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 资源ID:230156       资源大小:4.72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1、选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和公转)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

    2、年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慢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恒星日=23 时时 56 分分 4 秒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夜交替 2地方时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三、

    3、昼夜交替和时差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晨昏线的判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 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 1 1地方时计算原理:地方时计算原理: 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

    4、,东经偏东时间早)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既 1=4 分钟) 2 2地方时计算方法: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加西减”) 说明: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计算结果 24 时 ,日期加 1 天,时间减去 24 小时;计算结果 15 25 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0 20(温带海洋在 1020) 温带 20(温带海洋性除外) 亚寒带 0以下

    5、 最热月在 1020 2、各水体的补给关系各水体的补给关系 (1)湖泊与河流之间是相互补给的。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节径流的作用。能够降低河流的洪峰流量,使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趋于和缓。 (2)湖泊与地下水之间也可以相互补给,相互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 比较而言,湖泊和地下水对沼泽的补给相对较多一些,甚至有不少沼泽正是由于湖泊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地下水位升高才形成的。 (3)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相互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 当河流水位上涨,并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补给地下水。 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流。 地下水补给是河流最常见的水源;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水源。以地

    6、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更为平缓,径流量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等潜水位线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其数值反映地势高低。 潜水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4)冰川融水对河流的补给 在我国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冰川补给的河流夏季流量最大(汛期), 冬季无流量(断流)。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于 0 度时,冰川不再融化,河流断流。 河流的冰川融水补给和积雪融水补给的不同点:积雪融水补给发生在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成水,形成春汛; 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气温急剧升高,冰川冰原等地储备的

    7、冰雪融化成水,形成夏汛。 2 2、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3 3、典型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典型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 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北方河流流量小,汛期短; 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和下渗强,流量小;汛期在气温最高的 7、8 月份,冬季流量小或出现断流;流量还有日变化;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4、5 月份形成第一次汛期(春汛);7、8 月份东南季风带来降雨,河流又出现第二次汛期(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小河流会断流。 西南喀斯特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溶洞、暗河等发育,河流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补给量稳定可靠,径流量一

    8、般变化比较小。 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6 月受江淮准静止锋带来的梅雨影响形成汛期,7、8 月受副高带来的伏旱影响形成枯水期,9、10 月锋面雨带南移又会有一次小汛期;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 7、8 月,故汛期为 7、8 月或稍晚一些时间;由于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12、1、2 月份(春旱)。 季风气候和草原气候的降水属夏雨型,汛期在夏季; 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属冬雨型,汛期在冬季; 4 4、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径流量(大、小);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结冰期(有无、长短);含沙量(大小); 汛期(有无时间、长短);(有无)凌讯;(如果有才写,无则不写) 流

    9、速;冬季断流(内流河)。(如果有才写,无则不写) 5 5、断流的原因:、断流的原因: (1)在温带干旱地区:以冰川补给的河流,在冬季由于气温低冰雪未融化而断流; (2)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自然:降水少、干旱、蒸发大、渗漏严重;人为:河流中上游工农业生活大量用水而断流; 6 6、河流含沙量多少:、河流含沙量多少: 降水强度:暴雨频率; 植被:覆盖率高低,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土壤:疏松程度,一般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地形:坡度越大,含沙量越大; 7 7、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人类活动 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河流含沙量增加。 植树种草

    10、,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河流含沙量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成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建落。 4.2 4.2 世界洋流的分布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与影响 1. .海水运动的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洋流:洋流: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海浪:海里的波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潮汐: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

    11、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表层洋流形成的影响因素有: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2.洋流的类型洋流的类型 (1)(1)按性质分类按性质分类(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而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 暖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2)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3.3.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洋流的判读方法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洋流的判读方法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

    12、为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为南半球; 确定洋流流向: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就是洋流方向。确定洋流流向: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就是洋流方向。 确定洋流性质:确定洋流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图 4.4.近地面风带与世界洋流模式图近地面风带与世界洋流模式图 5.5.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6.6.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总结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反气旋型):北顺南逆、东

    13、寒西暖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气旋型):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3)北印度洋: 冬逆夏顺 索马里洋流:冬暖夏寒 7.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1)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2)(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一种情况: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

    14、,多在夏季多在夏季 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二种情况:暧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暧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中高纬度地区, 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种情况:寒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3)(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

    15、影响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温带、大陆架、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及河流入海口附近)。 A.A.温带海域:温带海域: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众多; B.B.地形: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水温高,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C.C.河口处: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 D.D.洋流: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离岸风导致的上升流补偿流处,海水上泛,海底营养物质至表层,饵料丰富 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世界四大渔场成因世界四大渔场成因 渔场名称 代表渔场 形成类型 洋

    16、流名称 西北太平洋渔场 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 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西北大西洋渔场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 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东北大西洋渔场 北海渔场 寒暖流交汇 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水 东南太平洋渔场 秘鲁渔场 上升流形成 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 北印度洋北印度洋 渔业资源丰富或贫乏的原因分析分析角度答题角度生存空间河道宽阔/ 河面广阔/ 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大;天敌少水温水温高,适宜鱼类繁殖,生长快/水温低,生长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 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光照大陆架海域/ 水域较浅,光照充足盐度淡水、冷水鱼类喜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饵料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河流注

    17、入/ 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4)(4)对海洋航行的影响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流可节省 燃料,加快速度,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最佳航线的选择 寒、暖流交汇处或冬季暖流上空多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洋流从两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不利。 (5)(5)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有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有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 8.8.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答题模式: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答题模式:气候:降水量少,晴朗光照充足,气温高、多风蒸发旺盛。地形:沿海地形平坦,适于晒盐的泥质海滩。 4.34.3 海气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 1.

    18、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1)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2)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通过潜热潜热、长波辐射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动表层海水运动。 3.实现途径 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大洋环流,驱动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大洋环流共同实现的。 低纬度

    19、海洋获得更多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 中纬度通过海气交换,把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亏损亏损 盈余盈余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升到高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东太平洋后下沉,然后在海面上以东风形式返回西太平洋。这样构成一个东西向的大气环流圈,气象学上称作“沃克环流”。沃克环流”。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影 响 洋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 东 南

    20、 信风 弱 强 太平洋 水温 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升高 太平洋西岸升高,东岸降低 影 响 天气 气候 太平洋赤道附近西部: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易带来森林大火。 太平洋赤道附近东部: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侧下沉气流增强, 气候异常干旱,引发严重的旱灾。 赤道附近太平洋西侧上升气流增强, 气候更湿润多雨,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 (1)台风减少。 (2)夏季风减弱,出现北旱南涝的情况。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一般影响沿海地区)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一般影响沿海

    21、地区) (1)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 (2)东亚夏季风增强,雨带偏北 (3)南方易发生干旱,华北洪涝 (4)冬季较寒冷,寒潮多发,南方易出现冻雨、风雪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是哪些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及地貌 2.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 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气

    22、候与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昼夜温差较小 气候与生物 气候生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植物气候 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 气候与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 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膺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与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欧洲北部高地上湖泊多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水文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23、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地貌与生物 地貌生物 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多分布在阳坡,冷杉多分布在阴坡 生物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 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与生物 水文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 生物水文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与生物 土壤生物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3.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2)一个要素发生变化

    24、会导致其他 要素 甚至整体环境发生改变; (3)一个区域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4.自然环境要素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 不同的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5.生物循环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整体功能: 生产功能: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

    25、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5.2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一 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二二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垂直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分异基础 热量 水分 水热 分布规律 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沿等高线延伸 从山麓到山顶变化 典型地区 低纬和高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中低纬度的高山 图示 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从

    26、山麓到山顶更替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最大区别是草原与草甸,一个是旱生为主, 一个是湿生为主,一个温度高,一个温度低) (2)山体所在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基带类型,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所在地的自然带一致(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天山的基带为温带荒漠、灌丛带) (3)带谱数量影响因素: 海拔高,数量多 纬度低,数量多 (4)阳坡、阴坡的判断 (5)阳坡、阴坡哪面植被更茂盛? 干旱半干旱地区:阳坡温度高,但水分蒸发快;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 湿润半湿润地区:阳坡植被茂盛 (6)雪线:终年积雪的最低下界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纬度:纬度低,气温高,雪线高 降水:降水多,雪

    27、线低 坡向: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 坡度:坡度陡,雪线高;坡度缓,雪线低 (7)林线:森林上限 影响林线高低的主要因素: 温度:温度高,林线高 降水:降水多,林线高 注意非地带性因素:注意非地带性因素: 逆温;在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了一种山上的气温比山下高的情景; 地下水和冻土; 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位高, 排水不畅, 有冻土层存在, 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 焚风;在横断山区,一些河谷是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这应该是焚

    28、风所致。迎风坡把季风带来的降雨都留下了,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因此森林无法向下延伸。 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山的脊线就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因为蒸发量阴阳坡不同所致。 常见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及成因常见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 ( (现实状况现实状况) )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 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9、带 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 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落基山脉、安第斯 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 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 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 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 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从低纬向高纬南北延伸 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 强大的寒流起

    30、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 洋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 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 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 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低纬度 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 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 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无 陆地的缺失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为海洋,无陆地 地 理 位 置 澳大利亚东南部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 降水多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 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注意事项

    本文(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