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一:理解文言实词(含答案)

    • 资源ID:228863       资源大小:135.4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一:理解文言实词(含答案)

    1、 考点一考点一 理解文言实词理解文言实词 一、常见问法一、常见问法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正确)的一项是( ) 3.(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是( ) 4.(选择题)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字相同的一项是( ) 二、解题技巧二、解题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文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实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尽相同的。 理解课内实词主要靠记忆。文言词语释义,要熟练掌握教材文言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词语的用法,做题时调动平时的积累,予以解答。 理解课外实词主要靠推测。 常用的解题方法有:迁移推测法、成语推测法、组词推断法、古今对照法、对句判断法、词性推断法、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比较排除法等。 1.1.迁迁移推测法移推测法 联系课内文言文学过的有关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借助课内已知,辨课外未知,即“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如某地中考题解释“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中的“念”,可以联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为乐者”中“念”字的词义来推断,二者都是“考虑、想到”的意思。 中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考点上,所以要加强识记、理解

    3、、积累课内文言文中这四类重点实词的意思。 (1)通假字 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就是通用,“假”就是借用(“假”即“借”)。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跟“叛”的读音相同,临时借“畔”代替“叛”,这里的“畔”就是通假字, “叛”是本字。又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代替了“邀请”的“邀”,应读 yo,“要”就是通假字。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 异体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

    4、法不同的汉字。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通假与假借都是用音同或音近字替代的现象。二者的区别在于: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 也就是说某个意义有音无字, 只好借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通假是 “本有其字” ,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卒(猝)无其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 通假字的种类: 种类 示例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反返)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才) 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被披) 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代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5、) (辩辨) (2)古今异义词 古汉语中有一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 古今词义相同,但很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A.词义的扩大。如: 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河,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的江河。 B.词义的缩小。如: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C.词义的转移。如: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 D.感情色彩变化。如: 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

    6、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E.名称说法改变。如: 日,古义:太阳;现在多称“太阳”。 目,古义:眼睛;现在多称“眼睛”。 古今词义的比较 A.古今词义相同。 有少量的词,几千年来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如人、水、火、山、云、月、树、石等。 B.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大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文采”的古义是文章、文辞,今义是文学方面的才华。 C.古代有意义,现在已不常用。 如“社稷”指“国家”。 D.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 如“好”,古代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3)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指的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文

    7、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能多达十几个义项。如“通”在初中教材所选文言课文中就有多种义项:通向。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过。如:初极狭,才通人。贯通。如:中通外直。通畅,顺利。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晓。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然而无论有多少义项,在一个句子中某词的具体含义只能是确定的一项。 (4)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使用。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8、”句中的“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或为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在古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名词的活用 A.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9、例如: a.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 b.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例 a“语”本是名词,这里作“告诉”来讲,故活用为动词。例 b“名”、例 c“蔓” “枝”也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后词义都有所改变,在阅读时只要仔细体会,是不难看出这种变化的。 B.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名词(时间词、处所词除外)要作状语,后面必须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 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汉语中, 名词直接作状语较为普遍, 有着如下几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 类型 举例 分析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其一犬坐于前。 (狼) “犬”是名词作状语,用比喻的方法,修饰动词“坐”,表

    10、示状态,意思是“像狗那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手段或工具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 “法”是“依照法律”“按照法律”,修饰谓语“斩”,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空”是“在空中”,修饰谓语“游”,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是“当面”,修饰谓语“刺”,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时间名词 “旦” 和 “暮” 分别修饰动词 “辞”与“宿”,译为“在早晨”和“在晚上”。 C.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一定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

    11、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活用为动词 后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汗马功劳”,“汗”是名词作使动词,“汗马”即“使马出汗”。 D.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后面也一定带宾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亲”“子”原为名词,现用作意动词,可译为“以为亲”“以为子”。 动词的活用 A.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等,但有时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动词活用为名词,充当了主语或宾语。 B.动词的使动用

    12、法 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而是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来说,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结构。 C.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类型 举例 分析 动词活用为名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伏”作“有”的宾语,表示跟“伏”这种行为有关的人,活用为名词,意思是“伏兵”。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饿” 是不及物动词, 这里带上宾语 “其体肤”,活用作使动词,意思是“使经受饥饿”。 动词

    13、的为动用法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死”是为动用法, “死国”意思是“为国事而死”。 形容词的活用 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代替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翻译成现 代汉语时,应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B.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的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因为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 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后带宾语,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

    14、性质或状态。 类型 举例 分析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 (出师表) “良实” 充当判断句的宾语, 意思是 “忠良诚实的人”,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穷” 原为形容词, 在这里是用作动词,意思是“走到尽头”。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凄”和“寒”带宾语“神”和“骨”,在这里译为“使凄凉”和“使寒冷”。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美”带宾语“我”,“美我”即“以我为美”,意思是“认为我美”。 2.2.成语印证法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大量的文言

    15、词义,可以用与该词相关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如:爱莲说“陶后鲜有闻”中的“鲜”可以联系成语“鲜为人知”,译为“少”。 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来理解,不难发现,“走”字译为“跑”才合适。 3.3.组词推断法组词推断法 即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语进行组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该文言实词的含义。 简单地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如果组词后大概意思是 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就要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

    16、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有时候组词解释不通,可联想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 如某地中考题解释“人赖其利”中的“赖”,可以组词为“依赖”“信赖”“无赖”,然后据此做出选择,不难确定正确的解释为“依赖”。 4.4.古今对照法古今对照法 即以古今构词特点对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词义有所区别,需要特别注意其异同之处。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两个词,译为“妻子和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就是一个词,指“男女结婚后,对

    17、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5.5.对句判断法对句判断法 又称为“语言结构推断法”,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来推断词义。古文一般讲究对仗工整,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和并列句,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据此可以进行判断。即在整句中,上下句对应位置的词的意思可能相近或相反。 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中的“戴”和“腰”相对应,据此判断“腰”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译为“在腰间佩戴”。 6.6.词性推断法词性推断法( (语法推断法语法推断法) ) 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分析其充当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继而判断出该词

    18、的词性,进而推知其词义。 7.7.字形推断法字形推断法 又称为“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要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大部分汉字为形声字, 形声字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组成。 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后,通过分析字形就可以掌握词义。如“绝”字,其古字形像以刀断丝,有的在“丝”中部加横画表示断丝。“绝”的本义是“断”,引申指“穷尽、不再接续”,用作修饰语,指“已到极点的,不能再继续或超越的”。如:三峡“沿溯阻绝”中的“绝”是“断”的意思,“哀转久绝”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绝巘多生怪柏”

    19、中的“绝”是“极”的意思。 8.8.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的意思,结合句意和具体语境来推断理解。即根据上下文相关语句的意思来推测该词的意思。如某地中考题解释“去蒋山亦七里”中的“去”,联系上文“筑第于南门外七里”,整个句子除了“去”之外,可以翻译为“(王安石)在七里外的南门修筑房子,蒋山也有七里路”,由此可判断出该句中的“去”是“距离”的意思。 9.9.比较排除法比较排除法 根据题目要求,在筛选各个选项加点词词义的过程中,采用比较法,发现不符合题意的就排除掉,进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三、典型例题三、典型例题 【典例【典例 1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

    20、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锭为谢,却不受。 【注】以:因为。度:估计,思考。公:指王华。谓:对说。尔:你。 题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见一客来濯足( ) (2)去,遗所提囊( ) (3)取视之,数十金也( ) (4)以一锭为谢( )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语境推断法”和“迁移推测法”解题。(1)句上文说“与群儿戏水滨”,由此推断句中“濯足”为“洗脚”之意,“濯”则为“洗,洗涤”之意。(2)

    21、“去”属于文言常用实词,可采用“课内迁移法”解读,例如狼中“一狼径去”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等句中, “去”都解释为“离开”,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本题所给的“去”,也取“离开”之意。(3)卖油翁一文中有“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中“取”解释为“拿”。(4)根据文中内容理解,王华“为指其处”后,客人心情高兴, “以一锭为谢”,王华却“不受”,从该语境看,“谢”为“酬劳”。 【参考答案】(1)洗 (2)离开 (3)拿 (4)酬劳 【参考译文】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时留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数十两黄金。王华估计他酒醒

    22、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不一会儿,那个人果然哭着来了,王华迎上去对他说:“是在找你的金子吗?”为他指明了地点。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锭金子作为酬劳,王华却不接受。 【典例【典例 2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 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

    23、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题目: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家庐江寻阳焉( ) (2)谦而能让( ) (3)吏误收访( ) (4)寻以为扬烈将军( ) 【解题指导】这篇文章是课外文言文,可采用“词性推断法”“组词推断法”“语境推断法”和“迁移推测法”解题。(1)“家”可用“词性推断法”解读,在句中是动词,是“安家”的意思;(2)“谦”可用“组词推断法”解读,可组成词语“谦虚”“谦逊”;(3

    24、)“收”可用“语境推测法”解读,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可推测出“收”为“逮捕,拘押”之意;(4)“寻”可用 “迁移推测法”解读,用法与“寻病终”(桃花源记)的“寻”用法相同,意为“不久” 。 【参考答案】(1)安家 (2)谦虚 (3)逮捕,拘押 (4)随即,不久 【参考译文】周访字士达,本来是汝南安城的人。汉代末年(先祖)到江南避祸,到周访时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国平定之后,于是安家在庐江寻阳。周访年轻的时候沉着坚毅,谦虚并能做到礼让,在裁决事情的时候果断,周济穷困救济贫乏,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周访)担任县功曹,当时陶侃是闲散的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主簿,并与他结为好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25、。周访被考察和推举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去做官。 等到元帝渡过长江,任命(周访)为参镇东军事。当时有和周访同名的人,犯了死罪,差役误逮捕了周访,周访奋力击打逮捕他的人,几十个人都被打散,然而周访亲自向元帝请罪,元帝不认为他有罪。不久,(元帝)任命他担任扬烈将军,讨伐华轶。(周访)所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所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有来往,周访把丁乾抓来杀了。冯逸率兵攻击周访,周访率领士众打败了冯逸。华轶部下的将领周广用火烧城来接应周访,华轶的士兵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典例【典例 3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26、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亦不自异, 亦不下人,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 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

    27、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题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3)还次蒲州驿( ) (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可采用“语境推断法”“成语印证法”和“迁移推测法”解题。第(1)题中的“被

    28、”为通假字,通“披”;第(2)题中的“敝”意思为破旧,与成语“敝帚自珍”中的“敝”相同,“缊袍敝衣”在句中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第(3)题中的“次”为动词,与“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相同;第(4)题中的“咨”意为“咨询”或“询问”,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咨”相同。 【参考答案】(1)同“披”,穿; (2)破; (3)停留,住宿 (4)咨询或询问 【参考译文】【乙】张嘉贞失意落魄而胸怀大志,既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下, 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 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 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张

    29、循宪正打算回报执行使命的情况,这次出使有部分事务没有解决,心中很是忧虑。张嘉贞问驿馆的官吏:“这里有没有见识高的人?”驿馆官吏把张嘉贞报告给他,张循宪召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长 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询问他,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起草奏章,又出乎张循宪的意料。有一天,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 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武则天说: “你能举荐贤能, 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职来自己进用贤能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张嘉贞,隔着帘子和他说话。张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第二天,张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30、【典例【典例 4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

    31、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 题目: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语境推断法”“课内迁移法”和“比较排除法”解题。要求判断四个词语解释的正误,结合个人积累以及给出的文言文进行判断,注意多数古汉语词一般有多个意思。 “犹望见此物”译为“还能看到这块奇石”,故“犹”译为“还、尚且”更为妥当。

    32、【参考答案】D 【参考译文】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块岩石,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行程,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跟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黄牛滩依然跟以前一样。 【典例【典例 5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33、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题目: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源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

    34、点的掌握情况, 可采用 “语境推断法”和“比较排除法”解题。A.道路/正确的方法;B.石头/计量单位;C.太阳/每天;D.两个“源”都是“源头”的意思。故选 D。 【参考答案】D 【典例【典例 6 6】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孔子家语) 【乙】管宁、华歆

    35、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注 谅:信实。便辟:谄媚奉承。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便佞:夸夸其谈。肆:店铺。是以:即“以是”,因此。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借指官位爵禄。 题目: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字。 (1)子 子曰:益者三友( ) 子非吾友也( ) (2)友 子非吾友也( ) 友便辟( )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语境探究法”解题。通读全文,先根据语境推测每句大意,再推测加点字的字义。(1)采用“课内迁移法”,结合论语十二章一文,推断“子曰”中的“子

    36、”,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句中指孔子”;接着分析乙文语境,开头说“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又尝同席读书”表明二人关系密切,而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所以文末管宁 “割席分坐” , 说 “子非吾友” , 这里 “子” 的意思可推测是 “你”的意思。(2)结合前面的分析,前一个“友”,指“朋友”;后一个“友”,从“益矣”“损矣”看,应是活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与交朋友。 【答案】(1)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你。(2)朋友;与交朋友。 【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

    37、朋友,与信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与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与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孔子说:“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一长就闻不到香气,这表示自己已经融入其中,与香气同化了;而与不善之人相处,就像进入咸鱼店铺里,时间一长就闻不到臭味,这也是与臭味同化了。因此,君子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与环境。” 乙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给扔了。两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官员乘华丽的马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原来一样继续读书, 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 和华

    38、歆分开来坐, 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典例【典例 7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有删改) 题目: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女还( ) (2)特与婴儿戏耳( )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语境探究法”解题。(1)结合前文“其子随之而泣”,可知其母说的这句话中的“女”不是指女孩,而是指她的儿子,“女”即“汝

    39、”,“你”的意思。(2)结合前后文语境,明确“特”不是“特意”的意思,该句强调只是开玩笑,所以“特”应为“不过”的意思。 【答案】(1)同“汝”,你 (2)只,不过 【参考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 她的儿子跟在她(后面)哭。 他的母亲说: “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妻子制止他说:“我只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不能对孩子开玩笑啊。孩子什么都不懂,凭借父母学习,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儿子欺骗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典例【典例 8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4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完成问题。 卖蒜叟 袁枚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之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下,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有删改) 注睨:斜着眼睛看,

    41、瞧不起人的样子。揶揄:出言嘲笑、讽刺。纵:放开。 题目: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咳嗽不绝声 绝:停止 B.叟能如是乎 如是:像这样 C.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成:完成 D.卒不肯告人姓氏 卒:最终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语境探究法”解题。A.根据语境“不绝声”“绝”是停止的意思。B.根据语境,“如是”的“如”是像的意思,“是”为指示代词,这样的意思。C.根据语境,“一死”指老人的死,“成君之名”是成就或成全你的名声,“成”取“成就,成全”之意。D.根据语境,“卒”是最终的意思。 【答案】C 【参考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武术,每次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围观的人都挤得

    42、像筑起了一道墙。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着,在旁边斜着眼睛看,出言嘲笑他。杨二听后大怒,把老人叫到面前,用拳头打砖墙,砖墙陷下去一尺多,然后傲慢地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能够打墙,却不能打人。”(杨二)怒骂道:“你这个老家伙能经得住我打吗?被打死了不要抱怨。”老人笑着说:“我老头到了快要死的年纪,能够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架势,挥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下,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拳头已经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

    43、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鼓起肚子放开他,一下子又把杨二跌出一石桥远。 老人背着他的蒜慢慢地回家去了,最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四、对点演练四、对点演练 ( (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4、?”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45、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题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仓鹰击于殿上( ) (2)休祲降于天( ) (3)长跪而谢之( ) (4)寡人谕矣( ) 【答案】(1)同“苍”,青色 (2)吉凶的征兆,在这里偏指凶兆 (3)道歉 (4)明白,懂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理解课内实词靠记忆,平时要注重识记、积累课内重点实词的意思,尤其是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四大类词语。理解课外实词靠推测,主要方法有迁移推测法、语法推测法、语境推测法、成语推测法等。本题中通假字“仓”不仅要写出通哪个字,还要写出其具体的意思; “谢”为古今异义词,不可解释为“感谢”。 ( (二二

    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为小吏,数为掾(yun)吏所詈。蔡父奇其貌

    47、,曰“有封候貌,当以经术进。”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 【注】詈(l):骂,责骂。屦(j):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经学明习:通晓经术。射策:汉代取仕制度之一。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走送之( ) (2)援疑质理( ) (3)礼愈至( ) (4)数为掾吏所詈( ) 答案:(1)跑 (2)询问 (3)周到 (4)多次 【解析】(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作答即可。(4)题为课外词语,“数

    48、”可结合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参考译文】【乙】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十二岁时,父亲去世,爱好学习,做了一个小官吏,多次被掾吏责骂。蔡父认为他的形貌不同一般,说:“你有封侯的相貌,应该研究经术得以发展。”于是辞别他的后母,想要西行到长安学习经学。后母可怜他年纪尚小,随他到长安,织布做鞋供方进读书。过了十多年,方进在经学方面精通熟悉,徒众一天天多起来,诸儒称赞他。后来因参加射策甲科考试做了郎。两三年后,选拔明经,升为议郎。 ( (三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49、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50、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题目: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可采用“语境推断法”和“比较排除法”解题。A.同“德”,感激/领会;B.两个“是”都是代词,这样;C.名词,饭食/同“饲”,喂养;D.华丽/好事。故选 B。 ( (四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一:理解文言实词(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