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复习知识点提纲

    • 资源ID:215982       资源大小:140.15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复习知识点提纲

    1、一、核心观点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四个尊重”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6.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7.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强国之路。(注: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8.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结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0.共同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1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2.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14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15.党和

    3、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6.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7.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二、基础知识  1.1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共产党带领人民怎样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或 为了实现强国富民这一目标,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哪些不懈的奋斗?或 党带领人民进行哪三次伟大革命、迎来了哪三次伟大飞跃?)P3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

    4、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P4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5、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或 改革开放的意义?) P4-5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

    6、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4.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或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P6-7 (1) 综合国力方面: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国家) (2)人民生活方面: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

    7、逐步建立和完善,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人民)  (3)国际影响力方面: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国际) 5.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或关于改革开放的结论?)P5、8、11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

    8、最鲜明的特色。(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补充: 6中国腾飞的原因?(或 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等。 7面

    9、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或 为了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成才;大力宣传改革开放政策,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勇于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敢于同违背改革开放事业的言行作斗争;积极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建言献策。等等。 1.2 走向共同富裕 (一)改革进行时 1 为什么说 “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 (或 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P9-P11) (1)现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10、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新挑战)。 (2)依据: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3)意义: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2.我国在经济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1、如何全面深化改革?)(P9-P11) (1)现状: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策: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2)现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策: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现状/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对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

    12、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3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P9 相关链接) (1)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2)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共享发展成果 4.为什么党和政府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或 为什么要追求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P1

    13、1-P13) (注: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在此答案基础上拓展) (1)现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増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使人民获得

    14、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 意义: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5.为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 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做法?)P12  (1)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

    15、社会治理格局。 补充: 6.正确认识共同富裕: (注:共同富裕常与党和政府改善民生问题结合考查。)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2)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同步富裕。 7常见的民生问题: 医疗,扶贫,住房,就业,养老、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交通,教育,食品安全。等。 8.【经典例题】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扶贫,说明了什么?(体现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

    16、是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一、核心观点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3.与创新相关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5.科技创新能力已

    17、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6.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7.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一些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勤动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 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二、基础知识 2.1 创新改变生活 (一)感受创新 1如何正确认识创新?(或 如何理解创新改变生活?)P15-P17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

    18、善;创新不只局限在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3)创新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5)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 舒适和丰富多彩。 【创新对社会的积极影响:(4)、(5

    19、)】 (二)创新引擎 2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或 我国为什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的重要性或价值?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P17-19 P14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更加

    20、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6)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P14 3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P18-P19 (1)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2 创新永无止境 (一)创新强国 1.

    21、我国目前科技发展的现状: P20 (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2.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P20 P14、18 (注:此题整合了 2.1 第 2 题相关知识) (1)现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

    22、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依据: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3)意义:创新让人们生活更美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 3.我国应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P21-24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国

    23、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怎样(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注意:要多角度答题!) 国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社会:要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

    24、尊重知识、重视创新的氛围。 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加大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制订有利于激发员工创新、创造的制度和措施。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  青少年(个人):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科技发明活动。 5.我们青少年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或 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1)增强创新

    25、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一些小制作、小发明活动。(4)养成勤动脑、多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好习惯。等等。 6.常见的错误认识: (1)中国已经是科技强国。() (2)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 () 7.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或 教育的重要性?) P22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

    26、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P23 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二)万众创新 9.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或 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24-28 (1) 当今社会,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 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

    27、只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10.“万众创新”和“大众创业”的内涵?P24 万众创新的内涵: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大众创业的内涵: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1.创新精神的表现?P26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

    28、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P27 13.创新的时代,公民个人如何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或 怎样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P27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购买盗版商品、不抄袭他人作品; (2)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对自己的发明创造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补充: 14.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或 列举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 “嫦娥五号”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火星获得成

    29、功;北斗导航服务全球;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研制成功。等等。 15.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6.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或 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 (1)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先进行列;(3)党的正确领导,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创新;(4)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5)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30、7)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17.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 艰苦奋斗; (5)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力支持。 (7)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等等。 18.有人认为:从国家层面说,只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就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请你对这一

    31、观点加以评析。 片面的。国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有利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国家层面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要: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我国应多措并举,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19.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请你设计几条宣传标语或公益广告。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第三课第三

    32、课 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一、核心观点 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5.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7.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 8.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

    33、重要形式:发展选举民主,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9.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11.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主要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2.政府决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民主意识;有利于决策方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完善中

    34、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13.公民个人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自觉遵守宪法;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二、基础知识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一)民主的足音 1.中国民主思想的源头:P30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2民主的内涵?(或 民主价值的要求和实现形式是什么?)P30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35、3.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P31-P32 (1)1840 年以来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3)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从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到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

    36、式。 (4)1949 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5)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的标志?)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注: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3)(4)(5)(6)】 4.在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P33 (1)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7、。 (2)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法治体现、保障民主的重要性?) (二)新型的民主 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特点、真谛、形式和制度分别是什么?)P33-P35 (1)从本质特征上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从民主特点上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从民主的真谛和形式上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

    38、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 又要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从制度保障上看:我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特征):P33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7.发展社会主

    39、义民主的意义(作用)?P33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8.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P34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 发展协商民主, 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 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9. 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制度有哪些?(或 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哪些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P35 政治制度 地位(意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

    40、、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0.我国的民主现状是怎样的? P36 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3.2 参与民主生活 (一)行使民主权利 1.公民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涵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P38 (1

    41、)必要性(原因):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内涵(含义):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或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P38-40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一般指国家机关政策实施前听取意见建议)、民主监督(实施后)。 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 P38  (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

    42、选举和差额选举。 (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意义?P39 (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 方式 (保障制度)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反映意见建议) 、 专家咨询制度 (听取专家、 学者意见)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召开听证会)。 (4)意义(政府决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生

    43、活,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民主意识;有利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内容、注意事项、渠道?P40 (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治国。 (3)监督权的内容: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4)行使监督权的注意事项: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实事求是,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贴大字报、聚众闹事。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形式、途径):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网上评议政府。等等。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复习知识点提纲)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