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技巧的分类 表达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说, 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包括四类: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结构(构篇)方式。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借代、设问、反问、互文等。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抑扬、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化虚为实、小中见大、托物寓理、等。 (3)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主要考查描写和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
2、物言志等。 (4)结构方式,主要有对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分、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表达技巧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才能在答题时对号入座。 2.鉴赏表达技巧解题格式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修辞手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现手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3.答题步骤 答题时,要从语境入手,先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
3、旨,理清意象。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或针对全诗,或针对某一句或某几句,确定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分析该表达技巧在内容、结构方面起到的作用。由浅入深,落在情感主旨上。 (1)(明技巧)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析运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 (3)(说效果)指出这种表达技巧渲染了什么气氛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 4.答题方法 (1)语境分析法。 通过分析全诗语境, 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 并确定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确定赏析角度,在语境中分析运用该表达技巧的作用。 (2)结构分析法。立足全诗结构或者上下文结构,分析全诗或者部分诗句蕴含的表达技巧及运用该表达技巧的作用。 (3)
4、主旨分析法。立足全诗主旨或者主旨的某个角度,赏析运用该表达技巧的作用。 5.答题模板 这首诗(某联、句)采用的手法(或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了的内容,使变得,具有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常见问法 1.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2.本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试简要说明本诗中情与景的关系。 4.诗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5.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二)解题技巧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五种。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主要考查描写和抒情。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
5、生、发展、变化过程。这种表达方式较为少见,常见于长篇叙事诗中,如木兰诗卖炭翁等。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用叙述的方式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 诗歌描写了南山之美景: 日暮的岚气, 若有若无, 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1)景物描写:对景物的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如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描写景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来写: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
6、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宣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从调动感官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2)人物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这种表达方式一般只在长篇叙事诗中 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运用具体描写手段: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7、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语;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特别注意区分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白描。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 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衬托人物,使所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就是用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诗中正面描写罗敷的装束,显现她的外貌美;正面描写人物对话,显示她的机智勇敢、刚毅不屈的性格美。但这首诗值得人们称道的地方,还在于它的侧面描写。诗中写人们见到罗敷时的表
8、现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就罗敷的美貌做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这几句诗用侧面描写的方式,把罗敷的美写到了极点,而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余地。 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
9、大;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诗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 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 动作、 神情等细节, 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 鲜明、生动。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色彩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10、。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 残月未落之时, 冒着寒霜上路, 可见早行辛苦。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见解。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
11、格的赞美。 议论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然如此,就不必感叹和悲伤了,揭示出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哲理。用议论的方式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旷达的情怀。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诗人不借助任何事物,而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
12、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钱塘湖春行 中 “最爱湖东行不足” 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和喜悦心情。 直接抒情的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词、句。如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朋友的 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 (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
13、景中,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抒情。即借助描写的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其特点是:景为情设,景、情都明确地写出来。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 “朝雨” 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借 “杨柳” 增添了浓厚的离别、 留恋之情。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借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14、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借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诗人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其特点是: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所表达的情感不直接写出来。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这两种暮春时节的景物来写。杨花漂泊不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15、,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崔颢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句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取“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一系列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寓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
16、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意愿或抒发自己思想感情。即诗人不直接表露心志,而是借用某种事物,把自己的理想、志向、人格操守寄托于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歌颂中。其特点是:含而不露,内涵深广。 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咏物诗中,例如于谦石灰吟借写“石灰”表达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和决心。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17、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答题格式: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志向(追求)。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借景抒情抒发的是情感,而托物言志表达的是志向
18、。) 借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汉文帝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像冯唐这样的人前来赦免自己的罪名, 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句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诗人贬谪归来后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 人事全非, 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抒发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 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一是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19、。 二是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 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由于特殊的原因,诗人不便于在作品中直接评价、抨击时政,而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当时的社会现实。借古讽今之诗,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借鉴。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借古讽今的诗往往显得比较含蓄,富有张力。 如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来借古讽今。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
20、所作的靡靡之音,早已使南朝寿终正寝,现在又有人在用这靡靡之音寻欢作乐。诗歌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杜牧 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4、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 答题格式: 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借古代的事 (人、 古迹) 来讽喻现实的中的人 (多指当权者)的行径。 间接抒情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表达了
21、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句。 注意,同一首诗中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解题步骤: 步骤一:(明技巧)指出诗歌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步骤二:(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该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说效果)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典型例题 【典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目: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2、 【解题指导】本题适合采用“意象意境法”“分析景图法”“抓关键词句法”解题。首先采用“抓关键词句法”分析,明确“东临” “以观”写出了诗人的行动路线,交代了人物经历,属于叙述的表达方式。接着采用“意象意境法”分析,明确这两句的大环境“碣石” “沧海”。最后采用“分析景图法”“抓关键词句法”,根据下文对“日月”“星汉”的虚写,体会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参考答案】记叙。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典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题目:这首诗运用了_手法,描绘
23、了_的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现了_的情感,达到了_的表达效果。 【解题指导】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参考答案】借事抒情(寓情于事) 日常生活中寄家书时害怕“说不尽”“临发又开封” 作客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 具体生动而感人 【典例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
24、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题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导】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参考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典例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
25、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题目: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指导】本题从抒情方式上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尾联的内容可看出是景物描写,故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参考答案】尾联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典例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题目:诗的三、四句用
26、“_”和“_”两个细节,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辨识能力。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明确了细节描写的特征便不难得出这道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典例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题目: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通读全诗,锁定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找出表示颜色
27、的词语,结合句意,理解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本诗展现了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太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的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深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于大地,使塞上的紫色显得更浓烈的战争场面,黑色、金色、胭脂色、紫红色等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尤其是“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最为触目惊心,可从这一句的角度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的“燕脂” “紫”用色彩写出了战争场面的悲壮。“燕脂”“紫”是人肉眼可见的战场的主体颜色,是染遍了战场的战士们的血迹的颜色,暗指战争场面的激烈悲壮。 【典例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
28、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题目:诗中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与分析。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增态度。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等。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解答本题,在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29、本诗中有直接抒情,如运用“黯然”“别泪”等词语,抒发了送兄弟到越江边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有间接抒情,如“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表达了自己的凄恻、惆怅之情。 【参考答案】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 【典例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七首(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本诗为诗人退居辋川别墅时所作。 题目:简要分析一
30、、二句在写景方面的特色。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景特点的分析。鉴赏诗歌写景特点,可从描写方法、表现手法、 结构特点、 字词的锤炼、 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本题可从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入手,诗人为了描写辋川景色,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如“山” “孤烟” “远村” “天边” “独树”“高原”等。其次,从空间角度分析,一、二句描绘的是远眺之景。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诗人选取了独特的写景视角,表现出了一种开阔的景象、一种清净辽远的意境,为后两句表现他的淡泊恬静的
31、心境做了铺垫。 【参考答案】选取典型景物,抓住“山”“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等表现辋川的景色;视角独特,景物皆为远眺所见,景象开阔,清净辽远。 四、对点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外思乡 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注】杜曲:古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 题目:“杜曲黄莺可得知”一句采用哪种抒情方式?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推测黄莺应该知道诗人的悲伤,突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解析】抒情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从行文看,标题中的“思乡”、第一句中的“异乡悲”、第四句中的“断肠”属于直抒胸臆的
32、句子,但是分析第二句“杜曲黄莺可得知”,发现没有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词语。这句诗的意思是:那树上的黄莺也应该了解我思乡的心情吧。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发现, “黄莺可得知”实际是诗人借助黄莺寄托“异乡悲” “思乡”的情感,由此提炼出是间接抒情。江外思乡是唐代诗人韦庄晚年在外地所作,诗人幼年曾在杜陵与长安两地居住,后来流落异乡时,对家乡非常思念,越到晚年,诗人的天涯沦落之感,思念长安之心就越是凄凉。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家乡长安深深的思念。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3、 题目:“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抒情 (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解析】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本词属于直接抒情。“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 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_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
34、”_的态度。 【参考答案】孤寂 批评 【解析】江雪中,诗人仅用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渔家中“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意思是,那些画家不去真正体察民苦,“不解”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却想当然地描摹出一幅幅寒江钓雪图。表明了诗人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好为“渔家乐”的流弊的不满。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解析】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漂荡在江上。江上寒风凛冽,船板上洒满了清冷的月光,岸上积了厚厚的雪
35、。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渔夫的辛苦被凸显出来。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地撑着篙,费力地撒着网。通过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表现了“渔家苦”。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题目: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解析】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漂荡在江上。江上寒风凛冽
36、,船板上洒满了清冷的月光,岸上积了厚厚的雪。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渔夫的辛苦被凸显出来。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地撑着篙,费力地撒着网。通过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表现了“渔家苦”。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亚:同“压”。青帘:指酒旗。 题目: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首
37、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环境描写;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既写景又写人,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凄苦、悲凉。 【解析】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诗歌大意。然后理清律诗的结构,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从中分析“借景抒情”。首联,写春昼但阴天,下句写薄云“更深”,交代环境,结合注释,明确既写自然环境,也渲染氛围,流露作者此时的凄苦心境。领联“寒” “冷” “敛翅”“不开心”更是借物抒怀,抒发凄苦心情。颈联暗写当时背景。尾联“多病”交代诗人的身体状况,“不能寻”流露诗人的悲凉心情。综合以上分析答题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
38、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题目: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解析】本诗第一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与标题中“左迁”的背景呼应。接着叙事,交代王昌龄的去向。第三、四句集中抒情,全诗可谓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月抒怀,表达了对朋友的各种复杂情感,比如同情、担忧、关怀等。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题目:请简析这首诗的
39、抒情特点。 【参考答案】本诗歌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诗中的“独怆然而涕下”直接表现了诗人想着天地之浩大,人之渺小,而感时伤事的情怀。 或: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怨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答题规范:诗歌采用方式,诗中句表达了诗人感情。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题目: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4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目: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 【参考答案】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朝雨”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借“杨柳”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题目: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运用了寓情于景 (或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的方法, 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
41、又过,何日是归年? 题目: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诗歌中的一、二两句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出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题目: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前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
42、”,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情”。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题目: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 【参考答案】间接抒情,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 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目: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 【参考答案】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朝雨”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借“杨
43、柳”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题目: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参考答案】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 生意盎然, 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题目:简述结句与前三句写法的不同,有
44、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前三句借事抒情,通过叙写“琵琶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表现了无法排遣的思乡愁绪一波三折,最后一句写景,以“长城、秋月”这壮阔而悲凉之景,寓情于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浓浓思乡之情。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緌(ru)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题目: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抒情特点。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名远播的特点,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的人生态度。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
45、风中。 题目: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参考答案】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题目:说说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 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感慨。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
46、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题目:分析诗歌的抒情技巧。 【参考答案】本诗的抒情方式为怀古伤今。以今昔对比的手法着重渲染昔日的繁华,而衬 托出今日的凄凉,以此表达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感慨。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目:说说这首诗在抒情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7、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题目:在这首词中,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诗人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 运用了 “亲射虎, 看孙郎” “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三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目: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如何写景的。 【参考答案】作者采
48、用白描手法,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题目: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点明时令,渲染氛围,照应前文溪水上涨,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首先要掌握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如,点明时令、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主题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诗词具体分析。本题中,首先要明确景物描写的内容“暮”,傍晚;“雨”,下雨,点明天气时令,突出画面的昏暗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