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知识点整理

    • 资源ID:233808       资源大小:62.2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知识点整理

    1、初中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1、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2、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3、散文的分类(了解)。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4、 散文的特征。形散神聚。5、 散文的阅读技巧。看标题、关键词(文眼、多次出现的词)、关键句(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6、 考点一:理解词义句义。切入点:一、分析修辞。二、分析关键词。三、 表达方式。四、表现手法。五、语言特点。六、句式结构。一、 分析修辞。常见修辞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问、设问

    2、.比喻形象生动拟人富有情趣,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抒情强烈。夸张突出特征,增强感染力。反复强调突出,情感更强烈。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反问强调、加强语气。设问引起思考、兴趣。答题思路:1、分析修辞手法。2、 结合句子分析怎样运用、写出了什么特点。3、 表达的感情主旨(结合文本完整感知)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特点(被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了(突出了)的思想情感(主旨)。二、 分析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叠词、副词、拟声词、感叹词、数量词.动词准确传神。形容词生动形象。副词强调突出,增强语言凝聚力。叠词:生动形象。1、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2、叠

    3、词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3、叠词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4、叠词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的作用。5、叠词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拟声词生动逼真。答题思路:1、找出句子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2、 写出词语的特点、作用。3、 表达的感情主旨(结合文本完整感知)答题格式:-词语,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生动逼真.),写出了-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的情感主旨。三、 表达方式以及相关表达技巧。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答题格式:运用了 表达方式,写出/表达/渲染/烘托了 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 的情感 (主旨)。感情色彩:褒(赞扬、敬佩、怀念、感伤等) 贬(批

    4、评、厌恶、讽刺、消极等)记叙:概念: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记叙相关知识点:(一) 记叙人称及作用。概念: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即第一人称。与说话人相对的听话人“你”即第二人称。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为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作用:1、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2、 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3、 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作用:便于直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强烈)的感情/起到呼告作用/增加亲切感。第三人称:作用: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记叙的顺序: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

    5、来叙述(如散步)。作用:叙事完整,有条有理。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1、造成悬念,引人入胜。2、 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3、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的作用。2、 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3、 帮助展开情节,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补叙:用少量的文字对人物和事件做简短的补充说明。作用:1、对叙述中提到

    6、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做补充交代,推动情节发展。2、 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笔给予披露,使之真相大白。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写的是另外一件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事,补叙写的是同一件事。去掉补叙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描写:概念: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描写: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及其作用肖像(外貌)描写: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语言描写:作用: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神态描写:作用:反映人物的心理、精神面貌。动作

    7、描写:作用:反映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心理描写:作用: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景物描写的角度:1、 空间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俯仰结合。2、 感官角度。嗅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3、 表现手法角度。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细描(也叫工笔)。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答题格式: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的情感主旨。抒情: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8、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举例: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感情。情景交融:秋天的怀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赞扬了母亲菊花一样的品质,也突出了“我”从痛苦、绝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答题格式: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主旨。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说明:概念: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

    9、、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四、 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抑扬、托物言志、白描、借景抒情、开门见山、渲染、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答题思路:1、指出表达技巧。2、指出该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答,并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答题格式: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特点(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突出了 情感主旨。象征:概念: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作用: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概念: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作用: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

    10、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托物言志:概念: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即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对某事物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作用:表达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白描:概念: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作用:寥寥几笔,收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借景抒情:概念: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感情。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渲染:常常表现为对环境或对次要形象(人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为主要形象(人物)的出场制造“烘云托月”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常说成“衬托”。分析时可表述为:

    11、为.作铺垫,营造.的氛围。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分析时常表述为:什么与什么形成对比,突出.的特点(或情感)衬托: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与对比相较,有主次之分。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深刻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分析时常表述为:作者联想或想象. 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以小见大:通过写某个小人物、小事件、小物件,来表现社会整体或社会现象,以达到“管中窥豹”的作用。作者常常在散文的结尾处运用这种手法,由“小”而引发对“大”的思考,起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动静结合:常体现在写景片段中,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二者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常表

    12、现在游记散文中,既描写眼前之景,又由此引发相关的联想(或历史典故,或相关事例,或自身回忆)其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内涵,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凸显事物、景物特点,更能集中地揭示文章主旨。点面结合:叙写事件的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既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现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五、 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清新、质朴、平实、华丽、幽默、辛辣、自然、口语化、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庄重、诙谐,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较浓。答题格式:这句话的语言(幽默风趣、朴素自然)突出了 特点(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 情感主旨。

    13、六、 句式结构。特殊句式:长短句、疑问句、倒装句、感叹句 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感叹句:直属胸怀、感情强烈 倒装句:强调,充分表达作者感情 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易,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结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前后照应、 总结上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答题格式:采用了 句式特点(结构上),达到了表达 效果,表现了情感主旨。即:语言特色举例分析表达作用7、 形象的感知和概括。提问方式: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

    14、点。2、简要分析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考点一:人物形象(考虑以下4个方面)。1、 叙事情节。2、 细节描写。3、 时代背景。4、 评价议论。考点二、事物形象。外部特点:形态、声音、色彩、气味。内部特点:象征意义、精神品质、事物形象蕴含的思想情感。考点三:物象(主要物象和次要物象)的作用。提问方式:1、文章中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其象征意义。主要(中心)物象的作用: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情感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内容主旨作用。中心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

    15、选看其在表达主旨(象征、衬托)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2、艺术构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串连在一起;次要物象的作用1、从文章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2、内容主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反衬、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答题模板归纳概括型:依文意层次由表及里分点列举。作用分析型:形象自身内容主旨结构思路8、 内容要点概括。考点一、主旨概括。提问方式:1、联系全文,概括主旨。2、作者写作本文的

    16、目的是什么?请概括。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请结合全文概括。4、这篇散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1、分析关键法。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分,抓住了这些关键部分,就抓住了文章主旨。2、串联层意法。先归纳每段或每层的意思,再将每段(层)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3、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写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品格、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类通过

    17、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迹、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的,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考点二:局部内容概括。提问方式:1、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从段看,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思路读原文,知大意审题干,明要求找对应,析要点组织语言,加以概括考点三、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提问方式:1、,这是为什么?请简要概括。2、从全文看,的因素(理由)主要有哪些?3、结合文意,概括“我”为什么喜欢?4、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特点。5、从看,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

    18、、具有怎样的特点?答题技巧(三步法)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是概括原因还是概括特点。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果是特点,看清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在原文中找出题眼。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答题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域往往是要点所在区域。第三步,抓住本质,分类概括。在确定信息存在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9、 语言的品味与赏析。提问方式1、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2、有人称作者的散文“亦秀亦豪”。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品味语言特色题型答题思路:1、指出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再次是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放在最后)。2、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3、

    19、指出其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解答时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任何表达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即:语言特色举例分析表达作用10、 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提问方式1、作者描写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要分析。2、本文主要写了哪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变化的情况。4、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考点一、确定并分析文本线索散文线索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1、事物线索。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时间借助物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言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2、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

    20、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把活动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3、行踪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4、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5、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考点二、理清文本的脉络结构1、结构关系。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

    21、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结构技巧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映衬、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等。考点三、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提问方式: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句)?4、某段(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1、首句或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

    22、,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文章开篇如果是经纬网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2、中间句段的作用、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3、结尾句段的作用、首尾呼应(照应)而使文章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引人深思。4、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23、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11、 赏析表达技巧。提问方式1、文中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3、文章对大多用第人称,而在后文却用了第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技巧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2、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衬托、渲染、悬念、赋比兴、托物言志、动静

    24、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铺垫、正侧面结合。3、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4、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借代、反复、用典、顶真、互文。5、结构。开门见山:开篇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艺术效果:1、强调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2、总领全文。3、总起下文。4、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卒章显志:结尾点明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效果:1、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2、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3、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照应题目:文章正文与题目照应艺术效果:1、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2、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

    25、效。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与结尾照应1、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2、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前后照应:上下文间的前伏后应艺术效果:1、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2、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伏笔: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艺术效果:1、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2、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3、结构圆合严密。铺垫: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艺术效果: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线索: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26、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艺术效果:1、使文章叙述的事情更简洁明了,更容易突出主题,使中心明确。2、使读者有更清晰的观感。3、使文章有更清晰的逻辑,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文本探究(标题艺术、意蕴、启示感悟)考点一、探究标题艺术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常称为“文眼”“题眼”,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思想情感、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多重意思,能够帮助我们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高频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为评标题、换标题、拟标题等。提问方式:1、 文章以为

    27、题,有何妙处?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 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 说说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4、 给文章拟一个标题。5、 能否改为另一个标题,为什么?一、 标题的含义1、 联系表层含义;2、体会深层含义;3、联系全文内容;4、结合文章中心。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二、标题的作用:1、内容: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2、结构:贯穿全文线索。3、主旨:点明文章的主旨,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4、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对比讽刺,强化效果。5

    28、、效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三、标题好坏替换探究1、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为“好”或“不好”,“行”或“不行”。2、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3、比较原标题与要替换标题的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上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来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四、 为文章拟写标题答题思路。1.写人的文章:主人公性格2.叙事的文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3.咏物或借物抒情的文章

    29、:以该事物为标题。4.以文章线索为标题。5.以文章主旨为标题。考点二、意蕴探究提问方式: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句、段)内涵的理解。2、请探究文本中的某一事包含了哪几层深意3、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答题技巧1、从不同角度探究。探究视角: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2、从不同层面发掘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表层意蕴: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材

    30、料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倾向。深层意蕴民族心理:1、精忠报国;2、崇尚自然;3、中庸,稳重;4、追求大一统;5、安土重迁,叶落归根;6、爱好和平,厌恶战争;7、知足常乐,吃亏是福等等。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学科认知:主要指哲学道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考点三、探究启示感悟提问方式:1、第段中传达了作者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经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体验的感受。2、请你指出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说说你的理解。3、你认为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答题技巧答题角度:文本角度要从文本中抽取语句,提炼认识与启示。还要借助文本中的相关语句提炼思想,认识体味。个人角度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分析社会角度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当具备的社会意识就是要为社会做些什么,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答题步骤第一步:读懂原文,提炼主旨,然后把主旨升华为一种人生哲理;或者把原文中的形象、事件或某一部分等升华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感悟。第二步:明确观点,把总结的人生哲理或人生 充当答案的观点。第三步:结合文本,分析观点的体现之处。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初中散文知识点整理)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