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 资源ID:223528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 3.1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共共 4545 分分) ) 1 (本题 3 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本题 3 分)近年来,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发酵的制品酸马奶酒在治疗肺结核和胃肠疾病以及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关于酸马奶酒中两类菌种结构与代谢过程的比较, 错误的是 ( ) A两者的细胞膜结构均符合

    2、流动镶嵌模型 B两者共有的细胞器结构仅有核糖体 C两者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D两者均依赖氧化有机物合成 ATP,为代谢过程供能 3(本题 3 分)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B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4(本题 3 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白细胞吞噬病菌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 A B C D

    3、5(本题 3 分)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图是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形脂质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脂质体的“膜”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B图 3 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 B 为水溶性药物 C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 D由于脂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白细胞识别的糖蛋白,故能避免被白细胞识别和清除 6(本题 3 分)如图中 a 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 a 可能是胰岛素 D图中 b 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可以接收

    4、任何信号分子 7(本题 3 分)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直径 251000nm 不等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所示) 。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输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质体中的磷脂分子是能够运动的 B温度的改变对脂质体包被与运输药物没有影响 C脂质体到达细胞后将药物送达细胞内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水溶性或能够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包被在 b 处,而脂溶性药物包被在 a 处 8(本题 3 分)下列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探索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可得出组成细胞膜的

    5、脂质类型 B在电镜下观察到暗-亮-暗三层结构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根据细胞膜的磷脂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后面积是细胞膜的两倍可知,细胞膜具有双层磷脂分子 D通过分别用两种颜色的荧光标记人和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细胞融合后荧光均匀分布,可得出蛋白质在磷脂中的排列方式 9(本题 3 分)下列对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B以人体红细胞为实验材料,推导细胞膜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C科学家观察到暗亮暗三层结构,推测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 D同位素标记小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进行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本题 3

    6、分)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因为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B肝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功能的根本差异是因为细胞膜蛋白质种类不同 C相邻两细胞的接触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因为膜上糖蛋白的作用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成分产生肌动蛋白的改变 11(本题 3 分)科学家用红色、绿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最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膜蛋白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

    7、选择透过性 12(本题 3 分)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13(本题 3 分)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C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识别功能 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14(本题 3 分)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 )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15(本题 3 分)下列有关膜的流动性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变形虫吞噬食物,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的融合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C细胞质的流动有利于囊泡在细胞中运输货物 D细胞质的流动可能会造成细胞内部环境的不稳定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共共 2424 分分) ) 16(本题 4 分).在细胞膜的结构中,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表面或镶嵌于其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能在膜

    9、的两侧自由移动。请说明:为什么磷脂分子的极性头部面向细胞膜的内外两侧? 17(本题 4 分)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_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8(本题 4 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来说,细胞需要的_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_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 19(本题 4 分)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_成分的改变有关。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_、_等物质。 20(本题 4 分)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功能的协调依赖于_的交换,也有赖于_。 图例 信息交流方式 示例 a_b_c_d_ _细胞分泌的 _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 _细胞膜表面

    10、的 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 _。 胰岛细胞分泌_, 随血液运输到肝脏细胞,与肝脏细胞膜上的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_。 e_f_g_ 相邻两个细胞的_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_和_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h_ 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_,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_进入另一个细胞。 _细胞之间通过_相互连接, 进行信息交流。 21(本题 4 分)下图是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中写序号) (1)图示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是_,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是 _。 (2)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 (3)不同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生理功能不同,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图中_(

    11、填写序号)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4)在一定温度下,细胞质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质膜中有 75%的脂质分子排列不再整齐,细胞质膜的厚度减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于膜的上述变化,合理的解释是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_。 三、实验题三、实验题( (共共 2424 分分) ) 22(本题 8 分)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 2 和 3 表示 _ ;1 和 2 构成 _ ; 4 表示 _ ,它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在低温下,结构 4 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

    12、明 4结构特点是具有 _ 性 (3) _ 侧表示细胞外 (4)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 _ ;后来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_ 模型为大多数人接受 23(本题 8 分)一系列实验证明质膜具有流动性。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来探究温度对质膜流动性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质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 37下融合并培养,发现融合质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所用时间为 40min。 (1)请分析实验的严谨性后进行补充。 分别用红色和绿

    13、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质膜上的蛋白质并均分为两组,然后分别_,观察并记录_的时间。 (2)实验预测及分析: 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 温度 10 若大于 40min 若等于 40min 若_ 40min 37 40min 40 若小于 40min 若_ 40min 若_ min 结论 A_ B_ C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 结论:A_ B_ C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论是_(填字母) 。 (3)该实验除通过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比较来判断结论外,还可用_来判断。根据该方法预测,40min 后在 10下融合的细胞中荧光物质的分布情况是_。 24(本题 8 分)植物细胞

    14、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人认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 实验步骤: 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 A、B。 (1)取 A 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_;取 B 加_,摇匀。并观察实验现象。 (2)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填下表) :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若 A 出现砖红色沉淀,B 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

    15、蛋白质 若 A_,B_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不含有蛋白质 若 A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 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_,不含有_ 若 A_,B_ 细菌细胞壁中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以化学信息形式通过血液运输完成,如激素;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接触,如精子、卵细胞的识别;通过通道如胞间连丝完成,如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哺乳动物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的运输到达乳腺,再作用于乳腺细胞;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通过细胞膜的接触完成信号分子和特异性受体的识别,然后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该过程属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 故选 D。 2C

    16、 【分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厌氧型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进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 CO2和 H2O, 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CO2。 【详解】A、两者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分子,结构均符合流动镶嵌模型,A 正确; 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没有众多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众多细胞器包括核糖体,故两者共有的细胞器结构仅有核糖体,B 正确; C、乳酸菌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C 错误; D、两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均依赖氧化有机物合成 ATP,为代谢过程供能,D 正确。 故选 C。 3C 【详解】A、图示

    17、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信息交流的作用,A 错误; B、是膜蛋白,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 错误; C、是磷脂分子,是细胞器膜、核膜等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C 正确; D、由蛋白质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D 错误。 故选 C。 【点睛】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及数量,尤其需要注意常考的四种“膜蛋白”: (1)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膜蛋白糖蛋白。 (2)膜

    18、载体蛋白:是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 ATP水解酶(催化 ATP 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是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4B 【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 【详解】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

    19、; 变形虫能伸出伪足,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依赖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 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但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错误; 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因而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错误; 白细胞吞噬病菌的方式是胞吞,依赖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 故选 B。 【点睛】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常出现的流动性的实例:1、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以及胞肛废渣的排出。2、变形虫蒱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3、白细胞吞噬细菌。4、胞饮和分泌。5、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6、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7、细胞杂交

    20、时的细胞融合。8、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变形。9、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中长出芽体。10人鼠细胞的杂交试验。11、变形虫的切割试验。12、质壁 分离和复原。 5B 【分析】分析题图:药物 A 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 B 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 【详解】A、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相似,两者均以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A 正确; B、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具有疏水性,图中药物 A 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 B 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B 错误; C、脂质体膜上镇嵌

    21、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从而杀死癌细胞,C 正确; D、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隐形脂质体”在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能避免被吞噬细胞识别和清除,原因可能是脂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吞噬细胞识别的糖蛋白,D 正确。 故选 B。 6D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成分。 据图分析, 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 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 表示受体。 【详解】图示甲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通过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图中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 正确;图中 a 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可能是胰岛

    22、素,C 正确;图中 b 表示细胞膜上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能接受特定的信号分子,D 错误。 【点睛】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7A 【分析】分析题图:药物 a 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

    23、;药物 b 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 【详解】A、脂质体中的磷脂分子是能够运动的,体现膜的流动性,A 正确; B、温度的改变影响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脂质体的包被和药物运输,B 错误; C、脂质体到达细胞后将药物送达细胞内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 错误; D、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具有疏水性,脂质体既可以用于运载脂溶性药物,也可以用于运载水溶性药物。图中药物 a 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 b 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8C 【分析】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

    24、 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

    25、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通过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可 得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但不能得出该脂质的类型,A 错误; B、在电镜下观察到暗-亮-暗三层结构, 推测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不能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 错误; C、磷脂在空气-水的界面上只能铺展成一层,尾巴位于空气中,头部位于水中,这一层面积等于细胞膜的两倍,说明细胞膜的磷

    26、脂分子为双层,C 正确; D、用两种颜色荧光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细胞融合后荧光均匀分布,可得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但不能得出蛋白质在磷脂中的排列方式,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9D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 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7、 2 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 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

    28、脂质组成的,A 正确; B、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 正确;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 正确; D、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 错误。 故选 D。 10C 【分析】1、有关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9、 (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2、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癌细胞的特征: (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2)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 (3)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 4、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

    30、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材料来制备细胞膜,是因为: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胀破,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因此能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A 错误;肝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功能的根本差异是因为细胞内表达的基因的种类不同,B 错误;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精细胞和卵细胞的直接接触,C 正确;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D 错误。 11C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

    31、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 ,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现象说明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由实验可知,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 ,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小鼠细胞膜和人细胞膜相融合,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12D 【分析】将一个细胞中的所有磷脂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 2 倍,说明该细胞中除了细

    32、胞膜外,没有其它的膜结构。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无其它的膜结构。 【详解】ABC、人肝细胞、蛙的红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均为真核细胞,除含细胞膜,还含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故将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将大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ABC 错误;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将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磷脂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 正确。 故选 D。 13B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

    33、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详解】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A 正确; B、一是因为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二是由于细胞膜中含有水通道蛋白,可以允许水分子通过,B 错误; C、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交流等功能,C 正确; D、细胞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膜面积不断增大,故其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D 正确。 故选 B。 14D 【分析】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主要成分是蛋白

    34、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2、脂双层:流动镶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亲脂性的尾部,其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3、膜蛋白:也和磷脂分子一样,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有的蛋白质整个贯穿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还有的整个露在膜表面,膜蛋白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4、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脂双层是指磷脂双分子层,不包括膜蛋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但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质膜的外侧,故脂双层是不完全对称的, A错误; B、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

    35、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而非镶嵌或贯穿在膜中,且由于胆固醇是“刚性的”,会限制膜的流动性,B 错误;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其中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即与膜蛋白有关,C 错误; D、有些膜蛋白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D 正确。 故选 D。 15D 【分析】1、细胞膜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 2、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

    36、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 A、 变形虫可吞噬食物, 说明变形虫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运动, 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 正确; B、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正确; C、细胞质的流动有利于囊泡在细胞中运输货物,C 正确; D、细胞质的流动有利于囊泡在细胞中运输货物,不会造成细胞内部环境的不稳定,D 错误。 故选 D。 16 细胞内外均有大量的水,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磷脂分子的亲水性的部分(头部)就会分布于细胞膜的两侧,而疏水性的部分(尾部)就会集中于磷脂

    37、双层的内侧,这样就会围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 【详解】细胞内外均有大量的水,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磷脂分子的亲水性的部分(头部)就会分布于细胞膜的两侧,而疏水性的部分(尾部) 就会集中于磷脂双层的内侧,这样就会围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而其他非亲性的分子,如蛋白质,虽然含量可能很高,但只能形成分子团,而不能围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故不能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总之,细胞膜磷脂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决定了它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17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详解】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8 (1)营养物质 (2)不需要 19 (1)癌细胞膜 (

    38、2)甲胎蛋白 (3)癌胚抗原 20 (1)物质和能量 (2)信息的交流 a.内分泌 b.靶 c.激素 d.受体 (3)a内分泌 c激素 b靶细胞 d受体 b靶细胞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肝细胞 e.发出信号的 f.靶 g.信号分子 细胞膜 精子 卵细胞 h.胞间连丝 通道 通道 高等植物 胞间连丝 21(1)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2)磷脂双分子层 (32)糖蛋白 (3)流动性 【分析】细胞质膜(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图中是糖蛋白、是蛋白质,是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质膜的外表面, 因此 A 侧表示细胞外侧。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

    39、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 (1)图示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2)细胞膜的外表具有糖蛋白,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有关。 (3)不同细胞结构中均有蛋白质,但执行的生理功能不同,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图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在一定温度下,细胞质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质膜中有 75%的脂质分子排列不再整齐,细胞质膜的厚度减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之所以细胞质膜有这种变化,是由于组成细

    40、胞质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并识别图中字母指代;识记细胞膜的上的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同时结合题意进行相关解答。 22 (1)蛋白质分子 糖蛋白 (2)磷脂分子 一定的流动性 (3)A 细胞膜中含有脂质 (4)流动镶嵌 【分析】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12 构成糖蛋白(糖被) ,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可作为判断细胞膜内侧和外侧的依据,23 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的能;是磷脂;4 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

    41、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1)图中 2 和 3 表示蛋白质;1 和 2 构成糖蛋白;4 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在低温下,结构 4 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 4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性。 (3)A 侧含有糖蛋白(糖被) ,进行细胞识别,表示细胞外。 (4)欧文顿经过 500 多次试验,发现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提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类物质,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模型。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熟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2、 23(1) 让两组细胞在 10、 40条件下融合并结合融合的质膜上红色、 绿色荧光物质 分布均匀所用 (2)小于 等于 大于 (3)升高温度,质膜流动性增强 温度变化对质膜的流动性无影响 A 相同时间内荧光物质在质膜上的分布情况分布 不均匀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则温度是自变量,因变量为膜的流动性;对照 实验应设计出温度梯度,即低于 37的低温组,高于 37的高温组,其余条件都相同;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还可通过统计达到均匀分布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详解】 (1)

    43、由实验结果可知,本题做了 10、37、40三组实验,其中 37的实验是已知的。所以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质膜上的蛋白质并均分为两组,让两组细胞在 10、40条件下融合并结合,记录红绿荧光均匀分布所用的时间。 (2)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质膜流动性是否有影响, 属于探究性试验,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是唯一的,所以 10和 40条件下的结果都有三种,分别是小于、等于和大于 40min,对应的结论分别是升高温度,质膜流动性增强;温度变化对质膜的流动性无影响;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实验最可能的结论是,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 (3)除了可以用红绿荧光均匀分布所用的时间来表示之外,

    44、还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荧光物质在质膜上的分布情况来表示。10下融合的细胞,细胞膜的流动性可能较慢,40 分钟后荧光物质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分布不均匀。 【点睛】实验题关键应抓住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分清实验的自变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因变量(荧光分布所用的时间)以及无关变量(除了温度以外,其他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理清实验思路,结合探究性实验的结果不唯一,有多种可能,各组实验组的比较对象都是正常体温操作性的对照组,进而根据表格中相应的结论推导出个实验组的结果。 24(1) 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双缩脲试剂 (2) 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 蛋白质 糖类 不出现砖红色

    45、沉淀 不出现紫色 既不含有糖类,也不含有蛋白质 【分析】该实验的原理: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 据此可知,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提取细菌细胞壁,分别依据实验原理加入相应的试剂进行检测,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 A、B。取 A 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取 B 加双缩脲试剂,摇匀,并观察实验现象。 (2) 在本题中,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四种可能的结论:若细菌细胞壁中同时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则 A 出现砖红色沉淀,B 出现紫色;若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不含有蛋白质,则 A 出现砖红色沉淀,B 不出现紫色;若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糖类,含有蛋白质,则 A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 出现紫色;若细菌细胞壁中既不含有糖类,也不含有蛋白质,则 A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 不出现紫色。 【点睛】因探究性实验的结论是未知的,所以在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时,应先假设出可能的实验结论再推出相应的实验现象,最后反过来书写,即反推正写法。


    注意事项

    本文(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