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10月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225545       资源大小:62.9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10月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1、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 1010 月学情调研月学情调研语文语文试卷试卷 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3 3 题,共题,共 5050 分。分。 (一)共(一)共 2323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先生传袁先生传 薛季宣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尝举进士,免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谒之,薛翁谩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

    2、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徙家人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

    3、乡社义兵斗死。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独将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没。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客如先生计,恇恇仅能发箭。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曰: 圣人之学不可复见, 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 能为负棋, 易置数子, 以弱为强。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所不忍违。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

    4、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有删改) 【注释】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免贡:没有考中。刺:名帖,名片。恇恇:害怕,惊恐。薛某:“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废事:耽误做事。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莫而归 莫:傍晚 B. 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遁:逃跑 C. 天下兵荒甫起 甫:始,刚 D. 如四山伏 如:到去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金人及群劫抗 吾与点也 B. 其子晨以香出 其皆出于此乎 C. 因以所学授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先生一见而出 鸟倦飞而知还

    5、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来往,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 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 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 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如果圣人的学说无法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 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5. 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 ,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 6. 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

    6、的启示。 【答案】1. B 2. D 3. B 4. 经书是用来承载道的,言辞是用来阐明道的,哪用得着这么多呢!我要终生记住并践行这句话。 5. 声名远扬(闻名遐迩) ,鸿儒硕学(博学多才) ,深居简出(真人不露相,神龙见首不见尾) ,不慕荣利(淡泊名利) ,洞若观火(洞见症结,高屋建瓴) 6. 过人之处:有立雪程门的精神;有见微知著的预判力;有明察秋毫的辨别力;深谙以寡御多、以简驭繁之术。启示:可从对知识的执着精神,要善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遇到困难要运用智慧解决等方面分析。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遁:离开。句意:薛翁自己也就离开了

    7、富顺。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介词,和/动词,赞成;句意:与金人和劫匪对抗。/我赞成曾点的观点啊。 B.代词,他的/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句意:他的儿子早上带着香出门。/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C.副词,于是/介词,经由;句意:于是把所学的教给了先生。/经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道歉。 D.连词,表承接;句意:先生和岳飞见了一面就出来了。/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圆机之士”应翻译成“灵活变通之人”;“难乎免矣”应翻译成“免于灾祸就很难了”。句意:他幕府

    8、里没有灵活变通之人,免于灾祸就很难了!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的;“何以为”,固定句式,哪用得着呢;“为”,语气词,呢。 (2)“诵”,背诵、记住;“服”,践行;“斯语”,这句话。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闻蜀薛先生名”,可概括出:声名远扬(闻名遐迩) ; 结合“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 其子晨以香出, 父则掩关待之。 子莫而归, 因不复事邻里, 莫详其趋步”,可概括出:深居简出(真人不露相,神龙见首不见尾) ;不慕荣利(淡泊名利) ; 结合“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

    9、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可概括出鸿儒硕学(博学多才) ,洞若观火(洞见症结,高屋建瓴)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袁溉的过人之处: 他与薛先生交往时,“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谒之,薛翁谩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可见他有立雪程门的精神; 他与岳飞交往时,“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可见他有见微知著的预判力; 躲避兵荒时,“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徙家人

    10、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可见他有明察秋毫的辨别力; 带兵打仗时,“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可见他深谙以寡御多、以简驭繁之术。 启示: 袁溉求教薛先生的执着精神,启发我们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执着。 袁溉预见岳飞的结局和看出“客”是奸人,启发我们要细致观察、综合分析,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袁溉以寡胜多,启发我们遇到困境不要畏惧惊慌,要动脑筋想办法,用智慧赢得胜利。 参考译文: 袁先生,名溉,字道洁,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曾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避世隐居于颍州西面的山中。建炎

    11、初年,聚集乡民保卫家乡,与金人和劫匪对抗,屡次战胜他们。后来搬到蜀地富顺县居住。 先生当初跟从程颐、程颢先生学习, (就)听说了蜀地薛先生的名声。富顺县邻居家姓薛的老翁以卖香为生,他的儿子早上带着香出门,老翁就关上门等待儿子回来。儿子傍晚回来后,就不再和邻里有来往,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先生怀疑他就是薛先生,准备了名帖去拜访,薛翁谩骂、不理睬他。先生本来就怀疑薛翁是薛先生, (现在更加确定了) 。隔了一天又去,同样不能接近,这样连续几天多次登门拜访,薛翁才高兴地见他。先生和薛翁讲话,薛翁不予回应;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先生谈论古今诸子百家学说,又没有得到薛翁的任何回应;第三次见面先生纵谈六经学说,薛

    12、翁脸上才有高兴的神色。薛翁说:你的学问已经很广博了,却缺少要领。经书是用来承载道的,言辞是用来阐明道的,哪用得着那么多呢!先生说:正像您所说,我一定会用心去领会道。薛翁十分赞赏,于是把所学的教给了先生。过了一个多月, (薛翁)勉励先生离开四川,自己也就离开了富顺。 先生离开四川到了夏口,岳飞一定要请他到幕府任职,先生和岳飞见了一面就出来了,不辞而别。他对朋友说:岳公是武将,又拘泥古代礼法,他幕府里没有灵活变通之人,免于灾祸就很难了!没多久岳飞就遇难了。先生就把家安到荆州,往来于夷陵、秭归等地,与士大夫交谈一定称赞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想法,然后调和、折中他们的言论,表现出温厚平和的样子,于是人

    13、们知道他是厚德的君子。 当初,靖康之役后,天下兵乱刚起,先生家是汝阴的望族。曾经有个客人拜访他家,先生观察到其举止样貌有异,就告诉父辈们说:这个客人是坏人。他让家人转移躲避。这天晚上客人果然带着贼寇来了,于是先生和乡社的义兵一起与贼寇殊死搏斗。后来众人想仗据前山自保,先生与他们争论,他们没有听。先生独自带领妻子儿女及士兵保卫山后。不久,前山果然被攻陷。金人大队人马到来,想凭借万人之众攻打山后营垒。先生营垒中的兵士不足千人,他召集众兵士商量说:敌人声势很大,我知道五行、占卜的学问,保证用一支箭打败他们。那天晚上,金兵驻扎在山上,先生派数十人各自拿着鼓和取火的工具,到山周围埋伏,相约等到金兵慌乱起

    14、来,烧山击鼓作为响应。有个谈经客很愚钝,先生鼓动他,让他换上敌人的衣服,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敌营,在敌人首领的帐中过夜,把两支箭给他说:夜间射箭,然后逃跑。谈经客按照先生的计策去做,惊恐得只能射(一支)箭。敌营惊慌混乱一片,看到山上火光燃起,鼓声四面八方传来,于是溃散,自相残杀的有几百人,于是不敢再到后山了。 永嘉薛某说: (如果)圣人的学说无法再见到,我到先生这里来学习什么呢?曾经陪侍先生观棋,他善于下将要输掉的棋,改变几个棋子,棋局就能由弱变强。我岳父劝勉先生下棋,先生说:我的先人曾说下棋耽误做事,我不忍违背。我问先生义理的分别,先生说:求学之人应当自己去探究,别人说得再好,不是你自己获得的

    15、。我要终生记住并践行这句话。 (二)共(二)共 2121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1)伊尹五就桀,或疑曰:汤之仁闻且见矣,桀之不仁闻且见矣,夫胡去就之亟也?柳子曰:恶!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彼伊尹,圣人也。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思曰:汤诚仁,其功迟;桀诚不仁,朝吾从而暮及于天下可也。于是就桀。桀果不可得,反而从汤。既而又思曰:尚可十一乎?使斯人蚤被其泽也。又往就桀。桀不可,而又从汤。以至于百一、千一、万一,卒不可,乃相汤伐桀。俾汤为尧、舜,而人为尧、舜之人。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仁至于汤矣,四去之;不仁至于桀矣,五就之,大人之欲速其功如此。不然,汤、桀之

    16、辨,一恒人尽之矣,又奚以憧憧圣人之足观乎?吾观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伊尹之大,莫若于五就桀。 (取材于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 (2)人称之曰伊、吕,以其道相近、心一而功同也。余以为伊、吕之功同,其道、其心则异者。其君无道,其国将必亡,在畎亩之中,不以其君无道而遂忘其君,不以其国将必亡而遂弃其国,五往就之,见其君,进其说,欲其君之克念其国之不亡,禹未泯祀,伊尹之心也。其君无道,其国将必亡,遂弃其国,晏安坐于磻溪之中,忍其君不道,俟其国将亡者,吕望之心也。然伊尹卒不得见听,桀卒不能知善,夏卒不能复存,终归于汤,而放桀灭夏。先就其君而君不从,不忍其民之涂炭,然后归汤,得君子去就之道矣。向若桀能纳伊尹

    17、之谋,克念作圣,夏之祀未殄矣。望之心曷尝及于此乎?君暴虐于上,民涂炭于下,国之祀日且坠矣,不一起往说其君,救其民,存其国祀,直以归于文王,佐武伐纣灭商。望之心不如伊尹之心,望之道不若伊尹之道万分之一。纣有悔乱改过之心,以望为太公,黜其恶改而从于善,汤之社未迁矣。惜乎望之不一往也。 (取材于石介伊吕论) 【注】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曾五次投靠夏桀、五次投靠商汤,最终被商汤任用。吕:吕望,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朝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俾汤为尧、舜 俾:使 又奚以憧憧圣人之足观乎 憧憧:往来不定 禹未泯祀 泯:亡 然伊尹

    18、卒不得见听 见:看见 而放桀灭夏 放:放任 国之祀日且坠矣 且:将要 直以归于文王 直:直接 汤之社未迁矣 迁:迁都 A. B. C. D.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胡去就之亟也 为什么(伊尹在汤、桀之间)多次往复呢 B. 不夏、商其心 他心中(所想的)不是夏(也)不是商 C. 汤、桀之辨,一恒人尽之矣 汤和桀的区别,一个普通人都能明白 D. 晏安坐于磻溪之中 岂能安心地坐在磻溪之中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对伊尹“五就桀”的行为高度赞赏,却受到了众人的质疑。 B. 石介肯定了伊尹与吕望同道同功的说法,但认为吕望不及伊尹

    19、。 C. 两则短文都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解释伊尹行为的合理性。 D. 两则短文都表达了对现实中没有像伊尹这样的人物的惋惜之情。 10.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吾观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伊尹之大,莫若于五就桀。 向若桀能纳伊尹之谋,克念作圣,夏之祀未殄矣 11. 柳宗元认为伊尹是圣人,石介认为伊尹是君子,请分别简述他们这样评价的理由。 【答案】7. D 8. D 9. C 10. (1)我认为圣人急于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没有谁比得上伊尹,伊尹行为高尚,没有什么比得上五就桀(这件事)了。” (2)假如桀能够接受伊尹的策略,克制私欲,仿效圣人,夏朝就不会灭亡。 11. 柳宗元认为伊尹

    20、是圣人,因为圣人考虑的不是忠于哪一个君主,而是天下百姓的安危,伊尹认为夏桀不仁仍五次投靠,是因为如果夏桀能听自己的建议,就能尽快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石介认为伊尹是君子,因为君子忠君爱国,伊尹五次投靠夏桀,是为了向君主进言,以辅佐君主,保全国家和百姓。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的能力。 “见:看见”错误。句意:但是伊尹(的进言)最终不被采纳。“见”,表被动。 “迁:迁都”错误。句意:商朝(也许)不会灭亡。“迁”,灭亡。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D.句意:安逸地坐在磻溪之中。“晏安”,安逸。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

    21、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柳宗元却受到了众人的质疑”错。原文是“伊尹五就桀,或疑曰”,是有人质疑伊尹五次投靠桀这件事,不是质疑“柳宗元对伊尹五就桀的行为高度赞赏”这件事。 B.“石介肯定了伊尹与吕望同道同功的说法”错。原文是“余以为伊、吕之功同,其道、其心则异”,可见石介认为伊尹和吕望的追求不同,即“不同道”。 D.“两则短文都表达了对现实中没有像伊尹这样的人物的惋惜之情”错。第一则短文主要阐述的是柳宗元针对世人质疑伊尹五次投靠桀这件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对伊尹的赞颂;第二则短文是石介在对比了伊尹和吕望的做法后,认为吕望的为臣之心比不上伊尹。两则短文都没有表达对现实

    22、中没有像伊尹这样的人物的惋惜之情。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生”,使动用法,使生,解救;“莫若”,没有比得上;“就”,投靠; (2)“向若”,假若;“纳”,接纳;“克念作圣”,克制私欲,仿效圣人;“殄”,灭亡。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柳宗元认为伊尹是圣人的理由是:“彼伊尹,圣人也。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桀诚不仁,朝吾从而暮及于天下可也”“尚可十一乎?使斯人蚤被其泽也”,伊尹是圣人,因为圣人考虑的不是忠于哪一个君主,而是天下百姓的安危;“仁至于汤矣,四去之;不仁至于桀矣,五就

    23、之。大人之欲速其功如此”,伊尹认为夏桀不仁仍五次投靠,是因为如果夏桀能听自己的建议,就能尽快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石介认为伊尹是君子的理由是:“其君无道,其国将必亡,在畎亩之中,不以其君无道而遂忘其君,不以其国将必亡而遂弃其国, 五往就之, 见其君, 进其说, 欲其君之克念其国之不亡, 夏未泯祀, 伊尹之心也”,如果君主不行正道,国家将要灭亡,伊尹即使出身于田间,也不会因为君主不行正道就背弃君主,不会因为国家将要灭亡就背弃国家,五次前去投靠君主,拜见君主,向君主进言,想要让君主克制自己的欲念,使国家不灭亡,使夏朝不灭亡,这是伊尹的为臣之心。可见石介认为伊尹是君子,因为君子忠君爱国,伊尹五次投靠

    24、夏桀,是为了向君主进言,以辅佐君主,保全国家和百姓。 参考译文: (1)伊尹五次投靠桀,有人质疑说:商汤的仁德,能够听闻并且可以看到,桀的不仁德能够听闻并且可以看到,为什么(伊尹在汤、桀之间)多次往复呢?柳宗元说:哎!这正是我认为伊尹行为高尚的原因啊。伊尹是圣人。圣人(考虑问题)从天下百姓出发,他心中(所想的)不是夏(也)不是商,(只是)心系百姓罢了。(伊尹)想:汤确实仁德,(但我投靠他以造福百姓)成效太慢;桀确实不仁德,早上我投靠(他),晚上就能够惠及天下了。 在这种情况下, (他)投靠桀。 (辅佐)桀实在无法实现, (又)返回投靠汤。 不久(伊尹)又思考:倘若还有十分之一(成功)的可能呢?

    25、(可)让百姓早些蒙受恩泽啊。(于是)又去投靠桀。(辅佐)桀不成功就又投靠汤。一直(考虑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所以又多次投靠桀),(但)最终(还是)不能成功,于是辅佐汤。让汤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君主),让百姓成为尧、舜的百姓。这就是我认为伊尹行为高尚的原因。仁厚到(像)汤(一样的程度),(以至于)四次离开汤;不仁到(像)桀(一样的程度),(以至于)五次投靠桀都不成功。圣人想要尽快看到百姓蒙受恩泽(就是)像这样(急迫)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汤和桀的区别,一个普通人都能明白,(伊尹)又怎么会往来不定,(难道)圣人看不透彻吗?我认为圣人急于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没有谁比得

    26、上伊尹,伊尹行为高尚,没有什么比得上五就桀(这件事)了。 (2)人们将伊、吕并称,认为他们的志向追求相近、为臣之心一致并且功劳相同。我认为伊、吕的功劳相同,他们的志向追求、他们的为臣之心却不同。(如果)君主不行正道,国家将要灭亡, (伊尹即使出身)于田间,(也)不会因为君主不行正道就背弃君主,不会因为国家将要灭亡就背弃国家,五次前去投靠(君主),拜见君主,(向君主)进言,想要(让)君主克制(自己的)欲念,(使)国家不灭亡,(使)夏朝不灭亡,(这是)伊尹的为臣之心。君主不行正道,国家将要灭亡,于是背弃国家,安逸地坐在磻溪之中,狠心看着君主不行正道,等待国家灭亡,这是吕望的为臣之心。但是伊尹(的进

    27、言)最终不被采纳,桀最终不能懂得正道, 夏朝最终不能保全, (伊尹)最终投靠了汤, 放逐桀灭掉夏朝。 (伊尹)最初投靠但是桀(并)不听信(他),(伊尹)不忍心(让)百姓处于困境,这之后投奔了汤,(伊尹的行为)符合君子进退的道义。假如桀能够接受伊尹的策略,克制私欲,仿效圣人,夏朝也不会灭亡。吕望的为臣之心哪到得了这种程度?君主在高位凶恶残酷,百姓在低位痛苦不堪,国家的运势一天天地衰弱,(他)不立即前去劝说君主,拯救百姓,延续国运,(却)直接投奔了文王,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吕望的为臣之心比不上伊尹的为臣之心,吕望的志向追求比不上伊尹志向追求的万分之一。纣王(如果能)后悔自己行为、有改正过失的心理,让

    28、吕望担任太公,消除恶念改过从善,商朝(也许)不会灭亡。吕望没有(为此)奔走一次(实在)太可惜了。 (三)共(三)共 6 6 分。分。 阅读下面论语 (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 第则文句中的“数”,有人认为是屡次之意,也有人理解为算计。请你分别按照这两种理解来解释全句的意思。 13. 从上面两则文字可以看出,在为人处世方面,孔子主张遵循怎样的原则?请用 4 字短语回答。 【答案】12. 答案示例: 第一种:服事君主太过殷勤,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交往太过亲密,反而会遭到疏远。(或:“进谏君主过于

    29、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第二种:服事君主时,精于算计,最终只会自取其辱;与朋友交往时,过于计较得失,也会让朋友越来越疏远。 13. 答案示例:适可而止(适度交往,中庸之道) 【解析】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并翻译句子的能力,重点词语关注一词多义现象,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准确的词语的解释,翻译句子时力求准确。 (1)“数”是“屡次”的意思。大致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2)“数”是“算计”的意思。大致意思是:如果你在

    30、君主(领导)身边做事时,处理事情总是小心翼翼,唯恐惹怒“龙颜”,事事精于算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君主(领导)的不信任,最终只会自取其辱而被疏远;与朋友交往时也是如此,朋友之间的交往本应该坦诚相待,但如果事事过于计较得失,那么彼此就会失去信任,导致关系越来越疏远,最终失去朋友。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名著中的某些问题,理解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要求不能脱离原文,准确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 第一句句意是,子游说:“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第二句句意是,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

    31、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这两则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点距离,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更深厚的情谊。人应该有私人的空间,即使在志同道合的情况下,还应保留各自不同的地方,过于频繁的交往求同,必然会招致侮辱和疏远,这就要求人们应该懂得进退有度,适可而止。综上所述,答案可以组织为:适可而止,适度交往,中庸之道。 【点睛】“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即疑点和难点,既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能体现或实现作者写作意图、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凸显文本核

    32、心价值的重点问题,也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读者不清楚或不容易弄清楚的难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两层含意:一是不能止于对文本的认同,也不能因袭他人的成说,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力求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二是提出的见解虽不要求得出最终的科学结论,但要求能自圆其说,因此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2 2 题,共题,共 2424 分。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送郑厚卿赴衡州【1】 辛弃疾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 雅 ,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于此事

    33、,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 ,归诏凤凰衔【2】。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注释: 【1】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之际。 【2】凤凰衔:古人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送诏书。 14. “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帮助诗人丰富而含蓄地表情达意,根据本词与下面的典故资料,下列对相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刀剑化耕蚕: 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到任后见“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含蓄提醒友人到任后鼓励农桑,教化百姓,改变民风。 B. 奋髯抵几堂上: 汉书朱博传记载,朱博调任琅琊太守之初,当地

    34、官员都称病在家,“博愤髯抵几曰:观齐几欲以此为俗邪!皆罢斥诸病吏”。 勉励郑厚卿到任后整顿吏治,赞美其刚强豪放的性格。 C. 但使民歌五袴: 后汉书廉范传记载,廉范任蜀郡太守后,撤销禁止夜间劳作以防火灾的旧制,只严令储水防火,百姓作五袴歌颂扬他。 期待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兴利除弊,造福一方百姓。 D. 明月影成三: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词人仰望皎洁的明月,触景生情。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离别场景,又以“记我旧停骖”怀想自己曾停驻衡阳,语带感慨。 B. “襟以”三句化用“襟三江而带五

    35、湖”句意,以动衬静,写出风景之幽美。 C. “看使君”三句承上启下,“定不凡”蕴含着对郑厚卿政事才干的称颂之情。 D. 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体现豪放特色。 16. 清人陈廷焯评说:“稼轩词极英雄之气。”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从诗人形象、情感寄托、艺术风格等角度中选择两个,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14. D 15. B 16. 诗人形象:才能出众,果敢坚毅,勇于任事。 情感寄托:心怀家国天下,有建功立业壮志豪情;有磊落不平、慷慨悲愤之气。 艺术风格:气象恢弘阔大,笔力雄健清峻。 (语言、意象、意境、用典等) 【解析】 【14 题详

    36、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错,“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朋友走后再饮酒时,就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渲染了一种孤独感,表现了与朋友情意的深厚、真挚。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以动衬静”错,“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是说衡阳以潇湘之水、香花岭为襟,以洞庭、青草湖为带,地势险要而风景十分佳丽。潇湘、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串起诗句,语势连贯,写出了衡州山川之壮美,没有“以动衬静”。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

    37、能力。 诗人形象:结合本词“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 ,归诏凤凰衔”可知,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发挥才干、建立功勋,可见诗人自己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有理想抱负,渴望建功立业。而永遇乐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助对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的景仰,塑造了诗人渴望为国立功的形象。 情感寄托:本词赞扬郑厚卿卓尔不群的才能和刚强豪放的性格,勉励他在衡州发挥才干、建立政绩,朝廷定会予以拔擢,并委以重任。 永遇乐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由

    38、此可见,诗人心怀家国天下,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有磊落不平、慷慨悲愤之气。 艺术风格:本词“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潇湘、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串起诗句,语势连贯,笔力雄健,写出了衡州山川之壮美;“刀剑化耕蚕”“奋髯抵几堂上”“但使民歌五袴”“明月影成三”连用四个典故,含蓄蕴藉;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体现豪放特色。 永遇乐怀古抒情,语言苍凉中透露悲壮、豪迈,在艺术手法上的主要特色是,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17.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 史论贵在立论精, 如唐代杜牧的 阿房宫赋

    39、 “呜呼! _, 非秦也; 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2)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用“度义而后动,_”两句表明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 (4)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史为鉴、覆亡相继的句子是:“_,_。” (5) 张孝祥的 念奴娇过洞庭 一词中, 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 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 “_,_。” (6)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了

    40、历史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 【答案】 . 灭六国者六国也 . 族秦者秦也 . 弊在赂秦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为国以礼 . 其言不让 . 叹门外楼头 . 悲恨相续 . 悠然心会 . 妙处难与君说 . 有善始者实繁 . 能克终者盖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弊,赂,悠,繁,寡。 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2 2 题,共题,共 1616 分。分。 (一) (一) (8 8 分)分) 18. 请根据所给虚词的义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以 动词“以为”“认为” 动词“任用” 介词“因为

    41、”“由于” 介词“在,从” 介词“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因果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承接 (1)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_ (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_ (5)作师说以贻之_ (6)引壶觞以自酌_ (7)忽魂悸以魄动_ (8)木欣欣以向荣_ 【答案】 . . . . . . .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以”,动词,任用。 (2)句意: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介词

    42、,因为。 (3)句意: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以”,介词,凭借。 (4)句意: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以”,介词,在。 (5)句意: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6)句意: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以”,连词,表承接。 (7)句意:忽然我魂魄惊动。“以”,连词,表并列。 (8)句意:树木欣欣向荣。“以”,连词,表修饰。 19. 请根据所给虚词的义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则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原来”“已经” 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

    43、”“便”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 副词,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副词,通“辄”总是,常常 名词,法则 (1)以身作则_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_ 【答案】 . . .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中“作”是动词,“则”是“作”的宾语,是名词,故选。句意: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 (2)“此”是指示代词,“岳阳楼之大观”是“这”的实际内容,故“则”应起强调作用,选。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3)句中“直”是“木受绳”的结果,故“

    44、则”应表示承接关系,故选。句意: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4)句中“耻师”的行为是与前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进行对比转折的,故应选。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辱,真是糊涂啊。 20. 请根据所给虚词的义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因 介词,“依照、根据” 介词,“趁着,趁此” 介词,“通过,经由” 介词,“因为,由于” 连词,“于是,就;因而” 动词,“沿袭,继续” (1)因击沛公于坐_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_ (3)蒙故业,因遗策_ (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_

    45、【答案】 . . .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1)因:介词,“趁着,趁此”。句意:趁着这个机会在座位上击杀沛公(刘邦) 。 (2)因:介词,“依照、根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3)因:动词,“沿袭,继续”。句意: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4)因:介词,“因为,由于”。句意:有恩赏加给人,就想到不要由于偏爱而奖赏不当。 故答案为:,。 (二)(二) 21. 请根据所给实词的义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殆 危险 疑惑不解 大概 几乎、近于 (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_ (2)且燕赵处

    46、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_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_ (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钟山记) _ 【答案】 . . .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的能力。 (1)句意: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殆”,疑惑不解。 (2)句意: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殆”,几乎、近于。 (3)句意: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殆”,危险。 (4)句意: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殆”,大概。 22. 请根据所给实词的义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道 学说、主张 政策 方法、

    47、原则 原因 天道、自然的规律 说,讲 风尚 取道 道义 (1)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过秦论) _ (2)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_ (3)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_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_ 【答案】 . . .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道”,方法、原则、策略。句意:深思熟虑,行军用兵的方法。故选。 (2)“道”,天道、规律。句意:我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故选。 (3)“道”,说,讲。句意: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故选。 (4)“道”,取道。句意: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故选。 23. 请根

    48、据所给实词的义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伐 功业 砍伐 讨伐、进攻 自夸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_ (2)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_ (3)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屈原列传) _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 _ 【答案】 . . .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每制定出一条法律,(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绩。伐:夸耀、自夸。 故选。 (2)句意:这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啊。伐:功业。故选。 (3)句意: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伐:讨伐、进攻。故选。 (4)句意

    49、:这也就像砍断树根来要求树木长得茂盛。伐:砍伐。故选。 24. 请根据所给实词的义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负 承受 使承担 违背 凭借,依仗 辜负 享有 覆盖 (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_ (2)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_ (3)客何负于秦哉(谏逐客书) _ (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_ 【答案】 . . .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1)句意: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负:违背。 (2)句意:秦国非常贪婪,仗着自己的强大,拿一句

    50、空话来换和氏璧。负:凭借、依仗。 (3)句意: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负:辜负,对不起。 (4)句意: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此处可意译为“覆盖”。 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6060 分。分。 微写作微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5. 微写作。 读书,很多时候读的是别人的人生。在高中三年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哪个人物的人生让你收获了经验和启迪?请写一段话介绍。 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 字左右。 【注:文学作品是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 】 【答案】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


    注意事项

    本文(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10月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吹**)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