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章人口》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 资源ID:217577       资源大小:1.08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章人口》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1、第第 1 1 章章 人口人口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 1935 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 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 12 题。 1.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河流 B.气温 C.降水 D.纬度 2.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但三江平原少有森林。这主要是因为三江平原( ) A.地势低,气温高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

    2、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 1.C 2.C 解析 第 1 题,据图可知,呼伦贝尔高原地处大兴安岭西侧,松嫩平原地处大兴安岭东侧,我国水汽主要来自东部的太平洋,松嫩平原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候较湿润,适合人类居住;呼伦贝尔高原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较干燥,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 C。第 2 题,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不利于植被生长,故选 C。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34 题。 3.据图分析,影响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4.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3、( ) A. B. C. D. 答案 3.A 4.D 解析 第 3 题,由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聚落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人口分布相对数的变化与地形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故 A 正确。第 4 题,读图可知,处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最大,故 D 正确。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 57 题。 5.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

    4、“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行移 6.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7.“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禁止人口迁入 B.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答案 5.A 6.B 7.C 解析 第 5 题,我国历史上的“下南洋”是指我国人口向东南亚地区的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闯关东”、“孔雀东南飞”、“走西口”是国内人口迁移。第 6 题,“孔雀

    5、东南飞”的人口迁移现象出现在 20世纪 80 年代后,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因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第 7 题,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大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因此该区域必须加快产业转移,促进本地产业升级,从而缓解人口压力。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 89 题。 8.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欧洲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欧洲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9.图中能

    6、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答案 8.C 9.B 解析 第 8 题,由图中箭头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欧洲核心区,C 项正确。第 9 题,由图可知,有箭头从北非地区指向欧洲核心区,说明非洲地区有人口迁移到了欧洲核心区,B 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 10.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1.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7、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 10.D 11.A 解析 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迁移的人口中,以 2034 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这种迁移最可能是经济因素引起的。 第 11 题, 图中乙年龄段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时, 常常会将自己年幼的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甲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数量也较大,即这两者之间的迁移具有明显相关性。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 1213 题。 1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3.“有院

    8、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12.C 13.A 解析 第 12 题,由题干材料可知,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房和荒地现象,该现象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主要是由城市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于农村造成的。第 13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农村“空心化”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造成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不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会造成农村住宅用地和耕地等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2015 年初,

    9、俄罗斯政府计划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2016 年 6 月 1 日,俄罗斯远东 1 公顷土地法正式生效,将吸引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表示“19902010 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据此回答 1415 题。 14.20022010 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总人口增加 B.就业率提高 C.迁出率下降 D.就业人口减少 15.2016 年 6 月 1 日后,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 矿产开发 B.环境 生态保护 C.政策 国土开发 D.军事 加强国防 答案 14.B 15.C 解

    10、析 第 14 题,读图可知,20022010 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就业人口有所增长,总人口减少,因此就业率提高,B 项正确。第 15 题,由文字材料信息“远东 1 公顷土地法正式生效,将吸引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可知,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政策。由文字材料信息“政府计划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C 项正确。 2018 年 3 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

    11、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 1617 题。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推力的是( ) A.生活成本低 B.发展空间小 C.安稳的生活 D.物质回报实惠 17.“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造成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保护生态环境 D.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6.B 17.D 解析 第 16 题,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阻力,发展空间小属于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推力。第 17 题,“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大多数属于知识和技术人才的迁移,人才的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科技实力增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2、日本以不足 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 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819题。 18.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发展水平高 C.气候条件优越 D.人均消费水平低 19.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 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 18.B 19.C 解析 第 18 题,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人均消费水平很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上应该很小,但是由于重视发展科技,科技发

    13、展水平高,所以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我国。日本气候条件虽然优越,但气候不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第 19 题,资源是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高,可以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力水平相对稳定,资源(土地、水等)往往会成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本土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 2021 题。 20.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2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14、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20.C 21.C 解析 第 20 题,根据图示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则判读即可得出状况。第 21 题,根据图示美国本土人口潜力最低的区域为西部山区,而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潜力较高,A 错误;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与气候无关,与该地区工业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相关,B 错误;地区为美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因此人口潜力比较小,C 正确;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平原,该地区矿产资源贫乏,D 错误。

    15、下图为“某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据此回答 2223 题。 2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23.提高该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跨流域调水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22.C 23.C 解析 第 22 题,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第 23 题,根据“木桶效应”可知,木桶容量取决于短板。图中显示,该省区水资源最为短缺,跨流域调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从而提高该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图

    16、是“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与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关系图”。读图,回答 2425 题。 24.图中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 B 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25.甲处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答案 24.B 25.C 解析 第 24 题,图中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 B 点之后大幅提高,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 25 题,甲处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说明过度开发

    17、资源引起了生态环境恶化。 二、综合题(共 4 题,共 50 分) 26.读下图及表中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 3 18 10 20 (1)图甲反映干旱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_,受其影响人口稠密区多呈_分布。 (2)图乙反映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形为_, 原因是_, _, _。 (3)由表中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多选)( )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 答案 (1)水源 点状、线状和片状 (2

    18、)平原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3)温带或亚热带 (4)ABCD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 分) 材料一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 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材料二 全国前 5 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 5 位人口流入省 第 1 位人口流出地 第 2 位人口流出地 第 3 位人口流出地 第 4 位人口流出地 第 5 位人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

    19、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 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的实施( ) A.阻碍劳动力向珠三角迁移 B.造成城乡、地区之间差距扩大 C.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有利于配置服务设施 D.避免城市产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 5 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3)M 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 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20、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4)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 答案 (1)C (2)B (3)C (4)有利影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等。 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与人才队伍的大量流失; 产生社会问题, 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 解析 第(1)题, 由材料一可知,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 的实施会促进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欠发达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迁移,同时会造成迁入区资源、环境负担加重。第(2)题,由表可知,四川省人口流入量居全国第 5 位,同时也有大量人口流出。第(3

    21、)题,依据 M 省人口流入来源可确定为山东省。第(4)题,注意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 28.(2019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结合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美国每 8 秒钟有一人出生,每 12 秒钟有一人死亡,每 14 秒钟净增一个人。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由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化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

    22、_、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_等。 (4)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由东北部向_地区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从推力、拉力两方面分析)。 答案 (1)国际人口迁移(或“机械增长”) 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2)B (3)自然资源状况 人均消费水平 (4)南方(“阳光地带”) 推力:东北部地区气候冷湿,环境污染严重;拉力: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29.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1)读图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

    23、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约 32 人/km2, 目前已达 13 人/km2, 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某专家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该专家的说法提供依据。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水资源较丰富。 (2)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工程,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业结合;发展经济。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24、,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需适当限制人口数量。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说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有铁路通过,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水资源较丰富。这些都是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的原因。第(2)题,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绕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新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低的地区,该地位于高大山脉的阴坡,热量条件较差,位于沙漠边缘,水分条件较差。明确了区域发展的制约条件,再结合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即可理清正确的答题思路。第(3)题,该专家的观点是基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两方面考虑的。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当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实际的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一数值;目前新疆是我国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如不加以控制人口,人口密度很快会逼近极限值;从环境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注意事项

    本文(《第1章人口》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