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选课走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217161       资源大小:48.1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选课走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1、高一选课走班质量监测高一选课走班质量监测 语语 文文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 1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2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三、四、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从自然、人文、技术、经济等几条主线,全景式展现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传统民居文化,讲述建筑的故事

    2、、居住的故事和传承的故事。 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源远流长,而类型丰富的传统民居又是其中最多姿多彩的组成部分。既有水墨江南的青砖黛瓦,也有黄土高原上雄浑的“太行川寨”;既有田园山水的优美与宁静,也有西江苗寨的古老与神秘。传统民居不仅是见证历史发展的一块“活化石”,也是触摸中华文化渊源和沧桑变迁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纪录片既有单个建筑的故事,也有古村、古镇的故事,更有人的故事居住者、传承人的故事,设计师、研究者、保护者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解读几千年来传统民居中蕴含的中国人的生存智慧。纪录片以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为着眼点,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叙事。不仅是一部文化的、艺术的、技术的纪录片,同时还是一部充满感

    3、性、贴近大众的作品。叙事角度上不但阐释传统民居的物质形体,而且探究各种民居文化的产生机制。透过丰富的建筑文化,观众将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内在形式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和一致性;丰富的地区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庭院式建筑一直是人们求得生命安顿的主流民居形式。北京市东城区,胡新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正在对传统四合院进行全面的测绘。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党家村的党庚德一直希望恢复自家合院厅房上的藏书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拉夫旦村集体搬迁,杰扎西正在指导村子各家新的庄廓院的建造。云南省大理周城,小白回到了祖传的白族合院中,开始了对古法扎染的探寻。在传统的民居形制四合院落中,有亲情的温暖

    4、、人伦的秩序,也有对天地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一切都顺应着自然的节奏。 北方合院式与南方干栏式交流融合,形成了长江以南广泛使用的一种民居形式厅井式。各地厅井民居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自古以来的富庶使得苏州同里民居极富江南风韵。有着尚古之风的金华民居,木雕技艺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成为民居建筑鲜明的地域特征。宗族文化历史悠久以及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使得徽州古村落的厅井式民居逐渐自成一派。厅井式民居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农耕时代南方中国理想的家园。 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南方潮湿地区的民居形式, 被众多少数民族沿用至今。 苗家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就地取材,创造出了美观而又耐用的苗族吊脚楼。龙脊的古壮寨

    5、地处越城岭山脉的西南麓,这里的壮族民居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从多雨湖湿的长江流域,到山高坡陵的西南山区,干栏式民居这种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风土建筑,成就了一处处人文地理的壮美景观。 住宅成群而发展为村落,文化的传承在古老的村庄里代代延续。山西省阳泉市润城镇中庄村布政李府是中庄村最大的官宅建筑群,它的街巷和建筑依照棋盘布局,形成独立而又相对封闭的院落体系。安徽黄山徽州区呈坎村始建于三国时期,经过代代营造、传承,完整保存了宋、元、明、清时期众多传统建筑。云贵高原屯田定边而逐渐形成的众多军屯村落,渗透着征战异乡的汉族将士守望家国的无尽乡愁。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和技艺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

    6、的集大成者。 (摘编自古建家园网) 材料二: 中国建筑中的屋顶构造源自古建筑传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中华大屋顶”,无论是庑殿顶、歇山顶,还是悬山顶,都以一种特殊的曲线实现了天人合一。夏至遮阳形成阴影,冬至将阳光引入正堂,屋檐起翘使得下雨天可以将雨水扬到最远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说,“当下的科技建筑中屋顶收集雨水和光热发电系统也承接了古人的智慧”。 徽派民居大门内的拔风管道、福州三坊七巷的假山戏台等工匠智慧也给当下“绿色建筑”以启发。婺源徽派民居大门内的拔风管道,在夏天开门通风时便自动形成。三坊七巷中戏台正门开在偏东侧,进门之后国内有一座假山,这种布局缘于福州

    7、的东南风,风进来后通过假山、穿过戏台给观众带来了清凉,假山让地上建筑地下化,从而降低温度,这就是中国古代不用电的“空调”。 中国人所说的“风水”其实蕴含着建筑智慧。岷江一路走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大片土地得到了灌溉,造就了天府之国。除了水在变,风也在不断转向:白天正好与水形成完整的循环,晚上风与水完全同流向。古人与“风水”相关的智慧,在“都江堰灾后重建”中也被借鉴。如今的城市,在大自然把能源送到我们窗台的同时,却以大量资金购买更多能源驱动空调来抵抗大自然送来的能源。挂满空调外机的场景,不禁令人感慨:不仅仅要传承古建筑的形,更要传

    8、承古建筑的神思想和智慧。 (摘编自低碳建筑如何建造?看中国古建筑蕴藏的绿色智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从自然、人文、技术等多角度展现中国的传统民居文化。 B. 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叙事,是一部充满感性、贴近大众的作品。 C. 住宅成群而发展为村落,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和技艺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D. 当下的科技建筑中屋顶收集雨水和光热发电系统也是完全承接了古人的智慧,缺乏创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墨江南的青砖黛瓦,黄土高原上雄浑的“太行川寨”,古老而神秘的西江苗寨

    9、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丰富。 B. 中国传统建筑丰富的地区差异,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 内在形式的统一,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致性。 C. 厅井式的民居形式是北方合院式与南方干栏式交流融合的结果,是长江流域的百姓广泛使用的一种民居形式 D. 岷江一路走来,其丰沛的水造就了天府之国;而古人与“风水”相关的智慧,在“都江堰灾后重建”中也被借鉴。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民居中“干栏式建筑”的一项是( ) A. 贵州黔东南的苗族吊脚楼 B. 云南翁丁的佤族民居 C. 陕西延安的窑洞 D. 广西龙脊的壮族民居 4. 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国古建筑,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

    10、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里河滩的秋色十里河滩的秋色 叶辛 不知不觉间,十里河滩染上秋色了。 仿佛还在昨天,十里河滩仍沐浴着夏日的灿烂阳光,那河滩地上盛开的荷花,恣情地张开着它们各种色彩的花瓣儿,吸引得一拨一拨的摄影师们,用镜头潜心地捕捉着荷花各种瞬间的美丽。傍晚的桥头边,还有很多游人和庄客,光着脚丫踩在河滩不深的水里,勾着腰掏摸着鱼虾、螺蛳。更有一个又一个垂钓客,挑选一处林荫,支着钓竿儿,一动不动地坐在河滩的岸边上,悉心地钓着啥。瞅着这些人垂目养神的模样儿,让人猜不透他们是在钓水里的鱼虾,抑或是垂钓着河岸上下美不胜收的景色。 恍惚之间,

    11、这一番景象都不见了。怎么回事,正午期间的阳光不仍是光辉灿烂的吗?晴空上的白云不仍是凝然不动的么? 再一细看,就会明白了。大多争相怒放的荷花已然闭合了,不少还结了果。伴着荷花盛开的莲花,似乎也收敛了它们的秀姿,不再和荷花一争高下了。 十里河滩的秋,是以早晨和傍晚的凉意告知世人的。凉幽幽的十里河滩的秋色, 有她美得醉人的景致,故而一天从早到晚,都吸引来自远方和近处的摄影师们涌来。他们拍山、拍水、拍鸟、拍花儿、拍河水漫滩、拍绿荫水光映出别样的景致。匆匆路过的游人会疑惑,怎么从早至晚拍不完呢? 秋天的凌晨,河滩上下起雾了。缠缠绕绕的乳白色雾气里,溪水啊、树梢啊、河滩岸地上的大将山啊、大成山啊,全在雾色

    12、的涌动中变幻着面貌。恍惚之间,会感到十里河滩也全都在雾岚中浮动。 太阳升高了,雾气散了。人会觉得十里河滩的天是高敞的,空气是那么洁净舒朗,活泼泼流来的水是那么清澈,遇到跌潭,高处的溪水淌下来,会溅起阵阵白浪,水声也响亮起来,令人的心神为之摇曳。直让人觉得,四围的山色也被水润泽得更为深邃了。 十里河滩的溪水,都是从花溪拐着弯儿不疾不徐地流过来的。花溪不仅名字美,水色也以清澄出名。原来的花溪河岸的半坡上,山湾湾里,坐落着一个个苗族、布依族的村寨,听听那些古朴的、满是泥土气的名字呗:麦翁布依古寨、塘边寨所谓塘边寨子的水塘,其实就是十里河滩随处可见的弯出来的一个又深又大的水潭。 这潭水清澄透亮,又是一

    13、股永远不会枯竭的活水送过来的。那么,当地人的祖先就在这水边建一个寨子,让子孙后代守着这一片山水田土生活。 外来的游客会问:难道这水真的永不会枯竭吗? 有布依族、苗族传唱下来的山歌为证,那歌词唱的是: 在“花仡佬”淌了千万年 “花仡佬”,就是花溪原来的名称。 是八九十年前的一批文化人,提议把这必须要解释才能听懂的地名,改成“花溪”两个字的。 花溪河水是不是淌了千万年, 我无从考证。 但是明清两代的文人, 已经关注到了它的山光水色之迷人,则是由文字可以作证的。 花溪真正地成为“花溪公园”,是 1937 年的事。比我大一辈的贵州农学家、刺梨专家罗登义亲口对我说过:那年头,你们下江人(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14、)不甘于在日本人统治下生活,逃难来到西南,定居在贵阳以后,也要过日子,也要玩啊,他们发现了花溪景色的美,春游、秋游时节,就常常坐着马车到花溪玩。 他的话,得到和他年龄相仿的贵州老作家蹇先艾的证实,蹇老跟我讲:特别是一帮文人墨客,就爱约到花溪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海一位写过劫收日记 秋海棠的老作家秦瘦鸥,应上海电影制片厂之约, 夏日里避暑来到贵阳赶着改编剧本,上影文学部特意给我打来电话, 要我就便照顾年近八旬的秦瘦鸥,老人在贵阳住了两周,向我提出,能否安排去花溪住上两周,他还解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他在花溪的小旅馆里住宿过,对贵阳和花溪夏季里的凉爽有深刻的印象。住过了夏天回到上海,我还

    15、在报纸上读到他在四十年后旅居贵阳和花溪写下的诗文,诗文中对十里河滩的景色赞不绝口。 真个是,四十年岁月转瞬即过,花溪和十里河滩的美景,哪怕是静水中的倒影,都会留在人的记忆深处,难以磨灭。 踏着秋色来到十里河滩,你可以在河滩边散步,尽览河滩地上看不尽的景致,有布依寨,有时而掠过的鹭鸟,水中的游鱼在微晃的水草间闪烁波光,时而流得缓慢、时而在石缝间湍急跳跃着淌去的溪水,你能见到玉环摇碧,你能在蛙声中见到一块时大时小的田地,栽种着水稻、玉米、芦苇、花红你还能在其间寻找到溪水的天趣、溪山的魅影。哦,风里带着果园的香味,让你在水乡流韵间恍然觉得,步入的是梦中的田园。 忙忙碌碌的社会生活,很多人不可能有那么

    16、多时间在总长 22 公里的河滩上漫步,那你可以骑自行车,坐电瓶车,不要骑得太快了,一两个小时里,也能匆匆一掠十里河滩的美。当然,年轻的情侣,还配备着情侣车,那你们就慢悠悠地往前骑吧。 如今,这里已然成了一处湿地公园,河岸边还修葺了布依水车、苗家察房、米仓,还有随处可以休憩的座椅。 一年四季的十里河滩都是美丽的。 但是十里河滩的秋色,在我的眼里最有诗情画意。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里河滩的垂钓客,不仅可以享受到钓鱼的乐趣,还可以享受到十里河滩的美景。 B. 文中写了上海秦瘦鸥与花溪的故事,突出了河滩美景在老作家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象。 C. “花仡佬”之所以改

    17、名为“花溪”,是因为一批文人觉得原名太过土气,缺少文化气息。 D. 作者提醒忙忙碌碌的人们不要被生活的忙碌遮住了欣赏美景的目光,要学会欣赏美景。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彩荷景、游人如织、碧溪垂钓的河滩秋色图,令人向往。 B. 文章围绕十里河滩的雾、水、名、物多角度地展开了描写,充满美感,令人神往。 C. 文章在叙述与花溪相关的人文故事时,基本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 D. 文章不仅展现了十里河滩的今昔对比,更对其美好的明天进行了勾勒和憧憬。 8. 文章插叙了与贵州农学家、刺梨专家罗登义交往一事,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8、 9. 文章最后说“十里河滩秋色,在我的眼里最有诗情画意”,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 、 五

    19、蠹 、 内外储 、 说林 、 说难十余万言。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 、 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

    20、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B.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C.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D.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21、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术,文中指道士、巫婆等用画符、念咒等手法驱除鬼怪邪崇的本领。属于宗教现象。 B. 侠者,古代指豪爽好交游、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人。 史记中有游侠列传 。 C. 李斯,政治家,曾任秦国丞相。荀子的弟子。楚国人,人秦为客卿。著有谏逐客书 。 D. 太史公,文中指司马迁,他曾任太史令。太史令,掌管天文观测和推算节气历法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 他有口吃的缺陷, 不善于讲话, 但擅长著书

    22、立说, 和李斯曾是同学, 师从荀子,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 B. 韩非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为邪曲奸枉之臣所容,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写了孤愤 五蠹 说难等十多万字的著作。 C. 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看到了孤愤 五蠹 ,听说是韩非所写,立即攻打韩国,韩非请求去秦国议和,但秦王不信任韩非。 D. 李斯和姚贾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韩非最终被李斯等人害死。司马迁悲叹韩非撰写了, 说难而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 (2)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14. 韩非认为游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3、?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贺新郎用韵送杜叔高用韵送杜叔高 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注】、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注夷甫:西晋宰相王衍,字夷甫,匈奴起兵侵犯西晋时,由于他清谈误国,丧失了很多国土。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把君诗说”一句总领上片

    24、内容,表明以下对“杜诗”展开评论。 B. “千尺阴崖尘不到”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赞美了杜叔高的文学才华。 C. “自昔佳人多薄命”用“佳人”借指杜叔高,写出了杜叔高的处境。 D. 这首词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将赠人与自抒情怀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6.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在说自己的志向时,说自己不擅长礼教的两句是“_,_”,这是他的谦辞。 (2)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中, 孔子认为公西华说也是国家大事的两句是“_,_”。 (3)

    2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中,写气候冷暖不定,让人难以休息的两句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典的戏曲文化, 是中华文化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 这些优美至极、充满诗画意境的戏词,有着永恒的文学价值,是民族文化宝库里 的艺术奇葩,承载着光辉灿烂、延续不断的中华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戏曲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又如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中华儿女的血脉。 在从空间上来看,经过演变、孕育而形成的地方大量剧种,向集中居住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族地区有京剧、越剧、黄梅

    26、戏、川剧等,少数民族地区有傣剧、侗剧等,凡是有人聚居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戏曲,这在世界文化中是 的。从介入深度上来看,戏曲文化几乎 ,不论是民间节日庆典、拜神请愿,还是婚丧嫁娶、联络感情,都被戏曲垄断,戏曲成为世俗生活中 的内容。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永不谢幕 奇妙无比 包罗万象 至关重要 B. 永不凋谢 独一无二 包罗万象 不可或缺 C. 永不凋谢 奇妙无比 面面俱到 至关重要 D. 永不谢幕 独一无二 面面俱到 不可或缺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从空间上来看,经过孕育、演变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对

    27、集中居住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B. 从空间上来看,经过演变、孕育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向集中居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从空间上来看,经过孕育、演变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对集中居住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从空间上来看,经过孕育、演变而形成的大量地方剧种,对集中居住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景观里的植物,基本上都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最高级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也称为有花植物,按传粉方式 。 其中约有十分之一的被子植物属于“风媒花”类型,我们常

    28、见的杨树、柳树、桦树等都是风媒植物。风媒植物的花朵长相很不起眼,花粉更是小到肉眼几乎看不见,质量极轻,而且 ,一阵微风都能让树上、草上的花粉沸沸扬扬,在空气中大量飘浮。借助风传播花粉,故而这类花被叫作“风媒花”,引起过敏反应的就是这些花的花粉。 ( ) 。而令人赏心悦目的桃、杏、李、梅、樱等颜色鲜艳的花朵,基本上 ,因为它们是“虫媒花”。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花粉过敏,对人产生了副作用,风媒植物在追求繁衍生息 B. 风媒植物在追求繁衍生息时,对人产生副作用的是花粉过敏 C. 对人产生副作用的是花粉过敏,是风媒植物在追求繁衍生息 D. 花粉过敏,可以

    29、说是风媒植物在追求繁衍生息时对人产生的副作用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四、写作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回溯这段伟大的历史进程,背后的成功密码是沉句句的四个字:中国精神。 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生命渠”的“当代愚公”黄大发,历时十余年造林治沙的“沙漠愚公”苏和,一心扑在脱贫攻坚路上因公殉职的青年干部黄文秀,生死关头拯救机上 119 名旅客生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诠释了“中国精神”;

    30、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兰渝铁路工程,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它们见证了“中国精神”; 安徽凤阳小岗村18 户村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 深圳经济特区“敢为天下先”的尝试它们书写着“中国精神”。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学习并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一选课走班质量监测高一选课走班质量监测 语语 文文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 1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

    31、150 分钟。分钟。 2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三、四、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15 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C 4. 材料一侧重从传统民居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的传统民居类型丰富,顺应自然,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材料二侧重从低碳建筑的角度。阐述中国古建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阳光、风和水,蕴藏着绿色智慧。 5. 首先写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民居文化,讲述了建筑的故事

    32、等,并介绍了纪录片的特色。然后具体介绍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庭院式、厅井式、干栏式等多种类型。最后阐述住宅成群面发展为村落,文化的传承在古老的村庄里代代延续。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69 题答案】 【答案】6. C 7. D 8. 衬托了十里河滩景色的美丽。即使面对生活的苦难,人们仍被十里河滩的美丽景色吸引。丰富了文章的主题。下江人把花溪当作他们的人间乐土,体现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们更要珍惜当下生活,对生活充满热爱。引出下文对蹇先艾和秦瘦鸥的叙述。 9. 十里河滩的秋景有美得醉人的自然景致,宛如一幅画,极具自然美;十里河滩的秋景里有丰富的人文故事和浓浓的人文气息

    33、,极具人文美;在十里河滩,人们可以自由地休憩,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极具生活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1014 题答案】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当时韩非痛恨韩王治理国家不致力于加强法制,反凭借君主的权势去支使臣下。 (2)我如果能见到这个人并且同他交往,就死而无憾了! 14. 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用自己的言辞去适应游说对象。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 【1516 题答案】 【答案】15. A 16. 对友人的劝勉和鼓励。揭露批判了统治集团压抑人才、清谈误国的罪行。要求收复失地、

    34、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题答案】 【答案】 . 如其礼乐 . 以俟君子 . 宗庙会同 . 非诸侯而何 .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1820 题答案】 【答案】18. B 19. C 20. 比喻句由本体“戏曲”,喻体“磁石”“佳酿”和比喻词“如”组成:比喻句把戏曲比作一枚磁石和陈年醇香的佳酿,使表达生动形象。突出了戏曲的民族凝聚力和对中华儿女的滋养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 【2122 题答案】 【答案】21. D 22. 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

    35、”两种 花粉数量非常多 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四、写作四、写作 【23 题答案】 【答案】例文: 承中国精神,扬复兴风帆承中国精神,扬复兴风帆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承中国精神,扬复兴风帆”。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我认为这些民族脊梁中,挺立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抗疫精神、劳模精神、探月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

    36、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每一种精神都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只有读懂其背后的一以贯之守初心、一如既往担使命、一鼓作气不松劲精神内涵,才能让伟大精神引领奋进之路。 千般求索,中国精神在历史中形成与蕴藏。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45 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迎来独立发展的新时期。自此,中华民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后来,小岗村曾以“三靠村”著名,被饥饿和贫穷所困扰,18 名村民却立下生死状,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实现脱贫致富,创造了小

    37、岗奇迹;无独有偶,深圳曾以“小渔村”为名,不为世界所关注,邓小平同志却高瞻远瞩,设立经济特区,以创新求变的改革精神,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深圳奇迹。不难看出,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变化,依然离不开中国精神的凝聚。 万里蹀躞,中国精神在时代的号角里吹响。“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抗疫救灾。君只见,脱贫小康民开颜;君不见,黄文秀生命证誓言;君不见,抗疫救灾八方驰援;君不见,赵春光医者仁心,领国命赴国难,纵死国,亦无憾的脱贫攻坚精神与抗疫精神。是颗颗赤子之心,句句铮铮誓言,次次果敢行动,成就今日之中国,控制疫情,恢复生产生活,实现经济正增长,为中国精神注入源头活水。薪火相传,中国精神在复兴的道路上弘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如今,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在通往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坚守信念,赓续中国精神,更应明心知往,力行求至。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希望。 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选课走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