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津市红桥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16509       资源大小:70.0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红桥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天津市红桥区天津市红桥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 (本大题共一、 (本大题共 1111 小题,共小题,共 2727 分。分。1 13 3 题,题,6 68 8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分;4 4- -5 5 题,题,9 91111 题,每题题,每题 3 3分)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怏怏不乐(yn) 毋宁(w ) 修葺(rn) 语无伦次 B. 诲人不倦(hu) 俯瞰(k n) 吞噬(sh ) 毛骨耸然 C. 忍俊不禁(jn) 点缀(zhu ) 譬如(p ) 以身作则 D. 心有灵犀(

    2、x) 炽热(zh ) 驿路(y ) 海市蜃楼 2.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某个角度上说,人类的发展史 着与传染性疾病的抗争史。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在 20 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大声呼吁“在世卫组织支持下加强信息 ,政策协调,行动配合,打赢这场全球抗击疫情阻击战。” A. 伴随 观念 流通 B. 陪伴 理念 沟通 C. 陪伴 观念 流通 D. 伴随 理念 沟通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宏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

    3、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C.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经成为拥有 20 多个分支机构。 D.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B.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D. 我不知道这次比赛是否能取胜?但我仍要坚持参加比赛,尽全力拼搏。 5. 下面对望岳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

    4、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虽无“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 B. “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达诗人的赞美之情。 C. “荡胸生曾云”写泰山上面云雾层层缭绕,变化多端,诗人心胸也为之荡漾。 D. 结尾两句触景生情,写诗人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巅,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阅读豆腐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豆腐 豆腐,有着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意味。 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道家的经典之一淮南子 。豆腐先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

    5、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诗经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因此,国人上上下下,大都深爱之;神州东南西北,几乎处处有之。四川有“麻婆豆腐”、湖北有“钱袋豆腐”、北京有“砂锅豆腐”、江浙有“大煮干丝”、海南有“豆腐烧”、东北有“雪里红炖豆腐”。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完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形”与“味”,达到了“意”的

    6、境界。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 “食”与“德”密不可分。周易 言, “大亨 (烹) 以养圣贤”, “食以养德”。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意思是常吃豆腐便如高僧灌输智慧,让人彻底觉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在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他常以豆腐修身,简约于食,克己寡欲,正是遵循了“孔孟食道”所倡导的“耻于味欲,安于俭食”。这也就无怪乎,豆腐成为古时清正儒学之士,借以修身自律的盘中首选。 如今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和追求。“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

    7、生知己属贫人”,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清胡济苍豆腐 ) 6.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 豆腐 B. 豆腐的起源(发明) C. 豆腐受欢迎的程度 D. 豆腐的意(精神) 7. 下列对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 (作比较) B. 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 (打比方) C. 周易言,“大亨(烹)以养圣贤”,“食以养德”。 (引用) D. 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 (举例子) 8. 下列说法与原文

    8、不符的一项是( ) A. 豆腐,最开始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大受欢迎。 B. 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全都成了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C. 第段引用了周易中的话,说明了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 D. 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传统食品。 阅读河中石兽 ,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9、?”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阅十余岁(经过) B.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冲刷) C. 竟不可得(竟然) D.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0. 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有误的是( ) A.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应“讲学家设帐于寺

    10、中”) B. 当求之于上流(判断句,可译为“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D. 求二石兽于水中(倒装句,应为“于水中求石兽”) 11.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讲了两只落水的石兽,既未被河水冲到下游,也未原地不动沉入河沙中,居然逆流而上,到了数里外的上游的故事。 B.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筋想想,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认知。 C. 文中出现两次“笑”:一是讲学家对寺僧嘲笑表现了讲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二是老河兵笑讲学家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D. 故事的结局是在下游数里外找到

    11、了石兽,说明只有老河兵考虑了各种因素,得出了正确答案。 二、 (本大题共二、 (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8 8 分)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 (2)_,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 ) (3)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4)烟笼寒水月笼沙,_。 (杜牧泊秦淮 ) (5)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亥杂诗 ) (6)不畏浮云遮望眼,_。 (王安石登飞来峰 ) (7)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云:“_,_。” 三、 (本大题共三、 (本大题共 3

    12、 3 小题,共小题,共 7 7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薄。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任:推荐。狱:案件。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乃委手版归_ (2)将弃官去_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囚法不

    13、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15. 本文叙事写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周敦颐的性格特点? 四、 (本大题共四、 (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515 分)分) 阅读远去的蝉鸣 ,回答下列各题。 远去的蝉鸣 姚国禄 在我熟悉的乡村里,炎热的夏日午后,耳畔传来蝉的鸣叫声。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那时候的乡村,天青水蓝,芳草如茵,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我喜

    14、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我总觉得那永远充满生机的蝉声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微弱地甚至失去了啴鸣的本真。乡村的蝉声正因为它的真实而不虚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 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它们从深深的地下钻了出来,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做为它们的依托,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掉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应该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

    15、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成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它们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鸣。 一个夏日的午后,为了寻那蝉蝗鸣叫声,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叮咚的溪水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四面起伏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

    16、鸣在山谷久久回响。这拖着长音的蝉鸣,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对于家乡,记忆中总有这样的画面:古井边林子的树杈上、庄稼地旁的老树上,鸣唱的蝉总会不知疲倦地站立在枝头。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 废旧的村庄里也很少看到飞鸟, 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 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 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以蛙鼓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 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飘渺在村庄的

    17、蝉鸣了。 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有删改) 16. 请结合文章第自然段,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 17.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这拖着长音蝉鸣,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的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便能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虫。 B. 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他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C. 文章第自然段“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

    18、寂,树影婆娑”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作者对山林冬日美景的想象,作者用景物的静态美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D. 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 E. 通观全文,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揭示出造成“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纱在村庄的蝉鸣了”这一现象的唯一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破坏了生态平衡。 19.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 “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请简要分析第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 (本大题共五、 (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3

    19、13 分)分) (一)综合性学习(一)综合性学习(5 5 分)分) 20. 某班同学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位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不够具体,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也不统一,“混装”“混运”现象严重,导致终端处理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垃圾终端处理多为就近填埋, 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严重污楽土地及水源。 【材料二】美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制定了资源复原法 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等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瑞典转向可持续发展法案,以生态循环作为目标,并作为瑞典 21 世纪社会发展的基础。 【材料三

    20、】日本的垃圾分教育深入国民观念,从儿时起,家长就教会他们垃圾必须自产自销,在各个学段均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有些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去垃圾焚烧厂参观,同时开展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创新实验课,让孩子从小有意识地将这些废品垃圾变废为宝。 【材料四】在英国,很多家庭都有三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环卫部门的垃圾车也相应分成三种颜色,回收垃圾时三辆车同时工作。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方式带来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至【材料四】的内容,探究国外垃圾处理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二)名著阅读(二)名著阅读(8 8 分)分) 21. 选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的代表作

    21、。小说描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_、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_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22. 阅读海底两万里中的两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1)此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 ,文段中的船长是_(人物) ,他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是“_号”,在大海中自由

    22、航行。 (2)体会文段中的语言,概括作品中船长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任写两点) _ 六、 (本大题共六、 (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303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梦想,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亲人的鼓励与陪伴,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挑战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果断的行动力同学们,助力你成长的是什么呢? 请以 ,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 (1)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2)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天津市红桥区天津市红桥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 (本

    23、大题共一、 (本大题共 1111 小题,共小题,共 2727 分。分。1 13 3 题,题,6 68 8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分;4 4- -5 5 题,题,9 91111 题,每题题,每题 3 3分)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怏怏不乐(yn) 毋宁(w ) 修葺(rn) 语无伦次 B. 诲人不倦(hu) 俯瞰(k n) 吞噬(sh ) 毛骨耸然 C. 忍俊不禁(jn) 点缀(zhu ) 譬如(p ) 以身作则 D. 心有灵犀(x) 炽热(zh ) 驿路(y ) 海市蜃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修葺(rn)(q

    24、 ) ; B.诲人不倦(hu)(hu ) 、毛骨耸然毛骨悚然; D.炽热(zh )(ch ) ; 故选 C。 2.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某个角度上说,人类的发展史 着与传染性疾病的抗争史。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在 20 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大声呼吁“在世卫组织支持下加强信息 ,政策协调,行动配合,打赢这场全球抗击疫情阻击战。 ” A. 伴随 观念 流通 B. 陪伴 理念 沟通 C. 陪伴 观念 流通 D. 伴随 理念 沟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第一空:伴随,是指伴同,随同;陪伴,指随同做伴。 “

    25、陪伴”多用于人, “伴随”没有很明确的感情因素在里面,更多强调的是过程。语境中用于“人类的发展史” ,应选“伴随” 。 第二空:观念,是某者对事物的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理念, 一是指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指理论、观念,通常指思想,也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观念上升到理性高度叫做理念。语境中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选用“理念” 。 第三空:流通,意思是流转通行或商品、货币流转;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根据语境,要强调的是在世卫组织支持下加强信息“沟通” 。 故选 D。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6、是( ) A. 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宏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C.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经成为拥有 20 多个分支机构。 D.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大公司” ; D语序不当,将“努力改正”和“随时发现”调换位置; 故选 B。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里写道: “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27、B.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D. 我不知道这次比赛是否能取胜?但我仍要坚持参加比赛,尽全力拼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项,不是疑问句, “?”号改为“, ”号。故选 D。 5. 下面对望岳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 ,虽无“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 B. “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达诗人的赞美之情。 C. “荡

    28、胸生曾云”写泰山上面云雾层层缭绕,变化多端,诗人心胸也为之荡漾。 D. 结尾两句触景生情,写诗人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巅,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是作者想象登上山顶以后见到的样子,并不是已经登上山顶。故选 C。 阅读豆腐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豆腐 豆腐,有着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

    29、意味。 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 。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道家的经典之一淮南子 。豆腐先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诗经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因此,国人上上下下,大都深爱之;神州东南西北,几乎处处有之。四川有“麻婆豆腐” 、湖北有“钱袋豆腐” 、北京有“砂锅豆腐” 、江浙有“大煮干丝” 、海南有“豆腐烧” 、东北有“

    30、雪里红炖豆腐” 。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完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形”与“味” ,达到了“意”的境界。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 “食”与“德”密不可分。 周易言, “大亨(烹)以养圣贤” , “食以养德” 。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 。意思是常吃豆腐便如高僧灌输智慧,让人彻底觉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在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他常以豆腐修身,简约于食,克己寡欲,正是遵循了“孔孟食道”所倡导的“耻于味欲,安于俭食”

    31、 。这也就无怪乎,豆腐成为古时清正儒学之士,借以修身自律的盘中首选。 如今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和追求。 “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 ,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清胡济苍豆腐 ) 6.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 豆腐 B. 豆腐的起源(发明) C. 豆腐受欢迎的程度 D. 豆腐的意(精神) 7. 下列对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 (作比较) B. 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

    32、入得厨房,上得厅堂(打比方) C. 周易言, “大亨(烹)以养圣贤” , “食以养德”(引用) D. 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 。 (举例子) 8.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豆腐,最开始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大受欢迎。 B. 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全都成了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C. 第段引用了周易中的话,说明了在中国人的文化中, “食”与“德”密不可分。 D. 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 【答案】6. A 7. A 8. B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考查把握说明

    33、文的对象,要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具体的方法: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本文围绕着“豆腐”来说明其起源、分布、受欢迎的程度以及豆腐的意(精神)。结合题目和开头段可知,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豆腐。故选 A。 【7 题详解】 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作比较:把 XX和 XX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语句“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并没有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 A。 【8 题详解】 考查对说明语言的理解。依据“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

    34、具地方特色的名菜”可知,选项 B 的说法太过绝对,与原文不符。故选 B。 阅读河中石兽 ,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

    35、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阅十余岁(经过) B.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冲刷) C. 竟不可得(竟然) D.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0. 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有误的是( ) A.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应为“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 B. 当求之于上流(判断句,可译为“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 D. 求二石兽于水中(倒装句,应为“于水中求石兽” ) 11. 下面对本

    36、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讲了两只落水的石兽,既未被河水冲到下游,也未原地不动沉入河沙中,居然逆流而上,到了数里外的上游的故事。 B.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筋想想,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认知。 C. 文中出现两次“笑” :一是讲学家对寺僧的嘲笑表现了讲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二是老河兵笑讲学家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D. 故事的结局是在下游数里外找到了石兽,说明只有老河兵考虑了各种因素,得出了正确答案。 【答案】9. C 10. B 11. D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 根据具体语境确

    37、定词义。 C 项句意为: 到底还是没找到。竟:终了,最后。故选 C。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式的理解。B 项“当求之于上流”属于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D 项“在下游数里外找到了石兽”理解有误,应该是在上游的数里外找到了石兽。故选 D。 【点睛】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 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 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

    38、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 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 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

    39、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二、 (本大题共二、 (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8 8 分)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 (2)_,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 ) (3)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4)烟笼寒水月笼沙,_。 (杜牧泊秦淮 ) (5)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亥杂诗 )

    40、(6)不畏浮云遮望眼,_。 (王安石登飞来峰 ) (7)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云: “_,_。 ” 【答案】 . 深林人不知 . 朔气传金柝 . 独怆然而涕下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解析】 【详解】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朔、柝、怆、涕、惟、德馨等。此外还要注意“近酒家”不要写成“进酒家” , “落”字是上下结构, “自缘”不要写成“只缘” 。 三、 (本大题共三、 (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7 7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41、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薄。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任:推荐。狱:案件。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乃委手版归_ (2)将弃官去_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15. 本文叙事写人,请结合原文,简

    42、要分析周敦颐的性格特点? 【答案】13. . 丢下(扔下) ,舍弃; . 离开。 14.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15. 结合原文 富有才能 为官正直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诗词理解。 (1)句意思是: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委:丢下,扔下。 (2)句意思是:打算辞官离开。去:离开。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法:根据法律;死:判处死刑;欲:想。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从“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可知,他富有才能;从“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

    43、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可知,他为官正直。 【点睛】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 “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 “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四、 (本大

    44、题共四、 (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515 分)分) 阅读远去的蝉鸣 ,回答下列各题。 远去的蝉鸣 姚国禄 在我熟悉的乡村里,炎热的夏日午后,耳畔传来蝉的鸣叫声。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那时候的乡村,天青水蓝,芳草如茵,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我总觉得那永远充满生机的蝉声只有

    45、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微弱地甚至失去了啴鸣的本真。乡村的蝉声正因为它的真实而不虚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 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它们从深深的地下钻了出来,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做为它们的依托,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掉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应该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 :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

    46、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成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它们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鸣。 一个夏日的午后,为了寻那蝉蝗鸣叫声,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叮咚的溪水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四面起伏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鸣在山谷久久回响。这拖着长音的蝉鸣,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对于家乡

    47、,记忆中总有这样的画面:古井边林子的树杈上、庄稼地旁的老树上,鸣唱的蝉总会不知疲倦地站立在枝头。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 废旧的村庄里也很少看到飞鸟, 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 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 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以蛙鼓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 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飘渺在村庄的蝉鸣了。 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有删改) 16

    48、. 请结合文章第自然段,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 17.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这拖着长音的蝉鸣,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的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便能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虫。 B. 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他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C. 文章第自然段“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作者对山林冬日美景的想象,作者用景物的静态美衬托了自己内心

    49、的平静。 D. 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 E. 通观全文,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揭示出造成“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纱在村庄的蝉鸣了”这一现象的唯一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破坏了生态平衡。 19.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 还是人的悲哀。 ”请简要分析第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6. 悠长而邈远,充满生机,真实而不虚假。 17.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里蝉鸣此起彼伏,激越豪迈、有气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林

    50、里蝉鸣的喜爱与陶醉。 18. CE 19. 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写出“一个村庄失去了树,蝉没有了鸣唱的地方,这是蝉的悲哀,也是村庄的悲哀。 人类的行为终会影响自己的生存, 这又是人类的悲哀。 ” 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在乡村很难听到蝉鸣而伤感,更为人们滥砍乱伐,污染环境,让蝉等物种失去栖息之所而痛心。这一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发人深省,有升华主旨的作用。 【解析】 【16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语言表述一定要简洁准确。从“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红桥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