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 1. 在历史上,与隋朝的统治类似的朝代是 A. 东汉 B. 秦朝 C. 西晋 D. 东晋 2. 下列事件的先后是( ) 隋灭陈统一全国 杨坚夺权建立隋朝 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A. B. C. D. 3. 大运河经过扬州的一段是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4. 被唐太宗比喻成“镜子”
2、的著名的谏臣的是( ) A. 房玄玲 B. 姚崇 C. 杜如晦 D. 魏征 5. 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体现出“盛唐气象”。历史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皇之治” D. “开元盛世” 6. 宋代赞宁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下列体现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甘英出使大秦 C. 鉴真东渡 D. 玄奘西行 7.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A. 黄巾起义 B. 玄武门之变 C. 陈桥兵变 D. 安史之乱 8. 我国用
3、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 ) A. 三国时期 B. 唐朝 C. 元朝 D. 隋朝 9. 下图吴越钱王是一部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为背景的历史剧,该剧塑造了“以人为本、保境安民、打造天堂杭州、开发长江三角洲”的草根国王钱镠的艺术形象。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方地区的十个政权,史称“十国” B. 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C.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0.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 以德治国 B. 重文轻武 C.
4、 无为而治 D. 闭关锁国 11. 10 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是( )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松赞干布 12. 辽军大举攻宋时,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大臣是 A. 岳飞 B. 赵构 C. 寇准 D. 文天祥 13. “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出现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4. 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 商业活动频繁 C. 江南经济的发展 D. 造纸技术的发展 15.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来源于灭掉北宋政权的“靖康之变”。灭掉北宋政权的是 A. 西夏
5、B. 蒙古 C. 金 D. 辽 16. 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A. 契丹 B. 女真 C. 畏兀儿 D. 回族 17. 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 从黄帝到汉武帝 B. 从战国到五代 C. 从战国到汉武帝 D. 从汉武帝到宋神帝 18. 下列人物中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 赵匡胤 B. 元昊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19. 康熙帝曾立碑赞誉朱元璋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其中“凡其制度”方面, 明太祖实施的措施是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6、三司”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A. B. C. D. 20. 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A. 设立锦衣卫 B. 设立东厂 C. 创立内阁 D. 废除丞相 21.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元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失去积极意义,考试内容趋于八股,遂叫八股取士。下列关于明清“八股取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 考生的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C. 考生答卷必须按固定的格式来写 D. 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22.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中华
7、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 产技术,曾在“中国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史记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23. 下图是紫禁城,也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为了突出皇权至上,建筑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建筑、美术等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能说明紫禁城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 B. C. D. 24. 一位学者在评价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时说: (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
8、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它”指的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25. 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据此,康熙帝 A. 设置澎湖巡检司 B. 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C. 在台湾正式建省 D. 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26. 17 世纪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平等性表现在 A. 双方自愿进行谈判而签订 B. 双方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 C. 彼此保持双方领土完整 D. 双方皆无领土损失 27. 雍
9、正年间,“凡有可垦之处,听民自垦自报,官吏不得勒索、阻挠为鼓励陕西无业民人去宁夏垦荒,清廷给予路费,每户按百亩永为世业”。这反映该时期清政府 A.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 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C.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D. 加强西北军事管理 28. 下面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 B. 宋朝江南地区的开发 C. 清朝前期经济得到发展 D. 宋元海外贸易的繁荣 29.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政府协同达、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 驻藏大臣 B. 军机处 C. 伊犁将军 D 宣政院 30. 清代,小说
10、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多愁善感为世人熟知,一幅“花谢花飞花漫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更是预示着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西游记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1010 分)分) 31. 制度改革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如图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材料二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体表现为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
11、么?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 ha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4)清朝康熙、雍正皇帝统治时期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强化君主专制? (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些制度或措施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32.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辨析推断】 材料一 2016 年 4 月 24 日,问海华光礁 1
12、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幕。据考证,“华光礁 1 号”是一艘南宋商船。 800 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多为南宋外销陶瓷器,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专家认为,“华光礁 1 号”古沉船遗址及出水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华光礁 1 号沉船”属于哪种史料? (2)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宋朝时,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信息分析】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
13、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奉使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以古鉴今】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什么? (5)根据以上探究,
14、请你谈一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认识。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 1. 在历史上,与隋朝的统治类似的朝代是 A. 东汉 B. 秦朝 C. 西晋 D. 东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秦朝统一了中国,隋朝也统一。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也二世而亡。秦朝开创了新的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也创立了新的制度,如科举制。因此 B项正确;东汉统治时间较长,排
15、除 A项;西晋虽然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没有开创性的制度,排除 C项;东晋并没有实现统一,排除 D 项。故选 B项。 2. 下列事件的先后是( ) 隋灭陈统一全国 杨坚夺权建立隋朝 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隋灭陈统一全国在 589年;杨坚夺权建立隋朝 581 年;大运河的开凿在 605年;隋炀帝江都被杀在 618 年,所以下列事件的先后是,B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 3. 大运河经过扬州的一段是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答案】C 【解析】 【详解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百万人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的,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涿郡至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扬州)段为邗沟,江都(扬州)到余杭段为江南河,C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4. 被唐太宗比喻成“镜子”的著名的谏臣的是( ) A. 房玄玲 B. 姚崇 C. 杜如晦 D. 魏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由此可知,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5. 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7、”体现出“盛唐气象”。历史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皇之治” D. “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D 项正确;西汉时期出现“文景之治”、东汉时期出现“光武中兴”、隋文帝时出现“开皇之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6. 宋代赞宁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下列体现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甘英出使大秦 C. 鉴真东渡 D. 玄奘西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东渡,传播
18、了大唐文化,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故 C 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甘英出使大秦开通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玄樊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故 AB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C。 7.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A. 黄巾起义 B. 玄武门之变 C. 陈桥兵变 D. 安史之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D 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和唐玄宗无
19、关,A 不符合题意;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和唐玄宗无关,B 不符合题意;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和唐玄宗无关,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8. 我国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 ) A. 三国时期 B. 唐朝 C. 元朝 D. 隋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问考查的是我国选择官制的发展。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只有权贵子弟才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隋文帝为改变这种弊端,
20、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因此选 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度的创立。 9. 下图吴越钱王是一部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为背景的历史剧,该剧塑造了“以人为本、保境安民、打造天堂杭州、开发长江三角洲”的草根国王钱镠的艺术形象。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方地区十个政权,史称“十国” B. 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
21、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A 项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排除 B 项;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排除 C 项;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22、下列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 以德治国 B. 重文轻武 C. 无为而治 D. 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意思是都让文臣当地方官,即使所有的文臣都贪污腐败,他们造成的危害也不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B 项正确;材料没有“以德治国”的信息,排除 A项;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排除 C 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 10 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是( )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松赞干布 【答案】A 【解析】 【详解】10 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或辽政权
23、,A 项正确;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政权,松赞干布是吐蕃赞普、藏族首领,BCD 项排除。故选 A。 12. 辽军大举攻宋时,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大臣是 A. 岳飞 B. 赵构 C. 寇准 D. 文天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坚决抵抗,C 项正确;南宋名将岳飞坚决主张抗金,排除 A 项;宋高宗赵构主张对金国妥协,排除 B 项;南宋末年文天祥坚决抗元,排除 D项。故选 C 项。 13. “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出现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
24、知识可知,宋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14. 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 商业活动频繁 C. 江南经济的发展 D. 造纸技术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业活动频繁,传统的铜钱、铁钱比较笨重,不方便频繁地交换和携带,于是出现了纸币,B 项正确;主要是铜铁等金属铸造的货币过于笨重,不利于流通,而不是金属本身的紧缺,排除 A 项;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而不是江南地区,排除 C 项;造纸技术的发展只
25、是纸币出现的条件而已,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来源于灭掉北宋政权的“靖康之变”。灭掉北宋政权的是 A. 西夏 B. 蒙古 C. 金 D. 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127 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耻”。1126 年金灭北宋,故 C 符合题意;西夏、蒙古、辽与题干无关,故 AB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靖康之变”是解题的关键,1127 年,金军攻破东京,俘
26、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16. 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A. 契丹 B. 女真 C. 畏兀儿 D. 回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元朝时新的少数民族回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回族是由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语系民族到中国之后跟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相融合产生的民族,元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13 世纪初叶,大量被迫迁来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原生活,并渐渐与汉人同化,后来
27、同汉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形成了回族,本题选 D。 考点:回族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回族这个多族源的民族至今在中国大陆上生存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民族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壮大,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多种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治理国家,抗击外侮,发展经济等方面,其功不可磨灭。 17. 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 从黄帝到汉武帝 B. 从战国到五代 C. 从战国到汉武帝 D. 从汉武帝到宋神帝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
28、000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 ,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所以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从战国到汉武帝,C 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 C。 18. 下列人物中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 赵匡胤 B. 元昊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实现了大一统,D 项正确;赵匡胤建立了北宋,只是局部统一,有契丹等国与北宋对峙,排除 A 项;元昊建立了西夏,只是局部的割据政权,排除 B 项;铁木真建立了大蒙古国,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但并没有统一全国,排除
29、C 项。故选 D 项。 19. 康熙帝曾立碑赞誉朱元璋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其中“凡其制度”方面, 明太祖实施的措施是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在中央,朱
30、元璋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又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保护皇帝, 镇压官民。 因此明太祖实施的措施是, A 项符合题意; 而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立,排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兵权的是宋太祖,排除。综上所述 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20. 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A. 设立锦衣卫 B. 设立东厂 C. 创立内阁 D. 废除丞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
31、中坐,却知天下事”,是因为设立锦衣卫。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察,A 项正确;设立东厂的是明成祖,排除 B 项;明成祖创立内阁,排除 C 项;材料与废除丞相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1.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元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失去积极意义,考试内容趋于八股,遂叫八股取士。下列关于明清“八股取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 考生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C. 考生答卷必须按固定的格式来写 D. 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八股取士”,考生只能在程朱理
32、学氛围内作答,不能有自己的见解,不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D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八股取士”的特点,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22.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 产技术,曾在“中国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史记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 明朝宋应星写的 天工开物 , 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 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确切数据,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因此“北京王麻子剪刀”曾在“中国 17
33、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天工开物 ,C 项正确; 史记是一部史学著作,排除 A 项; 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排除 B 项; 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3. 下图是紫禁城,也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为了突出皇权至上,建筑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建筑、美术等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能说明紫禁城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展示了高超建筑技艺 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34、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占地 72万平方米,是北京核心。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 9000 多米,设有 6 个门。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 23 千米,设有 9 个城门。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 7 个城门。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题干材料能说明紫禁城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正确,选项 A 符合题意; 封建社会是等级社会, 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不正确, 选项 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5、24. 一位学者在评价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时说: (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它”指的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 ,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根据“(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 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
36、道”及所学知识可知,“它” 指的是三国演义 ,选项 A 符合题意;BCD 项的主旨内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25. 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据此,康熙帝 A. 设置澎湖巡检司 B. 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C. 在台湾正式建省 D. 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台湾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反映了台湾很重要,一定要守住台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683 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
37、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 年,康熙帝设置台湾符,隶属福建省。台湾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D 正确;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A 排除;郑成功围攻台湾达 8 个月之久,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B 排除;1885 年在台湾正式建省,是光绪年间,C 排除;故选D。 26. 17 世纪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平等性表现在 A. 双方自愿进行谈判而签订 B. 双方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 C. 彼此保持双方领土完整 D. 双方皆无领土损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 年中俄双方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B 项正确; 尼布楚条约是在清朝取得
38、对俄军事胜利前提下,中俄协商签订的,“自愿”不准确,排除 A 项;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可见中国丧失了部分领土,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 27. 雍正年间,“凡有可垦之处,听民自垦自报,官吏不得勒索、阻挠为鼓励陕西无业民人去宁夏垦荒,清廷给予路费,每户按百亩永为世业”。这反映该时期清政府 A.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 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C.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D. 加强西北军事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凡有可垦之处,听民自垦自报,官吏不得勒索、阻挠”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故 A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土地兼并和军事,故排
39、除 B、C、D 项。故选 A。 28. 下面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 B. 宋朝江南地区的开发 C. 清朝前期经济得到发展 D. 宋元海外贸易的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700 年”“1820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清朝(1644-1911 年)前期,且从材料可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 1820 年还超过了欧洲,可见清朝前期经济得到发展,C 项正确;其他三项时间均不符合,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29.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政府协同达、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40、A. 驻藏大臣 B. 军机处 C. 伊犁将军 D. 宣政院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727 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代表清政府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驻藏大臣,故 A 符合题意;军机处、伊犁将军、宣政院与题干无关,故 B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驻藏大臣的相关史实。 30. 清代,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多愁善感为世人熟知,一幅“花谢花飞花漫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更是预示
41、着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西游记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题干的“花谢花飞花漫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预示着这部小说女主人公林黛玉的悲剧命运。故 C符合题意; 三国演义 、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与题干的“清代小说”不符,故 AB 不符合题意;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42、C。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1010 分)分) 31. 制度改革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如图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材料二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体表现为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 ha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材料四:清
43、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4)清朝康熙、雍正皇帝统治时期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强化君主专制? (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些制度或措施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答案】 (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枢密院,御史台 (3)明朝。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4)南书房,军机处 (5)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解析】 【详解】 (1)名称:材料一是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运行体制的描述,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2)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行省制。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
44、知,元朝管理全国军事的机构是枢密院,管理监察事务的是御史台。 (3)变化及结果:根据材料“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4)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加强君主专制的表现是设置南书房;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32.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辨析推断】 材料一 2016 年 4 月 24 日,问海华光礁 1 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幕。据考证,“华光礁 1 号”是一艘南宋商船。 800
45、 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多为南宋外销陶瓷器,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专家认为,“华光礁 1 号”古沉船遗址及出水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华光礁 1 号沉船”属于哪种史料? (2)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宋朝时,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信息分析】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
46、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奉使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以古鉴今】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什么? (5)根据以上探究,请你谈一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认识。 【答案】 (1)第一手史料。 (2)指南
47、针;市舶司。 (3)郑和下西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政策:闭关锁国;危害: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能故步自封;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明;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华光礁 1 号沉船”是考古出水的一艘南宋商船,直接反映了南宋的相关历史,是第一手史料。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指南针用于航海,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指南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在主要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 (3)历史事件:根据“
48、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郑和下西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对外政策:根据“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危害:根据“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宋代实行对外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领先世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封闭落后,由此得出经验教训,可知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能故步自封;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明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