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全册知识总结梳理

    • 资源ID:220831       资源大小:104.42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全册知识总结梳理

    1、1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统编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总结梳理知识总结梳理 第第 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写出旧石器时代的代表、社会生活特征及遗存分布特点。 代表:云南元谋人(距今 170 万年) 、北京人(距今 7020 万年) 社会生活特征: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分布特点:分布广,多地并存,集中于大江、大河等自然条件优良区域,中原地区为核心,多元性 2 写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社会生活特征及遗存分布特点。 代表: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

    2、化(黑陶)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技术)和良渚文化(玉器、祭坛、神庙) 社会生活特征:磨制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分布特点:数量多,分布广,奠定多元一体 3.概述父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特征。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4.简述夏朝的时间、文化遗存及统治特点。 前 2070 年前 1600 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

    3、,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历法夏小正。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5.简述商朝的建立过程、文化表现及、国家管理制度及势力范围。 建立过程:公元前 1600 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桀,建立商朝。 文化代表: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殷历,干支纪日法。 管理制度: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结构。 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6.简述西周建立和灭亡的史实。 建立: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

    4、,经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灭亡:前 771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7.简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意义。 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第第 2 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写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 (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齐、楚、燕、韩、赵

    5、、魏、秦(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等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影响: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后者因此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表现。 农业: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灌溉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生产率提高。 工商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私营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4.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背景: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前 356 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6、;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影响: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5.简述孔子的思想主张、教育成就和文化贡献。 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仁”,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教育成就: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文化贡献:整理诗 书 礼 易 春秋等古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

    7、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6.简述老子的主张。 万物本原为抽象的“道” 。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7.简述百家争鸣主要学派的代表及主张。 儒家:战国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人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8.简述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影响。 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

    8、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要求;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影响: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3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第 3 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简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及意义。 条件: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局部统一;经济发展要求打破阻碍。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

    9、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过程:前 230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灭掉六国,前 221 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意义: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概述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皇帝制度:确立皇帝制度: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郡

    10、、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3.简要描述秦朝的疆域四至。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4.简述秦朝暴政的表现。 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严刑峻法。“焚书坑儒”。 5.简述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不久战败。公元前 207 年,刘邦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6.简要分析刘邦胜利、项羽

    11、失败的原因。 刘邦“约法三章” ,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第第 4 课西汉与东汉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简述西汉建立的过程及政治制度。 过程: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4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政治制度:汉承秦制,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2.简述“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原因: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影响:文帝、景帝

    12、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3.概述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经济、思想) 。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实行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消弱相权;确立察举制,选拔官吏;实行刺史制度,对辖区的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4.概述西汉开拓疆域的措施及影响。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

    13、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前 60 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治理。 5.简述两汉时期在史学和科技方面的贡献。 史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东汉班固的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医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东汉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 ,著伤寒杂病论 。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 数学: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

    14、都占有重要地位。西汉初期的周髀算经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最早引用了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 天文学: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还写了天文学专著灵宪 。 农学:汉代的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 造纸术: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第第 5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1.简述三国鼎立的概况。 220 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简述西晋的建立、统一与灭亡的主要史实。 263 年

    15、,司马昭灭蜀。226 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16 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5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简述“南朝” 、 “十六国”和“北朝”的含义。 “南朝” :420 年,东晋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十六国”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 15 个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 “北朝” :6 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 4.概述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

    16、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人民的辛勤劳动。 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5.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背景:4 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 439 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动民族交融。 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至洛阳的鲜卑贵族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鼓励鲜卑贵族与

    17、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意义: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6.简述我国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 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往来、民族间的征战、改革。 第第 6 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简述隋唐的建立、统一及灭亡的主要史实。 建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统一:589 年,陏文帝派次子杨广隋灭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 灭亡: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暴政而亡) 2.简述隋朝的各项建设活动。 设仓库:在中央和

    18、地方广设仓库。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开凿大运河及意义: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大运河贯通南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3.简述“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历史教训: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革新政治。 6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简述“开元盛世”的含义。 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5.简述唐朝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发

    19、展。 唐朝与突厥(北方)贞观初期,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唐朝与回纥(北方)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朝与吐蕃(西南):7 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 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唐穆宗),立唐蕃会盟碑,史称长庆会盟。 唐朝与靺鞨(东北) :唐玄宗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6.概述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0、 原因:开元年间,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过程:755 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唐朝由盛转衰。 影响: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7.简述唐朝对少数民族管理的几种形式。 战争、设机构管理、册封、和亲,会盟、友好往来。 第第 7 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简述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标准及影响。 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按等级高低授予官职。 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

    21、家世为主。 影响: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简述科举制演变的过程及影响。 演变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影响: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3.简述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政事堂为三省宰相议政场所

    22、。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意义: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彼此制约,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减少皇帝决策失误;是中国7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4.概述租庸调制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 至 59 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作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5.概述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影响。 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

    23、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目的:解决财政困难。 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第第 8 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简述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 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 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建

    24、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868 年的金刚经 ) 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天文:唐朝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唐朝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简述佛教的中外交流情况。 从东汉到北朝有陆续中亚、印度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前往天竺,研学佛教思想。 日本的空海和唐朝的鉴真,促进中国周边国家的佛学传播。 3.简述唐朝中外交流的情况。 唐首都长安是

    25、当时国际大都市。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 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大量的使节和留学生。唐朝后期,西汉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4.简述唐朝对外交通的情况(陆路和海路) 。 8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 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以到达波斯湾。 第第 9 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简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6、。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简述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所采取的措施(行政、财政、军政) 。 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 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3.简述宋初为分散中央机构权力所采取的措施。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掌军政,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三司掌财政。设台谏官管监察。 4.简述北宋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的方针及采取的措施。 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

    27、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5.简述北宋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积极性:有效地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中央集权。 消极性: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6.简述宋辽协议的内容和宋夏和议的内容。 宋辽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 宋夏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 7.简述北宋财政危机的表现。 庞大的军队,导致军费直线上升;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养兵和养官成为沉重负担。

    28、8.概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背景: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 行政效率低下; “庆历新政” 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很快归于失败;1069 年,宋神宗作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内容: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评价: 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弓|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9.简述南宋建立的过程及绍兴和议的内容。 过程:1127 年,赵构在应

    29、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9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和议: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 第第 10 课辽夏金的统治课辽夏金的统治 1.简述辽政权建立的过程及南北面官制的内容。 过程:916 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2.简述西夏政权建立的过程。 1038 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 3.简述金政权建立的过程及政治制度。 过程:1115

    30、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 ,会宁府也称上京。 猛安谋克制: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4.简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 建立:1260 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 年定国号为大元。 统一:1276 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 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5.简述行省制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影响: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

    31、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6.简述元朝对边疆管理的措施。 修驿道,设驿站、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设行省加强管理;设宣政院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7.简述“四等人制”的内容。 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第第 1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简述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宋朝

    32、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还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10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简述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 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和釉里红;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简要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宋与辽夏金之间设榷场进行互市贸易。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北宋出现世界上

    33、最早的纸币( “交子” )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4.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广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5.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6.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

    34、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7.简述宋朝社会新变化的表现。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8.简述宋朝门第观念淡化的表现。 宋朝科举制度较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府增添了活力。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非祖先名单。 第第 12 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简述儒学复兴的背景。 儒家学说日益僵化,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独尊地位动摇;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他们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

    35、物,写出理学的主要观点。 代表:北宋的程颐、程颢兄弟和南宋的朱熹。这一派被称为“程朱理学” 。 观点: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格物致知” ,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达到普遍天理的认识。 11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简述朱熹在儒学教育上作出的贡献。 将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合编为“四书” ,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4.简述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5.简述宋朝的科技成就。 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

    36、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火器。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 ,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6.简述元朝的科技成就。 元朝郭守敬最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领先。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 ,集南方和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第第 13 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1.简述明朝建立的过程及加强皇权的措施。 过程:1351 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攻占

    37、大都结束元朝统治。 措施:明太祖废丞相,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成祖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有“票拟”权。 2.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最远到达的地点,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 目的和地点:宣扬国威(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3.简述抗倭斗争的情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冠,东南沿海形势稳定,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4.列举明朝时期西

    38、方殖民成为海防新问题的表现。 16 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通过贿赂的方式获得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北部和南部,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5.简要归纳明朝与蒙古的关系。 为防御蒙古的鞑靼、瓦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嘉峪关到鸭绿江) 。 明中期,瓦刺和鞑靼两次包围北京。瓦刺还曾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 1571 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议和,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6.简述明朝对西藏和东北地区的管理措施。 12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明朝时称西藏为乌思藏, 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设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政事务

    39、,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7.简述清朝建立的过程和入主中原的过程。 1616: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统治。清朝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第第 14 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简述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及影响。 皇帝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创立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雍正时设军机处;频繁制造文字狱,加强

    40、思想文化的控制。 2.简述清朝为巩固东北边疆采取的措施。 康熙帝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 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简述清朝为巩固东南边疆采取的措施。 1662 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 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 4.简述清朝为巩固蒙古、新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1757 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41、,1762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5.简述清朝为巩固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1762 年委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7 年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和达赖班禅处理西藏政务 1793 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6.简述清朝为巩固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管理。强化了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7.写出清朝疆域到达的地点。

    42、 13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8.简述清朝统治危机的表现(内忧外患) 。 内忧: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萌生;白莲教起义。 外患:西方国家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9.归纳清朝管理边疆的经验。 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第第 15 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43、文化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简述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新发展的表现。 农业:新的农作物品种(玉米甘薯)输入中国,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手工业:明朝后期,南方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简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业资本的集聚;形成商人群体(商帮晋商和徽商) ;工商业市镇兴起。 3.简述王守仁和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王守仁:提出一套以“到处良知”为核心的“天理” ,形成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

    44、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4.列举明末清初思想界活跃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 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5.列举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总结性著作) 。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各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明成祖时成书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清乾隆后期编成的四库全

    45、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6.简述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领域作出的贡献。 明后期,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如几何原本 。 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輿万国图 。 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14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第 16 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两次鸦片战争 1.简述鸦片战争前中英两的社会状况。 中国: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小农经济主主要生产方式;科技军事水平落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商场和原料的需求强烈,把矛头指向中国。 2.简述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

    46、原因。 (1)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是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要求修约遭拒绝。(根本)1956 年亚罗号事件。 (直接) 3.简述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 内容: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 2100 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影响: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及攫取的新特权。 条约:1858 年,英、法、美、俄天津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1860 年北京条约 。 新特权:内河航行权,鸦片贸易合法化。 5.简述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

    47、独立、 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 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列举开眼看世界的三位人物及其著作。 林则徐的四洲志 ,主要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魏源的海国图志 ,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7.简述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产生了影响。 第第 17 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48、 背景: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 过程:1851 年,金田起义(兴起) ;1853 年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北伐和西征(1856 年全盛) ;1856 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简述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意义。 15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天朝田亩制度 :有田同耕,有饭同享,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思想。 资政

    49、新篇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3.写出洋务运动的目的、目标(口号) 、指导思想和主要代表。 4.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内容:创办官办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创办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福州船政局、开平煤矿) ;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评价: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未能达到。 5.简述清政府对西北边疆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1875 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1878 年 2 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50、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 6.简述中法战争的过程及结果。 过程:1883 年底中法战争爆发,1884 年法军偷袭马尾港,进攻台湾,刘铭传击退法军。 结果:1885 年 6 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 年台湾建省,强化了台湾的管辖。 7.简述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背景: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 图谋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 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根本) ;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直接) 。 过程: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1894 年 8 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 年 9 月,平壤战


    注意事项

    本文(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全册知识总结梳理)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