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3.1《时间在流逝》教案

    • 资源ID:219689       资源大小:105.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1《时间在流逝》教案

    1、教科版五年级上教科版五年级上 3 3.1.1时间在流逝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时间在流逝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研究计量时间的开始。对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但时间又看不见摸不着。本课是研究计量时间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涉及到计量时间工具的发展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存在,知道可以利用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并利用计时工具计量时间,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关于时间及现代计量时间的工具,他们有比较丰

    2、富的、直观的认识,但各种计时方法和计时工具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在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些问题学生可能有所思考,但认识不太清晰。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即引导学生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工具的探究、研讨,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计时工具的探索,激发研究计时方法的兴趣,并初步获得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 (2)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大致地计时。 2、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能观测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3)能就“蜡烛

    3、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重点 通过观测、记录及分析、研讨,探究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否均匀。 难点 观察、推测影响燃香长度变化的因素,给自己的观测数据提供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它总是在我们吃饭、睡觉、学习、游戏的时候,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朱自清在匆匆中这样写道:播放录音。 2、转瞬即逝的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比如每天 6:30 按时起床,高铁

    4、 6:51 发车,每天 19:00 按时收看新闻联播 3、 如果有人问现在几点了, 你怎样才能准确回答? 目前: 只需看一眼钟表就知道现在几点了。 4、思考 听录音 交流 回答 认识到时间流逝之快,认识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思考在现代计时工具的使用之前,人们是如何计时的研究焦点。 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 思考 讲授新课 一、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1、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回答现在几点了,并说出推测的理由。 2、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 预测: (1)春:冰雪融化 夏:绿树成荫 秋:谷穗金黄

    5、 冬:白雪皑皑 (2)早晨: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白天开始 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傍晚:日落西方,斜晖脉脉 夜晚:皓月当空,银光满地 3、小结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资料卡片:古代埃及人对一天的划分 (展示文字图片) 思考: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 明确: 因为古埃及人在确定时间时,是把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确定为白昼,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确定为夜晚,白昼和黑夜各被分为 12 小时。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昼比夜晚要长,而此时的白昼和夜晚仍然分别被分为 12 小时,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经常会不一样长。

    6、 二、古人利用太阳计时 1、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有哪些? 具体方法指导: 猜测 交流 阅读 分析 搜集、阅读、让学生知道自然现象可以帮助人们判断时间。 2、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作的太阳钟。 (1)日晷 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面上有时间刻度,晷针在晷面中央与晷面垂直。 常见的日晷有牛顿钟、立式日晷、水平日晷和赤道日晷等。立式日晷是安置在墙上的, 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赤道日晷的晷面为赤道面。 牛顿小时候在

    7、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 2 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记下时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工作原理: “日”是太阳,“晷”是阴影,“日晷”就是太阳的阴影。 日晷是利用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来计时的。 (2)圭表 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工作原理: 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三、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阴天或没有太阳的时候,日晷和圭表无法计时。于是人们有想出另外

    8、一些方法计时。比如一袋烟的时间、一盏茶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等。 一炷香为什么能用来计时?说说你的猜想。 1、实验材料 交流 猜测 准备 操作 本环节让学生利用观察、阅读,比较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资料再总结比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规范句式进行汇报,可以培养学生完整、准确表达的能力。 本环节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 组 内 交 流 讨论,并做出合理的假设(挑选方案);然后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檀香、香座、火柴、直尺、记号笔、秒表 2、实验方法 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燃香并记录香

    9、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3、注意事项 选用檀香,烟轻,味道好 每次计时,秒表要清零 注意用火安全 小组分工合作,做好实验记录 4、燃香时间记录表 四、研讨 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明确:古人用太阳计时、燃香计时等。 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 提示: 实验方法与要求和燃香实验相同。课后同学进行实验,下节课分享实验结果。 五、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三种计时工具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是( ) A.机械钟 B.原子钟 C.日晷 2.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发现太阳快到头顶了,我认为这时候可能是( ) A.11 时左右 B.12 时左右 C.13 时左右 3

    10、.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日晷 B.滴漏 C.浑天仪 (二)判断题 1.日晷和圭表都可以称为太阳钟。( ) 2.日晷是可用于夜间计时又可用于日间计时。( ) 3.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 4.夏季时间流逝的速度是白天慢晚上快。( ) 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古人的作息时间。 记录,分析 回答 练习 假设;讨论后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 课堂知识的总结与延伸 完成达标测评 完成拓展实验 ( ) 六、作业布置 在家进行蜡烛燃烧计时实验,做好实验记录与分析,注意用火安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同时,通过实验得知,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大致地计时,让我们意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伟大智慧。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3.1《时间在流逝》教案)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