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能力目标了解民事法律活动原则,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3.知识目标掌握民事法律活动的具体原则及其内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及其内涵。教学难点:明确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民事法律的资料、图片或漫画,制作 PPT。学生准备:课前学习、了解民法相关知识。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法治中国民法典翻开关键一页。【教师引导】社会万象,纷繁复杂,立法所向,千头万绪。如何进一步完
2、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 民法典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让我们一起认识民法,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设计意图:播放法治中国,大智立法,用视频的形式生动深刻地凸显民法总则出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第一板块:走近民法【呈现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条。【教师提问】民法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中找到依据。想一想,生活中有哪
3、些属于民事法律活动?【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婚姻关系等)【教师总结】民法就是专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设计意图:引用民法总则第二条内容对民法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法的初步认识: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以法说法,让概念更具权威。)第二板块:细说民法【呈现课件】民法总则八大创新。【教师引导】2017年,两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请同学们细看民法总则八大创新看点,探索民事法律活动原则有哪些。【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并作答。(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等。)【
4、呈现课件】民法总则法律知识链接。第一章 基本规定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
5、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教师总结】民法总则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绿色、公序良俗的原则,从而保障民事活动顺利进行,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对民法总则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民法总则八大创新入手,以案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和确立依据,“追本溯源”, 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对民事法律活动进行了解 。)第三板块:以案析法【呈现课件】【学生
6、活动】小组探究任务,每组自主选择案例,分析该案判决结果是否合理,并简述判决理由。【呈现课件】民法总则的六大原则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3.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4.诚信原则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
7、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5.节能环保原则这是民法总则新确定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6.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设计意图:本环节主
8、要让学生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对民事法律活动的认识从课本迁移到运用和实践,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民事法律活动原则对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小结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而立法者如同高超的画师挥毫泼墨。“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回应现实需求,始终是决定一部法律成败的关键。“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一部部顺应广大人民意愿、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良法善法,正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制度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设计意图:引用纪录片法治中国的内容,进一步渲染法律对公民、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刻意义,引领学生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国家前途命运、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板书设计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 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节能环保原则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相关法律知识的补充和扩展,让学生对民法总则有更全面、更丰满的认识,为第五单元持续、深入地学习民法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本节课的学生活动以学生体验、探究、感悟为主,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更多元、更丰富的学习方式中走近民法、认识民法,能够懂得民法与我们生活和社会活动行为息息相关,学会用民法指导日常言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将认识和运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既达到深入探究民法的目的,又实现了对民法认识的理性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