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海安市八校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17819       资源大小:70.5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海安市八校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江苏省海安市八校江苏省海安市八校 2021 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 2828 分)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初中生活的每一天, 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 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 o y u书海,闻着文字间充斥的水墨香,吟唱宛转的曲子,时而 p i hu i在碧绿的菜畦,时而流连于 go mio 的天空,y n ni ng 青春最芳香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课本里茁壮成长。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文段中有一个词语感情色彩不恰当

    2、,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3. 文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即将参加经典诵读的同学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2)请你为即将参加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的同学设计至少两个探究专题。 5.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_,文中描写的人物

    3、是_ 请结合该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在这个人物身上所饱含的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_ 6.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 ) (2)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 (3)峨眉山月半轮秋,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4)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5)“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 (6)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想象奇特,以明月寄情,表达对友人牵挂之意的诗句是:

    4、_,_。 (8)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 二、阅读与理解(共二、阅读与理解(共 5757 分)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7. 定林所居中前两句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 、_的特点。 8. 两首诗歌都写到江南春天的美景,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分析他们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子曰: “学而时习之

    5、,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节选自 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低回: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 书 礼

    6、乐 易 春秋 。 9. 用“/”给下列两句话标注停顿(每句停一处) (1)学 而 不 思 则 罔 (2)然 心 乡 往 之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不能去云 (4)没则已焉 1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12. 请结合【甲】 【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13. 小明同学认为学习只要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就行, 而课后无需像其他同学那样辛苦复习。 作为他的好友,请你结合【甲】文内容对小明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很

    7、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

    8、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 ,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9、 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

    10、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 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

    11、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4.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_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 :_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疏离“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_。 15. 文中第段划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16. 有人认为,第段和第段用了相同笔墨写了母亲的头发和脸颊,显得重复,需要删除,你认为

    12、呢?说说你的看法。 17. 写人叙事散文中, 适当的点染景物,可对表情达意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下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花,请比较它们在修辞手法及寄寓情感上的不同。 【甲】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李晓东合欢,合欢 【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阅读包利民的冰冷里的微笑 ,完成下面小题。 一顶破得不成样子的帽子,盖不住男人乱蓬蓬的头发,身上一层一层

    13、地穿着许多衣服,都是千疮百孔,似乎长年不洗的脸上已看不出本来面目,所以根本无法判断他的大概年龄。他用一个破盆子装了一盆雪,转身进了房子。 房子在穿城而过的铁路边,房子如同铁路一样,都是已经被废弃的,几乎没有门窗,只用一些破塑料布胡乱蒙了一层,在呼啸的北风里,房子很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这样的房子里,天暖的时候,会偶尔住着流浪汉,可这样寒冷的冬天,里面除了风会小一些,温度和外面似乎相差无几,竟然还有人住在里面。 我跟到门前,门其实早已没有了,一条不知哪里捡来的破棉被挂在门框上,阻挡着风雪。犹豫了一下,我放弃了掀被而入的想法,来到窗前,从塑料布的破洞往里看去。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了里面的昏暗。已经倒

    14、了半铺的土炕上,在很多破棉被堆里,埋着一个瑟瑟发抖的小孩,由于光线和角度的原因,看不清小孩的样子,只看见男人正用雪给小孩搓手和脚。便明白,小孩一定是冻伤了,我们这里冻伤的情况下,都是先用雪搓受冻部位,据说是可以引出寒气,如果直接烤火,寒气深入体内,反而不好。 我看了看屋里其它地方,并没有火炉一类的取暖用具。住在这样一个四壁漏风门窗俱无的房子里,再没有火,夜里将是怎样的寒冷,即使破棉被再多,怕也无济于事。怀着一种担忧和沉重,我离开了铁路旁的破房子。 第二次经过废弃的铁路边的时候,已是两个月以后,冬天也行将到了尾声,不过依然寒冷。破房子依然站在那里,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掀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

    15、,在雪地上装了一盆雪,端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弄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直到他不再出来,我才靠近过去。想着那个孩子可能又冻伤了?那也用不了这么多雪啊! 从窗户塑料布的破洞看进去,似乎比上次明亮了一些,地中间有着烧过木头的痕迹,看来他们也有着取暖的办法。半截炕上依然一大堆破棉被,那个孩子依然躲在棉被里,只露出一个头来,是个小女孩,分辨不出年龄,估计不会超过七八岁的样子,此时她的眼里全是好奇和兴奋,看着男人在地上忙活。 地上堆了一大堆雪,男人正在把雪堆不停地用手拍打整理,我知道,他正在堆雪人。雪人并不大,很快大体形状就出来了,男人一边干着,一边冲着女孩笑,女孩也笑。雪人很快堆好了,眼睛鼻子都找

    16、土块镶上了,嘴却是用一根弧形的细树枝代替,看着很传神,就像是在微笑。两只胳膊就是两根木棒,女孩从棉被堆里翻出一个破红领巾,男人给雪人系在脖子上。立刻,屋里又亮堂了许多,而雪人的微笑,男人和女孩的微笑,似乎也让这个空间温暖了许多,连我的目光和心也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暖。 路上,我不停地猜想着,可能那个女孩冻伤了,不能走,却想看雪人,于是男人就在屋里给她堆了一个。屋里和外边温度差不多,堆了一时也不会融化,女孩可以看很久的雪人,来编织她心里属于她那个年龄的童话。他们可能是父女,也可能就是相依为命的两个无家可归的人。可是却在这个冬天里,这样的感动着我。 第三次路过那段铁路的时候,已是春夏之交, 铁路旁的

    17、青草长得老高,那所房子的周围长满了蒿草,间或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阳光下开放。房门口挂的破棉被已经没有了,窗上蒙着的塑料布也都破碎得随风飘动,除了偶尔的鸟鸣,一片阒然。我走进门,男人和女孩都不见了,炕上的破棉被还在,地上除了火堆留下的一小块焦黑,曾经雪人站立的地方,一点儿痕迹都没有。默默站了会儿,我走出来,走进阳光下,走进草气花香里,心里盈满着希望。 我想,那个女孩肯定随着春天的到来,就好了,他们迎来了温暖,他们可能去到更好的地方,或者是回家了吧!不管怎样,我知道,他们此刻,肯定正是带着温暖的笑意,走进一个美好的季节。 18. 阅读选文,梳理情节以及“我”心路历程,完成表格。 情节 心路历程 看

    18、见男人给小孩用雪搓手脚 感受淡淡的暖意 离开的路上 19.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掀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在雪地上装了一盆雪,端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弄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 20.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冰冷里的微笑”的含义。 21. 本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自在文中内容表达上有何作用? 【链接】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

    19、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 都用了_表达方式。 本文作用:_ 链接材料作用:_ 三、作文(三、作文(6565 分,其中包含书写分分,其中包含书写分 5 5 分)分) 22. 作文。 幸福既复杂又简单:幸福既可以是父母抱住你时的温暖的怀抱;幸福也可以是朋友一句短短的祝福;幸福还可以是得到老师认可时的一个的眼神 请以“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 江苏省海安市八校江苏省海安市八校 2021 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年七年级上期中语

    20、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 2828 分)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初中生活的每一天, 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 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 o y u书海,闻着文字间充斥的水墨香,吟唱宛转的曲子,时而 p i hu i在碧绿的菜畦,时而流连于 go mio 的天空,y n ni ng 青春最芳香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课本里茁壮成长。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文段中有一个词语感情色彩不恰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3. 文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答案】1

    21、. 遨游 徘徊 高邈 酝酿 2. 将“充斥”改为“流淌”或“洋溢”或“芬芳”等。 ( “充斥” ,充满、塞满,多含贬义,有厌恶意) 3. 将最后一句中“使”一词删去。 【解析】 【1 题详解】 o y u遨游,意为:漫游,游历。 p i hu i徘徊,意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go mio高邈,意为:高远。 y n ni ng酝酿,意为:比喻涵育、熏陶。 【2 题详解】 “闻着文字间充斥的水墨香”一句中的“充斥”感情色彩不当。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 。含有贬义。此处应用褒义词,如“流淌”或“洋溢”或“散发”等。 【3 题详解】 “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课本里茁壮成长”成分残缺,去掉“

    22、使”即可。 4.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即将参加经典诵读的同学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2)请你为即将参加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的同学设计至少两个探究专题。 【答案】 (1)朗读首先要做到字音准确,吐字清楚;其次,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第三,把握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围绕作者、作品、人物、情节、写作方法等设计的探究专题皆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朗读技巧,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一、适当停顿、重音,语速

    23、时缓时急、语调高低起伏;二、朗诵时根据心情、境况等时缓时急、抑扬顿挫;三、朗诵时需要注意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目光及手势动作。上台下台要从容不迫,站立时有良好站姿,目光要与观众席有接触。 【小问 2 详解】 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鲁迅笔下的人生百态、鲁迅记忆中的童年、鲁迅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等。 5.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都到那里去了?! ”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

    24、过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 请结合该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在这个人物身上所饱含的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 _ 【答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如答朝花夕拾不得分)寿镜吾(寿怀鉴) . 温馨的回忆:寿镜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他对学生严而不厉,严而可亲,因此鲁迅对他一直很敬慕 . 理性的批判:寿镜吾先生是私塾时代的老师, 其教育思想和方法肯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他对 “怪哉” 一虫的提问 “似乎很不高兴” ,他的课堂只有读书、习字和对课,鲁迅对其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给予了否定与批

    25、判。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根据选段中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可知,选段中描写的人物是寿镜吾老先生,他是鲁迅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老师,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选段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 说它是 “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

    26、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考查名著阅读。 温馨的回忆:根据原文中的“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知,寿镜吾老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作者对他充满了恭敬。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说明他对学生虽然严厉,却并不苛刻,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与慈爱。作者对这位老先生充满了敬慕与怀念之情。 理性的批判:根据原文中的“ 不知道!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可知

    27、,他对于鲁迅提出来的问题完全不予正面回答,反而认为学生不误正业而生气。根据原文中的“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可知,这位老先生的课堂上只有读书、习字和对课,枯燥无味,对于学生根本没有兴趣的引导。作者对这种教育思想和方法持批判与否定的态度。当然,作者批判的并不是寿老先生,他受限于时代,有这种作为是符合常理的。 6.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 ) (2)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 (3)峨眉山月半轮秋,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4)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5) “_” ,刚起头儿,有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 (6)一

    28、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想象奇特,以明月寄情,表达对友人牵挂之意的诗句是:_,_。 (8)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 【答案】 . 山岛竦峙 . 海日生残夜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竦峙、生、羌、芦、愁。

    29、 二、阅读与理解(共二、阅读与理解(共 5757 分)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7. 定林所居中前两句中的“溪” “山”分别具有_ 、_的特点。 8. 两首诗歌都写到江南春天的美景,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分析他们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7. . 曲折(弯曲) . 高峻(高耸) 8. 杜甫在春天的江南遇到流落于此的李龟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凄凉飘零(盛世落寞)

    30、的感慨;王安石徜徉美好春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由“绕”字可见溪是曲折蜿蜒的,由“在白云间”可知山是高峻的。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

    31、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诗中包孕着作者对国家、对个人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 “溪鸟山花共我闲”的意思是溪水、鸟儿、山、花和我一起悠闲。 “闲”字写出了诗人沉浸在眼前美景中的悠然自得,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节选自 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 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2、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低回: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9. 用“/”给下列两句话标注停顿(每句停一处) 。 (1)学 而 不 思 则 罔 (2)然 心 乡 往 之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不能去云 (4)没则已焉 1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

    33、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12. 请结合【甲】 【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13. 小明同学认为学习只要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就行, 而课后无需像其他同学那样辛苦复习。 作为他的好友,请你结合【甲】文内容对小明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说。 【答案】9. (1)学 而 不 思 /则 罔 (2)然 /心 乡 往 之 10. (1)生气,恼怒(2)疑惑(3)停止(4)消失 11. (1)(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看到自己有)他们的缺点就及时改正它。 (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12. 因为孔子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

    34、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13. 小明同学,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对于学习而言的确重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复习也是一件愉快而且必要的事情,它对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再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还要善于向同学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你说是吗? 【解析】 【9 题详解】 考查断句。 (1)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可根据句意断句。 “学而不思”是“罔”的原因,故断句为:学而不思/则罔。 (2)句意:但是心中(始终)向往它。 “然”是然而、但是的意思,句首关联词。故断句为:然/心乡往之。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

    35、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2)句意: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 (3)句意:不忍离去。去,停止。 (4)句意:过去了就完结了。已,消失。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其,他们的;善者,优点;从,跟从,学习;不善者,缺点;(2)诸生,众多的儒生;以时,按时;其,他的。 【12 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孔子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36、根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知孔子为人大度宽厚。根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知孔子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所以学者大都敬仰孔子。 【13 题详解】 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围绕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言之成理即可。如:小明,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老师讲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按时复习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本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点睛】译文: 甲: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7、吗?”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乙:太史公说: 诗经有: “高山(让人)仰望,美德(让人)效仿。 ”虽然不能达到那最高点,但是心中(始终)向往它。我读孔家的书,就想象到他的为人。来到鲁国(孔子的家乡) ,瞻仰孔仲尼(孔子)的庙堂、坐车和服装、祭祀的器具,众学生按时在他的家里学习礼仪,我徘徊留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众多啊! (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过去了就完结了!孔子是一百姓,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以他为宗师。从天子到王

    38、侯,中国谈到六艺,都是以孔夫子(的言判)为标准, (他)可以说是最高的圣贤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

    39、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 ,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 “我摇着

    40、车在街上慢慢走, 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 悲伤也成享受。 ” 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 “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

    41、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 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

    42、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4.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_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 :_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疏离“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_。 15. 文中第段划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

    43、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16. 有人认为,第段和第段用了相同的笔墨写了母亲的头发和脸颊,显得重复,需要删除,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 17. 写人叙事散文中, 适当的点染景物,可对表情达意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下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花,请比较它们在修辞手法及寄寓情感上的不同。 【甲】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李晓东合欢,合欢 【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

    44、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案】14. . 喜悦(欢喜、高兴、陶醉) . 失望(遗憾) . 感伤(哀伤、忧伤) 15.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合欢花香以人的姿态神气,生动形象地写出羊城街头的合欢花香给人以傲慢感(疏离感,不够亲切) ,表现了“我”在异乡城市的格格不入和对故乡深切的怀念。 16. 不能删除,第三段是实写,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第八段是想象虚写, “我”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表现了对母爱的眷恋与回忆。结构上呼应前文,丰富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主题。或:这种重复行文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烘托了内心的情感。 17. 甲文用

    45、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合欢花的柔美旺盛,与病床上衰老多病的母亲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眷恋与不舍。乙文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菊花色彩的明艳与蓬勃的生命力,也写出了母亲的深沉与伟大,我读懂了母亲希望我坚定生存的用意,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解析】 【14 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三段中的“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和“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可得:喜悦(欢喜、高兴、陶醉) 。 根据第四段中“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可得:失望(遗憾) 。 根据第七段中的“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我站

    46、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可得:感伤(哀伤、忧伤) 。 【15 题详解】 考查赏析句子。 “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把合欢花香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情态,这是拟人的修辞。联系前句“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可知,此处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羊城街头的合欢花香给人以傲慢感(疏离感,不够亲切) ,表现了作者在异乡的格格不入。作者再次提到了“十年前小城的合欢” ,并与之作了对比,表现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同时要注意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前后相同的笔墨描写,从修辞手法上来

    47、说是反复,能烘托情感;从结构上来说是前后呼应;从内容主旨上来说,第六段写母亲的头发和脸颊是真实所见,通过合欢树下母亲的美丽形象,烘托出作者童年对母爱的美好感受;第十一段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之景,实际上母亲却生病在床,这段回忆与现实作对比,写出作者对母爱的眷恋,希望能重得童年母爱(母亲能恢复健康)。所以不能删除。 【17 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把合欢的花比作“小扇子” ,这是比喻的修辞。联系“那花粉柔柔的” “密密缀满枝头”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合欢花的柔美旺盛。联系“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可知,窗外的合欢开得正盛,生机勃勃。而病床上的母亲衰老多病。两者之间的对比,突出了我对

    48、母亲的眷恋与不舍。 乙文: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黄色” “白色” “紫红色”突出了菊花色彩的艳丽。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表现了菊花的生机勃勃。此时作者已经明白了母亲生前一直要带他来北海看菊花的用意,是想用菊花旺盛的生命力来帮助作者走出心理的阴影。作者此时描写自己看到的菊花,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阅读包利民的冰冷里的微笑 ,完成下面小题。 一顶破得不成样子的帽子,盖不住男人乱蓬蓬的头发,身上一层一层地穿着许多衣服,都是千疮百孔,似乎长年不洗的脸上已看不出本来面目,所以根本无法判断他的大概年龄。

    49、他用一个破盆子装了一盆雪,转身进了房子。 房子在穿城而过的铁路边,房子如同铁路一样,都是已经被废弃的,几乎没有门窗,只用一些破塑料布胡乱蒙了一层,在呼啸的北风里,房子很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这样的房子里,天暖的时候,会偶尔住着流浪汉,可这样寒冷的冬天,里面除了风会小一些,温度和外面似乎相差无几,竟然还有人住在里面。 我跟到门前,门其实早已没有了,一条不知哪里捡来的破棉被挂在门框上,阻挡着风雪。犹豫了一下,我放弃了掀被而入的想法,来到窗前,从塑料布的破洞往里看去。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了里面的昏暗。已经倒了半铺的土炕上,在很多破棉被堆里,埋着一个瑟瑟发抖的小孩,由于光线和角度的原因,看不清小孩的样子

    50、,只看见男人正用雪给小孩搓手和脚。便明白,小孩一定是冻伤了,我们这里冻伤的情况下,都是先用雪搓受冻部位,据说是可以引出寒气,如果直接烤火,寒气深入体内,反而不好。 我看了看屋里其它地方,并没有火炉一类的取暖用具。住在这样一个四壁漏风门窗俱无的房子里,再没有火,夜里将是怎样的寒冷,即使破棉被再多,怕也无济于事。怀着一种担忧和沉重,我离开了铁路旁的破房子。 第二次经过废弃的铁路边的时候,已是两个月以后,冬天也行将到了尾声,不过依然寒冷。破房子依然站在那里,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掀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在雪地上装了一盆雪,端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弄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直到他不再出来,我才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海安市八校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