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 资源ID:241460       资源大小:1.62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8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8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1、2.动物的一生本单元以蚕的一生研究为载体,由蚕的一生延伸到昆虫的一生,再到更多动物的一生。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构建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通过对不同阶段蚕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整个单元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2个部分。第1课和第36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蚕长大了”“蚕变了新模样”“茧中钻出了蚕蛾”与“蚕的一生”,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课和第78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动物的繁殖”与“动物的一生”,是对蚕卵、蚕的繁殖、

    2、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动物的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感受动物生命过程的丰富多彩。小学生天生对动物感到亲切并充满好奇,饲养小动物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活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对身边的动物有过初步的观察和研究,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动物的生命周期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对养蚕充满兴趣。不过,小学生对饲养蚕宝宝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地观察与记录的能力。1努力做到科学的立场与学生的立场相统一。实施本单元的教学时,既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观察研究、收集和分析信息、交流探讨等探究能力

    3、,又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等探究能力。因此,教学应采用设疑激趣、观察记录、交流讨论等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对动物生命活动现象及生命周期的认识。2努力做到教材的编排与其他的内容相适应。由于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足够的时间,学生在观察蚕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状况,例如教学间隔过长,学生遗忘作业;意外状况频繁,学生难继续;作业本身难度高,学生易受挫;评价激励不当,学生无动力等。面对这些状况,可以灵活处理教科书的编排,如与另一个单元的内容交叉开展,这样既与学生养蚕的进度保持相对一致,又保证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完成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第1课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材P222

    4、4)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2.知道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3.知道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4.知道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2.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4.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科学态度目标1.对观察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3.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科

    5、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桑叶、养蚕用的纸盒、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蚕房的制作视频、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蚕的图片。)你们认识这个小动物吗?(预设:它是蚕。)你们养过蚕吗?(预设:养过;没养过,但是见过。)你们知道有关蚕的哪些知识?(预设:蚕要吃桑叶;蚕会吐丝;蚕会结茧;)2.揭题:像蜗牛和鱼一样,蚕也是从卵开始它的生命历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板

    6、书: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关于养蚕的已有经历和已有认知,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起点,揭示本课课题。卵:成熟的雌性生殖细胞,一般呈球形或卵圆形,内含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动物发育的第一个阶段。不同类动物的卵,大小差别很大。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观察蚕卵1.过渡:你们观察过蚕卵吗?它是什么样的?(预设:观察过,蚕卵很小,像一粒粒的小芝麻。)蚕卵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2.活动:给各小组分发蚕卵,引导学生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提问:在观察的过程中,大家产生了什么疑问吗?(预设:为什么蚕卵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蚕卵中心有小孔?蚕卵中心的凹陷是什么)4.

    7、讲解:蚕卵的颜色不同表示它所处的时期不同。一般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淡红色或浅褐色,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然后一直到孵化前都不再发生变化。白色且上面有小孔的卵是蚁蚕(蚕宝宝)从蚕卵中钻出来后留下的卵壳。蚕卵上的凹陷叫卵涡,一般呈椭圆形,如果呈三角形或有棱角则为死卵。5.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关注不同颜色的蚕卵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探索二: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1.过渡:大家刚才观察到了蚕宝宝从卵中钻出后留下的白色卵壳,像蚕宝宝这样,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那么,蚕卵是怎么孵化出蚕宝宝的呢?2.活动:出示蚕卵孵化的资料,引导学生认真

    8、阅读。3.提问:蚕宝宝孵化出来需要什么条件?(预设:需要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4.追问:蚕宝宝吃什么?(预设:新鲜的桑叶。)它的生长还需要什么?(预设:需要干净通风的生活环境和适宜的温度。)为了保证蚕宝宝健康地生长,我们能做些什么?(预设:给蚕宝宝做一个蚕房。)5.活动:播放蚕房的制作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然后分发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制作蚕房。(教学提示:提前准备好孵化出的蚁蚕。)探索三:做观察计划1.过渡:你们见过自己刚出生不久的样子吗?(预设:见过,爸爸妈妈给我拍了照片。)爸爸妈妈给你们拍照片是想记录你们的成长,那你们想记录自己养的蚕宝宝的成长吗?(预设:想。)2.提问:如果坚持

    9、对蚕进行长期观察和记录,我们就可以了解蚕的一生。你们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呢?(预设:蚕的体长、蚕的样子、蚕发生的变化)用什么方法记录呢?(预设:写观察日记、画图、拍照、录制视频)3.布置任务:请大家参考教材P24“蚕的一生观察计划”,组内讨论并制订自己的观察计划。【设计意图】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因此先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并用画图及文字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描述事物主要特征和整理、记录信息的能力。再通过阅读资料和制作蚕房,让学生了解为迎接蚕宝宝需要做的准备。最后通过给出观察计划范例,让学生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与方法,并意识到要了解一个动物的一生,需要长期地观察和记录。研讨汇报拓展与

    10、小结1.过渡:大家为蚕宝宝做好了“家”,也制订了蚕宝宝的观察计划,接下来,就等你们的蚕宝宝出生了。2.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每天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将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3.小结:希望大家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养蚕,及时记录,争做“养蚕小能手”。【设计意图】观察和记录蚕卵的孵化是研究蚕的一生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激励学生坚持观察和记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在学生关于蚕的已有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之前认识的蜗牛和鱼,并直接介绍“像蜗牛和鱼一样,蚕也是从卵开始它的生命历程的”,由此揭示本课课题。接着,提出“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宝宝的生长需要什么?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

    11、”引发学生思考,并进入后续的探索活动。记录蚕卵的样子需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可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并用文字进行说明。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要求学生准确记录观察时间,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提醒学生特别关注不同颜色的蚕卵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课后作业二、判断题。1.我们要坚持每天观察蚕的变化。 ( )2.蚕刚孵化后留下的卵壳呈白色,上面有小孔。 ( )3.易错题所有的蚕卵都能孵化出蚁蚕。 ( )4.保存蚕卵的合理方法是放在冰箱里冷冻。 ( )四、选择题。1.要把刚孵出的小蚕放到桑叶上去,比较合适的工具是( )。2.从产卵到蚕宝

    12、宝孵出来之前,蚕卵的颜色变化依次是( )。A.淡黄色紫黑色淡红色B.淡黄色淡红色紫黑色C.淡红色淡黄色紫黑色3.蚕主要以( )为食。A.青菜 B桑叶 C胡萝卜参考答案二、1. 2. 3. 4. 四、1.A 2.B 3.B第3课 蚕长大了(教材P2729)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蚕长大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3.知道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4.知道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

    13、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2.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3.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难点:认识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4龄期的幼蚕、桑

    14、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给蚕结茧用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同蚕房及桑叶一起带到学校。)同学们饲养的蚕宝宝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预设: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2.布置任务: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请相邻小组之间互相观察对方养的蚕,看看哪一组的蚕长得好,并交流养蚕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聚焦3.提问:大家还记得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吗?(预设:黑色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身上有很多细毛。)4.揭题: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

    15、识长大的蚕。(板书:蚕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互相观察养的蚕并交流养蚕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养蚕方法。引入幼虫的概念,使学生将生活词汇转换成科学词汇。再引导学生回顾刚出生的蚁蚕的样子,并提问“长大的蚕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探索长大的蚕的兴趣,同时揭示本课主题。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1.过渡: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生命活动呢?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蚕和蚕生活的蚕房,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教学提示:以学生带来的蚕和蚕房作为观察对象,若一组带来多份蚕和蚕房,可选择生长状况最好、接近4龄期的蚕进行观察;若

    16、学生养的蚕不够,教师需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3.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预设:蚕在动;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4.追问:为了让蚕健康地生长,我们应该保证蚕的哪些生命需求呢?(预设:及时更换新鲜、晾干的桑叶,定期清理残叶和粪便,保持蚕房干净卫生。)5.讲解:蚕的生长需要进食和排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房以保持卫生。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蚕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5龄蚕开始吐丝结茧。探索二:观

    17、察并描述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了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吧!2.活动: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蚕的幼虫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的食物,并提醒学生蚕的幼虫非常柔弱,不能用手触摸。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幼虫是白色的,形状是圆圆胖胖的,约5厘米长,它吃的桑叶都留下弧形的咬痕。)4.布置任务: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5.提问:这次,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

    18、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6.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蚕的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对胸足,主要用于协助蚕进食;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有4对腹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主要作用是呼吸。7.提问:大家试着用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它有什么反应?(预设:蚕会躲避棉签的刺激。)8.讲解:蚕的头部还有眼,它是用眼和皮肤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设计意图】先从多个方面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蚕的幼虫的生活习性的认知。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蚕的

    19、幼虫并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过渡:蜕完皮的蚕下一阶段会怎样呢?(教学提示:播放蚕吐丝结茧的视频。)2.讲解:蚕蜕皮4次后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并开始寻找吐丝结茧的地方。如果熟蚕没有合适的地方来结茧,就容易出现丝中毒而死亡的情况。3.布置任务:为了让蚕更好地吐丝结茧,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然后观察蚕吐丝的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学提示:出示做好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演示制作方法,并提醒学生将具有即将结茧特征的蚕放到架子上或格子上。)【设计意图】告知学生准备

    20、开始结茧的蚕的特征,并指导学生为蚕制作结茧的小架子或小格子,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及时观察和记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在第1课就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养蚕经验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先用肉眼观察蚕的颜色、形状、大小,认识蚕的头、胸、腹三部分结构,然后用放大镜重点观察蚕吃东西用的口器、运动用的腹足和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从而建构对蚕的外部形态的认知。最后针对前面的观察活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对蚕的幼虫的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现象及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


    注意事项

    本文(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