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第19课 俄国的改革,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彼得一世改革,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2、时间: 18世纪初,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5、内容:
2、(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6、意义: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受着沉重的剥削、
3、压迫,生活极其贫困,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经营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拒统计,1858-186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材料二: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当,可是,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是俄国的15倍,铁路里程也是俄国的10倍。,地主在毒打农奴,问题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问题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二、废除农奴制 (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亚历山大二世,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
4、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农民暴动,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亚历山大二世,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5、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改革的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 改革的前提:维护地主利益,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4、影响(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俄
6、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背景,时间、领导人,内容,小结,意义,废除农奴制,原因,开始,意义,内容,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 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 加强沙皇专制 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