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诗歌赏析之客观题

    • 资源ID:231132       资源大小:80.8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诗歌赏析之客观题

    1、 诗歌赏析之客观题诗歌赏析之客观题 一、常见问法 1.选出对这首诗歌的赏析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 )。 2.选出对诗歌中的句赏析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 )。 二、解题技巧 客观题即选择题,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懂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或贬低诗歌内涵。 2.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确的和错误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3.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有时在诗歌

    2、中找不到根据。 4.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局部的特点说成是整体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5.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三、典型例题 【典例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目: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曲六首(其一)中的“无

    3、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B.塞下曲六首(其一)中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阳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B.“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意思: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甘愿身赴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而并不是“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答案】B 【典例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

    4、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诗人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B.“烽火”本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诗中借指战事。 【答案】B 【典例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5、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题目: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词。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之一。 B.本词以问句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了出来。 C.“千古兴亡多少事”,写出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 D.“年少万兜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兜鍪”比喻士兵, 写出年少的孙权统率这些士兵,勇猛无敌,所向披靡。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D.“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而非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

    6、案】D 【典例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题目: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表达了诗人豪迈旷达的思想感情。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意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

    7、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诗人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并没有表达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答案】C 【典例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反对和议、触忤秦桧而落职失势。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题目:下列与“落花狼藉近黄昏”营造的意境最相似的句子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杜甫春望) C.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拓展。“落花狼藉近黄昏”,“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近黄昏”),景象更为凄黯,作者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C.欧阳修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雨横风狂”正应了“落花狼藉”,而“门掩黄昏”则与“近黄昏”相合,“无计留春住”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和惆怅。可见 C 项与句子“落花狼藉近黄昏”表达的意境与感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C 【典例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9、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解题指导】 D 项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情感” 错误。 结合安禄山起兵叛唐、长安沦陷的

    10、大背景,及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即可。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 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答案】D 【典例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隋宫 鲍溶 柳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回雁弄沙。 炀帝春游古城在,坏宫芳草满人家。 【注】隋宫: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市)所建的行宫。 题目: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动静相谐,绘景细腻,营造了优美静谧的氛围。 B.三、四句凭吊古迹,感昔盛今衰,无尽悲伤,情感浓郁。 C.这首诗借景抒情,对比强烈,表达了对隋朝的无限怀念。 D.这首诗音律和谐,二、四句的句尾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解题

    11、指导】这首诗表达的是对隋炀帝荒淫、奢侈的讽刺,并无对“隋朝的无限怀念”。 【答案】C 【典例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着:遭受。一任:任凭。零落:调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抗金热情,是南宋杰出的词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题目:下面对卜算子咏梅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因处在“驿外”的“断桥边”,虽花开却

    12、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B.“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了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一任群芳妒”是写梅花对“群芳”的照顾,更突出了梅花虚怀若谷的品格。 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也“香如故”,始终 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D.陆游是南宋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情绪愤懑抑郁。词中的梅花虽寂寞凄凉但仍保持高洁品格,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解题指导】该词通过对驿外断桥边独自开放的梅花的描写,表现了梅花高洁、坚贞的品格。词中“一任群芳妒”表现的是“群芳”对梅花的嫉妒,而不是梅花对“群芳”的照顾。 【答案】B 【典例 9】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题目: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

    14、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解题指导】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没有悲伤之感。故 B 项说法有误。 【答案】B 【典例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题目: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 B.“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 C.“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 D.“可怜

    15、”一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 【解题指导】C 项表述错误,由“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可知,本词描写的场景是作者的梦境,也就是虚写。 【答案】C 【典例 11】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下列问题。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 菱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题目:下列对这首小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仙子”是词牌名,“咏江南”是这首词的题目。 B.“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化用了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在突出江南的繁华富庶。 C.“杀”用在动词“爱”的后面,表示程度深。 D.这首

    16、小令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 【解题指导】A 项表述有误。“水仙子”是曲牌名,“咏江南”是这首小令的题目。 【答案】A 【典例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目: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衬,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四句虚写出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

    17、.“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解题指导】“树木”四句并不是虚写。前两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仍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诗意盎然之感。后两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步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海面上竟然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种境界和格调,正反映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答案】C 四、对点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目: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

    18、写诗人奉命出使,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尾联中“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B.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这两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征蓬”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诗人此次出使边塞,实际是遭受排挤的

    19、结果,所以他的心情并不是激动、自豪的,而是激愤和抑郁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题目: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的意思:四月里的杭州,天气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 “生意”意为生机。 B.颔联通过“酒”等意象,托物言志,抒发了伤春惜春之感。 C.颈联描写怡人的美景: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面对如

    20、此景色,人的心情也高兴起来。 D.尾联写出了农事的繁忙,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 E.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风景如画,体现了作者的归隐思想。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抒发了伤春惜春之感”不正确,颔联运用了对比、渲染、列锦等手法,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 生动地勾勒出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 烘托了静谧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闲适而悠游的情怀。E“体现了作者的归隐思想”属无中生有。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霁夜 北宋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

    21、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霁:雨止,天放晴。寂历:寂静,冷清。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因戍墙铃响而梦醒。 B.颔联先回忆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秋夜景色, 使用了顺叙的手法。 C.颈联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虫横飞。 D.尾联由夜推想到朝,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本诗颔联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这是一种倒叙的手法。 2.下列

    22、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月色,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铃声与之映衬, 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领联实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 这就构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 C.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 确切地表现了诗人欣悦的意趣。 D.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 “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 这清景, 就是秋月、 秋声、秋叶和秋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C.“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表述错误,本诗颈联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很有艺术效果。 (

    23、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中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这是作者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作者的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本诗的主题在于

    24、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B.应把“宋朝”改为“唐朝”。C.“敢于反抗”理解不正确,诗中的卖炭翁并不敢反抗。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表达方式应是描写。 2.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25、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只是公文,而小太监却声称是“敕”,即皇帝的命令,表现了他们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牛困人饥日已高”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3.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

    26、错误的两项是( ) A.诗开篇用“伐薪”“烧炭”两个词,概括了卖炭翁漫长的劳动过程及烧炭的地点。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肖像描写,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C.卖炭翁“满面尘灰”与宫使“翩翩两骑”的对比突出了劳动者与宫使的地位悬殊。 D.“把”“称”“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E.“宫使驱将惜不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卖炭翁对那一车千余斤炭的惋惜心理。 【答案】A E 【解析】A.“伐薪”“烧炭”两个词只能体现出卖炭翁漫长的劳动过程,不能体现烧炭的地点。E.“对那一车千余斤炭的惋惜心理”错,表现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五)

    2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外放江西任职之时。 题目: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神伤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寒夜孤灯, 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 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旅途中落寞

    28、、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E.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诗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如“寒灯”“断雁”“远梦”等,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氛围;而“家书”“烟月”“钓鱼船”等,则营造出了喜悦的氛围。 【答案】CE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这首诗写了诗人在旅馆热切思念家乡的情怀。诗人离家已久,客居旅馆,在凄清的夜晚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尾联诗人写了自己艳羡门外湘江钓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曲折地表达出他的思乡之情。所以,此时诗人并没有回到家乡。E.颈联中的“家书到隔年”是说家人的书信要等来年方能寄到此地, 极言乡关遥远,愁绪满怀。据此可知“家书”这个意象

    29、营造出的并不是“喜悦”的氛围。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这首词是词人在南宋消亡之初,飘零于太湖一带,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帘招:酒旗。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点出了“春愁”这个主题,“一片”形容词人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排解愁绪。 B.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思归的急切, “洗客袍”是结束

    30、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 C.“流光容易把人抛”一句是在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D.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 只为了突出“春愁”中倦游思归之愁的内涵。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D.“只为了突出春愁中倦游思归之愁的内涵”不正确。本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的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而思归的情绪,故其抒发的情感是很丰富的。 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摇”字颇具动态感, 刻画出了乘船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 “招”字, 意为招徕顾客,透露出词人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B.“秋娘渡与泰娘

    31、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当地两个特色景点和凄清悲凉的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C.“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 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 现时光流逝之快。“红”“绿”二字用作动词,化静为动。 D.“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词人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此处为实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赏析。D.“此处为实写”不正确。既然是“词人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那么就不是实写,而是虚写。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金城北楼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美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

    32、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此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现在的兰州。磻(pn)溪老:姜子牙。体道:体会人事变化的规律。更:经历。 题目: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作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了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然溢于字

    33、里行间, 所以这里并不是“抒发了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 南宋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经过建康(今江 苏南京)时所写。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前四句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夏江图。 B.词的上片后三句极言词人如落叶飘零,无根无绪;“天涯”极言词人流亡之远,以表现其欲归不能的哀怨。 C.词的下片后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另一幅

    34、凄清的寒汀芦雁图。 D.全词感情沉郁,风格清奇,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A.从“叶声寒,飞透窗纱”和下一句“堪恨西风吹世换”可知此时已由夏入秋了,故上片前四句形象地描绘出的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起始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图景;而接下来的两句却描绘了一派凄凉的景色。 B.“堪恨西风吹世换”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明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 让自己沦落天涯;暗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 C.“燕入谁家”一句, 借燕子飞入新巢, 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 在词人的悲慨之中,蕴含

    35、深深的嘲讽。 D.词人通过雁、明月、芦花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黯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他的亡国之痛和流离之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赏析。B.应是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目: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

    36、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 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反映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并没有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故“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的说法错误。 (九)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

    37、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目:下列对这两首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愁。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C. 天净沙秋思 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意在衬托游子的漂泊之苦,景物是陪衬,思乡之情才是重心。 (十)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

    38、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目:下列对这首小令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 呈现出一派清雅、 安适的景象,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几个独立的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也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 28 个字, 就把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答案】C 【解析】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寓情于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尤其“断肠”二字,把这种天涯游子之悲写得淋漓尽

    39、致、凄凉感人。因此,C 项中“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说法是错误的。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 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一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

    40、,表达出诗人的心愿。句中的“愿”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在理解全诗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作答。“草盛”和“豆苗稀”的对比,透露了诗人这一天去田间劳作的原因是杂草丛生,庄稼 长势并不喜人。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决然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搭起锄头辛勤劳作的生活追求。A 选项中并没有表现出诗人的“灰心丧气”,而是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轻松愉快之感。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

    41、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B 选项中“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表述错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从清早到夜晚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躬耕垄亩铲除荒草的情景,暗蕴着他对田园劳作的积极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

    42、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题目: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 C.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表述有误。这两句借历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事实,表明诗人期待得到明主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43、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题目: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的内容、 语言和主题。 D.句子没有“改朝换代”的意思,它强调的是,历代王朝无论兴或者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

    44、的关心和同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目: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尾联巧用“燕然

    45、”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 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概括评价作品的主题。B.“一虚一实”错,两句所写的“蓬草”“归雁”都是诗人真实所见,并由此联想到了自己飘零、孤寂的处境。D.王维此次边关之行的目的是去“问边”, 其身份应该是身负朝廷重任的钦差之类的官员,尾联不能体现他“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因而此项表述错误。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

    46、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目: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 并且用“生”字

    47、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意与主旨的理解。根据诗歌大意可知,D 项中“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的说法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 更好。 题目: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C 【解

    48、析】 本题考查对词的内容、 情感的理解。 C.“落红”是“休扫”, “斜阳”是“更好”,结合前两句“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表明词人内心充满欣喜,而不是“伤感”。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题目: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咏夏雨,令人欣喜,富有生活情趣。 B.全诗描绘了一幅雨势迅猛、雨脚不定的夏雨图。 C.用“忽惊”“却是”进行转折,准确地写出了骤雨过后夕阳晚照的美景。 D.在结构上,诗歌分别从“前山”和“溪上”两处着笔,让景物既有时间上的变化,又有空间上

    49、的对比,使得全诗错落有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后两句用“忽惊”“却是”进行转折,准确地写出了夏雨瞬息变化、难以预料的特点,而并没有“写出了骤雨过后夕阳晚照的美景”。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题目: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本诗内容上主要是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 C.“问君何能尔?”是询问朋友选择隐居

    50、之地的原因,“君”是对友人的敬称。 D.全诗结句“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而无奈的心态。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问君何能尔?”是诗人的自问,他以自问自答的形式, 表现了自己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结句 “欲辨已忘言” 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非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而无奈的心态”。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诗歌赏析之客观题)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