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7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B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 C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报纸抛上天去。 D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 ) A人们对领袖的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 B人们的自觉性很高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擎着(qng) 爆(b o)发 B诞生(d n) 旗帜(zh ) C瞻仰( zhn) 协(xi )商 D外宾(bn) 宣传(xun) 4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 A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B毛泽东不是伟大的文学家,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C只要平时从严从难地刻苦训练,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D只要我们是中国人,就爱自己的祖国。 5读字选音,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耸立(sng cng) 旗帜(zh zh) 水渠(q q) 电钮(ni ni) 缓慢(hun yun) 防止(fng fng)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6初知内容(读课文填空) _年_月_日在_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从此诞生了。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按照的顺序叙述,着重描写了开国大典的五个场面 _ 升国旗 _ _ 群众游行 (2) “
3、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这句话中“天上”对“_”“五颜六色”对“_”“火花”对“_”、“结成彩”对 “_”,从侧面表现出人们_的心情。 (3) 开国大典中“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是_。 三、语言表达三、语言表达 8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作批注。 例: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我的批注:红色象征着喜庆和热烈。我从“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感受到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 (1)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我的批注:
4、_ (2)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我的批注:_ (3)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我的批注:_ 9按要求写句子。 (1) 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 (2) 他发出声音。(扩句) _ 四、现代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 ng j ng)着红旗, 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 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 通县来的铁路工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 一下火车就直奔
5、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ng g 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0用“”标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11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这段文字重点写了_、_赶来参加开国大典的情景。 1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_。这个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_。 13“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一词表达了他们_的心情。 阅读理解。 开国大典(节选)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大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
6、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大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4这段话写的是_,作者是按_来写的,写_,详写_
7、。 15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_ 16“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是比喻句,用_比喻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眼睛”和“投向”搭配不当,可改为:30 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或 30 万人的眼睛一齐望着主席台。 本句缺少主语,可改为: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 这句话缺少成分,不能把头上的报纸抛上天去,而是手中的报纸。可改为: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手中的报纸抛上天去。 选项正确。 2A 【详解】 本题考查
8、词语的正确理解。 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意思,分析表达效果。 读句子分析“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表示同时。“三十万人的目光同时投向主席台” 说明了人们对领袖的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 3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C、D 选项正确; A有误,擎着,读音 q ng zhe。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判断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B 不是而是是转折关系,上下句应是并列关系,改为:既是也是 C 只
9、要就是条件关系,有了前半句的条件才有后半句的结果,搭配不当,改为:只有才 D 只要就是条件关系,应该是因果关系,改为:因为所以 5sng zh q ni hun fng 【详解】 6 1949 10 1 北京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填空。 开国大典,是指 1949 年 10 月 1 日 15:00 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7 开国大典进行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的盛况 地上 千
10、千万万 灯火 一片红 激动喜悦 既指灯笼、 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又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摆脱了黑暗统治, 获得了光明。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与概括。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理清课文脉络后,要抓住主要内容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 2本题考查对句子以及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考查了词语的对称性。 “张灯结彩”“一片红”,从这两个重点词语中,都可以感受到喜庆的氛围。新中国成立,人民内心喜悦,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激动心情。 3本题考查了对于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完成时要注意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开国大典课文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
11、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通过阅读“群众游行”这部分可知这里的“两股红流”指举着火把的游行队伍。“光明”一词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第一层意思是指火把照亮了整个北京城。第二层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人民当家做主了,脱离了以前黑暗的生活, 走向了光明、幸福的新生活。 8 这句话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让我体会到参加大典的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两股“红流”形容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
12、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作批注可以从内容,写法,情感,写作顺序等方面进行批注。 本语段节选自课文开国大典 ,课文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1 要结合全文内容及所表过的主题回答,“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激动、自豪的心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新中国来这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13、2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的意思是快速向目的地去,在文中指快速径直跑去,表现了群众迫不及待,急切和喜悦 的心情。 3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 西城的街道流去,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里的红流: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红流指“擎着灯”“舞着火把”的游行队伍。 光明是指新中国成立, 使北京城、 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 获得光明。 9 部队进场。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详解】 10q ng gng 1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铁路工人 郊区农民 12 人山人海 比喻 太阳像个红球高挂天空。 13急迫、兴奋 10 此题考查学
14、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擎:往上托;举。读音“qng”。 五更:天将明时。“更”读音“gng”。 11 考查了对语段中心句的掌握情况。 一段话的中心句就是这段话的主要内容的体现,这段话围绕“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写了前来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多、场面盛大、热闹的最象。作者先写六点钟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然后重点写了工人队伍中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以及郊区的农民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参加开国大典,体现出了人们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心情。 12 此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理解及仿
15、写句子。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比作海洋,把红旗比作海上的波浪,表现出开国大典盛大、隆重、热闹。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仿写比喻句即可。如:月亮如同一把镰刀,斜挂在空中。 13 考查了对语段中重点句子的理解情况。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句话写出了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迫切心情,他们清早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是直接朝着目标而去的意思, 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 兴奋的心情。 14 开国大典前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的场面 时
16、间顺序 毛主席进场的情况 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的情况 15 表现出人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表达了大家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16 海洋 满是群众的天安门广场 14 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首先应该看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看写每个内容的篇幅,通过比较找到主要内容。对于内容重点则要根据每个重点段内容具体概括。 文段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开国大典前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的场面。第一、二自然段详细的写了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的情况,第三自然段简要的写了毛主席进场的情况。 15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1)“直奔”的意思是指直接走,表达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追、兴奋的心情。 (2)“一齐投向”的意思是指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转向那个主席台,表达了大家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16 本题考查比喻句的与运用。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是比喻句,将满是群众的天安门广场比做海洋,将红旗比作海上的波浪,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场面的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