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海淀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16497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海淀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1、第 1 页,共 21 页 2020-2021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 1. 中国历史诸王朝各有特点,与图中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 ) A. 制礼作乐,封邦建国 B. 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 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D. 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2. 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通过阅读汴河怀古,我们可以了解( ) A.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 B. 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C. 大运河开凿的经过 D. 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3. 唐太宗统治

    2、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形成了“开元盛世”。以上盛世之所以形成,其中原因之一是当时的统治者( ) 重用贤能,励精图治 稳定政局,发展经济 崇尚奢靡,对外征战 重视文教,注重吏治 A. B. C. D. 4. 如图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史实 1:北方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史实 2:唐朝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史实 3: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 A. 国家统一 B. 民族交融 C. 文化交流 D. 中外交往 5. 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玄奘的特种邮票。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游天竺,译介佛经 B.

    3、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 平定叛乱,开疆拓土 6. 唐玄宗“开元初,宫人马上始着胡帽,靓妆露面,十庶咸效之。天宝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矣”。以上现象可以说明唐朝( ) 第 2 页,共 21 页 A.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繁荣的城市经济 C. 尖锐的民族矛盾 D. 发达的对外贸易 7. 755年, 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反叛唐朝, 史称“安史之乱”。 下列各项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 节度使权力膨胀 唐朝由盛转衰 皇帝荒废朝政 形成藩镇割据 A. B. C. D. 8. “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

    4、镇。”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创设三省六部制度 B.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C.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D. 设锦衣卫监视百官 9. 宋太祖在位 17 年科举取士 347 人,宋太宗在位 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 1457 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的影响是( ) A. 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B.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 使世家大族控制了中央政权 D. 分割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 10. 宋与辽曾在边界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交易各种商品,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也曾经在灾荒之年购买了北宋官仓

    5、的两万石粟。榷场的兴办( ) 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 加剧了各民族间的军事冲突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A. B. C. D. 11. “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宵不绝。”以上经济现象开始出现于( ) A. 秦朝都城咸阳 B. 西汉都城长安 C. 隋朝都城长安 D. 北宋都城东京 12. 元代农书记载了一种能自动提水的生产工具,此工具使“人无灌溉之劳,田有常熟之利”。这种生产工具应是( ) 第 3 页,共 21 页 A. 翻车 B. 筒车 C. 风车 D. 纺车 13. 制作卡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

    6、制作了资料卡片。他学习的是( ) 政权建立时间:1206 年 首领:铁木真 重要事件:灭亡西夏和金政权 A. 澶渊之盟 B. 宋金对峙 C. 蒙古崛起 D. 明朝建立 14. 朱或在 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书中记载“舟师(船工)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注:昏暗、阴暗)观指南针”。此条史料可以说明( ) A. 隋朝的造船技术 B. 唐朝的海外贸易 C. 北宋的航海技术 D. 明朝的航海盛况 15. 如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16. 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和美食家,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飘逸,一生屡遭贬谪,但依然热

    7、爱生活,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流传千古的名句。以上叙述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苏轼 D. 李清照 17. 下面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手抄报。若为该手抄报起个题目,应选择( ) 1.灭掉南宋政权,完成统一 2.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第 4 页,共 21 页 A. 唐朝的外交 B. 宋朝的经济 C. 元朝的政治 D. 明朝的制度 18. 依据下面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内容推断,该历史人物传记名应为( ) 第二章红军大帅 第三章从吴国公到吴王 第四章大皇帝的统治术 一、大明帝国和明教 二、农民被出卖了 三、新官僚养成所 第五章恐怖

    8、政治 一、大屠杀 二、文字狱 三、特务网 四、皇权的极峰 A. 李世民传 B. 赵匡胤传 C. 忽必烈传 D. 朱元璋传 19. 熟知传统文化方能继承创新。对以下三部古书解释正确的是( ) 都是古代科技巨著 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都深受西方科技影响 都对古代科技相关成就进行了总结 A. B. C. D. 20. 如图对联所引典故出自( ) A. 牡丹亭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21. 通过如图两本连环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详细了解中国古代( ) 第 5 页,共 21 页 A. 抵御外敌的抗争 B. 监察制度的演变 C. 民族交融的历程 D. 农民运动的发展 22.

    9、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停泊交易,不得赴广东以北如宁波等地。 “如或再来, 必令原船返棹至广 (指广东) , 不准人浙江海口”。 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 A. 闭关自守 B. 重农抑商 C. 重文轻武 D. 全面开放 23. 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7581759)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维护了( ) A. 新疆地区的稳定 B. 西藏地区的稳定 C. 东北地区的稳定 D. 蒙古地区的稳定 24. 用年代尺梳理历史事件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下列年代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10、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B. 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 C.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D.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25. 下列选顶中,对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概括准确的是( ) A. 盛世繁华与危机潜伏 B. 帝国统一与儒术独尊 C. 民族交融与政权并立 D. 国门洞开与危机深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0 分) 26. 文物证史 第 6 页,共 21 页 步辇图(局部) 金奔巴瓶 宣政院印章 契丹鸡冠壶 (1) 文物识别:文物的年代识别十分重要。请你识别以上文物将识别结果按文物的出现年代顺序分列于下,写清文物序号即可。 文物序号: _ _ _ _ (2)

    11、文物介绍:文物介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文物。请在步辇图(局部)与契丹鸡冠壶两件文物中任选一件文物加以介绍。(介绍应包含文物产生朝代,文物内容和文物的意义。) (3) 文物金奔巴瓶和宣政院印章都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史实。若依据其所反映的史实归为一类,归类理由是什么?结合文物所反映的史实加以说明。 27. 农为邦本 某历史研究小组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历史书籍,搜集到以下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研究。 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民众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唐玄宗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多次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水利工程。 至贞观八、九年,颇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

    12、钱。 杜佑通典卷七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 以上材料与唐朝农业的发展相关。请将相关史实的序号填写在与结论相符的横线处。 A.唐朝皇帝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_ B.唐太宗时期农业得到了恢复: _ C.唐玄宗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 _ 第 7 页,共 21 页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以其原产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得名。“(占城)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北宋初年首先传入中国福建地区。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

    13、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加以推广。 摘编自文物宋元史 秧马 宋朝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拔秧工具,此工具可减轻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2) 依据材料概括宋朝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 (3) 分别指出材料 A和材料 B 的史料类型。 (4) 综合运用材料 A和材料 B 说明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发展带来的利弊。 28. 古都北京 材料一:辽朝取得了燕、云十六州,随即把幽州(今北京)作为陪都南京。来自宋朝统治区的各种商品先要运到这里,而北方草原牧区的各类产品也都在这里集中交换。南京的南面通过宋辽榷场保持“互市”,北面通过榆关路、松亭关、古北口路和石门关路等驿道,和高丽、西夏乃至

    14、西域地区保持商业联系。南京市场上,铜钱广泛流通,铜钱除少量自铸外,大部分自北宋流入。由于经济的发达,第 8 页,共 21 页 南京成了辽朝主要的财赋供应地。 摘编自北京古代经济史 (1) 某同学阅读上述材料后,对辽代南京(今北京)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出以下结论。请判断对错,结论正确划“”,结论错误的划“ ”。 结论 1:辽代南京是唯一的都城。 _ 结论 2:辽代南京是商品交易中心。 _ 结论 3:辽代南京是北方的交通枢纽。 _ 结论 4:辽代南京市场的商品种类丰富。 _ 结论 5:辽代南京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_ 材料二:中国古代都城建制多“择中立都”“择中立宫”。金灭北宋后,金统治者

    15、认为“燕京乃天地之中”“仪礼之所”, 1151 年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营建金中都, 1153 年徙都于此。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组成,皇城位于外郭城之内中部偏西,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形成“三重城”格局,新建城市采用了开放式的街道。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宫城中央,以此为基点, 向南依次为大安门、 应天门等, 构成金中都中轴线。 “国之制度, 强慕华风, 往往不遗余力”。 摘编自刘庆柱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第 9 页,共 21 页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金中都的城市特点。 材料三:古代北京城变迁示意图 (3) 从辽金时期到元朝,从元朝到明清时期,北京城都

    16、发生了很大变化。观察地图,加以说明。 材料四:古代北京凭借着发达的运河、海运和陆路交通体系,既沟通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又连接着蒙古草原、 东北大地。北京地区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过渡地区, 是两种文化的融汇之地。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沟通,才进一步发展与巩固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元代以大都作为首都,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步骤。明、清迁都北京,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治稳定和国家统一。元明清以来,随着统一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北京地区进一步成长为中国统一政权的都城所在。 摘编自高福美古都北京建都过程考论 (4) 依据材料概括北京成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的条件。说明元、明、清

    17、三朝定都北京的意义。 第 10 页,共 21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代表的王朝是隋朝。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与隋朝特点相符的是统一国家,科举取士。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科举制的创建,知道与图中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科举制的创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

    18、【答案】D 【解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至今发挥着沟通南北的作用,如果没有隋炀帝巡游江都,功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通过阅读汴河怀古,我们可以了解大运河开凿的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D 符合题意,ABC 表述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相关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相关知识,识记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和唐玄宗

    19、都重用贤能,励精图治、稳定政局,发展经济、重视文教,注重吏治。说法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道唐太宗和唐玄宗都重用贤能,励精图治、稳定政局,发展经济、重视文教,注重吏治。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第 11 页,共 21 页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北方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唐蕃和亲促进了

    20、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由此可知,题干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民族交融,故 B 符合题意;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中外交往在题干史实中不能体现,排除 A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以及民族间交往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以及民族间交往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A 【解析】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

    21、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由此可见,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正确的是西游天竺,译介佛经,故 A项正确。BCD错误。B与武则天有关;C与鉴真东渡日本有关,D不符合题目。 故选:A。 本题以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史实,重点掌握玄奘西游天竺。 重点掌握玄奘西游天竺,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解析】题干现象可以说明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

    22、气盛行一时。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知道题干现象可以说明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杨贵妃得宠,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第 12 页,共 21 页 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

    2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安史之乱的影响,不是原因。 故选:B。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曰腹心之患,即禁兵”并结合所学知,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AD 两项与北宋无关,C项是为了解决“肢体之患”。 故选:B。 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

    24、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使许多出身贫寒的人,也有参政的机会,这就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BCD三项与科举制的发展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北宋科举制的发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北宋科举制的发展相关知识。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官府和商人在此交易各种商品,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也曾经在灾荒之年购买了北宋官仓的两万石粟”结合所学可知,榷场的作用是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交融。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榷场的影响。榷场的开设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

    25、的交流。 掌握榷场的影响。 11.【答案】D 第 13 页,共 21 页 【解析】据材料中的“夜市”可知这是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东京)和杭州,城内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D是正确的选项;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宋代开始出现的瓦子是当时市民阶层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宋代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节庆活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

    26、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12.【答案】B 【解析】据“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可知,这反映了唐代筒车这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唐朝出现的新型灌溉工具筒车,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B图片是筒车,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C 【解析】A.澶渊之盟与北宋和辽有关,排除。 B.宋金对峙与南宋和金有关,排除。 C.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27、,他和他的子孙们除对金、西夏和南宋等作战外,还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率军灭亡了西夏和金,1227 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 年蒙古灭金。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故 C蒙古崛起符合题意。 D.明朝建立与朱元璋有关,与铁木真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铁木真的活动的相关史实。公元 1206 年完成蒙古高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拥为大汗。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铁木真的活动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解析】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

    28、向南方。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于是就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第 14 页,共 21 页 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选项 B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时间的相关史实。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我国的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时间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并结合知识可知,图示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元朝。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9、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行省制度为省级行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故 C 正确,排除 AB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元朝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16.【答案】C 【解析】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据题干关键信息“改进了词的创

    30、作,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飘逸”并结合所学,题干叙述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苏轼。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苏轼。题干关键信息“改进了词的创作,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飘逸”。 解答本题要把握苏轼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7.【答案】C 【解析】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6 年,元朝灭掉了南宋,完成统一;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在澎湖设巡检司经略台湾。所以某同学制作的一份历史手抄报的内容提示判断应选择元朝的政治。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元

    31、朝的政治统治,要求学生结合元朝统治措施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元朝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第 15 页,共 21 页 18.【答案】D 【解析】根据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第二章红军大帅、第三章从吴国公到吴王、第四章大皇帝的统治术、 皇权的极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此历史人物是朱元璋。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

    32、军,由皇帝直接指挥。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D符合题意。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人物朱元璋, 解题的关键是表格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大明帝国和明教、 大屠杀、特务网”。 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人物朱元璋,注意历史信息的解读。 19.【答案】B 【解析】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编写的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

    33、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被誉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是古代科技巨著,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都对古代科技相关成就进行了总结。是对题干三部古书的正确解释,不是三部古书的共性,题干选项中有的都不对,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异同点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34、之一,由元末明初文学家罗贯中所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 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据题干关键信息“公第 16 页,共 21 页 瑾赤壁败曹操,孔明空城戏司马”并结合所学,对联所引典故出自三国演义,D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三国演义。题干关键信息“公瑾赤壁败曹操,孔明空城戏司马”。 解答本题要把握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1.【答案】D 【解析】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

    35、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则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还得取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通过题干两本连环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详细了解中国古代农民运动的发展,选项ABC 均

    36、与题干图片无关,选项 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农民运动的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民运动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2.【答案】A 【解析】根据“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可知,清政府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757年乾隆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并管理外国商人,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给我们的启示:开

    37、放使国家繁荣,保守使国家落后;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闭关锁国政策,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3.【答案】A 【解析】 乾隆帝时, 1757 年维吾尔族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叛乱, 1785 年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第 17 页,共 21 页 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7581759)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

    38、置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维护了新疆地区的稳定,A 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题干关键信息“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7581759)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设置伊犁将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24.【答案】D 【解析】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倭寇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

    39、寇。明朝后期, 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领导的的雅克萨之战体现了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故题干年代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维

    40、护国家主权,选项 D符合题意;选项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领导的的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领导的的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25.【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繁盛与

    41、危机并存。选项 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盛世与危机并存的特征的相关史实。 第 18 页,共 21 页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的相关史实。 26.【答案】【小题 1】,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解析】(1)由所学可知,四幅图“步辇图”“金奔巴瓶”“宣政院印章”“契丹鸡冠壶”反映的的年代分别是唐代,清代、元、辽宋。 (2)文物介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文物。在步辇图(局部)与契丹鸡冠壶两件文物中任选一件文物加以介绍,言之有理即可,如: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

    42、)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它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契丹鸡冠壶:辽代盛液体的陶瓷器具,它体现了民族交融和辽代陶瓷制作工艺水平。 (3)文物金奔巴瓶和宣政院印章都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史实。若依据其所反映的史实归为一类,归类理由是两幅图都表现的是中央王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归类理由是宣政院印是元代文物,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方事物;金奔巴瓶是清代文物,由中央政府赐予西藏,它所反映的金瓶掣签制度表明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 故答案为: (1);。 (2)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

    43、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它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契丹鸡冠壶:辽代盛液体的陶瓷器具,它体现了民族交融和辽代陶瓷制作工艺水平。 (3) 归类标准: 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归类理由: 宣政院印是元代文物, 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方事物;金奔巴瓶是清代文物,由中央政府赐予西藏,它所反映的金瓶掣签制度表明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文物证史的能力,重点掌握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契丹的手工业发展等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识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措

    44、施、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契丹的手工业发展等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识读。 27.【答案】【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第 19 页,共 21 页 【解析】(1)唐朝皇帝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的是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民众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唐玄宗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多次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水利工程;唐太宗时期农业得到了恢复表现在至贞观八、九年,颇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唐玄宗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表现在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2)依据材料可知,宋朝农业生产发展表现在两宋时期

    45、,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秧马是宋朝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拔秧工具,可以减轻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3)材料 A是实物史料,材料 B属于文献史料。 (4)据材料 A和材料 B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清朝前期的统

    46、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 1.5 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3 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弊端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A.唐朝皇帝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B.唐太宗时期农业得到了恢复:。 C.唐玄宗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 (2)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越南传入的

    47、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秧马是宋朝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拔秧工具,可以减轻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3)材料 A:实物史料,材料 B:文献史料。 (4)据材料 A和材料 B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好处: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

    48、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 1.5 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3 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弊端: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第 20 页,共 21 页 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 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代的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代的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 28.【

    49、答案】【小题 1】,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解析】(1)结论 1:据“辽朝取得了燕、云十六州,随即把幽州(今北京)作为陪都南京。”可知,“辽代南京是唯一的都城。”这一结论错误,故划 。结论 2:据“来自宋朝统治区的各种商品先要运到这里,而北方草原牧区的各类产品也都在这里集中交换。”可知,“辽代南京是商品交易中心。”这一结论正确,故划。结论 3:据“南京的南面通过宋辽榷场保持互市,北面通过榆关路、松亭关、古北口路和石门关路等驿道,和高丽、西夏乃至西域地区保持商业联系。”可知,“辽代南京是北方的交通枢纽。”这一结论正确,故划。结论 4:据“来自宋朝统治区的各种商品先要运

    50、到这里,而北方草原牧区的各类产品也都在这里集中交换。”可知,“辽代南京市场的商品种类丰富。”这一结论正确,故划。结论 5:据“南京市场上,铜钱广泛流通,铜钱除少量自铸外,大部分自北宋流入。由于经济的发达,南京成了辽朝主要的财赋供应地。”可知,“辽代南京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结论正确,故划。 (2)依据材料二“金灭北宋后,金统治者认为燕京乃天地之中仪礼之所,1151年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营建金中都,1153年徙都于此。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组成,皇城位于外郭城之内中部偏西,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形成三重城格局,新建城市采用了开放式的街道。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宫城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海淀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