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18806       资源大小:613.2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222022 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 我国提出争取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 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使用 B. 为了实现 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

    2、能源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检验 H2的纯度 D. 证明 CO2是否集满 3.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 B. 滴水成冰 C. 立竿见影 D. 披荆斩棘 4.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同学们尝试以化学视角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上学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在给树木涂刷石灰浆(含硫黄粉),推测是为了防止害虫生卵 B. 看电视时,新闻中提到“冰墩墩”外壳采用环保 PVC(聚氯乙烯)及 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推测

    3、该材料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 学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推测灭火的主要原因是隔绝了空气 D. 假期旅行时、在宾馆中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水中易起浮渣,推测该地区水的硬度较大 5. 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424 32Al+3CuSO =A1 SO+3Cu() B. 向黄色的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33FeCl +3NaOH=FeOH+3NaCl() C. 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2442Cu+H SOCuS

    4、O +H= D. 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22FeO+2HCl=FeCl +H O 6. 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 KCl 溶液中少量 CaC12杂质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气体,过滤 B 测定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的 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鉴别尿素和碳铵两种化肥 取少量两种化肥分别置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配制 48g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量 2.88gNaCl倒入烧杯中,用量 筒量取所需水于烧杯

    5、中,用玻璃棒搅拌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 B.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向质量均为 6.0g 的 MgO、Mg(OH)2固体中, 分别加入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 D. 将锌粉加入到 Cu(NO3)2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8. 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碘原子核内有 53 个质子,一个碘原子的质量是 126.9g B. 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等于核外电子的

    6、总质量 C 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D. 碘离子(I-)核外有 5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8个电子 9. 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 100.0g水,T2时,分别加入质量均为 ag的 KNO3或 KC1 固体,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现象如图 1 所示,再将两个烧杯同时降温至 T1、乙烧杯中现象如图 2所示。 KNO3和 KC1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T1 20 T2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25.0 31.6 35.1 63.9 110 169 246 KC1 27.6 31.8 34.0 35.1 40.0 45.5 51.1

    7、 56.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一定是 KNO3 B. 图 1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饱和溶液,图 2中上层清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 若从 T1重新升高到 T2,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 a的取值范围为 31.8”、 “”或“=”)。 17. 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取材于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画中主要用了石绿、石青两种矿物质颜料。 I.石绿,又称孔雀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u2(OH)2CO3,我国古代曾用孔雀石炼铜,涉及两步反应。 (1)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石青。又称蓝铜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xCu(OH)2 yCuCO3

    8、,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其组成进行探究(假设矿石中其它杂质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1: 收6.00g干燥样品放入图中硬质玻璃管中加热, 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g, 装置D增重1.32g。 (2)装置 A和 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A_,D_(填序号)。 碱石灰 浓硫酸 氯化钙 无水硫酸铜 (3)装置 E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 (4)实验开始前先关闭弹簧夹 b,打开弹簧夹 a,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 b,关闭弹簧夹 a,点燃酒精灯加热。样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后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_。 (5)经计算得出 x:y=_,如果样品未干燥,

    9、可能导致 x:y的值_(填“偏大”或“偏小”) 方案 2: 向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通过测定产生 CO2气体体积和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来确定其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6)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试分析量气装置中液体的选择原则_,量气装置读数时应_(填序号),最后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先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再恢复至室温 先恢复至室温,再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 (7)橡胶管 a连接分液漏斗和锥形瓶,试推测橡胶管 a的作用:_,_。 (8) 反应后读数时, 若量气装置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其它操作均正确), 可能会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_(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四、计算题(共共

    10、 8 分分) 18. 含氯消毒液是家庭常用的消毒用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工业制备原理为22Cl +2NaOH=NaClO+NaCl+H O。 现向质量分数为 8.0%的 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 制得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消毒液(溶质为 NaCl、NaClO 和 NaOH)298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 (2)已知质量分数为 0.05%的 NaClO消毒液用于家居消毒效果较好。现用 10g 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消毒液,配制质量分数为 0.05%的 NaClO消毒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g。 (3)请计算质量分数为

    11、5.0%的 NaClO 消毒液中 NaOH的质量分数是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20222022 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 我国提出争取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 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

    12、是 A.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 为了实现 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 CO2的排放,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B、为了实现 CO2的零排放,要合理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大量开采会造成资源浪费,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D、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 CO2的排放,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故选 B。 2.

    1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检验 H2的纯度 D. 证明 CO2是否集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 检验氢气纯度时, 用拇指堵住管口, 移近火焰, 松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纯净,酒精灯应该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

    14、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3.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 B. 滴水成冰 C. 立竿见影 D. 披荆斩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4.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同学们尝试以化学视角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上学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在给树木涂刷石灰浆(含硫黄粉)

    15、,推测为了防止害虫生卵 B. 看电视时,新闻中提到“冰墩墩”外壳采用环保 PVC(聚氯乙烯)及 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推测该材料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 学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推测灭火的主要原因是隔绝了空气 D. 假期旅行时、在宾馆中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水中易起浮渣,推测该地区水的硬度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混有硫磺粉的石灰浆涂刷树木的目的是防止害虫生卵,故选项推测正确; B、PVC(聚氯乙烯)及 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属于塑料,该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推测错误; C、灭火的原理有:隔绝空气(或氧气) 、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炒菜

    16、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选项推测正确; D、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大量浮渣,因此测该地区水的硬度较大,故选项推测正确。 故选:B。 5. 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424 32Al+3CuSO =A1 SO+3Cu() B. 向黄色的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33FeCl +3NaOH=FeOH+3NaCl() C. 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2442Cu+H SOCuSO +H= D

    17、. 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22FeO+2HCl=FeCl +H O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32Al+3CuSO =AlSO+3Cu,不符合题意; B、向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3NaOH+FeCl =Fe(OH)+3NaCl,不符合题意; 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不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D、黑色的氧

    18、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FeO+2HCl=FeCl +H O,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 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 KCl 溶液中少量 CaC12杂质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气体,过滤 B 测定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的 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鉴别尿素和碳铵两种化肥 取少量两种化肥分别置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配制 48g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溶液 用托盘

    19、天平称量 2.88gNaCl倒入烧杯中,用量 筒量取所需水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和杂质不反应,无法除去杂质,A错,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会腐蚀滤纸,B 错,不符合题意; C、 尿素中不含铵根离子, 碳铵中含有铵根; 加熟石灰研磨, 尿素没反应, 碳铵有强烈的氨味, 可以鉴别出,C 对,符合题意; D、托盘天平的精确值是 0.1g 无法准确测出 2.88g 质量,D 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

    20、10%的盐酸 B.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向质量均为 6.0g 的 MgO、 Mg(OH)2固体中, 分别加入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 D. 将锌粉加入到 Cu(NO3)2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恢复至原来的压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恢复至

    21、原来的压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压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故压强逐渐减小,待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但是最后压强低于原来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C、向质量均为 6.0g 的 MgO、Mg(OH)2 固体中,分别加入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222HCl +MgO=MgCl +H O7

    22、3409510.95g 6.0g14.25g,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2222HCl+Cl +2H O7358957.6g6.0g9.8gMg OHM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这两个反应中,最后盐酸均过量,一开始盐酸不足,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最后盐酸过量,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D、将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332Zn+2AgNO =Zn NO+2Ag,65 份质量的锌置换出 216 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3 232Zn+Cu(NO ) =Zn NO+Cu,65 份质量的锌置换出 64 份质量的铜,

    23、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最终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故溶液质量先减小后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 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碘原子核内有 53个质子,一个碘原子质量是 126.9g B. 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等于核外电子的总质量 C. 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D. 碘离子(I-)核外有 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8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实际质量很小,故说法错误; B.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碘原子核内质子的质量远

    24、大于核外电子的质量,故说法错误; C.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引发疾病,故说法错误;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有 5 个电子层,当碘原子得到 1 个电子后,变成碘离子,最外层达到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层仍是 5 层,故说法正确。故选 D。 9. 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 100.0g水,T2时,分别加入质量均为 ag的 KNO3或 KC1 固体,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现象如图 1 所示,再将两个烧杯同时降温至 T1、乙烧杯中现象如图 2所示。 KNO3和 KC1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T1 20 T2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25.0 31.

    25、6 35.1 63.9 110 169 246 KC1 27.6 31.8 34.0 35.1 40.0 45.5 51.1 56.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一定是 KNO3 B. 图 1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图 2 中上层清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 若从 T1重新升高到 T2,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 a 的取值范围为 31.8a35.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T2时,向 100.0g水中加入 ag的 KNO3或 KC1 固体全部溶解,降温至 T1时,有晶体析出,说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而3KNO和KCl的溶解

    26、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无法判断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3KNO或KCl,此选项错误; B.图 1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恰好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图 2中因有晶体析出, 上层清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C.若从 T1重新升高到 T2,乙烧杯中的晶体全部溶解,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中溶质质量都为 ag,溶剂为100g,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错误; D.T2时图 1 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恰好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为 35.1g,所以 a 最大值为 35.1g, T1时有晶体析出,而3KNO溶解度为 25.0g, KCl溶解度为 31.8g,所以 a最小值为

    27、31.8g,即 a的取值范围为 25.0”、 “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明矾溶于水形成具有吸附性的物质,能加速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故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固体,加速沉降;操作 1 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小问 2 详解】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 2, 可以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除去色素和异味, 待处理的水应该从 b 端通入,水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净化效果更好; 【小问 3 详解】 通过操作 3 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操作 3 的名称是蒸馏; 蒸馏操作时时,除了向烧瓶中加入液体 C,还需要加入少量的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

    28、液体暴沸; 【小问 4 详解】 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氢氧化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2234K10H O483OFeOFe OHKOH;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 Na2FeO4可以反应生成 K2FeO4, 因此可以推断出 Na2FeO4的溶解度大于 K2FeO4的溶解度。 17. 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取材于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画中主要用了石绿、石青两种矿物质颜料。 I.石绿,又称孔雀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u2(OH)2CO3,我国古代曾用孔雀石炼铜,涉及两步反应。 (1)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石青。又称蓝铜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xCu(OH)2 yC

    29、uCO3,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其组成进行探究(假设矿石中其它杂质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1: 收6.00g干燥样品放入图中硬质玻璃管中加热, 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g, 装置D增重1.32g。 (2)装置 A和 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A_,D_(填序号)。 碱石灰 浓硫酸 氯化钙 无水硫酸铜 (3)装置 E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 (4)实验开始前先关闭弹簧夹 b,打开弹簧夹 a,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 b,关闭弹簧夹 a,点燃酒精灯加热。样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后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_。 (5)经计算得出 x:y=_,如果样品

    30、未干燥,可能导致 x:y的值_(填“偏大”或“偏小”) 方案 2: 向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通过测定产生 CO2气体体积和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来确定其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6)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试分析量气装置中液体的选择原则_,量气装置读数时应_(填序号),最后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先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再恢复至室温 先恢复至室温,再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 (7)橡胶管 a连接分液漏斗和锥形瓶,试推测橡胶管 a的作用:_,_。 (8) 反应后读数时, 若量气装置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其它操作均正确), 可能会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 23

    31、222CuOHCO2CuO+H O+CO . . . 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 避免影响 D装置的测量数据 . 排尽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 减小实验误差 . 1:2 . 偏大 . 不溶解二氧化碳,不与二氧化碳反应 . . 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 . 消除滴加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测定的影响 . 偏小 【解析】 【详解】 (1)利用孔雀石炼铜,首先是孔雀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孔雀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23222CuOHCO2CuO+H O+CO。 (2)装置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装置 D 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32、能吸收二氧化碳且吸水的药品是碱石灰,所以装置 A和 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碱石灰,所以序号都填。 (3)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 D 引起误差,所以在装置 E 中加入碱石灰。 (4)样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后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减小实验误差。 (5)3222Cu OHCuCOCuOH OCO18440.27g1.32g180.27g441.32g12xyxyxyxyxyxy( ) 如果样品未干燥,装置 C增重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增重偏大,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知,会导致 x:y的值偏大。 (6)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量气装置中液体的选择原则是不

    33、溶解二氧化碳,不与二氧化碳反应。量气装置读数时应先恢复至室温,再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 (7)橡胶管 a连接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消除滴加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测定的影响。 (8)反应后读数时,若量气装置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则左侧气体受到右侧液体的压强被压缩,会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偏小。 四、计算题四、计算题(共共 8 分分) 18. 含氯消毒液是家庭常用的消毒用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工业制备原理为22Cl +2NaOH=NaClO+NaCl+H O。 现向质量分数为 8.0%的 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 制得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消毒液(溶质

    34、为 NaCl、NaClO 和 NaOH)298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 (2)已知质量分数为 0.05%的 NaClO消毒液用于家居消毒效果较好。现用 10g 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消毒液,配制质量分数为 0.05%的 NaClO消毒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g。 (3)请计算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 消毒液中 NaOH的质量分数是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答案】 (1)+1 (2)990 (3)解: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 消毒液中 NaClO 的质量为:2980g 5.0%=149g 设参加反应的

    35、氯气的质量为 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 22Cl +2NaOH=NaClO+NaCl+H O718074.5149gxy 7174.5149gx x=142g 8074.5149gy y=16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980g-142g=2838g 故剩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838g 8.0%-160g=67.04g 故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 消毒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是:67.04g100%2.2%2980g 答: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1O 消毒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是 2.2%。 【解析】 【小问 1 详解】 NaClO 中钠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0,x=+1; 【小问 2 详解】 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g 5.0%=(10g+x) 0.05%,x=990g; 【小问 3 详解】 见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