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对外开放 我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国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 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党和政府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我国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 1.11.1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 1、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强国富民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
2、国,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政治基础根本政治前提和政治基础。 4、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5、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6、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
3、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7、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21.2 坚坚走向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1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2 4、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6、党和政府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 7、发展理念: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 8、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增进民生福祉 2.12.1 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创新
5、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的重要性 1-4) 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国家命运所系 6、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制度的创新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7、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这说明创新让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更美好。 8、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9、创新创新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10、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
6、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2.22.2 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1、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2、我国科技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一些重要领域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3.我国科技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科技和教育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7、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5.创新型国家的方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6.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教育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7.企业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8.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9.创新精神的表现:a. 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b.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
8、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 c. 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 d.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0.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增进人类福祉, ,让生活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 3.1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里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里 1、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2、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人民当家作 6、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7、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9、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8、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如召开政治协商会)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如涉及到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 12、实行基层群众自
10、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础。(如村民说事制) 4 3.23.2 参与民主生活参与民主生活 1 1、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2 2、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3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4、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的形式有直接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
11、公平和公正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积极、主动、理性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5、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事先征求意见) 6、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监督权的具体体现。(事后反映意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理性、公正、客观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7、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在我国, 塑造现代公民, 需要增强民主意
12、识, 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4.14.1 夯实法治基础夯实法治基础 1.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4.4. 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良法、善治 5. 法治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
13、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6.6.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7.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8. 中国法治新蓝图: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每一部法律都得到严格执行, 5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9. 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24.2 凝聚法治共识凝聚法治共识 1 1、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 2 2、政府的宗旨
14、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 3、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5、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6、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7、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8、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9 9、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的要求)(厉行法治的要求) 不同主体如何厉行法治? 总述:厉行法治是
15、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在全社会鲜明的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立法机关(全国人大):科学立法 行政机关(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 6 10、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
16、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法律的规范作用, 又重视发挥道德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5.15.1 延续文化血脉延续文化血脉 1、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5、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
17、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 7、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9、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18、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实守信,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惩恶的初始准则。 5.25.2 凝聚价值追求凝聚价值追求 1、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改革创新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 中国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19、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丕断丰富和发展。 5.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6.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意义):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养、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7.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
20、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先。 6. 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国价值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6.16.1 正视发展挑战正视发展挑战 1.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2. 面对挑战,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8 3.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4. 我国人口新特点:总人口增加趋势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5.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
22、期性、战略性的问题。(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6. 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7. 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8. 我国资源现状:(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9. 资源问题的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10. 环境问题的现状:当前我国生
23、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11. 环境问题的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2.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6.26.2 共筑生命家园共筑生命家园 1.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
24、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3.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
25、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9 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7.17.1 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3.3.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26、繁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4. 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5.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 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7.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8.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9.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10. 民族问题上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7.27.2 维
27、护祖国统一维护祖国统一 1. 如何反对分裂: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2.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创 10 举。 4. 一个国家,
28、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5. 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实行高度自治。 (回归前后, 变的是主权) 6.6. 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 7.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方针: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人治澳”、高度自治。 8. 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9.9.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
29、愿望, 10.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11.11.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12.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4.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强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
30、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1 8.1 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梦想 1.什么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华民族生活水平的历史性跨越: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 (注意区分:两次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 3.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两个百年目标)是, 到建党一百年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党一百年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目标:2020 年到 20
31、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1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现新的历史方位。 6.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32、特色社会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 8.1 8.1 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梦想 1.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
33、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5.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做法):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 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8、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