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B太丘舍去 (离开) C相委而去 (舍弃) D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2、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尊君在不 人不知而不愠 C相委而去 俄而雪骤 D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3下列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集。 B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了“诚信”理念。 C本文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批评了“友人”的无信、无礼、知错不改。 D“元方入门不顾”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4阅读下面课内论语中的文段,完成
3、后面的题目。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迷茫无所适从。 C饭疏食 饭,动词,吃。 D人不堪其忧, 堪,值得 (2)从上面前两则中,你能读出孔子关于“学习”的哪些见解或者观点?请
4、写出两个。 (3)上面文段中,“乐”字出现了三次,请你谈谈三个“乐”字分别有怎样的内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广: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7请你谈谈对“学须静也”中“静”字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方正 )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注释】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
6、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太丘舍去 (2)元方入门不顾 (3)及事讫 (4)故来奉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须期乃入 B友人便怒曰/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与人期行/先期一日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11甲乙两文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
7、叙述。 12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
8、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 ) 【注】南顿:古县名。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豚:小猪。行:不久。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翕赫:轰动、惊动。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 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植 禾 见 李 核 欲 持 去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_ (2)丁氏对曰_ (3)因植种_ (4)间一岁余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9、2)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16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 小语在学习世说新语时读到了何氏之庐的故事,请你和小语一起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出自世说新语 言语 ) 【乙】何氏之庐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出自世说新语 夙惠 ) 【注释】何晏:人名。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
10、时,娶了何晏的母亲。魏武:曹操。 17甲乙两文中有些字词小语不理解,请结合所学的方法帮他解释。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字典查阅 骤:马奔驰。快速,急速。屡次,多次。 (1)俄而雪骤_(写序号) 成语推断 因势利导 (2)未若柳絮因风起:_ 语境推断 联系这个字的前后文,结合语境推断它的意思。 (3)人问其故:_ 课内迁移 知之为知之( 古人谈读书 ) (4)魏武知之:_ 18 何氏之庐中有个句子小语不懂怎么断句,请帮他用“/”断句。 (限断 2 处) 魏 武 奇 爱 之 以 晏 在 宫 内 因 欲 以 为 子 19小语在翻译文章时遇到了问题,请你帮忙翻译下面两句话。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11、何所似?” (2)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20小语发现甲文的兄女(谢道韫)和乙文何晏有共同点,他们都很_,分别表现: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 (乙)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
12、。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因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选自虞初新志 ) (注)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旬日:十天。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意暇甚( ) (2)一狼洞其中( ) (3)鹿稍长,甚驯( ) (4)李氏不与( ) 22下列句中的“以”与“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可以为师矣 D盖以诱敌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犬坐于前。 (2)是夜鹿去,遂不归。 2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面对凶残、狡猾的狼,屠户用机智、
13、勇敢杀死了它们; (乙)文中,面对_的鹿,李氏因_而失去了它。 古诗文联读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
14、,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丙】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颜渊篇 ) 【注释】政,治理国家的方法。 25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米饭) B温故而知新(旧知
15、识) C思而不学则殆(迷感) D逝者如斯夫(消逝) 2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传不习乎? 尊君在不? B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C下车引之 择其喜者而从之 D回也不改其乐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7下面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沧海的地点,直陈其事,显得很质朴。 B中间六句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四句借助奇特的想像表现大海“吞天沃日”的气概。 D全诗虚实结合,其中最能反映作者胸怀的当是铺写大海的前六句。 28下列对乙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立志和学习是人生中的要事,修身做人是一辈子的功课。 B
16、孔子认为学而时习,学思结合,切问近思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C孔子认为每一个时间段都该有要做的事情,这样才能顺天命,不逾矩。 D颜回不改其乐,只因他习惯了饭疏食饮水,觉得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9对丙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孔子“切问而近思”,不停地做出选择。 B孔子认为治国主要依靠粮食、兵马、诚信这三点。 C孔子认为民生是基本条件,所以粮食比兵马重要。 D孔子认为诚信是立国之本,比粮食都重要。 3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足 食 足 兵 民 信 之 矣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17、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文姬辨琴 琰,字文姬,汉左中郎将蔡邕之女。少聪慧秀异,年六岁,邕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观之,何足不知?” (选自蔡琰别传 ) 注释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后比喻对手力量不强。 3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公欣然曰( ) (3)邕故断一弦而问之( )( ) 33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
18、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偶得之矣 A知兴亡之国 B友人惭,下车引之 C汉左中郎将蔡邕之女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由此观之,何足不知? 35 三字经有云:“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结合甲乙两文具体阐述二人的过人之处及共同之处。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19、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十二章 )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3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冷水 B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C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D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治理 3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宋之丁氏 B博学而笃志 而顷刻两毙 C静以修身 可以
20、为师矣 D于我如浮云 非得一人于井中 3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回也/不改其乐 B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非淡泊/无以明志 3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是儒教学派的创始人。 B 诫子书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告诫、劝勉的意思,“书”指书信。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顺从自己的意愿。 D“将复何及浴”与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相近。 40把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非宁静无以致远。 41这两篇文章都讲
21、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志”与“学”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B太丘舍去 (离开
22、) C相委而去 (舍弃) D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尊君在不 人不知而不愠 C相委而去 俄而雪骤 D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3下列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集。 B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了“诚信”理念。 C本文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批评了“友人”的无信、无礼、知错不改。 D“元方入门不顾”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
23、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答案】1B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B.“太丘舍去”的意思是: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去:不再等候离开了。不是“离开”。 故选 B。 2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之:代词,他/人名用字; B.不:同“否”/副词,表否定; C.而:连词,表顺承,不译/词缀,“俄而”连用,表时间很短; D.与:都是介词,和,同; 故选 D。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友人是“知错能改”的,并不是“知错不改”的; 故选 C。 4阅读下面课内论语中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
24、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迷茫无所适从。 C饭疏食 饭,动词,吃。 D人不堪其忧, 堪,值得 (2)从上面前两则中,你能读出孔子关于“学习”的哪些见解或者观点?请写出两个。 (3)上
25、面文段中,“乐”字出现了三次,请你谈谈三个“乐”字分别有怎样的内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答案】(1)D (2)与朋友一起学习很快乐。学习需要反复实践,学有所获内心也是愉悦的。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学习时要心胸开阔。 (3)第一句中的“乐”是指与朋友切磋学习的快乐; 第二句的“乐”是指颜回在清贫中安心追求“道”的快乐; 第三句中的“乐”是指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快乐。 (也可以说第二句中的乐和第三句中的“乐”含义一样,意思对即可) 【详解】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D.有误,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忧愁。堪:能忍受; 故选 D。 (2
2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示例:第一则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则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四则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3)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句意: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兴的吗?有朋自远方来,学习上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是快乐的事情。 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
27、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是对道义的坚守。 句意: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面对富贵和仁义之间,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也是对道义的坚守。 由此可知,第和第句的“乐”字意思是一样的。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广: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7请你谈谈对“学须静也”中“静”字
28、的理解。 【答案】5 (1)增长 (2)修养 6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消逝) 。 7摒除杂念和干扰,专心地学习;静静地沉思,反思自己的作为。 【解析】5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2)句意为: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6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句中重点词语: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意,意志;日,
29、时间;去,消逝,逝去。 7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诸葛亮教育儿子, 要“淡泊”自守, “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静”的意思是“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这句强调了“静”是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摒除杂念才能专心于学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30、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方正 )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注释】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太丘舍去 (2
31、)元方入门不顾 (3)及事讫 (4)故来奉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须期乃入 B友人便怒曰/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与人期行/先期一日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11甲乙两文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 12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8 (1)离开 (2)回头看 (3)等到 (4)因此,所以 9
32、D 10 (1)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要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进家门了。 (2)郭伋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的亭子中留宿。 11 郭伋守信 描写(语言描写) 12做人要讲信用。 启示:要有礼貌,要讲诚信,要知错就改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8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3)句意:等到事情办完。讫:完毕; (4)句意:所以来欢迎。故:因此,所以。 9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33、辨析。 A.都是副词,才; B.都是动词,说; C.都是介词,在; D.名词,日期/动词,约定。 故选 D。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 (1)引:拉;顾:回头看; (2)违:违背;止:停下;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选材角度看,甲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写郭伋“有信”“有礼”,这是从正面来论述诚信,是正面例子; 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主要写友人和元方之间的对话,故侧重语言描写,乙文侧重叙述。据此可填写作答。 12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陈
34、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后汉书郭伋传则通过郭伋“有信”“有礼”的例子,表现了郭伋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所以,两文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 从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可以感悟到要勇于改正错误; 从“元方入门不顾”可以感悟到要原谅别人的错误; 从乙文“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以感悟到对小孩说话也要算数,要做好榜样、言行一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5、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 ) 【注】南顿:古县名。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豚:小
36、猪。行:不久。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翕赫:轰动、惊动。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 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植 禾 见 李 核 欲 持 去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_ (2)丁氏对曰_ (3)因植种_ (4)间一岁余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16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 【答案】13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14 待,等到 应答,回答 种 年 15 (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
37、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有人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 (2)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拿一头小猪来感谢您(把小猪献给您) 。 16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信,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大意对即可)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张助”是
38、句子的主语,“植禾”“见”“持去”是张助的三个先后行为,题干要求划分两处,可从这个三个动词断开即可。 即: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待,等到。 句意:丁氏回答说。对:应答,回答。 句意:就把李核种在那里。植:种。 句意:时隔一年多。岁:年。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令,让。愈,痊愈。豚,小猪。谢以一豚, (拿)一只小猪
39、拜谢。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和感悟。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理解文言文主要内容,结合叙述的事件和关键语句理解主旨,进而得出感悟。 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文中最后“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由此得出道理: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桑中生李“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
40、,转相告语”“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借桑中生李的故事,主要批评了那些人云亦云者,指出了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的危害。告诫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见闻,从而揭示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由此可见两则故事给出相同的道理,不要轻信传闻,要认真思考,客观看待,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小语在学习世说新语时读到了何氏之庐的故事,请你和小语一起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
41、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出自世说新语 言语 ) 【乙】何氏之庐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出自世说新语 夙惠 ) 【注释】何晏:人名。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魏武:曹操。 17甲乙两文中有些字词小语不理解,请结合所学的方法帮他解释。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字典查阅 骤:马奔驰。快速,急速。屡次,多次。 (1)俄而雪骤_(写序号) 成语推断 因势利导 (2)未若柳絮因风起:_ 语境推断 联系这个字的前后文,结合语境推断它的意思。
42、 (3)人问其故:_ 课内迁移 知之为知之( 古人谈读书 ) (4)魏武知之:_ 18 何氏之庐中有个句子小语不懂怎么断句,请帮他用“/”断句。 (限断 2 处) 魏 武 奇 爱 之 以 晏 在 宫 内 因 欲 以 为 子 19小语在翻译文章时遇到了问题,请你帮忙翻译下面两句话。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20小语发现甲文的兄女(谢道韫)和乙文何晏有共同点,他们都很_,分别表现:_ 。 【答案】17 乘,趁 原因,缘故 知道 18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19 (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
43、自己待在里面。 20 聪慧 谢道韫将北方飞雪的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春色,善于言谈说话,聪慧有文学修养。何晏小小年纪,却懂得委婉表明他不愿做曹操的义子,体现他聪慧过人。 (意思对即可)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俄而雪骤”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运用字典查阅的方法,骤:快速,急速。故选。 (2)“未若柳絮因风起”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运用成语推断法,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因:乘,趁。 (3)“人问其故”句意: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根据语境推断的方法,由下文“答曰:何氏之庐也。”可知, 这里是别人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故:原因。 (4)“魏武知之”句意
44、:曹操知道了这件事。根据课内迁移方法,“知之为知之”的“知”是知道的意思,所以,知:知道。 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 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 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 “魏武奇爱之”是曹操对何晏的态度。 “以晏在宫内”是“因欲以为子”的原因。 故断句为: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欣然,高兴的样子;似,像。 (2)乃,于是;处,待着。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甲文“未若柳絮因风
45、起”可知,谢道韫把纷纷扬扬的大雪比作乘风飞舞的柳絮,说明其聪慧有文学修养; 由乙文“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可知,曹操听说了何晏的聪慧,想要把他收为干儿子召进宫,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的房子。通过做法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暗示给曹操自己想在宫外生活的意愿,表示他是何家的后代,不会改姓为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46、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 (乙)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因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选自虞初新志 ) (注)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旬日:十天。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意暇甚( ) (2)一狼洞其中( ) (3)鹿稍长,甚驯( ) (4)李氏不与( ) 22下列句中的“以”与“博山李氏者
47、,以伐薪为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可以为师矣 D盖以诱敌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犬坐于前。 (2)是夜鹿去,遂不归。 2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面对凶残、狡猾的狼,屠户用机智、勇敢杀死了它们; (乙)文中,面对_的鹿,李氏因_而失去了它。 【答案】21 神情,态度 打洞;挖洞 很 给 22C 23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这天晚上鹿离开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24 驯良(通人性) 不懂珍惜(犹豫) 【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48、等。 (1)“意暇甚”的句意是: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态度。 (2)“一狼洞其中”的句意是: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3)“鹿稍长,甚驯”的句意是:鹿渐渐长大,十分温顺。甚:很,非常。 (4)“李氏不与”的句意是:姓李的人不给。与:给。 22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的“以”用法是“介词,凭借”。 A.介词,用; B.表目的,来,用来; C.介词,凭借; D.表目的,连词,用来; 故选 C。 2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
49、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其一(其中一只狼) 、犬(像狗一样) 、于(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是(这) 、去(离开) 、归(返回)”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原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鹿稍长,甚驯”可知,这只鹿十分驯良;根据“李氏迟疑日:待吾虑之”可知,李氏因为犹豫不决,不懂珍惜机会而失去了鹿。据此可填写作答。 古诗文联读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50、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