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 迅,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导入新课,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嫦娥工程,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重点) 2.学习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难点) 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内涵丰富、富有战斗性的语言。(难点),学习目标,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认识作者,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风筝,选自朝花夕拾,选自呐喊,选自朝花夕拾,选自野草,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雪,选自野草,故乡,选自呐喊,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主要是为了反驳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错误论调,鼓舞当时的民族自信心。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写作背景,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一般:摆观点论证重申
3、观点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一般: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 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议论文常识,1.字音字形。,玄虚( ) 抹杀( ) 祈祷( ) 省悟( ) 搽粉( ) 渺茫( ) 慨叹( ) 诓骗( ) 诬蔑( ) 脊梁( ),xun,m,do,xng,ch,mio,ki,kung,mi,j,2.词语解释。,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预习检测,脊梁: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
4、继续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指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去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玄虚之至:玄虚到了极点。,字词积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敌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这个错误观点是由哪些论据得出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整体感知,树靶子,打靶子,摆敌论据论点,驳敌论证,立观点,证明自己观点,(12),(38),(9),作结论,写作思路,论据,论点:,两年前:,不 久:,现 在:,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
5、自信力了,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12),(35),敌论据论点,偷换概念,论证结构内容,间接反驳,己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己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 不自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 梁,(68),(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敌论点:,以偏概全,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这一类人的特点如何?,“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现状: (1)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6、?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 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内容研究,2.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的人们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本文语言尖锐、犀利,内涵丰富,富有战斗性。请按要求赏析。,1.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7、总”、“只”、“一味”三个副词有何表达效果?),三个词语尖锐泼辣,充满嘲讽的意味,活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语言探究,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 “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他信力”一词有何表达效果?),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生动地刻画了悲观论者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丑恶形象。“他信力”与“自信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睿智闪烁,妙趣横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讽刺意味。,3.下面句中“中国人”的含义有何不同?
8、,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指广大人民。 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指所有的中国人。,4.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 看地底下。(“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驳论点: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驳论据: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然引出错误的论点。,驳论证:指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正
9、确的逻辑关系,由论据推不出论点来。为了驳倒敌方的错误论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作者采用了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批驳全面、深刻、有力。,合作探究,如何找批驳的“突破口”(齐读35段),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突破口,是信“地”信“物”,是“他信”,是“自欺”,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驳论证),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自信力,1.这篇文章是怎样提出批驳的论点的?,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 先是自夸“地大物博”, 后是寄希望于国联, 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由此亮出批驳的靶子“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学习驳论,2
10、.作者是怎样从直接批驳对方论证来批驳其论点的?,作者承认对方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但只能指一部分人,不能指全体中国人,这是“以偏概全”,因此不能证明论点。并进一步指出:这部分人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发展着“自欺力”。,3.作者是怎样提出正面论点作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作者提出正面论点,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热情歌颂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从而证明了己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这就间接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而驳倒对方。,4.得出结论:作者进行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之后,得出了什么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
11、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揭示谬误 (1-2),直接反驳 (3-5),间接反驳 (6-9),正面立论,自夸“地大物博” 只信“国联联盟” 一味“求神拜佛”,只信“国联联盟” 一味“求神拜佛”,古代 现代,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的“脊梁”,(错误论点)失去自信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997年7月1日,香港在 沦亡百年之后于回到祖国的 怀抱,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英国旗徐徐降下,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儿童手拿区旗与国旗,迎接回归,中国国旗在会场扬起来,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中国上海市获得了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上海市民在南京东路步行街欢庆申博成功。,2003年月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在2004年雅典奥运上,中国代表团以32金的骄人成绩,跻身亚军,直逼美国霸主地位。,中国女排获得雅典奥运金牌再创辉煌,刘翔获得的男子110米栏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