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成功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目标1和2。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搜集相关诗句、故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渴望成功吗?你们知道如何获得成功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这两个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的成功。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语言学家。山东清平(今临清)人。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2生难字词(1)字音言简意赅(i)
2、 浩劫(ji) 日晷(u) 兀兀(w)饶舌(ro) 阑珊(ln) 家喻户晓(y)(2)词义【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不期而来】不预定日期就来到了。【阑珊】将尽;衰落。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带着问题默读课文。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4):提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的观点。2第二部分(59):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勤奋”是决定因素。第一层(56):要客观对待天资。第二层(7):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第三层(8):机遇是存在的,有时候对人影响极大。第四层(9):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说明勤奋的重要性。第
3、三部分(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并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交流展示: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啰唆。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2作为学者,作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交流展示: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证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
4、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证明勤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的阐释,并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作者在课文第8段引用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言,有什么作用?交流展示:论述了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这样的说法你同意吗?请结合事例说说你的观点。交流展示:不同意。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那就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比如说,海伦凯勒原
5、本是残疾人,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写作获得了伟大的成就,鼓舞了更多的人。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文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本文说理充分,逻辑紧密,语言准确,值得我们欣赏借鉴。2布置作业积累文章中引用的名句。交流展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3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成功第一部分:(14)提出问题(引论)提出成功之道第二部分:(59)分析问题(本论)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3第三部分:(10)解决问题(结论)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成功这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很特别,结构较明显。同学们应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感到我们老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塑造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祖国栋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