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学边记原创:蒙蒙 de 雨科学课堂 最新改版六上科学知识梳理全册 精品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 1 课 放 大镜我的学习记录 1.放大镜: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做凸透镜,凸透镜的特点是透明的,中央厚两边薄。 2.放大镜的使用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放大镜的放大效果与镜片凸度有关,与镜片大小无关,凸度越大,放大效果越明显。 放大镜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公安、考古等多个领域。4.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
2、物体:加了水的圆瓶子、水滴、露珠、眼睛里面的晶状体.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的共同特点:有凸度、透明、实心。 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第 2 课 怎样放得更大 1.简易显微镜: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平行组合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 和清晰度。我的学习记录2.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主要由以下 5 个部分组成:目镜:把物镜所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清晰放大传入到眼睛; 调节旋钮:升降镜筒,调节物体与物镜的距离,以便观察清楚物像; 物镜:把需要看到的东西放大;载物台:放置需要观察的物品;反光镜:调节亮度。2.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3、3.光学显微镜: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放得更大。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 200 万倍。5.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第3课 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 1.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我的学习记录2.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安放、对光、上片、我的学习记录调焦、观察。 3. 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像越来越大,能看到的细节越来越多,但视野范围越来越小。 4.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像“天线”一样能
4、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不同种类的昆虫,“天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棒状蝴蝶 丝状蟋蟀鞭状天牛 羽毛状蚕蛾 5. 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每只小眼都是六边形的。这样的复眼可以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据此人类研制了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等) 6.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鳞片会随着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据此人类研制了人造卫星的百叶窗式温控系统) 第 4 课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所需材料:清水:滴在载玻片上,使标本舒展
5、。我的学习记录碘酒:染色。滴管:吸取清水,吸取碘酒。载玻片:放置标本。 盖玻片:盖住标本。 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 镊子:撕下洋葱表皮,夹取盖玻片。小刀:切洋葱,划“井”字。 2.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基本步骤:(1)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3)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4)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侧,再慢慢放下另一侧。注意不要有气泡。 (5)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6)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23 次,(7)让碘酒尽量渗透到洋葱表皮细胞。简单概括为:撕滴展盖染
6、吸。 我的学习记录3.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注意事项:(1)标本必须要薄而透明。(2)清水的量一滴即可,滴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滴水太多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的位置是洋葱内表皮。(4)盖盖玻片时需一侧接触水滴,另一侧缓缓放平, 避免产生气泡。 (5)染色时需重复 23 次,使整个盖玻片均匀染色。 4.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可以看到细胞核和细胞壁。 多个细胞一个细胞 5.胡克发现的软木细胞与我们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第 5 课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我的学习记录1.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
7、构和功能单位。 2.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呈圆饼状,边缘较厚,中间略凹陷。 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细胞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分布在绿色叶片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 叶肉细胞:位于绿色植物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细胞, 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气孔:植物表皮上两个表皮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3.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 我的学习记录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
8、过细胞进行的。 5.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就是一个细胞。 第 6 课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我的学习记录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2. 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3.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4.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绿藻、变形虫、草履虫、鼓藻、硅藻、喇叭虫、眼虫、团藻等。绿藻、眼虫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5.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
9、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能新陈代谢等。 第 7 课 微生物与健康 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2.人类观察的发展经历了眼睛、放大镜(昆虫等)、光学显微镜(细胞)、电子显微镜(细菌、病毒等)的发展过程。 我的学习记录3.人类在微小世界进行的探索在医药、食品、农业、垃圾处理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 4.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食品,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蜡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5.许多疾病的元凶是细菌和病毒,人们利用微生物 不断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
10、种疾病的危 害。鼠疫、结核病、霍乱、痢疾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 1 课 我们的地球模型我的学习记录1.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2.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围绕太阳转。3.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火山喷发,地震、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等。 4.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5.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第 2 课 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2.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多种假设都被验证能解释产生昼夜现象的成因,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与太阳运动关系不同。 第 3 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学说 地
11、心说 日心说 代表人物 托勒密(古希腊) 哥白尼(波兰) 地球形状 球体 球体 地球是否运动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 地球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地球所处位置及其他天体运动方式 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并且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1.“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 傅科摆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我的学习记录3.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4.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第 4 课谁先迎来黎
12、明 1.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2. 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东边早,西边晚。3.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自西向东转动。第 5 课影长的四季变化我的学习记录1.圭表: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它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立 在圭面上的一根棍子。正午时,表会在圭面上投射出 暗影,经过长期观测记录,人们发现影子长度在四季 会呈规律变化。人们还根据影子长短制定了中国古代 的二十四节气。 2.影长的四季变化:同一地方,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现规律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最短、冬季最长,春季和秋季适中。 3.同
13、一地点,不同的季节,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仰角等有相同有不同,使得物体的影长呈一定变化规律。 第 6 课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1.公转:一物体以另一物体为中心,沿一定轨道做循环运动。 2.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即逆时针我的学习记录公转周期:一年 轨道形状:椭圆形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3.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有一点距离太阳最近,称为近日点,有一点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 每年 7 月份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每年 1 月份时,地球位于近日点,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半球处于夏季。 第 7 课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
14、季变化。2.昼夜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形成产生方式方式自转地球的运动公转特点特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 小时方向:自西向东周期:1 年3.小结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 第 1 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我的学习记录1.工具能使我们更省力或更加方便地完成某个任 务 。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产生的效果不同。 3.技术是一些方法,完成一项任务可能会使用多种技术。 4.可以根据技术发明和使用工具。5.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第 2 课 斜 面 1.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2.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
15、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 用,比如刀、斧等;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3.斜面的作用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单就农业生产而我的学习记录言,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不但治理了水灾, 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条件。 4.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第 3 课 不简单的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力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阻力点: 杠
16、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4.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5.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能省力,有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第 4 课 改变运输的车轮我的学习记录1.轮轴: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2.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3.评价平板和手推车两种运输方式可以有用力情况、完成运输时间、物品完整性等指标。 4.用有车轮的推车运送比较省力、灵活。平板运输费力、速度慢。 5.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6.车轮的发展变化:车轮的形状、基本结构没有变, 车轮的材料、车轮的辐条、加工技术、制造技术、轮胎材质发生了改变。 7.生活中利用轮轴的工具:
17、水龙头、扳手、滑轮、方向盘等。 第 5 课 灵活巧妙的剪刀 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2.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可以省力地分开物体。 3.刀刃和把手绕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视作共用支点的两个杠杆。 4.剪刀不同的形态决定了省力状况与方便程度不同,不同的剪刀属于不同的类型。我的学习记录裁衣剪、园林剪省力杠杆理发剪费力杠杆 5.剪刀是一种灵活、可以精细加工的工具,用力点、阻力点常会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发生变化。 第 6 课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1.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2.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3.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印章雕版印刷术套彩板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喷墨印刷
18、激光打印。 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4.模拟活字印刷的步骤: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 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5.手工抄写与活字印刷相比时发现,手工抄写一本书比印刷要花的时间长,并且容易抄错、不工整。 6.印刷术给记录和传播信息带来的改变:我的学习记录不利的方面:刻字比较麻烦,油墨不容易干,涂不好容易有墨团,字是反的,所以排版时不好辨认 有利的方面:节省人力、省钱,印刷的版面工整, 不会有错字 7.活字印刷的意义:(1)提高了印刷的效率。(2)推动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第 7
19、课信息的交流传播 1.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2.信息传播的形式多式多样,如文字、声音、影像、图片、数据 书本能够提供文字、图像等形式信息。 视频能够提供影响、声音、图片等信息。 3.文字信息特点:可以快速获取信息,能够及时获取和标注重点信息,但不够直观,阅读文字信息还需要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理解。 视频信息特点:生动直观,连续性强,但相对耗时, 及时选择和标注信息是不够方便。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 1 课各种形式的能量,-(./01.自然界中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2.能量表现形式与能量存在的证据:能量表现形式能量存在的证据风能风筝飞、白云飘动能人走动、划船
20、光能电灯照亮声能收音机发出声音.3.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第 2 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1.家中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 2.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装置。电饭煲:电能热能电风扇:电能动能 电灯:电能光能、热能音响:电能声能3.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4.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0短时间无法再生、消耗远快过再生的是不可再生 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循环再生的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5.电功率指的是家用电器单位
21、时间耗电量的大小。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功率为 1000瓦的用电器每小时耗 1 度电。第 3 课 电和磁1.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磁针偏转,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2.用正常电路中的通电导线做实验,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放置在指南针的上方,并让导线的方向与磁针所指的方向一致,多次重复实验后观察到“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的现象。3.当用去掉小灯泡的短路状态中的通电导线做实验,-(./0时,现象非常明显(磁针偏转角度变大),但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所以只能短暂接
22、通一下,马上断开。4.在做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的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 离磁针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程度也会不同;导线在磁针下方磁针也会偏转,但方向相反,把导线顺着磁针移动,导线各处对磁针产生的效果都一样5.线圈立着放套在指南针上,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6.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比直导线强多了,用线圈靠近磁针,多数情况下磁针都会有明显偏转。7.增加电流或者增加导线的线圈数会使磁针偏转的角度更大。第 4 课电能与磁能1.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注意:制作电磁铁的线路是短路连接,因此耗电大, 电池容易发热。因此不能长时间连接在电池上。2. 电磁铁搬运大头针时,闭合开关吸起大头针,,-(./
23、0断开开关,大头针掉落。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3.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方法: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4.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检测电磁铁的南北极。5.电能和磁能可以互相转化,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第 5 课 电磁铁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 磁性越强,线圈匝数少,磁性越弱。3.在“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线圈的匝数有 关”时,需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不变的条件是导线总长度。如果导线总长度变化,电流也会发生变化。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
24、小有关:电磁铁的电流,-(./0 越大,磁性越强,电流越小,磁性越弱。 5.在“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时,需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电流大小(通过电池节数来改变),不变的条件是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注意:电磁铁不能长时间连接电池,以免电池耗电太 多。第 6 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小电动机通电后会转动,它将电能转化为动能。2.小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和后盖三部分组成。3.外壳内侧是一对磁铁,磁极方向不一样;转子最为复杂,是电动机里面转动的部分。它由铁芯、线圈和换向器组成,换向器有三个金属环;后盖里面有电刷, 连接着外面的电路。4.小电动机转动时,换向器会让转子线圈的电流,-(./0 方向改
25、变。 5.小电动机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6.改变磁铁数量、距离远近、电流大小能改变转子转动速度。 7.改变磁极方向、电池正负极方向能改变转子转动方 向。第 7 课 能量从哪里来1.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2.太阳的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传递给植物的,阳光可以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3.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起来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至 此太阳能就转化成了生物能。4.转换了的能量通过复杂的食物关系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逐级传递。5.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例如水力发电站,-(./0利用水能发电,风力发电站利用风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能(也叫原子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站利用 太阳能发电,地热能、潮汐能也是可以发电的。6.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它就是发电机了。7.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绝大部分来自发电站,发电站就用发电机来发电。8.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换。例如热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热能动能电能。 9.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1)电池:例如一次性电池(碳性电池、碱性电池、锂电池等)和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锂蓄电池等);(2)发电站:例如光伏发电站、水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热电站(火力发电站)、核电站、太阳能发电站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