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五单元热胀冷缩 教案(2022年秋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 资源ID:223599       资源大小:32.1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五单元热胀冷缩 教案(2022年秋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第五单元热胀冷缩第五单元热胀冷缩 课题:课题: 1.1.知冷知热知冷知热 总课时:总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A A 类:类:知道用温度描述冷热程度。认识常见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摄氏温度计的基本读法和写法。了解人类观察、感知冷热的科学史。 B B 类:类:经历用感觉器官感知冷热到用温度计准确测量的过程。初步学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C C 类: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知道用温度描述冷热程度。 认识常见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摄氏温度计的基本读法和写法。 课前课前 准备准备 演示用温度计、体温计、水银温度计等

    2、其他温度计 教学教学 板书板书 一、知冷知热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的结构:液柱、玻璃泡 温度计的使用 教教 学学 板板 块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单学生课堂练习单 (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的所有学习行为)的所有学习行为) (一)教学导入 (1)导入语: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判断物体的冷与热,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介绍相关科技史。古人制作豆豉时需要用感觉器官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是否适宜。 (3)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来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呢? (二)新课学习 1.感知冷热 (1)出示实验材料:事先调

    3、试好的有明显温差 学生思考 但又确保安全的三杯水。 (2)体验活动:请把手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段时间,同时把手放入温水中。 (3)汇报感受:活动中我们对冷热程度的判断一样吗? (4)小结:虽然我们常用皮肤的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但难免会出现感觉不可靠和不准确的情况。 (5)设问:怎样更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原来,我们可以采用借助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学习使用温度计 (1)简介摄氏温标的由来:1742 年,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创立了 “摄氏温标” 。 后来人们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冰融化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 ()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100 摄氏度() 。 (2)观察

    4、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重点关注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学习读、写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课件展示教材 P47 下方三幅温度计图。 读写图中温度计的所示温度。 (4)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师示范并讲解 a.选用具有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手持温度计的上端。 c.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d.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开始读数,读数时,学生感受汇报 学生猜测 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使用温度计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面齐平。 学生练习:测量冰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5)拓展:认识常见的不同温度计 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

    5、温度计。例如: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数字温度计等。 (6)作业:课后请搜集关于这些温度计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课题:课题: 2.2.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 总课时:总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A A 类:类: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 B 类:类: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温度计相似之处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并有顺序的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C C 类:类:乐于观察和实验,能做到实事求是。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合作的学习。 能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液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

    6、弊。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课前课前 准备准备 制作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材料(红水、带塞的玻璃小瓶、透明的细玻璃管或塑料管) 、冷水、煤油、酒精、水槽、热水。 教学教学 板书板书 二、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教 学学 板板 块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单学生课堂练习单 (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的所有学习行为)的所有学习行为)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 P49 上方温度计结构图。 (2)观察并思考:观察温度计的结构,想一想温度计可能是利用了液体的什么性质

    7、? (二)新课学习 1.探究液体是否热胀冷缩 (1)作出假设: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变化,作出相应的假设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可能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方案思路小结:自制类似的液体温度计的装置,使之受热或受冷(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观察液柱高度的变化。 (4)提供材料,分组制作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先往小瓶内装满红水,预先在橡胶塞中间打好孔,孔中插入一根透明的细管,再将插有细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使管子与塞子、塞子与瓶子之间尽量保持密封) , 并使管子里的红水液柱上升到一个合适的高度(约高过瓶盖 2 厘米) 。 (5)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8、(6)实验情况交流:要求说清楚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看到的现象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学生实验 (7)继续实验:试一试用酒精、煤油等不同液体制成的“温度计” ,是否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 (8)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并进行讨论。 a.实验中几种“温度计”的液柱高度与温度变化有什么关系? b.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c.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9)得出结论: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认识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 (1)课件展示“烧开水”的情境图和“瓶装饮料”图:烧水时如果水装得较满,水还没有烧开就会溢出来;超市里面的饮料

    9、都不装满。 (2)请试着解释“烧开水”的现象和“饮料灌装”的意图。 (3) 小结: 生活中随处可见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应用。 学生观察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备课教师: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执教教师: 课题:课题:3 气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总课时:总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A A 类:类:知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 B 类:类: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能够有顺序的观察和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C C 类:类: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思路或方法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能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气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

    10、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知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课前课前 准备准备 瘪乒乓球、热水 教学教学 板书板书 三、气体的热胀冷缩三、气体的热胀冷缩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教 学学 板板 块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单学生课堂练习单 (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的所有学习行为)的所有学习行为) (一)教学导入 (1)出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 (2)思考:乒乓球瘪了,你们有办法复原吗?说一说你们的方法。 (3)演示实验:将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待瘪乒乓球复原后再次展示。 (4)提出问题:瘪乒乓球用热

    11、水一烫,就复原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二)新课学习 1.探究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聚焦问题:我们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 (2)作出假设: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根据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a.空气会流动,必须把它装在容器中,用什么容器呢? b.怎样使空气受热、受冷呢? c.空气是看不见的, 怎样观察空气有没有膨胀和收缩呢? (4)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5)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7)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并进行讨论。 a.实验中,出现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b.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

    12、是什么? c.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8)得出结论: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认识生活中气体的热胀冷缩。 (1)课件展示:夏天自行车充气太足会发生爆胎现象。灌热水后,暖瓶的塞子有时会跳出来。 (2) 思考: 请试着解释 “自行车” 的现象和 “热水瓶”的现象。 (3)小结:生活中,随处可见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应用。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交流 学生思考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备课教师: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执教教师: 课题:课题:4 固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 总课时:总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A A 类:类:知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初步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B B 类:类:在

    13、教师引导下观察和解释科技史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制定简单的计划探究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C C 类:类: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计划。 能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固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重点:知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难点: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课前课前 准备准备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金属球、金属环) 、酒精灯、火柴,烧杯,水。 教学教学 板书板书 四、固体的热胀冷缩 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教教 学学 板板 块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

    14、标序号及所用时间)(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单学生课堂练习单 (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一个假象学生的课堂上的所有学习行为)的所有学习行为) (一)教学导入 (1)阅读:1825 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轨间没有留缝隙,结果到了夏天,铁轨有的歪歪扭扭,有的朝上拱起,冬天铁轨则发生了断裂。 (2)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英国的第一条铁路的铁轨发生了扭曲和断裂?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铁轨间留缝隙是什么道理? (二)新课学习 1.探究固体是否热胀冷缩 (1)作出假设:固体一般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根据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a. 我们用铜球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固 学生猜测

    15、学生回答 学生猜测 体是否热胀冷缩。用什么加热和冷却铜球呢?(酒精灯) b.怎样检测铜球的体积有没有发生改变?(刚好能让铜球通过的金属环) (3)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a.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罩,将灯罩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b.划着火柴, 让火焰朝上从侧面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不能直接在灯芯的上方点燃。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d.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e.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4)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 (5) 分组实验: 课件展示教材 P54 实验步骤图,学生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6)整理分析实验记录。 (7)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8)得出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应用举例:观察生活中其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并试着解释原因。 (10)全课小结:固体与液体、气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受热体积膨胀, 受冷体积收缩。 (11)回顾并解释:现在你能解释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轨扭曲和断裂的原因了吗? 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五单元热胀冷缩 教案(2022年秋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