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31276       资源大小:20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北京市昌平区北京市昌平区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卷 一、基础一、基础运用(共运用(共 14 分)分) 为了解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班级开展了“探寻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身边的文化遗产图文展板”的设计和布展工作。 1. 下面是展板“前言”部分的文字稿,同学们已经将其录制成音频,计划在展出时同时播放,其中加点字的读音、横线处填写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近年来,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每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系

    2、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文化遗产(融、溶) 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起到了(震、振) 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A. 承载 z i 氛围 f n 融 震 B. 承载 z i 氛围 fn 融 振 C. 承载 zi 氛围 fn 溶 振 D. 承载 zi 氛围 f n 溶 震 2. 在第一块展板上,同学们推介的是圆明园。下面这段文字在词语和标点的使用方面存在疑惑,请你做出选择。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一座清代皇家园林遗址。它历经五朝皇帝 100多年的扩建与修缮。在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圆明园 了历代的稀世

    3、文物和史书典籍, 了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其蕴含了古代建筑与园林的建造技艺、装饰工艺和文明习俗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圆明园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 ,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 。它时刻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乙】勿忘屈辱,吾辈自强! (1)结合文段意思,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珍藏 汇集 代表 见证 B.汇集 珍藏 代表 见证 C.珍藏 汇集 见证 代表 D.汇集 珍藏 见证 代表 (2)在【甲】 【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分号 【乙】逗号 B. 【甲】分号 【乙】冒号 C. 【甲】逗号 【乙】逗号 D. 【甲】逗号

    4、【忆】冒号 3. 在第二块展板上,同学们以图文的形式介绍了明十三陵。请你帮助其在修辞使用和书法选用方面作出判断。 明十三陵布局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力地烘托了陵寝肃穆庄严的气氛。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说,成功的建筑设计,必须在建筑的群体空间组合上,以及建筑的布局上,富有音韵的舒展跌宕之美。十三陵的陵寝建筑就是这样成功的范例。明十三陵周围那幽美的自然景观也是陵园建筑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园林建筑中所讲究的“因借”效果,在陵墓建筑中得到了最佳彰显。“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概括的那样:“ 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

    5、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中两处画线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处语句,把建筑夸张成凝固的音乐,完美地体现出明十三陵陵筑庄严肃穆的特点。 B第一处语句,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明十三陵建筑舒展跌宕的特点。 C第二处语句,引用李约瑟话,有力地说明了明十三陵陵葛建筑布局注重“因借”效果。 D文段中两处语句修辞的使用,都是为了突出明十三陵建筑布局上所取得的成就。 (2)展板上同时展出了十三陵门户大红门前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牌。请你从书体的角度对标志牌上面的“明十三陵”四个字进行判断,并用四个字概

    6、括这种书体的特点。 书体 特点 4. 在第三块展板上,同学们对玉光寺作了推荐。请你从语句连贯的角度在横线处选填恰当的一项是( ) 位于昌平区回龙观街道的玉光寺经过修缮后开放亮相,成为集展览展示、基层议事、文化体验、休闲学习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回龙观城市会客厅。当地政府的目标是把它进一步打造成 、 、 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 A. 服务北京市、辐射昌平区、立足回龙观 B. 立足回龙观、 服务北京市、辐射昌平区 C. 立足回龙观、辐射昌平区、服务北京市 D. 辐射昌平区、服务北京市、立足回龙观 5. 同学们打算撰写宣传标语号召人们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他们用对偶句的形式拟出了前半句,请你拟写后半句。 宣

    7、传语:保护文化遗产,_ 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分) (一) (共(一) (共 5 分)分) 6. 默写。 (1)树树皆秋色,_。 (王绩野望 )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_,_。 (3)在你学过诗文中,能展现色彩之美的两句是:_,_。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二) (共(二) (共 4 分)分) 阅读渔家傲 ,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 这首词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

    8、,以人神对话为内容,下阕的“_”字是对上文“问”字的回应,而“_”一句,又交代了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8.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一开头便展现了一幅辽阔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大气,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 B. 本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有“仿佛”一词。幻想中,词人与态度温和、关心下界的天帝进行了交流。 C. “学诗谩有惊人句”体现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 “九万里风鹏正举”写出词人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借以表现出昂然向上的精神。 (三) (共(三) (共 7 分)分) 阅读愚公移山 ,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9、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10、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 生死相许 孤高自许 B. 跳往助之 得道多助 助人为乐 C. 出入之迂 笑而止之 丈夫之冠也 D. 帝感其诚 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心诚意 10.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他受到北面大山的惩罚,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理解:这句话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他是为了方便

    11、出入,才组织家人移山的。 【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理解:小男孩的加入,说明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真的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在智叟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提出疑问,目的是为帮助愚公解决问题。 11.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 ,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12、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节选自列子汤问 ) 注:【四极】天的四边。远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兼覆】完整地覆盖大地。【周载】周全地承受万物。【爁(l n)焱(y n) 】 大火延烧的样子。【颛(zhun)民】善良的人民。【鸷(zh )鸟】凶猛的鸟。【攫(ju ) 】抓;夺。【淫水】泛滥的洪水。【狡(jio)虫】恶禽猛兽。 愚公和女娲虽一为人一为神,但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品质为后世所敬仰,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三、名著阅读

    13、(共三、名著阅读(共 5 分)分) 12. 昆虫记又名为昆虫的故事 ,请你以某个昆虫为例,讲述与之相关的情节,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100 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四、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分) (一) (共(一) (共 6 分)分) 阅读苏绣 ,完成下面小题。 苏绣 苏州刺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的古艺,以其卓然之姿争芳于艺坛,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锦绣”。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苏州“户

    14、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地方特色。 苏绣历史悠久。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据清秘藏记载,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到了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

    15、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苏绣具有构思巧妙、图案秀丽、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亲昵之态。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 随着时代的发展,苏绣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也陷入了艰难的处境。绣品题材和品种较单一,拥有高超技艺的苏绣传承人和高品质的苏绣艺术品越来越少。 人们对苏绣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纷纷改革,提出苏绣礼品商务化、苏绣家装设计化等理念,

    16、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这为苏绣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13. 文章依次介绍了苏绣的发源及兴起原因、_、_、面临困境和改革措施。 14. 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绣的发展得益于苏州吴县一带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盛产的锦缎和花线。 B. 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出土的苏绣实物能够说明苏绣历史的悠久。 C. 依据清秘藏的记载可以判断,在宋代时期,苏绣艺术就已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D. 苏绣企业的改革措施,让传统手工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不再是奢侈品。 15. 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其可以解决文章第段所反映的哪个问题? 【链接材料】 2007年 9

    17、月,中国刺绣艺术馆在苏州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感受苏绣的魅力。2017 年播出的电视剧因为遇见你 ,因演员精美的苏绣服装和优雅精致的苏式生活方式而火爆起来。跨界传播,让年轻人关注到精湛的苏绣技艺及苏绣行业的发展现状。 (二) (共(二) (共 9 分)分) 阅读给树把脉的人 ,完成下面小题。 给树把脉的人 八十六岁的爷爷像只啄木鸟一样,抚摸那些树皮、树干,不时敲击着,为这些树诊脉,又像是在叫醒它们。 许多个上午,他腰间别一把斧头就出了门。将那些断定活不过来的树木砍掉,再拖回家。爷爷会说,这棵老梨树已经有五年没发芽,肯定是活不过来了。这棵枯死的树如

    18、果不被砍倒,风会将它的细枝一点点吹掉,虫蚁会将它的躯壳慢慢吞噬。这棵树在偶然的一天停留在柴垛前,等着斧头来分离,树干用来熬粥、做饭,树梢用来引火。斧头是无情的执行官,它轻易就能辨别出树木的年轮、种类。接着,柴禾被整齐码放在柴垛里。此后,在阳光里慢慢修行,让身体里仅有的一丝湿气借着光线攀升。 在爷爷眼里,给树把脉是门学问,拾柴也是。拾柴者码放的柴垛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那些在山里用斧头大开杀戒,把一片树木不由分说地砍倒,等着晒干再拉回家当柴禾的人是无德的,他们依靠伤害大山来提高效率。而那些把柴禾胡乱码放的人过日子的心是潦草的,随意的。我不知道这话是对还是错,但爷爷坚信自己的经验。 农闲的时候,总是

    19、有人一次次跑进深山老林,也像我爷爷那样,为一棵棵灌木把脉,将枯枝带回家。勤快的人家,柴垛码放得格外整齐,高高的,像是一面墙。柴垛是他们精神的地图。 我父亲更愿意与果树亲近,他喜欢给果树把脉,喜欢看它们开花、结果,接着在冬天里沉默。每年春天,他都会带一把剪刀,察看院子里、田地里那些果树的花朵,开得过于稠密的,要帮忙疏花,像是告诫这棵树,莫要贪心。开得过稀的,父亲就要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再等一等。他牢记上一年秋天许多果实的味道,要对树木施行“魔法”:进行嫁接,让甜果子来救治苦果子。原有的树木必须舍弃一段枝条,在断截面上切出小口,再把拿回来的树枝插进去,用布条牢牢绑住,过不了多久,这截树枝便像一个年幼

    20、时被领养的孩子,在新树桩上没心没肺地长叶、开花、结果。一截优质的陌生枝杈就这样被收养到了一棵果树的身体里。甘甜的味道是有魔力的,很容易就驱散了原来树里的苦涩。结过苦果子的树枝总是被砍掉,当作柴禾,这一棵树苦涩的档案就这样被剔除了。 当然,“魔法”也有失败的时候,新结出来的果子复制了甜果子的外表,却保留了酸涩的味道。对此,父亲是有耐心的,他说,还有来年。我记得有棵嫁接成功的苹果树,单个苹果能达到七八两重,味道甘甜,每年,我们一看见这树开花,它的味道便会泛上舌尖,馋得我们咽口水。但有一年,苹果树只开了一朵花,它被挡在树干的一侧,像这棵树的小小心事。我是后来才知道:一棵果树也是会变老的。我看见那些衰

    21、老的树冠这一年只开花,不结果,下一年,不开花了,再后来,连叶子都不长了。这棵树已经悄悄地离去了,但它们还是习惯性地撑着一小片天。父亲总是不忍心下斧头将它砍掉。 爷爷有个习惯,儿孙们哪个做了饭请他吃,他便早早来到他们的院子,劈柴。斧头与柴禾碰撞的声音在小院里一声一声响起,不急不躁,这特有的节奏,让听了的人心安。 这一年的春天,我从远方回来探望生病的父亲,特地告诉爷爷,中午给他做饭吃。他在饭前,拖了一棵干枯的榆树回来。这让我想到一只乌衔来一截树枝递给它的幼鸟,想着想着,泪流满面。爷爷却像往常一样,把这棵树分成一段段柴禾,码放得整齐。 父亲从医院回来,左半边的身体瘫痪,爷爷却表现得出乎意料的平静,他

    22、依旧在阳光下劈柴,在某些夜晚,也轻轻抚摸父亲瘫痪的那一侧,那样子,像是在给一棵树把脉。之后的日子,爷爷每天来看父亲的手、脚,似乎在推断这棵“树”到底能否发芽。 父亲很长时间里都接受不了身体瘫痪的事实,他也总是望着那些身体康健的人,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爷爷劈的那些柴禾最后喂养了炉子,炉火奔腾着,似乎在粉碎、吞噬一段不愿被人知晓的秘密。接着,我看到烟囱向天空铺设了一条淡蓝色的路。它歪歪斜斜,似有似无,这大概就是灵魂的样子吧。父亲抬起头看着这些炊烟布满院子的上空,始终想问什么,而烟只是上升,并不作答。他低下头,看看柴垛,没有斧头的时候,柴也是沉默的,只有在接连几天的雨后,它们才显现出自己的不安分

    23、,长出一只只黑色的耳朵。 院子里,父亲前一年栽下的两棵石榴树还未发芽,我们都说已经死了,只有他坚持说,它们还活着。果真,几天之后,两棵树的根部冒出了红色的嫩芽。他还断定结出来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我们也告诉自己,耐心等着,等着那甜从未来某一天慢慢跑到舌头上。 (取材于刘云芳的同名散文) 16. 阅读文章,请分别概括爷爷和父亲给树把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 方式 目的 爷爷 判断树的状态,砍掉枯枝做柴 父亲 疏花、嫁接 17.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段画线句“柴垛是他们精神的地图”的理解。 18. 人生中总会遇到不幸。面对瘫痪一事,爷爷和父亲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

    24、(共(三) (共 10 分)分) 阅读又是沙枣花香时 ,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沙枣花香时 小区院内有几棵不起眼的沙枣树,此时整个小区角角落落无不弥漫着馥郁的伴随我走过童年、少年时代直至今天的沙枣花香。我的生日是每年 5 月 20日,恰是每年与沙枣花相遇的时刻。因此,我对沙枣花又多了一份喜欢。 在家园越来越美丽、生活越来越幸福的当下,在兵团每个城镇,也出现越来越多形态优美、花色独特的植物,而伴随我童年、少年时代的沙枣树却已鲜见了,只有偶尔在偏远的连队、田间地头才能遇到稀疏的几株。这些见证兵团事业发展的沙枣树,似乎被人们渐渐遗忘了,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记忆中的沙枣树,常在连队营区和田间地头,特别是在

    25、父辈们开垦的盐碱地旁、深深的排碱渠边,像一排排、一行行卫兵,耸立着,高大,茂密,虬枝伸向蓝天。后来才知道,沙枣林是当时新疆干旱地区最好的防风林。有它们庇护,父辈们辛勤开垦多年靠近沙漠的良田,才没有被肆虐的沙魔吞噬。 对我们这些连队的小孩来说,沙枣林,就是我们的快乐营地。初夏折沙枣花,金秋摘沙枣吃。我们像小猴子一样在沙枣树上蹿上蹿下,甚至把一些沙枣树的粗大树干磨得溜光。女孩们下了树,在脚下盛开的野花中寻找梦想,摘一把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顶上,俨然童话故事中骄傲的公主。沙枣树,让我们简单贫瘠的童年变得意趣盎然。 沙枣花开时,母亲会在下班途中折几枝盛开的枣花,插在玻璃瓶中,可以持续数十日香韵不散。简

    26、陋狭小的土坯房,因为这缕花香,多了几分诗意。 因为所处环境干旱恶劣,沙枣花如米粒般细碎金黄,但它盛开时的情景却是令人叹为观止,那细碎的花蕾密布枝条,一枝枝,一串串,如金铃缀满枝头,花香馥郁,铺天盖地,仿佛要香透它所遇到的所有事物。 也是在这样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共同生活了 20 年的婆婆离开了人世。也就是这时,我才知道婆婆结婚前在老家农村当过会计,有些当时农村姑娘少有的文化知识。然而,当她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跟随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凯旋的丈夫来到新疆兵团后,她的才华能力全被伟岸、优秀的丈夫的光芒掩盖了。在众人眼中,她只是个普通职工,吃苦,耐劳,踏实,勤俭,在缺吃少穿、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耕种贫瘠的土地,

    27、养育 5 个儿女。 如千千万万个兵团“戈壁母亲”一样,婆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用可怜的收入,喂养 5 个快速拔节的儿女,赡养年迈的老人,帮衬从老家接来的兄妹。她的一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如一棵常常被人忽略的沙枣树。因为她坚强,所以风霜来时,没有人心疼她;因为她粗粝,所以干旱来时,没有人怜惜她。 2022 年,是两万山东女兵响应祖国号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新疆、保卫边疆 70周年。我想起70 年前从山东穿越八千里路云和月,来到新疆兵团的两万名花季少女们。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唱着这首送你一束沙枣花 ,她们怀揣理想和激情,从此,将泰山脚下的故乡移植到

    28、了天山脚下。 70年来,她们散落在新疆兵团大地的角角落落,让这些曾经荒凉的荒原、大漠、戈壁滩,因为有了女性的温润,盛开出了灿烂的生命之花。 当黑暗的地窝子传出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她们生命的根须便往脚下的盐碱地、荒漠更深地推进。当排排兵营式房屋房前屋后传来孩子们欢乐的嬉戏声,她们生命的根脉已经牢牢地深植于脚下的土地中。兵团大地,因为有了她们,变得更加多彩、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又是沙枣花香时。期望每年如约而至的花香,引我们回到深深的记忆之海中,打捞那些永不褪色的时光金片,回望那一颗颗闪亮的初心。 ( 天山时报2022 年 7 月有删改) 19. 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由院子里的几棵沙枣树联想到了哪

    29、些与沙枣有关的事情。 20. 简要说说沙枣和援疆的女兵有哪些相似点。 21.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沙枣花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五、写作(共五、写作(共 40 分)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2. 生活中,如果你能够保持对万物的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平凡的子也会闪闪发光。 以“平凡的日子也会发光”为题目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到 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3.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作为某新闻机构的知名记者,

    30、要去进行一次采访。请你把“一次 的采访”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昌平区北京市昌平区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卷 一、基础运用(共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分) 为了解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班级开展了“探寻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身边的文化遗产图文展板”的设计和布展工作。 1. 下面是展板“前言”部分的文字稿,同学们已经将其录制成音频,计划在展出时同时播放,其中加点字的读音、横线

    31、处填写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近年来,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每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文化遗产(融、溶) 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起到了(震、振) 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A. 承载 z i 氛围 f n 融 震 B. 承载 z i 氛围 fn 融 振 C. 承载 zi 氛围 fn 溶 振 D. 承载 zi 氛围 f n 溶 震 2. 在第一块展板上,同学们推介的是圆明园。下面这段文字在

    32、词语和标点的使用方面存在疑惑,请你做出选择。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一座清代皇家园林遗址。它历经五朝皇帝 100多年的扩建与修缮。在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圆明园 了历代的稀世文物和史书典籍, 了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其蕴含了古代建筑与园林的建造技艺、装饰工艺和文明习俗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圆明园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 ,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 。它时刻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乙】勿忘屈辱,吾辈自强! (1)结合文段意思,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珍藏 汇集 代表 见证 B.汇集 珍藏 代表 见证 C.珍藏 汇集 见证 代表 D

    33、.汇集 珍藏 见证 代表 (2)在【甲】 【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分号 【乙】逗号 B. 【甲】分号 【乙】冒号 C. 【甲】逗号 【乙】逗号 D. 【甲】逗号 【忆】冒号 3. 在第二块展板上,同学们以图文的形式介绍了明十三陵。请你帮助其在修辞使用和书法选用方面作出判断。 明十三陵布局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力地烘托了陵寝肃穆庄严的气氛。人们常说: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就是说,成功的建筑设计,必须在建筑的群体空间组合上,以及建筑的布局上,富有音韵的舒展跌宕之美。十三陵的陵寝建筑就是这样成功的范例。明十三陵周围那幽美的自然景观也是陵园建筑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4、。古代园林建筑中所讲究的“因借”效果,在陵墓建筑中得到了最佳彰显。 “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 “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概括的那样: “ 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中两处画线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处语句,把建筑夸张成凝固的音乐,完美地体现出明十三陵陵筑庄严肃穆的特点。 B第一处语句,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明十三陵建筑舒展跌宕的特点。 C第二处语句,引用李约瑟的话,有力地说明了明十三陵陵葛建筑布局注重“因借”效果

    35、。 D文段中两处语句修辞的使用,都是为了突出明十三陵建筑布局上所取得的成就。 (2) 展板上同时展出了十三陵门户大红门前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牌。 请你从书体的角度对标志牌上面的 “明十三陵”四个字进行判断,并用四个字概括这种书体的特点。 书体 特点 4. 在第三块展板上,同学们对玉光寺作了推荐。请你从语句连贯的角度在横线处选填恰当的一项是( ) 位于昌平区回龙观街道的玉光寺经过修缮后开放亮相,成为集展览展示、基层议事、文化体验、休闲学习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回龙观城市会客厅。当地政府的目标是把它进一步打造成 、 、 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 A. 服务北京市、辐射昌平区、立足回龙观 B. 立足回龙观、

    36、服务北京市、辐射昌平区 C. 立足回龙观、辐射昌平区、服务北京市 D. 辐射昌平区、服务北京市、立足回龙观 5. 同学们打算撰写宣传标语号召人们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他们用对偶句的形式拟出了前半句,请你拟写后半句。 宣传语:保护文化遗产,_。 【答案】1. B 2. . A . B 3. (1)A(2)示例:隶书;蚕头雁尾 4. C 5. 示例:守望精神家园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承载(ch ng z i) :指承受支撑物体。 氛围(fn wi) :周围的气氛和情调。 融入:融合,调合,和谐。 振奋:振作精神,奋发努力。 故选 B。 【2 题详解】 (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37、。 珍藏:珍重地收藏。汇集:聚集;累积。 第一空:在此形容收藏的历代稀世文物和史书典籍,应使用“珍藏” ; 第二空:在此形容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应使用“汇集” ; 代表:能显示同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人或事物。见证:证明;证据;亲眼目睹可以作证。 第三空:在此形容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的典型建筑,应使用“代表” ; 第四空:在此形容圆明园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的证明,应使用“见证” ; 故选 A。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甲处:根据前文提示“在物质文化遗产层面”与后文提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可知,前后为并列关系的语句,中间应使用分号; 乙处: “勿忘屈辱,吾辈自强”是对“警钟”的解

    38、释,应使用冒号; 故选 B。 【3 题详解】 (1)考查修辞手法。 A.“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句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非“夸张” ; 故选 A。 (2)考查字体鉴赏。 标志牌上面的“明十三陵”四个字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即“蚕头燕尾” ,为隶书。用在十三陵门户大红门前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牌上显得庄重。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所需排序的语句为递进关系,范围由小到大,先是回龙观(立足) ,再是昌平区(辐射) ,最后是北京市(服务) ;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要求使用对偶的手法,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

    39、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保护文化遗产”为六字动宾短语,可用动宾短语“守护精神家园”来对应,答案不唯一。 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分) (一) (共(一) (共 5 分)分) 6. 默写。 (1)树树皆秋色,_。 (王绩野望 )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_,_。 (3)在你学过的诗文中,能展现色彩之美的两句是:_,_。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答案】 . 山山唯落晖 .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作答

    40、内容要准确。注意易错字词:唯、落晖、曾。第(3)题能够写出连续两句展现色彩之美的诗文即可(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 (共(二) (共 4 分)分) 阅读渔家傲 ,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 这首词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下阕的“_”字是对上文“问”字的回应,而“_”一句,又交代了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8.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一开头便

    41、展现了一幅辽阔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大气,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 B. 本词写是“梦境” ,所以有“仿佛”一词。幻想中,词人与态度温和、关心下界的天帝进行了交流。 C. “学诗谩有惊人句”体现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 “九万里风鹏正举”写出词人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借以表现出昂然向上的精神。 【答案】7. . 报 . 蓬舟吹取三山去 8. C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文内容理解。 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 ,下片二句“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写词人的对答。一“问”一“报” ,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 “

    42、路长日暮” ,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内,只用“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学诗谩有惊人句” ,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一个“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最后“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由求索、哀叹到借助大鹏飞天之“风”达到“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目的,点明归处。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文理解及鉴赏。 C

    43、.“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是写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只能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体现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分析有误; 故选 C。 (三) (共(三) (共 7 分)分) 阅读愚公移山 ,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

    4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 生死相许 孤

    45、高自许 B. 跳往助之 得道多助 助人为乐 C. 出入之迂 笑而止之 丈夫之冠也 D. 帝感其诚 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心诚意 10.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他受到北面大山惩罚,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理解:这句话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他是为了方便出入,才组织家人移山的。 【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理解:小男孩的加入,说明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丙】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46、土石何?” 翻译:你真的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在智叟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提出疑问,目的是为帮助愚公解决问题。 11.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 ,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节选自列子汤问 ) 注:【四极】天的四边。远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兼覆】完整地覆盖大地。【周载】

    47、周全地承受万物。【爁(l n)焱(y n) 】 大火延烧的样子。【颛(zhun)民】善良的人民。【鸷(zh )鸟】凶猛的鸟。【攫(ju ) 】抓;夺。【淫水】泛滥的洪水。【狡(jio)虫】恶禽猛兽。 愚公和女娲虽一为人一为神,但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品质为后世所敬仰,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9. B 10. 乙 11. 答案示例一: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带来的出行不便,愚公毅然与家人一起移山。女娲面对人世间的各种灾祸,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答案示例二:愚公年且九十,他与家人一起移山,更多的是

    48、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女娲面对人世间的各种灾祸,救人民于水火。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赞成、赞同、同意/答应、应允/称赞; B都理解为“帮助” ; C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D真诚/确实/真诚;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 “惩”理解为“苦于” ;故译为: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他受到北面大山的惩罚”的理解有误; 【丙】根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可知,智叟是在质疑愚公移山的举动,认为愚公不自量力,对其充满嘲讽的意味; “目的是为

    49、帮助愚公解决问题”分析有误; 故选【乙】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拓展延伸。 根据愚公移山第二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可知,愚公面对大山阻碍(出行不便) ,愚公毅然决定与家人一起移山; 根据链接材料“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可知,在古时发生了天塌地陷,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等灾难,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联系“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可知,女娲面对人世间的各种灾祸,挺身而出

    50、,救人民于水火;女娲与愚公身上的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愚公移山第二段可知,愚公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而移山,打算“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为的是子孙后代不再被大山所阻碍, 更多的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 链接材料写女娲于天塌地陷,灾难横生时挺身而出,救百姓于水火;他们身上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