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坛经》两则练习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3687       资源大小:45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坛经》两则练习含答案解析

    1、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经典原文 5 坛经两则李叔同,留学日本首演茶花女 ,揭开中国话剧史的序幕;又以音乐绘画,刷新故国视听。他英姿翩翩,文采风流,从者如云,才名四播。现代中国文化,正待从他脚下走出婉约清丽一途。突然晴天霹雳,一代俊彦转眼变为苦行佛陀。娇妻幼子,弃之不顾,琴弦俱断,色彩尽失,只换得芒鞋破钵、黄卷青灯。李叔同失落了,飘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师,千古佛门又一传人。(余秋雨庙宇)佛 法 本 无 顿 渐 分 , 人 性 却 有 迟 与 疾 。美字体赏美文慧能的“顿悟”说要了解慧能的“顿悟”说,首先要谈他那著名的脍炙人口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此偈是依据敦煌法海本坛经抄

    2、录。其中“佛性常清净”于后来惠听等本坛经则为“本来无一物”(后来这一偈语最为流行 )。慧能的偈是针对神秀的偈而作。当时慧能和神秀同在安徽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 弘忍门下,神秀在寺内为上座和尚,慧能在寺中为服劳役的行者。当时慧能和神秀都是响应弘忍的号召作偈的。神秀作偈先于慧能,他的偈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以上两首偈反映慧能禅学与神秀禅学之不同,即“顿悟”和“渐修”之不同。神秀求佛的途径仍不外传统的禅定,所谓“时时勤拂拭” ,即是经过坐禅( 禅定)获得智慧,坐禅时排除邪念如同拭去尘埃,以保持心性的清净。慧能则以“顿悟”取代“渐修” ,否定禅定。他提出:“佛性常清净”

    3、,认为佛性本来清净,没有尘埃沾染,从而否定求佛要有渐修即拂拭之功。慧能这个主张标志着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场革新。慧能常以“自悟” “言下即悟” “一闻便悟”来形容“顿悟” 。 “自悟”指主体觉悟,这种觉悟生于主体所固有的明觉,并非由于主体以外的启示。所谓“言下即悟” “一闻便悟”指觉悟之速,即“刹那”之间即悟。由不悟到悟没有认识上层次之分,无须经由坐禅去获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面所引慧能偈和神秀偈的区别,不仅表现为禅法上的不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为禅学理论上的区别。慧能强调“佛性常清净”(或“本来无一物”),较之神秀“时时勤拂拭” ,其佛家境界为高。当时弘忍评价神秀偈说:“汝作此偈,见即来(未

    4、)到,祗到门前,尚未得人。 ”(坛经第七节)弘忍认为神秀之偈有益于修行,但理论上尚欠深刻,因此说他“祗到门前,尚未得入。”慧能当时正在弘忍门下服劳役,听到唱诵神秀偈时,亦与弘忍看法相同,据坛经记载:“惠能一闻,知未见性。 ”“见性”指“明心见性” ,喻谓对佛法之深刻领悟。慧能当时针对神秀之偈另作一偈。当弘忍见到慧能偈时,口上虽未称许,心中却甚佩服,于是便决定传法衣给他,要慧能继承法嗣,这即是慧能所以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根据。弘忍付法衣给慧能时说:“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坛经第九节)法衣(袈裟)作为传法的凭证(信禀),而传法则是以心传心,说明法即是心法,心法要靠“自悟”

    5、 ,即“顿悟” 。这说明弘忍已有“顿悟”主张,慧能即常说他提倡的大乘“顿教”受传于弘忍。佛经蕴含着极强的哲理,看似平淡的一句,却参透了人生的本质。请选取你熟悉的一句佛经进行阐发,并说说你的理解。角度 花未全开月未圆。示例:花开半时偏妍,花开全时浓烈;月圆是一种贪婪,月半是一丝惆怅。花未全开,月未圆半未全,才是一种境界。一条抛物线,当它爬至顶峰,接踵而至的,必是急剧俯冲的悲哀。历史长河中的跌宕起伏也如此。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巅峰之期,笑傲苍穹。而唐朝随着遗留的诗篇,香消玉碎;清朝则背着丧权辱国的骂名,灰飞烟灭。“全”若是一时之幸, “半”则为一生之福。勿说人,且谈物。那在艳阳下绚丽多彩的肥皂泡,

    6、随风轻扬。那是大自然与人的杰作,人赋予其生命,阳光添其外衣,但它却是易碎之物。你若吹得过胀,则其命不久矣,但你若吹得适宜,不至饱满,化为飞沫固然是不变的结局,可至少延长了它的生命,也延长了它的美丽。正如清人李密庵所说:“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一、基础巩固1下列“传”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便传顿法及衣A世人尽传南能北秀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舍相如广成传舍解析:例句与 B 项均为动词,传授。A 项动词,传说;C 项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D 项名词,招待宾客的馆舍。答案:B2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

    7、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为天下兴利除害 B如姬之欲为公子死C衣将为信禀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解析:C 项,动词,作为。A、B、D 三项都是介词,替。答案:C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悟言一室之内D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解析:A 项, “拂”同“弼” ;B 项, “景”同“影” ;C 项, “悟”通“晤”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何以渐顿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解析:D 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唤慧能堂内,说

    8、金刚经 说:讲解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居住C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 住:担任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解析:B 项,住:停留。答案:B6下列句子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 B五祖夜至三更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小学而大遗解析:A 项,古义,鸟兽的爪和牙;今义,坏人的党羽。C 项,古义,报仇;今义,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D 项,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710 题。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

    9、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名词,原因)B温故而知新(名词,旧知识)C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D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解析:A 项,故:连词,所以,因此。答案:A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 此 便 立 南 北 不 如 因 而 厚 遇 之 , 使 归 赵 )B. 何 以 渐 顿 夫 夷 以 近 , 则 游 者 众 )C. 见 有 迟 疾 君 既 若 见 录 , 不 久 望 君 来 )D. 且 秀 禅 师 , 于 南

    10、 荆 府 当 阳 县 玉 泉 寺 住 持 修 行 且 夫 天 地 之 间 , 物 各 有 主 )解析:D 项,均为连词,况且。A 项:介词,因为;介词,趁机。B 项: 介词,表凭借;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又、并且等。C 项:名词,见性;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答案:D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译文:_(2)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译文:_答案:(1)(禅宗南北二派的)佛法虽然都是同一个宗派,传人却有南北的分别,所以就有了“南能北秀”二宗的分别。(2)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的根器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渐、顿之别。10文

    11、中说“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 “一宗”指什么?“南北”又指什么?答:_答案:“一宗”指五祖弘忍;“南”指六祖慧能, “北”指神秀。三、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慧能拜师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 ,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

    12、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 ”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节选自坛经卷二)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慧能得钱,却向门前 却:回头B从何处来持此经典 持:拿来C慧能闻说,宿业有缘 宿:准备D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 发:安排解析:C

    13、 项, “宿”的意思是“过去的” “平素的” 。答案:C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艰 辛 贫 乏 , 于 市 卖 柴 我 于 彼 听 见 大 师 劝 道 俗 )B. 即 得 见 性 , 直 了 成 佛 人 即 有 南 北 , 佛 性 即 无 南 北 )C. 便 即 辞 亲 , 往 黄 梅 冯 墓 山 因 此 便 立 南 北 )D. 今 故 远 来 礼 拜 和 尚 既 欲 结 大 义 , 故 遣 来 贵 门 )解析:A 项, “于” ,都是介词,表处所。B 项, “即” ,副词,就;连词,却。另注意“人即有南北”的“即”也不同于第句中的用法,这里的意思是“是” 。

    14、C 项, “便” ,都是“就”的意思。D 项, “故” ,都是“特意”的意思。答案:B13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组是( )忽见一客读金刚经 ,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A BC D解析:是描述弘忍大师的。是慧能要求弘忍传授佛法的,只能显示其学佛法的热情,不能表现其悟性。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A1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

    15、经 ,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B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 ,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象当时传法的盛况。C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解析:D 项, “迫不得已”理解错误。原文为“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大师更不言” 。答案:D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译文:_(2)时有一行者,遂

    16、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译文:_解析:(1) 句中 “乃” “持”是翻译的重点,同时注意疑问语气。(2)句中 “行者 ”不同于现代汉语, “踏碓八余月”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答案:(1) 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2)当时弘忍大师身边正好有一个还没有剃发的出家人,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碓舂米的活儿。参考译文:慧能的父亲,原来在范阳做官,被贬官后又遭流放,到了岭南,成了新州的普通百姓。慧能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孤儿寡母,辗转迁徙来到南海,过着艰辛贫穷的日子,在集市上靠卖柴为生。有一天,忽然有一位客官买了慧能的柴草,于是让慧

    17、能把柴草送到客官所在的旅店去。到了客店,客官把柴草搬走,把钱给了慧能。慧能转身往门前走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人在读金刚经 ,慧能一听那人读的,心里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那人回答说:“我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了五祖弘忍和尚,现在他还在那里,弟子们有一千多人。我在那里看见弘忍大师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 ,就能够见性成佛 ,透彻人心。 ”慧能听说了这件事情后,认为自己本来就与佛教有缘,就立即告别了母亲,前往黄梅冯墓山,去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慧能说:“你是何方人氏,到这座山上来向我礼拜?你现在到我这儿来想要点什么?”慧能回答说:“弟子我是岭南人,新州的百姓,今天特意从远方来礼拜大师您,我不要求您给我别的东西,只求您给我传授佛法。 ”弘忍大师于是责问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蛮夷之族,你怎么能让我传授佛法给你!”慧能回答说:“人是有南方北方的区分,但对佛法的觉性却不分南北;蛮夷之人的身份当然和大师您不一样,但对佛法的觉性能有什么差别呢?”弘忍大师想再与慧能谈论一会儿,发现有许多弟子在旁边,弘忍大师就不再说什么了。于是安排慧能让他跟随其他弟子去干活儿。当时弘忍大师身边正好有一个还没有剃发的出家人,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碓舂米的活儿。


    注意事项

    本文(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坛经》两则练习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