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240014       资源大小:68.8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1、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 。 ( 礼记大学之道)(3)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由盛转衰原因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儒家主张尊君,这是从孔子开始的。但是,孔子并不主张君主个人独裁。 君对于臣,也要遵守一定的制度;对君的行为要有一定的约束。(摘自张岱年孔子哲学解析)人君如有过失,应该进行谏诤。孔子认为不辨是非的“言莫予违”(不要违背“国君”的话)足以丧邦。人臣事君,要有一定的原则;孔子也要

    2、求君主遵守一定的原则,他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也意味着,孔子虽然主张尊君,却不同意一人独裁。A. B. C. D.(2)有些小说写人,好人好得十全十美,坏人坏得彻头彻尾;红楼梦注意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下面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3分)A.薛蟠误将唐寅说成“庚黄”时自嘲:“谁知他糖银果银的”,透出不呆的机智。B.薛蟠与冯公子争买香菱,放纵家奴打死人,竟如同没事人一走了之,显出他的暴虐可恶。C.柳湘莲因尤三姐事出走,薛蟠派人寻柳未果,陷入悲痛中,显示他待人真诚可爱的一面。D.小说常写好人被冤枉;宝玉挨打,薛蟠被诬作告密者,这种写法能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3、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收入调节与收入差距的缩小 厉以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对收入及其分配状况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从积极作用来看,在市场机制之下,企业和生产者个人的积极性可以被调动起来,效率可以提高,从而对总产值的增长有利,总产值的增长则又导致可供分配的产品总量的增长。此外,在市场机制之下,企业将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动和消费者的意愿进行生产,资源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利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也将改善可供分配的产品的供应状况。在市场机制之下,个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一定不合理。比

    4、如,由于个人劳动努力程度不同和劳动熟练程度不同而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具有合理性;又比如,即使在合法经营前提下,经营者也会因承担风险程度的不同和经营能力的不同而在收入上有差距,这种收入差距也有合理的因素。但不能否认的是,个人收入差距的偏大如果来自机会的不均等,或者来自现行政策所允许的非劳动收入部分(包括雇工经营收入、股票升值收入、租金收入等),就不能被认为是合理差距。共同富裕要求缩小人们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使收入差距不至于过大。对于个人收入差距的不合理部分,固然要设法予以缩小,即使是个人收入差距中的合理部分,也要避免其差距过大。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收入调节的目的正在于此。市场在收入调节方面的局

    5、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市场本身缺乏一种可以缩小人们收入差距或避免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的机制。市场在这方面至多只能发挥以下两种作用。第一,市场可以刺激收入较低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如接受业余教育以提高技术文化水平,如出色工作、改善经营、学习他人经验以增强获取收入的能力),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第二,市场竞争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偶然的机会,它们有可能使一些人迅速由富变穷,也可能使另一些人由穷变富,从而缩小人们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在市场可能起到的这两种作用中,第一种作用的影响面是有限的,因为一些低收入者之所以难以较大幅度地增加收入,并非由于自己不努力或不愿学习技术、文化,而是由于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环境

    6、不同,机遇也不同,既然市场不可能向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人提供同等的机会,那么市场也就不可能普遍地缩小人们收入之间的差距。至于上述市场的第二种作用,那么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假定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纯粹依赖偶然的机会,那就不具有普遍性,更何况,在这些偶然机会之下,同样有可能使一些富者变得更富,使穷者变得更穷,那岂不是使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大了?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是必要的。政府进行这种收入调节的依据有二:第一,政府之所以应对个人非劳动收入中超过一定数额的部分征税,是因为这些非劳动收入归根结底由劳动者创造。第二,政府之所以应对个人劳动收入中超过一定数额的部分征税,是因为在社会主义

    7、条件下,个人的劳动收入并非唯一取决于个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资源状况、生产条件、价格水平的不同也会使个人的劳动收入产生差距。可见,无论是个人的非劳动收入还是个人的劳动收入,只要超出了一定的数额,政府就有理由征收个人所得税或收入调节税。由个人的非劳动收入或个人的劳动收入积累而成的财产,在继承或转移时,如果超出了一定的数额,政府也有理由征收继承税或财产转移税。但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不能用平均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共同富裕,不能把共同富裕理解为把人们的收入拉平。如果那样做,不仅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原意,而且在客观效果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也不利,因为这既会挫伤个人经营、储蓄、投资的积极性,也会挫伤个人劳动的积极

    8、性。这也意味着,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税,或征收继承税、财产转移税,都应有合理的起征点,有适当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率、收入调节税率以比例税率为宜,继承税率、财产转移税率以累进税率为宜。(选自论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道路,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5)3.根据第段,概述市场机制对收入及其分配状况的积极作用。(3分)(不得超过80字)4.第段说,市场机制造成收入差距扩大不可避免,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收入差距扩大是必然趋势,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差距会越来越大。B.劳动者技术的熟练情况与努力工作的程度差别越大,收入差距越大。C.老板比工人承担的风险大,工作能力强,收入远高于

    9、工人完全合理。D.炒股收益虽非劳动收入,但风险投资造成收入差距加大,也属合理。5.第段画线句的隐含前提是 。(2分)6.第段的论证逐步深入,请对作者的思路加以概述。(5分)7.第两段是如何进行辩证思考的,请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8-11题。(16分)为何是西湖 叶辛多少年里,我始终觉得,世人需要一个西湖,人生需要一个西湖,就是为了提供给人们一个休闲放松的美好去处。让青年男女们欢笑,让老年群体自在地回忆,让一户一户家庭感觉人世间的温暖,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西湖之畔欣赏夏月的绿荫与风荷,冬天里断桥上洁白的积雪,笼罩着烟雨的远山之秋和桃红柳绿的春天。仅仅是这样吗?如果仅是如此,我就

    10、不会去了又来,一般来说,人们对重复游历同一景点是会厌倦的。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西湖情有独钟,留下那么多、那么多的诗篇。环湖而建的,还有一幢连一幢的名人故居。围绕西湖的,还有一个比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这些政界要人,这名士骚客,这些商贾巨绅,他们不但喜欢西湖,还要在西湖边居住下来,天天守着西子湖畔不愿离开,难道西湖的水到了冬天不寒冷?难道杭州的夏天不同样要经历灼热难忍的那几天?天下西湖三十六,今浙江省境内,叫西湖的湖泊就有几处,为何世世代代的人们只记得杭州的西湖?西湖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西湖神奇的谜底到底是什么?我试着想要一探究竟。我先是从历朝历代文人们留下的诗篇中寻找这一答案。西湖有历史,这

    11、历史联系着杭州的由来,这历史让人浮想联翩,北宗和南宗,明朝和清朝,让人情不自禁会产生思古之幽情,引起一番对人生和命运的沧桑之感。不是吗,精忠报国的岳飞和决战制胜的于谦,最终都得到了一个冤死的结局,难道不令人感愤慨叹。西湖的人文更因所蕴含的历史内容而无比丰厚,那传之久远的神话,那一段一段佳话,那湖畔的各式建筑里一个一个凄美动人的传奇,广为流传的苏小小和白蛇传的故事,风月案,人鬼情人们尽可以从这些既像传说又似真情的故事中,读出人物所处时代的风情俚俗、世态演变。西湖的湖山、林泉、路堤,四季分明不同的美景,更是吸引着人们一次一次走近它、游历它、能爱它的缘由,秋日里的满陇桂雨,让如潮的游人们涌来;春季里

    12、的龙井茶,让一拨一拨的新老茶客涌来,还有冬日的梅,夏天的荷,和西湖离不开的美食,都让西湖这一泓碧水,环湖生长的绿树浓荫,有了比他处更诱人之处。所有这一切的一切,仍然不能解开我心中的疑惑,仍然不能揭示西湖如此令人神往和吟咏的原因。 就此我也试着询问过巴金老人。巴老青年时代就眷恋西湖,在他中年编撰的巴金文集十四卷中,他留下过和同时代的文人们在西湖畔的照片。从1960年开始,直到1966年,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他都要和夫人萧珊到杭州小住几天。他说,“每年清明前后不去杭州,我总感觉好像缺少了什么,并去几处去不厌的地方,例如灵隐、虎跑或者九溪。”巴老说到的这几处地方,现在都已经是游人如织的景点,都挨着西湖

    13、。到了耄耋之年,巴老还是年年要到杭州去,住在西湖之滨。每年的五一前后启程,十一前后回到上海。由于工作关系,我也每年必在这个时间段去拜望他,除了在室内谈天说地,时常还在夕阳西斜时分,推着轮椅到西湖边上。这个时候老人经常不言不语,保持着沉默,静静地倾听着湖水拍岸的声音,目光深情地眺望着西湖远远近近的湖光山色。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在旁边注视着他,心里说:老人是在想什么呢?他是在怀念青年时代吗?百岁前后,巴老生活在病榻上,我去医院探望他时,他操着四川口音对我说道,“康复一点,就去西湖看看”是什么,让巴金老人如此深情地眷恋着西湖呢?也许是久思必有回报。有一天,我陡地醒悟过来,何必去向老人询问,何必到诗文和

    14、秀美的自然景观中寻求答案。问问我自己呀,为什么我这样喜欢西湖,为什么我对西湖的四季百看不厌?我的50岁生日是在西湖边上度过的,一家三口人,买了一只小小的蛋糕。我的60岁生日也是在西湖边上度过的,十五六个好友,切开一只大蛋糕,还请饭店奏响了“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这都是在秋天,是在十月小阳春的日子里。白天在湖旁公园里散步,明丽的阳光之下,周围往来游人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那个时候,我的心情特别喜悦,我的神情出奇地轻松,我感觉到生活是那么美好。无论是亲人和友人,都对我说,你年轻了好几岁。是啊!正是青春,西湖的魅力在于唤起人的青春,西湖的真谛在于让人想到青春的美好。西湖的湖光山色,西湖的璀璨夜晚和静谧

    15、清晨,西湖的景物和人文,西湖的千秋万代使之久远的诗文,都会让人联想到青春和人生的悲欣。揭开了这一疑惑,我释然。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2.11.15,有删改) 西湖晨思 薛保勤雨中的西湖有诗。悠长的、散淡的、迷离的、凄美的、昂然的、激越的、不紧不慢的、不瘟不火的,淡淡的忧伤,浓浓的闲适它会依照不同人的心境,不同人的需求,给你不同的“诗”。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的,晴有晴的美,阴有阴的美。西湖的景是有灵性的,西湖的美是含蓄的。然而,西湖的美不仅限于此。在这样一个有限的范围里,“云集”“交织”了那么多人文景观。西湖是一本奇妙的“读图时代”的书。一经接触,就让你走进了历史。它帮助你看“图”解“文”。

    16、出杭州宾馆沿湖西行百多米,武义士墓、苏小小墓、秋瑾墓、西泠印社、中国篆刻博物馆、浙江博物馆、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还有关于吴昌硕的、黄宾虹的、启功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岳飞,“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山水一旦附加了人文价值,就会有点石成金的妙用。西湖,让我们心仪的不仅是自然。一草一木总关“情”,一楼一台总关“事”,似乎它的每一个角落都藏有故事,每一座院落都藏有人生。它的周边浓缩了太多的中国经典,浓缩了太多的“人”与“文”。这种“自然”与“人文”交融,使西湖的美多了一层层耐人寻味的意蕴。这西湖山水就给了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慨叹。景是支撑,文是魂。西湖的文化不是急功近利的,而来自历代西湖人坚持不懈

    17、的文化创造、积累和传承。这种文化有根、有缘、有境、有界。它是儒雅的、经典的、脱俗的,又是大众的、草根的。它是博大的、多元的、包容的。它属于英雄,也属于百姓。西湖留给你的绝不仅仅是风景。(选自解放军报2013.4.2)8.概述第一篇文章相关内容,回答标题的提问:为何是西湖?(2分)9.为何是西湖第段回忆与巴老的交往,分析该段对解释“为何是西湖”的作用。(4分)10.涉及西湖的散文一般会细致描写湖景,以上两文却未将景物作为描写重点,请分析其立意上的特点。(5分)11.散文追求“以我观物”的别致,有人说第一篇文中有“我”,第二篇文中无“我”,故有高下之分。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作阐释。(5分)(三)

    1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赠故人马子乔之六 南北朝鲍照宝剑双蛟龙 唐李白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忽分形。雌沉吴江里,雄飞入楚城。吴江深无底,楚阙有崇扃。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神物终不隔,千祀倘还并。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电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殁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注双剑故事见晋书张华传,雷焕看到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断定是宝剑之精,后深掘地下四丈,得双剑。雷焕留一剑,另一送张华。雷焕死后,其子带剑行经延平津,剑忽然从腰间跳入水中,让人到水中去寻,不见剑,但见两条龙在水底。倘:可能。指剑

    19、舞动时,光如芙蓉初开。冲,当。风胡,古之善相剑者。12.对上面两首诗(以下简称赠故人宝剑)的体裁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1分)A.赠故人是古体诗,宝剑是近体诗 B.赠故人宝剑都是古体诗C.赠故人是近体诗,宝剑是古体诗 D.赠故人宝剑都是近体诗 13.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鲍诗先写分离情景,再写分别后难以重聚之痛,最后翻新出奇,突显友情之深。B.鲍诗以物喻人,写分离苦情仍显刚健,高亢嘹亮,在六朝绮靡诗风中独树一帜。C.李诗中宝剑宛如蛟龙飞腾,又如雪花映照芙蓉;剑光照射天地,快赶上闪电了。D.李诗写善于识剑者风胡子亡毁,宝剑仿佛因此而潜藏锋芒,暗含知音不在之叹

    20、。14.两首诗都写到了“双剑”,用意有何不同?请引用重点句子加以分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 王忠夫妇墓志 明李东阳公讳忠,字以诚,陕之西安人也。少习经史大义,尤工楷法,素孝友。父丧终慕,奉母甚谨。母好施,值邻族贫者,或倾囊给之,公极意承顺,略无靳色。母安其养,年至八十有七而卒。兄疾革,公问所欲,曰:“吾生不能给汝,今且死,敢以儿女望汝乎!”公泣曰:“吾兄之子,犹子也,某不敢负。”后抚其子政及二女,皆为婚嫁。有二姊:一嫁林氏,家中衰,衣食殡殓皆其手出;一嫁叶氏,早寡,并育其子于家。戚党俞教谕春有遗孤,亦留为娶妇。一门三姓,同爨而居,人以为难。公性本严毅,不苟合,

    21、而厚伦尚义乃如此。初事举业,夺于家政,则以付敞曰:“汝为我成之。”忽遘疾卒,年五十有二而已。娶袁氏,甫期而卒,继娶于张,是为太恭人。夙闲礼度,奉姑外不敢与姒齿居。恒以俭勤佐家,公甚赖之。公卒,二甥者皆去,太恭人独专阃政,慈幼抚下,老不自佚。少子敔早逝,教敞尤切。敞自有禄秩,迎养京邸十有余年。太恭人每夜五鼓辄趣使入朝,与二三邻妪谈笑为乐。比其婿叶森为京卫武学训导,岁时燕会,子婿妇女举觞称寿。太恭人年益高,而动履日裕,怡然若居其乡。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呜呼!王氏再世失怙,而母皆老寿以成其子之贤,至是尤显。然其培植之厚,仪型之正,于公之德不亦益可验哉!15.写出下列加

    22、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 素孝友( ) (2) 太恭人每夜五鼓辄趣使入朝( )16.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 公极意承顺,略无靳色( )A.阻拦 B.吝惜 C.固执 D.耻笑(2) 夙闲礼度,奉姑外不敢与姒齿居( )A.悠闲 B. 伺候 C. 娴熟 D.参与17.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兄疾革,公问所欲,曰:“吾生不能给汝,今且死,敢以儿女望汝乎!”18.对第段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B.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C.大夫士登堂而拜

    23、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D.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19.下面是乡土中国家族一章中对中国乡土社会家族“绵续”特点的描述,请据此分析上文中王忠夫妇是怎样担负家族责任、促进家族绵续的。(4分)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20.李东阳为王忠夫妇写墓志主要是看重其子王敞,简析王敞哪些行为令李东阳嘉许。(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筠隐记 明唐寅筠之为物也,其圆应规,其直应矩,虚中足以容,贞外

    24、足以守,故称为材。舍筠而他求,取以为材者,则未能备众异之若是也。岂惟筠哉?夫人亦然。故君子之以材称者亦备。一规一矩,悉应法度,由中达外,无不当理,是特筠之性特异于人耶?盖天之生材,不备众美则不能为世用,则必异之厚之,出于等伦。故筠之生,森然而直其外,盖自规也,毅然而圆其中,盖自虚也。为君子者,取法乎此,则上可以事君,内可以事亲,律己以贞,应物以虚,无所施而不可矣。秦君仁之,有材之君子也,和以处众,敬以方外,言貌动止,一由规矩。所居之斋,植筠为陴,朝退晏清,必与相对,故以筠隐为称,俾余记之。窃谓筠与秦君,皆天挺之美材也,道义相同,契好自合,法其美以为己之美,远取诸物而近取诸身。故秦君事今睿主,靖

    25、恭乃职,晨夕不怠,沾沾休光,隆重深益,是盖得筠之为助不少,抑亦秦君之善于取法也。故为记之。注:筠:竹子。等伦:同辈,同类。应物:谓待人接物。方外:谓为使身外事物合乎规范。陴(p):城上矮墙。休光:喻美德或勋业。21.填入第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A.之 B.乎 C.哉 D.焉22.对第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竹子备于众美的特性是为了超然于众人之上,为世所用。B.君子要取法于竹,学习它的正直、坚毅,毫不圆滑世故。C.秦仁之就是一位有材君子,待人接物,举动皆符合规矩。D. 秦仁之以“筠隐斋”名其室,遂请唐伯虎写了这篇文章。23.第段说“筠与秦君,皆天挺之美材也

    26、”,请从全文中摘录相关语句,完成下表。(3分)筠秦仁之和以处众敬以方外一规一矩,悉应法度 24.第段说君子取法竹之优点是“上可以事君,内可以事亲”,这种借物寄意写法的关键是寻找“物象”与“意旨”之间的联系。本文“象”“意”的联系是否紧密,请评析。(4分)三 写作 70分25.写作。甲:道路坎坷不平,人心也不平,这世上大概只有水是平的。乙:水也不平。你没看到,高处的水与低处的水根本就不在一个平面。上面的对话引起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041.(5分)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5分)

    27、(1)(2分) C (2)(3分)B3.(3分)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积极性,提高效率并增长总产值;增长总产值,为分配储备了充沛的资源;企业根据供求状况进行生产,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产品供应状况。4.(2分)B5.(2分)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追求6(5分)作者首先指出市场调节作用的局限性:市场只能刺激低收入者努力致富和竞争中偶然机会促成贫富变化;接着分析低收入者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大幅度提高收入的原因,而偶然机会造成的贫富分化更难以缩小贫富差距;既然市场调节作用有限,政府就须通过对个人收入中超过一定数额的部分征税,调节个人收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摘录而无分析,每点得1分;概述分析

    28、过程,每点得2分;5分为止)修改补充:三段段意概括各1分第四五段的关系:分析原因、进一步阐述其局限性1分第六段:基于上两段的结论、给出解决方法1分7. (4分)原答案:先分析政府对超过一定数额的非劳动收入和劳动收入征税的合理性,并强调这些收入积累的财产在继承和转移时也需征税;(1分)修改:写出前半句即得1分原答案:再指出,征税的目的不是拉平收入,平均主义会挫伤个人劳动和经营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分)修改:再指出两种对共同富裕的错误认识:平均主义和拉平收入。1分 通过假设来否定并指出这两种错误认识不利于经济发展会挫伤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分原答案:在提倡征税与拒绝平均

    29、主义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要对税率的起征点和税率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既促进共同富裕又保障劳动者的积极性。(2分)修改:从而进一步强调并肯定合理征税的必要性(即促进又保障)1分8. (2分)西湖的景物和人文会让人联想到青春(1分)和人生的悲欣(1分)。修改补充:一点一分,如果写开头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不给分,如果只概括中间部分写到人生命运沧桑,没有写到青春只给1分9. (4分)巴老青年时代眷恋西湖,西湖留下了他青春愉快的记忆;(1分)中年,巴老和夫人常在杭州小住,西湖美景让他们百看不厌;(1分)晚年,巴老每年五一到十一期间长住西湖之滨,沉醉于湖光山色,享受并回忆在西湖边度过的美好时光;(1分)以巴老与西

    30、湖的关系,引发作者的思考,并点明本文的主题:西湖让人联想到青春和人生的悲欣,所以无比迷恋西湖。(1分)10.(5分)第一篇立意在追问西湖魅力到底在何处;(1分)作者先提出西湖美景有休闲放松功能,再写西湖深厚的人文历史,但其魅力绝非止于此;(1分)最后写与巴老的交往,才慢慢感悟到“西湖让人联想到青春和人生的悲欣”是其最大魅力这一结论。(1分)第二篇立意在篇末揭示:“西湖留给你的绝不仅仅是风景”,景物不是本文描写的重点(1分)作者旨在歌颂凝聚在西湖上的“文化创造、积累和传承”。(1分)11. (5分)答案示例 第一篇文章不断追问“我”与西湖的关系,思考“我”为何如此迷恋西湖;(1分)作者认为,西湖

    31、熔铸了“我”以及“我们”青春的记忆、人生的悲欣往事,可以视该文为有“我”;(1分)第二篇文章集中叙写西湖的人文景观,表达对西湖文化的赞美,文章没有个体的“我”的记忆和明显的“我”的视角;(1分)但不能仅以是否有“我”对文章做高下之分,(1分)感情是否真挚、表达是否别致、思考是否深刻等都是衡量标准。(1分) 其他答案酌情赋分12. (1分)B 13.(3分)C14. (4分)赠故人以双剑离合作喻,暗喻自己和友人分开;最后一句,强调对故人的思念、期盼重新聚首。宝剑“风胡殁已久”句,诗人以宝剑自比,感叹识得宝剑的风胡不再;最后一句,诗人自信终有被赏识之时。 (各1分)15.(2分) (1)友 名作动

    32、,对兄弟友爱 (1分) (2) 趣 通促,促使(1分)补充:1)友爱,友善 ,对人友善2)通假字可不写,催促、促使,督促16.(2分)(1)B(1分) (2)C(1分)17.(5分)哥哥的病情危重,(1分)王忠问他有什么愿望,(1分)哥哥说:“我活着的时候不能供养你,(1分)现在就要死了,(1分)怎么敢指望你照顾我的儿女呢!” (1分)18.(3分)C19.(4分)王忠在父亲早逝的情况下承欢安养母亲;(1分)抚育兄长的子女,安置好两位姐姐的生活,照顾亲戚的遗孤,“一门三姓”传为佳话;(1分)王忠继夫人张氏孝敬婆婆,勤俭持家,在王忠过世之后培养儿子王敞成才,维持和睦家风;(1分)自己也得到后代孝

    33、养,“老寿以成其子之贤”。(1分)20.(3分)能孝养安葬父母,能继承父辈之志,(1分)获得天子的嘉奖,光耀门楣,(1分)使淳厚高尚的家风世代传承。(1分)修改:能孝养安葬父母(1分),能继承父辈之志,(1分)获得天子的嘉奖,光耀门楣,(此分删去)使淳厚高尚的家风世代传承。(1分)最后一段通过侧面描写突出贤德(1分)21. (1分)D 22. (3分)B23. (3分)虚中足以容/毅然而圆其中(1分) 贞外足以守/森然而直其外(1分)言貌动止,一由规矩(1分)24.(4分)答案示例:紧密。竹子作为物象,有其本身的自然特点,如中空、挺直等,(1分)作者要表现的是君子“事君事亲”的特质,于是在竹子

    34、的“中空”中发现了“容众”,在“森然而直”中发现了“规范自己行为”,在“法度”中找到了“规矩”,将竹子的自然形态与君子的人格追求联系起来,令人信服。(3分)回答“不紧密”,理由充分也可得分。修改:紧密。竹子作为物象,有其本身的自然特点,如中空、挺直、圆直合乎规矩等作者要表现的是君子“事君事亲”的特质,于是在竹子的“中空”中发现了“容众”“自虚”“虚心”,在“森然而直”中发现了“律己”“正直”“规范自己行为”,在“圆直合乎规矩”中找到了“行为合乎法度”,将竹子的自然形态与君子的人格追求联系起来,令人信服 。给分标准:竹子和君子品行的的关联共3点。答到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回答“不紧密”,理由充分也可得分,评分标准同上,三点合理理由给满分。25.(70分)参照2022年高考上海卷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