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年湘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资源ID:233648       资源大小:74.3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湘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1、2023年湘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1.1人的相似与差异【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人体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是人的性状,卷舌和不能卷舌、有酒窝和无酒窝等都是人的常见性状。知道人的子代和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知道人的子代个体间有相似也有不同。(2)科学思维:初步理解遗传和变异,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比较自己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性状的异同,能绘制条形统计图,并综合大家的调查情况,从中归纳出人的性状特征的相关规律。(3)探究实践:对照人的六个常见性状,能观察记录自己的性状,能进行数据整理,并利用班级调查统计的数据,比较自己和同学的异同。(4)态度责任:积极调查了解人的相似与差

    2、异,如实记录并认真整理,乐于合作和分享。懂得人的性状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每个人都是唯一的,都是珍贵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老师的全家福照片、性状调查表;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猫生猫来狗生狗,种下大豆得大豆。深入观察有异同,物种就在延续中。(2)提问: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3)学生自由回答。(4)讲述:今天,我们将开启这学期新的科学探究之路。让我们先从遗传与变异开始。首先,来探究人的相似和差异。(5)展示全家福。说一说,老师和谁长得像,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6)交流:想一想,长得像与不像,可以从哪些

    3、方面来观察、判断呢?(7)学生自由发言。(五官、肤色、脸型、身高)(8)小结:人的肤色、脸型、五官长相、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人体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是人的性状。(二)新课学习1.认识人的常见性状(1)课件展示教材P2下方图。认识人的六个常见性状。(2)提问:在人的常见性状中,我们和同学更像还是和自己的父母更像?怎样研究?(3)学生讨论,研究思路,然后简要汇报。(4)小结,明确研究思路:a.观察记录自己的性状。b.调查同伴的性状。c.调查父母的性状。d.对比自己和同伴、自己和父母性状的相似与不同。2.观察记录自己的性状(1)任务一:观察并记录自己的6个性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2

    4、)任务二:任选一个同伴,比较自己与他(她)的这6个性状,有几个相似?有几个不同?(3)数据收集与统计:在完成以上两个任务后,先小组内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再汇总到班级大表中,展示班级调查结果。(4)分析并交流:通过观察、比较你和同伴的性状,你发现了什么?(5)小结:我们每个人与同伴的性状相似个数和性状不同个数都各不相同,难以找到规律。3.调查自己和父母性状的相似与不同(1)任务三:调查自己与父母的性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2)调查统计:先小组内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再汇总到班级大表中,展示班级调查结果。(3)分析并交流:从多数人的情况来看,我们和父母更像还是和同学更像?怎样继续进行科学比较?

    5、(4)汇报比较方案。(5)明确比较方案:综合大家的调查情况,分别计算全班同学与父母性状相似个数的平均值,与同学性状相似个数的平均值,用柱状图表述出来。(6)绘图: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7)继续交流:a.全班同学与同学性状相似个数的平均值是多少?与父亲性状相似个数的平均值是多少?与母亲性状相似个数的平均值是多少?b.分析图表,你有什么发现和想法?(8)小结:我们和父母性状相似个数的平均值比同学要高,也证实了我们与父母更像。说明人的子代和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4.比较我和兄弟姐妹性状的相似与不同(1)讨论:比较我和兄弟姐妹间性状的相似与不同,这些相似与不同,和我们的父母

    6、有什么关系?(2)学生汇报。(我没有美人尖,但妹妹有,妈妈和爸爸)(3)小结:我们和兄弟姐妹有相似也有差异,这说明相同父母的子代个体间性状有相似也有不同。(三)整理,下课。1.2从种瓜得瓜说起【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植物子代之间、子代和亲代之间有相似也有不同;知道动物子代之间、子代和亲代之间有相似也有不同。知道遗传和变异现象。菊花繁殖的后代还是菊花,猫生的后代还是猫,这种现象叫作遗传。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有区别,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作变异。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2)科学思维:结合人的遗传变异现象的学习,能概括出生物有遗传变异现象。初步认识到所学

    7、遗传变异知识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3)探究实践:观察中,能寻找植物同一代间的相似与差异、亲代子代间的相似与差异,归纳出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能寻找动物亲代子代的相似与差异,归纳出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4)态度责任:感受到探究生命奥秘的乐趣,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同一品种的果实(黄豆、南瓜、花生)、菊花(秋洁晚红)、动物一家、观察记录表;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讲述: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知道这两句的谚语是什么意思吗?(2)学生自由发言。

    8、(3)讲述:还有俗语说:“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你知道这两句谚语又是什么意思吗?(4)学生自由发言。(5)引入:这些现象都蕴含着自然界神奇的秘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这些秘密。让我们先从种瓜得瓜说起。(二)新课学习1.寻找植物的相似与差异(1)出示实物:同一品种的果实(黄豆、南瓜、花生)(2)思考: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找相似和差异?(3)学生发言,教师归纳:颜色、形状、大小等等。(4)观察并记录:在同一品种的黄豆、花生和南瓜中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中。(5)交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6)学生汇报。(7)课件展示:教材P5菊花的亲代和

    9、子代。(8)思考: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找菊花的亲代和子代之间性状异同?(9)学生自由发言。(菊花的颜色、形状、花朵大小、花瓣大小等等)(10)观察并记录:观察记录菊花亲代和子代的性状,找出它们的相似和差异,记录在活动手册中。(11)交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2)学生汇报。(13)小结:通过上述的观察活动发现,播种黄豆就会收获黄豆,南瓜、花生亦如此,菊花的后代依然是菊花,但是同一品种之间植物的性状是有差别的。(14)拓展:你还能举出其他植物的例子吗?(15)思考:植物的果实有相似和差异的地方,那动物呢?2.寻找动物的相似与差异(1)明确任务: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其子代与亲代的异

    10、同,用图文形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2)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观察研究呢?(3)学生回答。(可以观察动物的外貌、皮毛的颜色、纹路)教师引导:我们也可以参考研究人的性状的办法来研究动物!(4)调查统计:出示班级数据采集大表,先小组内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再汇总到班级大表中,展示班级调查结果。(5)分析与交流:通过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6)学生汇报。(7)拓展:课件展示教材P6-P7的六幅图,找一找其他动物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8)交流:通过上述活动,比较动物亲代和子代的性状,你发现了什么?(9)小结:猫的后代仍然是猫,狗的后代仍然是狗但是同一品种之间动物的性状是有差别的。(10)讨论:我们周

    11、围的植物丰富多彩,动物也是各种各样,整理学习记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1)全课总结:菊花繁殖的后代还是菊花,猫生的后代还是猫,这种现象叫作遗传。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有区别,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作变异。(三)整理,下课。1.3找遗传规律,育良种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嫁接、杂交、驯养等生物技术的应用。知道生物的遗传是有规律的,最早发现生物遗传规律的是孟德尔。知道袁隆平利用遗传规律为提高水稻产量做出了贡献。(2)科学思维:通过资料阅读和分析,能发现植物嫁接、动物驯养等生物技术是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培养学生的解释和预测能力。(3)探究实践:根据孟德尔发现

    12、遗传规律的史实,能解释袁隆平进行水稻杂交育种获得高产量稻米是遗传规律的应用。(4)态度责任:积极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遗传规律的发现及应用,乐于分享。懂得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为粮食生产、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懂得育种等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程度有关,意识到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找到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讲述:在我国,人们很早就利用嫁接方法改良果树品种,利用杂交方法选育动物良种。(2)课件展示关于嫁接的图片或者音像资料。(3)思考:嫁接是否改变了果树的品种?这样做有什么好

    13、处?(4)学生自由发言。(5)小结: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的愈伤机能来实现的。(6)课件展示教材P8上方(马、驴、骡)三幅图片。(7)交流:说一说,它们三者是什么关系?(骡是公驴和母马杂交产生的后代。)(8)讲述:嫁接和杂交的方法由来已久,人们现在仍在使用,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来改良和育种。(二)新课学习1. 家畜从哪里来(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8的材料。(2)交流:阅读材料之后,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汇报。(4)小结: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早

    14、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时的助手,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在距今600067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狗骨,头骨较小,额骨突出,下颌骨水平边缘弯曲,与现在华北狼有很大区别,说明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确实很早。(5)思考:想一想,遗传有规律吗?2. 孟德尔找遗传规律(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9的材料。(2)交流: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信息呢?(3)小结: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4)讲述:在发现遗传规律之后,人们学会了应用遗传规律,育良种。3. 应用遗传规律,育良种

    15、(1)讲述:我国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交流:关于袁隆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这个任务可提前布置,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在此处做汇报)(3)阅读后再交流:自主阅读教材P10的材料a.袁隆平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b.袁隆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4)小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5)任务布置:课后搜集资料,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农作物是经过改良的品种,是如何改良的?(三)整理,下课。2.1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古生物在地层中所留下的遗体、遗迹或遗物称为化石。知道有些生物与几千万年前的化石样子

    16、很相似,变化不大,称为活化石。知道一些典型的动植物活化石。知道化石是人类探索古生物存在和演化的重要证据。(2)科学思维:整理比较马的化石,能分析马的演化过程,发现马的进化,推测其他物种也有类似的进化过程。(3)探究实践:根据化石资料,比较灭绝生物、化石复原生物、现存生物,能找出异同并进行合理推测,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能举例描述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4)态度责任:对化石中蕴藏的信息有好奇心,大胆质疑,用证据说话,乐于分享。初步了解化石信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看单元页画

    17、面,读小诗:恐龙繁盛侏罗纪,早已灭绝无踪迹,怎知恐龙曾存在,信息藏在岩层里。(2)提问:“信息藏在岩层里”中的“信息”主要由岩层中的什么提供?(3)小结并明确化石的内涵:“信息”主要由岩层中的化石提供。古生物在地层中所留下的遗体、遗迹或遗物称为化石。(4)讲述:本单元我们将开启化石的探寻之路。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种类繁多,这些生物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有了?它们的祖先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来看看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二)新课学习1.它们是哪类生物的化石(1)课件展示教材P12四幅图。(2)交流:推测它们是哪一类生物的化石?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3)小结:图中的化石,分别是鱼类、鸟类

    18、、贝类、植物的化石,因为它们分别具有鱼类、鸟类、贝类、植物的特征。说明化石是蕴含信息的,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推测和判断。(4)查阅资料,了解化石的更多信息。(5)课件展示教材P12渡渡鸟资料卡和海螺化石资料卡。渡渡鸟资料卡: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体形庞大,双腿粗壮,体重可达23千克。喙长23厘米左右,前端有弯钩。全身羽毛呈蓝灰色,翅膀短小,无法飞行,只能在陆地上跳跃前行。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海螺化石:在珠穆朗玛峰可以找到海螺化石。大约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由于板块运动,大地逐渐隆起,在3000多万年前高出海平面,最后形成了巍巍的高原和峻险的高山。有数据表明,直至今时珠穆朗玛峰还在悄然

    19、变化。(6)小结并引发新的问题: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发现,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复原了古生物的样子。我们知道有些生物灭绝了,有些生物却延续了下来。想一想,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有什么关系?2.比较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1)课件展示P13上方六幅图。(2)任务:观察比较这些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的特征,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3)交流汇报:通过观察比较它们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存生物与它们有相似之处。(5)拓展思考:生物灭绝可能与什么有关呢?现存生物怎么会与灭绝生物有相似之处呢?(6)小结:生物灭绝可能与环境巨变有关。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

    20、能生存,不能适应就会被淘汰,甚至灭绝。现存生物可能是因为环境发生巨变时,迫使自身结构发生一些改变,然后慢慢进化而得以生存。因此,现存生物可能与灭绝生物有相似之处。3.比较化石生物与现存生物(1)课件展示P14上方四幅图。(2)任务:观察比较这些化石生物与现存生物的特征,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3)交流汇报:通过以上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4)小结:这些化石生物和现存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通过化石比较研究,我国现存的银杏、苏铁、扬子鳄、白鱀豚、中华鲟等与几千万年前的同类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这些生物被称为活化石。(5)拓展思考:为什么经历了几千万年有些生物还是老样子,变化不大?(6)小结

    21、:活化石的存在,说明有些生物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都能适应环境,所以变化不大。4.分析马的演化过程(1)讲述: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演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6500万年前,马的演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课件展示教材P15的图片。(3)观察记录:整理比较马的化石信息,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4)交流汇报:通过比较马的演化信息,你发现马从古到今发生了哪些变化?(5)小结:从始祖马的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体型只有狗那么大,前肢长有4个脚趾,后肢长有3个脚趾;草原古马体型只有现在的小马那么大,前后肢均变为只有3趾,但侧趾已退化,主要靠中趾行走;现代野马又叫蒙古野马,体长2.22.8米,前后肢均变

    22、为单趾蹄子。(6)继续交流: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7)小结:生物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形态结构的演化是沿着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向发展的。(三)整理,下课。2.2恐龙的故事【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恐龙是已经灭绝的远古生物,科学家们是研究恐龙化石所带来的信息推断其身体结构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的。知道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知道科学家常用测定古生物化石所在地层地质年代的方法,来判断这种生物生存的年代。(2)科学思维:保持并发展了解恐龙的研究兴趣,大胆质疑,尊重证据,乐于分享和交流。(3)探究实践:根据化石资料,能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比较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复原模型,能发现其身体结构特

    23、征并判断是爬行动物。根据恐龙化石形态结构特征,能推测其生活习性,并收集和查阅资料进行验证,能合理推测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并与同学交流。(4)态度责任:初步了解研究恐龙对于研究生物进化与灭绝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提问引入:恐龙,大家多少了解过一些,也很有兴趣,谁最先发现恐龙化石的呢?(2)小结:1822年,英格兰医生曼特尔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动物化石。后来,古生物学家把这种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化石与各种已知动物的标本对照,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古代爬行动物。科学家们将它命名为“恐龙

    24、”。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和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恐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恐龙的故事。(二)新课学习1.认识恐龙化石(1)课件展示P16的六幅图片(打乱顺序)(2)介绍并提问:这是三种恐龙化石和复原模型。这三种恐龙复原模型分别叫什么?它们的化石分别对应哪一种?(3)学生汇报,揭示答案。(霸王龙、三角龙、剑龙,教材是按顺序一一对应的方式呈现的)(4)观察、讨论并记录:观察这三种恐龙复原模型和它们对应的化石,根据其特征推测它们的生活习性,记录在活动手册上。(5)查阅资料,检验我们的推测是否成立,并进行汇报。(6)小结:化石能带给我们很多古代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信息。科学家能够根据

    25、相关的化石资料分析出某种古生物的生活习性等信息。例如从霸王龙的化石中发现,它的体型粗壮高大,牙齿呈圆锥状,适合压碎骨头,它的后肢十分粗大强壮,能各自撑起一只犀牛。但一对前肢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没有办法把食物送入口中。综合这些信息可以推断:霸王龙是很凶猛的动物。(7)过渡提问:恐龙化石是怎么形成的?2.恐龙化石的形成(1)讨论:恐龙化石是骨骼还是已经石化了?它是怎样被掩埋在地下,又是怎么暴露出来的?(2)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3)小结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a.恐龙死亡后,在遭到食腐动物吞噬和自然力破坏之前被迅速掩埋起来。b.恐龙的肌肉等柔软部分慢慢腐烂,只留下未腐烂的骨骼。c.在地质变化过程中,恐龙

    26、的骨骼本身被矿物质取代,骨骼中的空隙也被矿物质填充,使恐龙骨骼最终石化。d.含恐龙化石的岩层经过后期地壳运动,表层岩石被风化剥蚀,使化石暴露。(4)复述:只展示图片,学生通过图片复述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5)拓展: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恐龙化石出现在约2.4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在以后的地层中再也找不到恐龙的任何踪迹。(6)再思考并布置课后作业:古生物学家的发现,说明恐龙是生活在哪个时间段的?查阅关于恐龙的更多资料,与同学交流。(三)整理,下课。2.3我们来发掘“化石”【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化石标本的发掘、研究和复原过程。(2)科学思维:积极参加模仿“考古”的活动,严谨认真

    27、,乐于合作。(3)探究实践:对照恐龙化石标本的发掘和复原过程,能模仿古生物学家开展“考古”,观察、推测、检索,完成“考古”笔记。(4)态度责任:懂得古生物学对生物学、地质学的发展和考证所做的贡献,意识到考古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刷子、铲子、小锤、装有土壤的纸盒、恐龙骨骼“化石”模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恐龙骨骼“化石”模型、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想一想,恐龙化石是怎样发掘出来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观察恐龙化石标本的发掘和复原过程,了解古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二)新课学习1.古生物学家是怎样

    28、工作的(1)明确任务:自主阅读教材P19材料。观察恐龙化石标本的发掘和复原过程,了解古生物学家是怎么工作的。(2)复述:只展示图片,学生通过图片复述古生物学家的“考古”过程。a.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子。b.编号整理和包装化石标本。c.在实验室进一步清理、组装化石。d.将化石复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3)过渡:了解了古生物学家的“考古”过程,现在我们自己来“考古”吧!2.我们来“考古”(1)预先掩埋“化石”:各组将恐龙骨骼“化石”模型分解成小片,然后放置于装有土壤的纸盒中。(2)交换“待考古”场所:各组之间交换各自布置的考古“现场”。(3)明确“考古”流程。a.准备好挖掘工具:刷子、铲子、小锤

    29、等。b.分定区域、做好编号。按区域依次挖掘寻找埋藏的“化石”。c.当发现有可能是“化石”时,要小心地缓慢挖掘。拍照并记录它所在区域的编号。d.把所有的骨骼“化石”挖出来以后,用清水洗干净。e.观察每块骨骼“化石”的特点。f.完成组装。(4)分组“考古”。(5)交流:根据这种动物的牙齿特点、体高、体长等,判断它的食性。查阅资料,识别它是哪一种动物。(6)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完成“考古”笔记。(三)整理,下课。3.1常用的燃料【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燃料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燃料可以给我们提供热能、动力和光能,是能源。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

    30、太阳能有关。知道煤的形成过程。并且知道与煤的形成过程相类似,石油、天然气是古代大量的生物遗体经过长时间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知道煤、石油、天然气也叫化石能源。它们是自然界经过极其漫长年代才形成的、越用越少、短期内无法恢复的不可再生能源。(2)科学思维:能阅读资料推测煤的形成并得出结论,能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所蕴藏能量的最终来源。(3)探究实践:能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燃料的名称及来源,能整理身边常见的能源并进行分类。(4)态度责任:对燃料种类及其发展、煤的形成有探究兴趣,积极查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懂得燃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到能源的不可或缺性。了解不可再生能源需要极其漫长年代才

    31、能形成,具有节能的责任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煤火炉,燃气灶,电视机,电灯泡,轮船搏浪汽车跑,火箭腾空飞得高。要问能量哪里来?地球蕴藏太阳照。(2)提问引入:煤火炉、燃气灶需要的燃料分别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常用的燃料。(3)介绍并举例: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燃料可以给我们提供热能、动力和光能,它是一种能源。例如,教材P22上方两幅图,左边火塘取暖所用燃料是木头,给人们提供了热能和光能;右边蒸汽火车所用燃料是煤,给人们提供了热能、动力和光能。(二)新课学习1.了解常用的燃

    32、料(1)明确任务: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燃料的名称及来源,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2)分类整理:将所调查的燃料按名称分类整理,分为两类:来自草木等生物燃料及其制品和来自煤、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3)交流:通过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汇报调查结果。(5)小结:早先,人们主要用草木等生物燃料,现在人们多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6)思考:想一想,煤、石油、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2.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1)明确任务:探究煤是怎样形成的?自主阅读教材P23的内容。(2)作出推测:根据上述资料,推测煤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写出你的推测和依据,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3)课件出示煤

    33、的形成示意图,讲解:地球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4)根据示意图,整理并完善推测过程。(5)学生汇报推测结果。(6)讲述: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a.地壳运动造成大量植物死亡、堆积、下沉。后来,植物遗体慢慢变成了泥炭。b.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层逐渐加厚,泥炭继续发生变化,慢慢变成褐煤。c.如果地壳继续下沉,褐煤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继续发生变化,慢慢变成烟煤、无烟煤。(7)对比:将我们的推测与科学家的研究结论进行对照。(8)交流并汇报: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推测和科学家的结论有哪些异同?(9)小结:a.科学家还发现,与煤的形成过程相类似,石油、天然气也是古代大量的生物遗体经过长时间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

    34、的。b.煤、石油、天然气也叫化石能源。它们是自然界经过极其漫长年代才形成的、越用越少、短期内无法恢复的不可再生能源。(10)交流:想一想,煤、石油、天然气储存的化学能是从哪里来的?(11)学生汇报。(12)小结:煤、石油和天然气来自于远古的植物和动物,最根本的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就是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形成糖类化合物,这实际上是将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含的化学能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三)整理,下课。3.2太阳能及其利用【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太阳能是指来自太阳、通过光线散发的热能。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知道风能、

    35、水能的形成也与太阳能有关。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设计制造的利用太阳能的产品。(2)科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对太阳能热水器提出研究思路,合作分享,形成集体观点。(3)探究实践: 能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猜想其工作原理,然后设计并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进行验证。(4)态度责任:对太阳能及其利用有探究兴趣,积极参加讨论、观察、制作等活动,完成预定任务。初步了解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金属易拉罐、黑色涂料、白色涂料、两支温度计、水、透明胶带;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复习:回想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煤、石油和

    36、天然气所含的化学能最终都来自哪里?(2)学生回答。(太阳能)(3)讲述:太阳能是太阳“燃烧”释放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光。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太阳能及其利用(二)新课学习1. 了解太阳能的特点及利用(1)问题1:说一说,太阳能有哪些特点?(2)学生汇报:不排放污染物,不但是天然的,还取之不尽(3)小结:太阳能普遍易得,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4)问题2: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的?(5)学生汇报:人类诞生以来,生存和生活就离不开太阳能。现在,人们制造了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的产品。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6)问题3:风能、水能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系吗?(7)学生汇报(8)小结:风能、水能等自然能量都是

    37、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太阳照射造成温差,使空气流动形成风,还促使了水的循环,所以风能、水能的形成都与太阳能有关系。地球上的大部分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2. 研究太阳能热水器(1)课件展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课件展示教材P26上方两幅图(普通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结构图、自然循环集热原理示意图)。(2)任务一:观察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它的结构,将它主要的结构特点记录在活动手册中。想一想,这样的结构对太阳能的利用有什么作用?(3)学生记录,作出假设并汇报。(4)小结:倾斜摆放可最大程度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阳光可透过外层玻璃照射到黑色吸热层上,黑色吸热能力强;集热器由真空玻璃管组成,真空减少热传导和

    38、热对流,降低热量散失,绝大部分热量传给玻璃管里面的水;水加热后比同体积的冷水轻,会沿着玻璃管道进入保温储水箱,储水箱里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则沿着背光的真空玻璃管流下来,如此不断循环,不断加热储水箱里的水。(5)任务二:选择要比较的结构特点,写出研究计划。(6)汇报待研究的结构特点:集热器的颜色、摆放角度、所用材质(7)分组制订研究计划,然后班级交流。(8)示例讲解:第1小组的研究计划我们的问题:太阳能热水器为什么要涂成黑色?我们的假设:黑色吸收太阳能的本领更大一些。研究的方法:涂最深的颜色(黑色)和最浅的颜色(白色)进行比较,其他条件不变。需要的材料:两个金属易拉罐,黑色、白色涂料,两支温度计,水

    39、,透明胶带。研究步骤:a.将金属易拉罐表面一个涂黑色,另一个涂白色。b.注入同样多的水。c.插入温度计,用胶带封口,同地点同角度接受阳光照射。d.观察记录水的升温情况。(9)各组完善研究计划。(10)任务三:按照研究计划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并进行比较和分析。(11)交流:通过整理、分析数据,你有什么发现?(12)小结: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吸热能力更强;倾斜摆放接受阳光垂直照射,热得更快;真空玻璃的材料,使里面的黑色吸热层不会被遮挡阳光,还减小了热量散失。(13)任务布置:搜集资料,了解不同的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其他太阳能产品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三)整理,下课。3

    40、.3电能的来源【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人们使用的电能大多来源于电池和化石能、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知道我国发的电大部分来自不可再生能源。知道可以采用节能灯的方式节电节能。(2)科学思维:能参与节能实践调查,调查节能灯的使用状况,写出调查报告。能设计并制作太阳能供电的小作品。(3)探究实践:能查询、计算、分析我国的年发电量数据,了解到我们使用的电能大多来自不可再生能源。(4)态度责任:乐于参加“计算分析我国年发电量数据、调查节能灯使用、制作太阳能供电作品”等活动,主动合作,积极交流,能完成预定任务。树立节电意识,并有所行动。 初步了解所学电能来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41、教师准备:干电池、网格型坐标纸、计算器、太阳能电池板及用太阳能供电作品的制作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电能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太阳能路灯我们知道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那电能还有哪些其他的来源吗?我们今天来学习:电能的来源。(二)新课学习1. 了解电能的来源(1)交流:整理回顾已学知识,说一说,我们所知道的电能来源。(2)学生汇报:火力发电站需要使用煤炭,我们还学习过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还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池也能给我们提供电能。(3)小结:人们常用的普通干电池、普通蓄电池,发电站常用的煤炭、核能、水能、

    42、太阳能、风能等,它们都可以给我们提供电能。(4)介绍核能发电。自主阅读教材P28核能发电的材料,然后课件展示教材P29上方两幅图。核能发电,是利用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燃烧”时所产生的热,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运转进行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燃烧”时产生的能量远远大于化石燃料,1千克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00000千克煤。但由于核反应堆运行特性和安全上的要求,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不允许像化石燃料那样一次“烧尽”。核能发电所使用的核燃料来自于自然界的矿物,主要是铀。因此,与化石能源一样,核能也是不可再生能源。(5)电能来源归类:电池供电的一类,发电站供电的

    43、一类。我们使用的电能绝大部分来自发电站。(6)计算分析我国某年的年发电量数据:查询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年发电量及构成情况,计算各能源占发电量的比例,画出统计图,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7)交流:分析统计数据,我们有什么发现?(8)示例分析:课件展示教材P29: 2017年我国各种能源占发电量的比例条形统计图。(9)小结:通过上述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我国的电大部分来自不可再生能源(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使用的是化石能源),我们必须节约用电,以节约能源。2. 调查节能灯的应用(1)明确任务:调查节能灯的应用。(2)讨论,并写出调查计划: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开展调查?调查节能灯的哪几个方面?(3)学

    44、生汇报:(可以调查节能灯的种类、亮度、耗电情况、使用寿命等。)(4)开展调查并做好记录,写出调查结论及建议。(可以留待课后进行)(5)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可以留待下一次课汇报)3. 制作太阳能供电的小作品(1)分组讨论:我们准备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太阳能供电的作品?如何制作?(2)写出制作计划。(3)制作计划交流。(做个太阳能小风扇;做个太阳能小车)(4)动手制作:按照计划制作、调试作品。(5)展示、评价制作成果:评一评,哪一组的作品最好?(三)整理,下课。4.1生命的家园【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必需的条件,是生命的家园。知道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45、知道地球资源有的不可再生,正逐渐枯竭,环境逐渐恶化,地球已不堪重负。(2)科学思维:能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球成为生命家园的原因。(3)探究实践:能搜集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多种资源的资料并制作科普展板进行展示。(4)态度责任:对于地球生命家园表现出探究兴趣,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乐于倾听不同意见。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及环境变迁的影响,体会到保护地球的迫切性,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空气让我们呼吸,水是生命的源泉,适宜的温度,各种资源,共同支持生物圈。环境

    46、问题恶化,地球没有保险,珍惜保护任务艰!(2)提问:读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3)学生自由回答。(4)讲述: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星球,它闪烁着斑斓的光环,在不停地转动。这个神奇的蓝色星球就是各种生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5)思考:想一想,地球为什么能成为生命的家园?(二)新课学习1.分析生命必需的条件(1)交流:说一说,生命生存必需的条件有哪些?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哪些条件和资源?(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生命最必需的有阳光(合适的温度)、水、空气等。地球公转和自转能接受合适的阳光照射;地球有液态的水;地球有大气层,空气可以(3)查阅资料。了解生命必需的水、空气和合适的温度等条件,做成资料卡(可课前布置)。(4)学生汇报并展示资料卡。(5)示例讲述:地球家园关于水的条件a.通常情况下0水结冰,100水沸腾。地表平均温度大约15,适合液态水存在。b.植物需要水,动物也需要水。液态的水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c.水结冰后,冰比水轻,能为冰层下面水中的生命阻挡严寒。d.地球上的水循环(6)思考:假如地球太冷,变成冰冻的星球,会怎样?(没有了液态的水,生物将无法生存。)2.了解地球提供的资源(1)讲述: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湘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