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2022 届届辽宁辽宁省省沈阳沈阳市市中考语文冲刺猜题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试卷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1-2 题每题 2 分,3-4 题每题 3 分,第 5 题每空 1 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沐浴浴(y) 暑暑名(sh) 热忱忱(shn) 雕梁梁画栋(ling) B.惦惦记(din) 飘逸逸(y) 书斋斋(zhi) 金戈戈铁马(g) C.蝉蜕蜕(ti) 屏障障(zhng) 顷顷刻(qng) 郑重其是是(sh) D.统筹筹(chu) 垦垦切(kn) 夹夹袄(ji) 抑扬顿挫挫(chu)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忽然,山下传来一声火车的长鸣。我抬眼望去,一列火车往西开去。西边的天空不知何时布满了火烧云,并且正在向我头顶_,仿佛有人_着一块无比巨大的五彩幕布,红彤形、金灿灿、光闪闪,辉映万物,笼罩四野。_是远方山梁与天空交接之处,璀璨、辉煌、神秘,玲珑剔透却又幽深庄严。而火车正朝那里开去,开向火烧云,开向山那边、天那边一往无前,_。 A.扩展 挥舞 尤其 势不可当 B.拓展 挥舞 特别 锐不可当 C.扩展 挥动 尤其 锐不可当 D.拓展 挥动 特别 势不可当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钟南山,新型冠状病毒面前的逆行者。您战斗在抗击恶魔的最前沿,您比谁都清楚病毒的狡猾与凶残,您随时都有被击倒
3、的风险,但您无所畏惧。您让死神闻风丧胆,您让病毒纷纷逃窜。您是真正的勇士! A.“在”和“最”都是副词。 B.“抗击恶魔”和“纷纷逃窜”都是动宾短语。 C.“您战斗在抗击恶魔的最前沿”中的“抗击”是谓语。 D.“您随时都有被击倒的风险,但您无所畏惧。”这一句是转折关系复句。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的意味,变色龙是其代表性的作品,讽刺了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统治的走狗。 B.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孔乙己社戏藤野先生都是出自其中。 C.出师表一文题目中的“表”即表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表是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
4、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诗文填空。 (1)马作的卢飞快,_。(辛弃疾破阵子) (2)_,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莫笑农家腊酒浑,_。(陆游游山西村) (4)_,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山舞银蛇,_。(毛泽东沁园春雪)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6 题。 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甲
5、甲南乡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乙酒泉子酒泉子无题无题 辛弃疾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A.同为怀古之作,甲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与乙词中的“春声何处说兴亡”都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B.甲词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实则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 C.乙词中“残阳”既点明送别时间,又含蓄地说出词人与友人之间的离愁
6、之深。 D.两词词风都是浑厚雄壮,意境高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 (二)阅读选文,完成 7-10 题。(14 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7、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子尝之田,晒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 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7.选出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 分) A.名名之者谁 山不在
8、高,有仙则名名(陋室铭) B.凤往解之,不已已 是亦不可以已已乎(鱼我所欲也) C.故自自号曰醉翁也 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D.时时天暴雨 先帝在时时,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妻子尝之田,晒麦于庭,令凤护鸡。 9.选出对(乙)文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3 分) A.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 B.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 C.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 D.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 10.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 分) (甲)文中的“太守之乐”
9、,在第段中体现为“_”,在第段体现为“_”。(请用原文回答)(2 分) (乙)文中高凤成为“名儒”,启发我们要想学有所成应该做到哪两点?(2 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 11-12 题。(5 分) 材料一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
10、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 (中新网)新华社北京 材料二材料二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 400元招工遭受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 4000 元并且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人民日报) 材料三材料三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制,主要分成单一制与分层制两种。单一制不会太早为学
11、生选择职业路径,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发展。单一制的代表国家是瑞典和美国。分层制的特点是结合整个产业结构进行职业教育,很早就为学生选择职业发展的路径。典型的例子是以庞大的高端工程师群体和实体经济见称的德国。 中国以前的职业教育体制更接近德国式的分层制,具体来说就是各大系统直接下辖职业教育,如邮电系统管理邮电学校,煤炭系统管理煤炭学校。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这种系统在过去十几年已经完全拆解,现在职业学校以及在高等教育层级的专业学院,均纷纷放权给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管理。 (选自人民日报) 11.下列对有关中国职业教育状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现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术
12、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B.广州某制衣厂以高工资招工遭冷遇,四川成都“火锅厨师”过剩的例子说明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 C.中国职业教育正打造“职教升级版”,这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D.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分成单一制与分层制两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接近德国式的分层制,很早就为学生选择职业发展的路径。 12.“打铁还要自身硬”,职业学校要赢得家长的信赖,应怎样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请根据所给材料,为职业学校校长献计献策。(至少写两条)(2 分) (四)阅读选文,完成 13-18 题。(2
13、0 分) 那一束光那一束光 李朝德李朝德 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一上车我就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很高兴:“大概几点钟到?”我不免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习惯这种沉默,此时却让我内心紧缩。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
14、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 7 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 想想这个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 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
15、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沾益县城离老家估计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两个世界。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 1 分钟前驶过松林村。 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16、 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只好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
17、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又过去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摘自人民日报2019 年 11 月 18
18、日,有删改) 13.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4 分) 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1)_“我”不甘心约定返程再次“见面”。(2)_ 14.品析第段运用插叙的作用。(3 分) 15.第段中,面对“这个提议”,为什么“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3 分) 16.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 17.文题“那一束光”有什么含义?(4 分) 18.简要分析第 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3 分) (五)阅读选
19、文,完成 19-22 题。(13 分)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体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会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 爱国先爱家。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
20、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 爱国更爱家,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 32 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报国的心中大爱。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盛。 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赞赏。今日之中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1、乡村振兴号角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追梦人。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 19.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 分) 20.请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4 分) 21.请简要分析段的论证思路。(4 分) 22.下列事例最适合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28 岁的志愿军战士杨根思,率领全排士兵与美军激战,击退敌人 8 次进攻,坚持到最后一刻。 B.
22、卓嘎、央宗姐妹扎根在祖国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从父辈开始的“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守边故 事。 C.杭州一外卖小哥在街头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马上停下电瓶车,搀扶着老人过马路。 D.卓玛从小梦想成为优秀的特种兵,后来以新兵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女子特战队。她认为,只要人不倒下,就要坚持下去。 三、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清晨上学时,行道树上几声鸟鸣,冲淡了眼底的疲倦;挑灯夜读时,客厅里传来的轻鼾,拨动了敏感的心弦;自习课上,老师驻足身旁,一声“嗯(二声)”又接一声“嗯(四声)”,激起了小小的波澜;考场上,一声吆喝突然从街巷间挤进了教室“磨剪子嘞戗菜
23、刀”,驱散了内心的焦烦生活中,常有那么一瞬间,或明媚,或柔软,或温暖,或恬静,或莫名就触动了你 请以“那一瞬间触动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2)半命题作文 面对书桌前成堆的卷子,也许你有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面对老师逻辑缜密的讲解,也许你更想自己思考一会儿;面对父母辛苦的陪伴,也许你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你感谢父母师长,却不想盲从;感谢同学朋友,却不想依赖;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更懂得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你深存感恩之心,更想独立前行。 请以“其实,我更想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如果
24、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暑名”的“暑”应写作“署”,“热忱”的“忱”应读作“chn”; B.正确; C.有误,“蝉蜕”的“蜕”应读作“tu”,“郑重其是”的“是”应写作“事”; D.有误,“垦切”的“垦”应写作“恳”,“抑扬顿挫”的“挫”应读作“cu”。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第一空,“扩展”指向外伸展;“拓展”意思是开拓扩展。本句表述火烧云的蔓延伸展,故用“扩展”恰当,这样就排除了 B、D 两个选项。第二空,“挥舞”意思是举起手臂(连同拿着的东西)摇动,形容动作优美;“挥动”挥手摇动的意思,动作
25、比“挥舞生硬。本句表现火烧云的轻盈美丽,故用“挥舞”恰当,这样又排除了 C 选项。基本可确定正确答案为 A。然后带入 A 选项词语再对三、四空验证。第三空,“尤其”与“特别”意思差别极小,用哪一个都可。第四空,“势不可挡”意思是来势迅猛,不可抵挡;“锐不可当”形容精锐的气势,不可抵挡,词义比“势不可挡”要强。本句形容火烧云的蔓延速度快,用“势不可挡”即可,进一步验证 A 为正确选项。故选:A。 3.答案:D 解析:A.有误,句中的“在”是介词;B.有误,“纷纷逃窜”是偏正短语;C.有误,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您”,谓语是“战斗”;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藤
26、野先生出自朝花夕拾。故选:B。 5.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 (2)高者挂罥长林梢 (3)丰年留客足鸡豚 (4)蹴尔而与之 (5)原驰蜡象 6.答案:A 解析:“都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有误。“千古兴亡多少事?”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表达了其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词是送别之作,词的下片乍看写东风舞柳、宫墙依旧,细辨则人事俱非不禁生兴亡之感,这里并没有表现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结尾“兴亡”托意双燕,曲折传情。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
27、命名/出名;B.相同,停止;C.不同,自己/如果;D.不同,当时/时候。故选:B。 8.答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妻子曾经到田中去(劳动),晒了麦子在院子里,让高凤看鸡(不要吃麦子)。或妻子曾经到田地,在院子里晒了麦子,让高凤看鸡。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中重点词语有:乐,乐趣;得,领会。句意为: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中重点词语有:尝,曾经;之,到。句意为: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
28、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太守连续召请,高凤恐怕不得免,自称本是巫家,不应为吏。故断为: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故选:A。 10.答案:“山水之乐”;“乐其乐”(或“醉能同其乐”“同其乐”) 刻苦勤奋(刻苦,勤奋,答出一点即可);专心致志(专心,专注,心无旁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太守之乐”体现在“山水之间”;结合“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知“太
29、守之乐”体现在“乐其乐”。 本题考查得到的启示,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结合“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可知应该勤奋;结合“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总,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可知应该谦让。 (乙)文译文:(乙)文译文: 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少时做学生,家中以种田为业,而高凤专精诵读,昼夜不休息。妻子曾经到田中去(劳动),晒了麦子在院子里,让高凤看鸡(不要吃麦子)。这时天下暴雨,而高凤手持竹竿,口诵经书,不觉雨水流到麦子里。妻子回来感到奇怪,问他,他才觉悟。后来就成了名儒,在
30、西唐山中教授门徒。邻里有争财产的,拿着兵器相斗,高凤去解劝,不得已,便脱去头巾叩头,坚决请求道:“仁义逊让,怎么都忘了呢?”于是争斗者心受感动,放下武器向他谢罪。高凤年老了,坚持志向不知疲倦,名声传闻很远。太守连续召请,高凤恐怕不得免,自称本是巫家,不应为吏,又假称与寡嫂为田产打官司,于是不出去做官。 11.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 有误,应该是“中国以前的职业教育体制更接近德国式的分层制”“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这种系统在过去十几年已经完全拆解”故选:D. 12.答案:(1)建设高水平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打造“职教升级版”,培养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
31、(3)先让学生自由发展,适时选择职业路径。 解析:根据“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可得: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根据“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可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 13.答案:(1)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有“见面”。 (2)返程时,母亲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段“于是,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 7 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
32、以看见你了。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概括为: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段“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概括为: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有“见面”;段“我不甘心”“我只好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概括为“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 段“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概括为:母亲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 14.答案:这段交代了“我”不经常回家的原因,为下文“我”和母亲约好“见面”作铺垫,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贴。 解析
33、: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这段交代了“我”不经常回家的原因,是母亲对“我”的体谅,为下文“我”和母亲约好“见面”的情节做铺垫,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体贴和爱。 15.答案:感觉“意外”是因为“我”的提议有些突然,可母亲答应得很爽快,感到“为难”是因为体谅到母亲深夜见面的辛苦,却没办法再改变(不知道能不能见面,怕让母亲白跑一趟。)(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进行解答。“我”的提议本是“脱口而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母亲很高兴,竞一口答应下来”,这让
34、“我”感觉“意外”;段“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由此可知,“我”感到“为难”,是怕让母亲白跑一趟,想到到母亲深夜见面的辛苦,却没办法再改变。 16.答案: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样子表现出“我”渴望看到母亲的急切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限定角度为人物描写。由“擦拭”“遮挡”“搜寻”一系列动词判断为动作描写。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过程。此时母亲正在道口等“我”,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我”渴望看到车窗外的母亲的急切心情。 17.答案:一指手电筒发出的光;
35、一指母崇对儿子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来解答。“那一束光”表面上指深夜里“我”和母亲相约在道口见面时,母亲为了让“我”看到她,用手电筒射向列车的那束光;这个小小的举 动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文中的母亲体谅、理解儿子,即使想念,也不让孩子回家陪她,在作者的心中,这些满满的爱像光一样温暖着他,照亮着他。因此,深层含义为母亲对儿子的爱。 18.答案:表达了“我”想与母亲“见面”而让母亲两次深夜在路口等待的心疼和愧疚。(围绕“理解母亲”“感恩”谈感悟即可。) 解析:第一问考查理解情感。“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她还没有一米六
36、高啊”这些数字强调了“我”和母亲互相看见的艰难,“还没有”强烈地表达“我”让母亲两次深夜在路口等待的心疼和愧疚。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示例:文章中的母亲,总是为儿子着想,满足儿子的一切请求。母爱,是伟大而包容的。生活中,母爱总是存在于点点滴滴中,我们一定要珍惜母爱,用行动去回报母亲。 19.答案: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家国情怀(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解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依据文章的标题“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文章第段“天下
37、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结尾“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等内容,可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家国情怀。 20.答案:运用了道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历史先贤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的观点。 解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观点,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时,要紫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分析作答。文章第段的语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苟利国家
38、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引用历史先贤的名言,运用的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让人更信服。 21.答案:首先论证了家与国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它们相互联系;其次列举古代选拔官员注重家风的例子(举例论证),证明了“爱国先爱家”这一观点;最后论证了爱国更爱家,有国,家才能圆满的观点。 解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首先,文章第段阐述了“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会割裂的,而是相
39、互联系、彼此支撑”的观点;其次,文章第段列举古代选拔官员注重家风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爱国先爱家”这一观点;文章第段列举了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 32 年的事例,论证了爱国更爱家,有国,家才能圆满的观点。 22.答案:B 解析:考查论点(观点)与论据的关系。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本文阐述的观点是:我们要有家国情怀。A.事例更多地表现志愿军战士杨根思的英勇杀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能充分证明论点;B.“卓嘎、央宗姐妹守边故事”表现了“家国情怀”, 能证明论点;C.“杭州一外卖小哥搀扶老人过马路“表现的是爱心,不能证明论点
40、;D.“卓玛的事例”阐述的观点是人要为梦想而坚持不懈,不能证明论点;故选 B。 23.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一)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三个关键词语是“那一瞬间”“触动”“我”。要求写出某一时刻“我”被触动了的感觉,或者是所经历的一个事件使“我”深受触动,“那一瞬间”强调的是一个时间点,考生写作时,应注意对这一时间点的把握。这个题目适合写记叙文,可以采用分镜头式、小题目式来写作。寻找生活中一些让自己触动的场面,把它写下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文时要写出什么触动了“我”和“我”为什么被触动,这是写作的重点和立意,选择内容比较宽泛。考生可联系自己的成长、生活经历,抒发真
41、情实感。 选材与立意: (1)选材:一天,两天,三天转眼比赛的日子到了。我自信满满地走到舞台中央的钢琴旁,流畅地弹起了肖邦的升 c小调圆舞曲,优美的琴声时而像微风拂过水面,时而像山泉叮咚流淌,时而像波涛汹涌澎湃评委们打出了 90 分的成绩,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哇!我成功了!我得了一等奖,还将参加全国钢琴总决赛。妈妈激动地一下子抱住了我,老师也微笑着抚摸我的头,好朋友们都围上来了这么多天的辛苦终究没有白费,想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是啊,只有经过艰辛的付出,才能获得成功! 立意:成功的瞬间让我触动。 (2)选材:我到站了,连忙站起来。没想到那个刚刚批评教育我的阿姨也站了起来,她也是从这站下车。
42、门打开了,我回头白了她一眼,便冲出了车门。就在下车的那一瞬间,一辆蓝色跑车一阵风似的向我疾驰而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汽车吓傻了,呆呆地站在那里,脑袋一片空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突然,我的身后伸出一只手,抓住我的胳膊,把我向后一拉。回头一看,竟然是那个阿姨!她一直抓着我的胳膊把我送到了马路对面,笑着说了句“现在的小孩儿被惯得一点反应能力都没有了。”而后她就离开了,望着阿姨远去的背影,我只感到胳膊火辣辣地疼。后来我才明白,面对别人的提醒,我不仅不虚心接受,还埋怨别人,真是不应该。 立意:危险的瞬间触动了我。 (二)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是“其实,我更想_”,结合材料提示可理解为,自己
43、想干某些事,但都被老师、父母、朋友包办了。其实,相比于父母、老师的陪伴、教导,自己更需要自由、独立,这样才能成长起来。据此可以补写题目为“其实,我更想独立”“其实,我更想长大”“其实,我更想要个人空间”等。写作中尽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写出自己获得“自由”“空间”“独立”后的表现。围绕所补内容,选择合适素材,表达自己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即可。 选材与立意: (1)选材:星期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有朋友叫我出去玩,我十分高兴。可是,妈妈说:“不可以去玩,把作业写完。”我听到这句话,顿时感觉如五雷轰顶,出去玩的心思被彻底打断了。我只好和我亲爱的小伙伴们说再见,无精打采地坐到自己的位置,开始写起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来。唉! 立意:其实,我更想自由。 (2)选材:过了一会儿,妈妈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道:“自己走走锻炼锻炼也挺好,毕竟还是要独立成长,也不能总依赖人”想到自己平时的种种,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子,能不能做这个,能不能干那个,一切似乎都取决于妈妈,而她总是耐心帮我。天下父母谁不是这样?虽天天嘴上说着要让孩子独立,但还是忍不住插手。真正做到一点也不管,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的父母能有几个?这似乎也是个机会,告诉妈妈我想独立! 立意:其实,我更想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