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练习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3681
资源大小:8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练习含答案解析
1、第四单元 相关读物中庸节选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 D子庶民也解析:D 项,子: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对待。其余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A 项亲友,B 项愚人,C 项贤人。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A致中和,天地位焉 致:达到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措:放下C小人反中庸 反:反对D子庶民,则百姓劝 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解析:C 项,反:违背。答案:C3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B知者过之,
2、愚者不及也C填然鼓之 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解析:例句与 A 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指示代词;C 项,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D 项,结构助词,的。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从容中道,圣人也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C好学近乎知 D吾从而师之解析:A 项古义:自然而然。B 项古义:审慎地询问。D 项古义:从,跟随;而,连词,表动作的承接。答案:C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句是( )A致中和,天地位焉 B子庶民也C来百工也 D知耻近乎勇解析:A、B 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 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69
3、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A率性之谓道 率:遵循B发而皆
4、中节 中:适合,符合C万物育焉 育:繁育,生长D中庸其至矣乎 至:达到解析:D 项,至:至道(最高的道德标准)。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恐 惧 乎 其 所 不 闻中 庸 其 至 矣 乎 ) 君 子 之 中 庸 也小 人 之 反 中 庸 也 )C. D.道 也 者 , 不 可 须 臾 离 也德 者 , 本 也 ) 莫 见 乎 隐人 莫 不 饮 食 也 )解析:A 项,第一个“其”是代词;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 。B 项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均为助词,表停顿;D 项均为无指性代词,没有什么、没有
5、谁。答案:A8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 ,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 ,是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B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是因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他还说:中庸之道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做到,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C作者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样。D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好走极端。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解析:B 项“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做到”一说有误,原文强调“贤者过之” ,即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答案:B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译文:_(2)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译文:_答案:(1)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2)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