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上语文岳阳楼记精选题(二)含答案九上语文岳阳楼记精选题(二)含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 分) (1)百废具兴 具:_ (2)至若春和景明 景:_ (3)而或长烟一空 一:_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_ (5)先天下
3、之忧而忧 先: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 3. 结合课文第 4 段具体语句, 简要概括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3 分)_ _ 4. 结合第 2、3、4、5 段,简要分析课文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4 分) _ _ 一、(16 分) 1.(5 分)(1)通俱,全,皆 (2)日光 (3)全 (4)曾经 (5)在之前 2.(4 分) (1)看到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3.(3 分)第 4 段中是拟写游人的“览物之情”。描绘了一幅“洞
4、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茂盛;“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明月朗照;“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2 分)蕴含作者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1 分) 4.(4 分)文章第 2 段先概写洞庭景物,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 3 段先写洞庭风雨,第 4 段先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 5 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紧接着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含有抒情的色彩。因此,本文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相互映
5、衬。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 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6、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伛偻提携 伛偻:
7、_ (2)弈者胜伛 弈:_ (3)春和景明 景:_ (4)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_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_ 3.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3 分) _ 4.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4 分) _ 二、(15 分) 1.(4 分)(1)弯腰
8、曲背,这里指老人 (2)下棋 (3)日光 (4)在之前 2.(4 分) (1)人们只知道跟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分)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的“览物之情”是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立足于个人的得失于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和范仲淹的立足点是“民”,他们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意思对即可) 4.(4 分)两人都有先忧后乐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关心百姓,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曾经探求过古人的思想,不以
9、物喜,不以己悲,这就告诉我们青少年,应该不管社会环境和外界的阴晴明暗多变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 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
10、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1、) (1)春和景明 景:_ (2)把酒临风 把:_ (3)佳木秀而繁阴 秀:_ (4)太守谓谁 谓: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 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 分) _ 三、(15 分) 1.(3 分)C 2.(4 分)(1)日光 (2)把、持(3)茂盛 (4)为、是 3.(4 分) (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4 .(4 分)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
12、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 ;客体不同: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 ;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 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 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翼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释)宋勾践:人名,身世不详。游:游说。嚣嚣:自得无欲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感极而悲者 极:_ (2)不以物喜 以:_ (3)吾语子游 语:_ (4)士穷不失义 穷: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
14、 分) A.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B.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C.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D.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 (2)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_ 4.两文体现了中国人优秀传统文化里什么样的思想情怀?在表现思想情怀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有何不同?(4 分) _ _ 四、(15 分) 1.(4 分)极点 (2) 因为 (3)告诉 (
15、4)穷困失意 2.(3 分)D 3.(4 分) (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 4. (4 分) (甲) 文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一样, 具有先下下之忧而忧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乙)文表达了孟子尊德乐义、求善求美的道德追求。甲文通过景物描写,以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自己进行类比,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乙文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尊德乐义”的道德追求。 译文:(乙)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
16、,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 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
17、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1结合文意
18、,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3 分) A.薄暮冥冥(薄:迫近 ) B.人不对 (对:回答) C.沙鸥翔集(集:集合) D.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3 分) A.屋舍俨然 B.百事也尽然 C.满目萧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4.
19、 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3 分) _ 5.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2 分) _ 五、(14 分) 1.(3 分)C 2.(3 分)B 3.(3 分)C 4.(3 分)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1 分)。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2 分) 5.(2 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 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20、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 岳阳楼记 )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米家父子:米芾父子。杪
21、(mio):树梢。瘗(y)鹤铭:六朝摩崖石刻。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1)春和景明 景:_ (2)心旷神怡 怡:_ (3)悉成明霞 悉:_ (4)乃得踏危石 得:_ 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为师矣(论语)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_ 4.根据乙文内容填空。(2 分)
22、 游焦山四件快事:_-晚望月孝然祠外-_-晓起观海门日出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4 分) _ 六、(17 分) 1.(4 分)(1)日光 (2)愉快 (3)全,都 (4)能够 2.(3 分)C 3.(4 分) (1)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4.(2 分)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杪 5.(4 分)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
23、7 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
24、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也,弗难矣。 【注释】俦(ch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
25、。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去国怀乡 去:_(2)至若春和景明 景:_ (3)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 名:_(4)去其所阙 阙: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 (2)乃知物之全能,难也。 _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 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 4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26、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5. 【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 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 分) _ _ 七、(17 分) 1(4 分)(1)离开(2)日光 (3)出名;著名 (4)同“缺”,指缺点 2(4 分)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 3(3 分)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把湖面上浮动的光比作跳跃的黄金,把静静的月影比成沉入水中的玉璧,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波时水面的月光和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给人以美的享受;结构上整齐对称,内容上互相对照,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 4(3 分)C 5(3 分)若选甲文,扣住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来回答;若选乙文,扣住任何事物和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或选拔人才必须去其所短,用其所长的观点来回答,(扣要点,联系生活实际,适当展开,语言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