.C 【解析】A 项,范围扩大。“都把校园欺凌定义为校园暴力,强调伤害程度”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美国反校园欺凌政府官方网站并未将校园欺凌定义为校园暴力,也没有强调伤害程度,中国社

    37、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翼也只是认为“狭义上的校园欺凌就是指校园暴力”。B 项,曲解文意。“发生在同学之间”错误,材料一“校内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就指出欺凌者不一定就是学生,更不一定就是“同学”。D 项,以偏概全。“是因为农村学校没有足额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员”归因不准确而且不全面,材料二原意是把它作为一项应对策略;如果要作为原因,也不是唯一的,至少还有“没有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等。故选 C。 5.A 【解析】“必须把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放在首位”错误,材料二讲对策时说“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也迫在眉睫”,“也”字表明还有其他对策同样重要,而“迫在眉睫”也不代表就“

    38、必须”“放在首位”。故选 A。 6.【答案】原因:主观原因: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的认知或行为倾向的学生容易把欺凌行为当作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而成为欺凌者,而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被欺凌者。欺凌和受欺凌带来的不良影响具有长效延续性。欺凌受欺凌者通常存在适应障碍。客观原因:家庭温暖缺失,学校相关教育缺失,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都可能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对策:发生前有效预防。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寄宿学校的生活条件并完善校园安全问责制度、加大对校园欺凌这一议题的投入等。发生后妥善处理。如家庭、学校对欺凌者进行合理的惩戒和教

    39、育;对受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关怀和帮助;加强对认知有偏差学生的疏导、教育和监管,使其改变观念,改善行为;家庭、学校、社会反思各自的行为,调整、改善行为措施,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原因 3 分,对策 3 分,满分 6 分。) 【解析】从哲学上讲,凡原因都可分为内因(主观原因)和外因(客观原因),校园欺凌的发生也不例外,而材料二更是直接分析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原因在材料二中分析得还是比较具体的,稍做概括即可。如结合“在主观因素方面,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其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另一方面,来自同伴的支持和温暖可以减缓校园欺凌的不良后果”“父母及教师

    40、等在处理校园欺凌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专门针对父母及教师识别和处置校园欺 凌能力的研究,教育实践中相应的培训也较少”等。对策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原因有个人主观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那么对策也应从这些方面去找。注意,题干中说结合“生活实际”,答题时需从发生前预防和发生后妥善处理两个方面分析具体对策。 7.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 项,“衬托出他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物形象”错。文中的“他”为寻隐者而来,而做琴人并不是“他”的知音,自然也不是隐者,此处情节的设置是为了引起下文,推动故事发展。 8.【答案】志趣高雅。熟读诗文,常练书法,与山川相

    41、伴,恬静悠然。 品性高洁。不赞同做琴人沽名钓誉、牟取暴利的行径,不为生活中的名利所累。 勤快自立、有情调。搬到山洞里之后,“他”能自己种萝卜、土豆、白菜等;上山前,自磨咖啡,自己酿酒。(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文中写“他”吟诗,说明“他”熟读诗文;还写到“他”练习书法,如“没有笔墨纸砚,他就”;写“他”在山中的生活,如“他去拾柴,采花”,可见“他”志趣高雅。再看“他”对做琴人的态度“那人见他饶有兴趣地问,倒也欣喜,就告诉他一张古琴能卖到数万元他心里忽而失落,就告辞离去”,“他”不赞同做琴人的行径,不为生活中的名利所累,可见“他”品性高洁。再看“

    42、他”过日子,在山中“这段日子他在薄土上种的萝卜”,在家时“他是亲友眼里很会生活的人,自磨咖啡,买了酒庄自己酿酒,生活富足闲适”,可见“他”勤快自立、有情调。 9.【答案】“他”在深山中遍寻隐士而不得,下山时却发现自己已成“山中隐士”情节反转,出人意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和小说的可读性。 “背了一捆柴低头行走”“首如飞蓬、形若野人”是对“他”山居生活的补叙,使“他”的山居生活真实可信,人物形象更饱满。 “他”借居山中寻找真正的隐士,以得天机、解困惑而不得,却不想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隐士,引发人们对何为隐士的思考,深化了主题。(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

    43、创作意图的能力。这道题其实是对结尾作用的分析,这类题目一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读者等方面来分析。人物塑造上,“一个人蓬头乱须背了一捆柴低头行走”“首如飞蓬、形若野人”的描写使得“他”在山中的生活更真实可信,使得他的形象更饱满。情节上,小说结尾写“他”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隐士,与开头“他”到山中寻找隐士相互照应,构成情节的反转,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也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效果。主题上,寻找隐士的人自己最后成了“隐士”,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也富有禅意,引人深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10.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为都尉学士”是

    44、动宾短语,担任都尉的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主语承前省,也是邓艾,故在“学士”后停顿,排除 A、B 两项;“为稻田守丛草吏”是说邓艾后来改任这样的小吏,其后“每见高山大泽”主语均为承前省,都是传主邓艾,而不能是“吏”,排除 C 项。故选 D。 11.C 【解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景元与上文中的嘉平同为魏文帝曹丕的年号”错误,“景元”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元帝曹奂的第一个年号,“嘉平”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12.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得以升任尚书郎”错,邓艾升任尚书郎不是在嘉平元年,而是在之前。根据

    45、原文第 1 段“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和第 2 段开头“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可知,此选项颠倒了顺序,应先任尚书郎,后有战功。 13.【答案】(1)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当渡河来攻而不会架桥。(5 分) (2)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经被杀光了。(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卒:突然。法:按照兵法。(2)遭:遇到。殄灭:被杀光。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以帮农民养牛为生。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的碑文“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大夫的楷模”,于是

    46、自己改名叫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改掉了这个名字。任都尉学士时,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做了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筹划安排可以设置军菅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嘲笑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因受派遣他见到了太尉司马宣王,司马宣王认为邓艾很特别,征召他任掾,又升任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蜀国的偏将军姜维的进犯。姜维撤退后,郭淮想趁机向西攻打羌地。邓艾说:“敌兵撤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分出兵力留下以防备意外。”于是留下邓艾驻守在白水以北。三天后,姜维派遣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安下营寨。邓艾对众将说:“姜维现在突然

    47、返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当渡河来攻而不会架桥。这是姜维让廖化牵制我们的计策,使我们不能回去。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直接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来攻,但邓艾抢先占据了洮城,才得以避免失败。(朝廷)赐予(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天,下诏命令各军攻打蜀国。这年冬天十月,邓艾从阴平小路进军,在荒无人烟的山中跋涉七百多里,一路上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送的粮食快要耗尽,已经到了危亡的边缘。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从山上滚落。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城,蜀国守将马邈投降。蜀国卫将

    48、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率兵从右边包抄, 司马师纂率兵从左边包抄。 但二人出击均未成功, 一同退回来说: “敌人不可以击破。 ”邓艾大怒道:“生存与死亡,全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他们斩首。二人又快马返回和蜀军再战,终于大破蜀军。 邓艾到达成都,刘禅率领群臣反绑自己,把棺材装在车上,来到邓艾军前投降。邓艾手持符节,解开他们的绳索,烧掉棺材,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宽恕了他们。邓艾督查约束将士,没有抢掠百姓财物的事情,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恢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他。邓艾命人在绵竹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来 彰显战功。魏国战死的士兵都与蜀国战死士

    49、兵一起埋葬。邓艾极力夸饰自己,对蜀国的士大夫说:“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经被杀光了。”又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英雄,只是遇上了我,所以才陷入困境。”有识之士都讥笑他。 14.D 【解析】D 项“实写”有误,尾联“应须万物冰霜后”是说应该等到万物经历风霜后,再来看翠竹茂盛的景象,这是作者对于赏竹季节的看法,也不是回忆内容。 15.【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 郑

    50、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事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注意描写事物的特点,确定对象,寻找或者概括特点,从本题来看,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写竹子,所以可以据此概括分析异同点,注意事物形象以及内涵。 16.【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波涛如怒;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每空 1 分,满分 6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B 【解析】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终极猜题试卷及答案(全国卷))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