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43307       资源大小:672.1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1、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2021年3月,考古中国发布了最新考古发现,距今有3000-5000年历史的三星堆古遗址出土了大批具有古蜀文化特点青铜、金、玉器等文物,与中原文化显著不同。这反映了( )A. 古蜀文化代表中原文化B.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C. 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D. 农业工具制造世界领先2. 商王推崇问卜求神,举行宗教祭祀来遵循天命。而周王虽然也认天命,但又认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强调敬天保民。这反映周朝更推崇( )A 图腾崇拜B. 鬼神崇拜C. 圣人崇拜D. 自然崇拜3. 先秦时期,“关外

    2、”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外地区;西汉到东汉的前期,指的是玉门关的外面;明清时期,又变成了山海关往东和嘉峪关往西的地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关外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升B. 古代中国大一统版图不断扩大C. 古代中国政治重心不断向东迁移D. 中央政府对疆域控制愈加严格4. 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鲜卑族加速封建化B. 三教合一逐渐完成C. 石窟佛像属于影像史料D. 体现中西文化融合5. 东汉末年以后,朝廷都是由丞相总领政务

    3、,兼录尚书事,皇帝身边没有内朝;隋唐整合以往制度,形成三省六部中书门下体制。这一变化( )A. 扩大了宰相任用范围B. 打破了汉晋以来的门阀贵族政治C. 加剧了豪族干政局面D. 强化了君主对中枢决策机构控制6. 对图认识正确是( )A. 以男丁为计征对象B. 保证农民不违农时C. 推动单一的货币税D. 土地私有制为基础7. 以下古代中国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治理措施,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朝代措施两汉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元朝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驿站制度。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

    4、归流;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A. 治理方式侧重军事管理B. 因地制宜且因俗而治C. 注重保障少数民族权益D. 有利边疆的稳定发展8. 朱元璋时期,采用折变的方案,把胡椒、苏木这些珍贵的南洋香料,作为各级官员工资发放,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开展,这一政策却遭到了群臣反对,最终被迫废除。这反映明朝( )A. 中央财政状况逐渐得到改善B. 香料货币功能因贸易扩大而丧失C. 官方贸易加强了中外的交流D. 明朝政府已经具备现代金融意识9. 明中叶著名的哲学家陈献章认为“道为天地之本”,但又强调通过个人的涵养来“内求诸心”,实现“道心合一”。与这一主张

    5、相似的思想家是( )A. 老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守仁10. 据相关资料统计,1852-1858年列强从广东汕头掠运出国的华工约有4万多名。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 辛丑条约签订B. 美国加速西部开发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西方进入垄断阶段11. 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清政府立案。清政府只能在自己办理的洋务学堂明确禁止洋教习有传教行为,对教会学校如何教育中国人只能任凭传教士的愿望。这一现象说明( )A. 教会学校客观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B. 教会学校依靠不平等条约享有教育特权C. 晚清时期中国的教育带有半殖民地色彩D. 教会学校教育

    6、不利于中国教育的本土化12.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 )A. 重农抑商政策严格B. 商业契约意识明显C. 生产方式发生改变D. 商业管理体系完善13. 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 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C. 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D. 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14. 到了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英

    7、博物馆、卢浮宫等重要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人们思想C. 西方殖民扩张的结果D. 宗教改革兴起唤醒民族意识15. 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图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C. 苏联解体后的东西欧洲图D. 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分布图16.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事件。以下为若干记载面对总统的强力反制措施、美洲国家组织对美国的坚实支持他(赫鲁晓夫)同意移除攻击型武器。危机就此落寞。(美国学者)美国的故事1964年总统接到苏联元首赫鲁晓夫信几天之后,他们对古巴问题

    8、达成协议,苏联同意移除飞弹。因之,美国同意结束禁运且不入侵古巴。(美国教科书)美国始终如1995年肯尼迪总统说,为了换取撤除我们的飞弹(导弹),他还将会从土耳其和意大利移除美国的飞弹。赫鲁晓夫回忆录1974年版依据上述材料探究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相关真相已随着时间的逐渐久远而无法揭开B. 美国为此妥协撤走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C. 都存在主观色彩,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D. 都存在相关瑕疵,应结合其他史料相互印证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画家描绘了多个社会问题,孤立地看,是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偶发事件或可供欣赏的噱头,

    9、联系起来看,则是一桩桩有着内在深刻联系的失政之象,特别是画家超出了绘画表现事务的常规,描绘了一系列交通险情如惊马闹市、船桥欲撞等,这绝不是为了赏心悦目,描绘这些,既不是画家创作的突发性,也不是开封生活的偶然性,而是北宋末年日益衰微的朝廷政治必然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弊病。一个受儒家思想熏陶、善于针砭现实的画家,是不会熟视无睹的。余晖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材料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风俗画卷,仿摹者众多。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合作画成。清院本对复杂的生活作了集中、生动的概括,以简练的笔法动静结合,再现了当时汴京的风貌,增加了明

    10、清时代特殊风俗和情节。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是院画中极精之作。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期“盛世”、隐忧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

    11、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材料二从历史的角度,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垄断是由历史的延续性和阶段性决定的。延续性是指中古西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政化因子都是有继承性的,承自罗马时期,且继续以变化的形式影响后继的教育发展;而阶段性是指中世纪早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殊性造成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垄断现象。王美君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12、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性”角度分析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垄断教育的原因,指出推动上述垄断局面变化的中国因素。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到了宋代,武夷茶开始成为贡茶,民间饮茶风气盛行。明清时期,武夷茶区盛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还有许多珍贵的名丛茶树在鸦片战争前,其茶叶就主要用于外销,形成了两条著名的“万里茶路”。一是北上俄罗斯的陆上茶路;二是“独口通商”时期运往“广州十三行”的茶路。五口通商后,则主要是远贩欧美,武夷山茶业进入历史巅峰时期。但好景不长,武夷山茶叶在近代逐步衰落。摘编自石涛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

    13、茶业等文材料二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夷山茶叶生产特点,并分析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影响。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于人的活动都

    14、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行为,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即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与行为者的主观目的是相联系的,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观目的与客观作用一致的形式,可称为历史的自觉工具,反之,则称为历史的不自觉工具。但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它一旦产生,其价值和影响就不再局限于行为本身,都已经载入史册,都对历史发展产生了作用。董小川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问题主观意志与客观效果的历史思考根据材料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2021年3月,考古中国发布了

    15、最新考古发现,距今有3000-5000年历史的三星堆古遗址出土了大批具有古蜀文化特点青铜、金、玉器等文物,与中原文化显著不同。这反映了( )A. 古蜀文化代表中原文化B.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C. 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D. 农业工具制造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三星堆古遗址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B项正确;根据“与中原文化显著不同”,说明三星堆古遗址不能代表中原文化,排除A项;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没有对比,不能说明三星堆古遗址农业工具制造世界领先,且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工具制造,排除D项。故选B项。2. 商王推崇问

    16、卜求神,举行宗教祭祀来遵循天命。而周王虽然也认天命,但又认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强调敬天保民。这反映周朝更推崇( )A. 图腾崇拜B. 鬼神崇拜C. 圣人崇拜D. 自然崇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朝也认可天命,但有认为上帝赋予的天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帝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天保民,反映周朝更推崇圣人崇拜,C项正确;图腾崇拜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排除A项;鬼神崇拜即是崇拜各种鬼魂,排除B项;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排除D项。故选C项。3. 先秦时期,“关外”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外地区;西汉到东汉的前期,指的是玉门关的外面

    17、;明清时期,又变成了山海关往东和嘉峪关往西的地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关外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升B. 古代中国大一统版图不断扩大C. 古代中国政治重心不断向东迁移D. 中央政府对疆域控制愈加严格【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外”即中央政权控制以外的范围,从先秦时期的函谷关以外,到两汉时期的玉门关外,再到明清时期山海关以东、嘉峪关以西,反映出古代中国大一统版图的不断扩大,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关外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关外”概念和范围的变化体现的并非古代中国政治重心即首都的东移,排除C项;中央政府对疆域控制愈加严格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4.

    18、 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鲜卑族加速封建化B. 三教合一逐渐完成C. 石窟佛像属于影像史料D. 体现中西文化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的佛佗造像从前期典型的鲜卑族人特点,发展为后期明显的南朝士人形象,在本质上反映出受孝文帝改革推动,鲜卑族在审美和艺术追求上的汉化,即封建化进程加快,A项正确;仅大佛造像的变化不能说明佛释道三教逐渐合一,排除B项;石窟佛像属于实物而非影像史料,排除C项;大佛造像的变化体现

    19、的是民族交融而非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5. 东汉末年以后,朝廷都是由丞相总领政务,兼录尚书事,皇帝身边没有内朝;隋唐整合以往制度,形成三省六部中书门下体制。这一变化( )A. 扩大了宰相任用范围B. 打破了汉晋以来的门阀贵族政治C. 加剧了豪族干政局面D. 强化了君主对中枢决策机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东汉到隋唐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调整,强化了君主对中枢决策机构控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D项正确;A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豪族干政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 对图认识正确的是( )A. 以男丁为计征对象B. 保证农民不违农时C. 推动单一的货币税D. 土地私

    20、有制为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廷按每个成年男子百亩的标准,授田和征收租庸调,反映出赋税以男丁为计征对象,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代役制,更无法“保证”农民不违农时,排除B项;推动单一的货币税与“田租”“力役”“贡品”等完税方式并存不符,排除C项;均田制的前提是土地国有而非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7. 以下古代中国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治理措施,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朝代措施两汉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元朝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驿站制度。清

    21、朝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A. 治理方式侧重军事管理B. 因地制宜且因俗而治C. 注重保障少数民族权益D. 有利边疆的稳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权,在治理边疆少数民族时,并未侧重军事管理,A项符合题意;西域都护府、屯戍制度、宣慰司、封爵、给俸和改土归流等政策,确实反映出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注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排除B项;注重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符合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实际,排除C项;中国古代不断发展的治边策略,的确有利于边疆的稳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8. 朱元

    22、璋时期,采用折变的方案,把胡椒、苏木这些珍贵的南洋香料,作为各级官员工资发放,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开展,这一政策却遭到了群臣反对,最终被迫废除。这反映明朝( )A. 中央财政状况逐渐得到改善B. 香料货币功能因贸易扩大而丧失C. 官方贸易加强了中外的交流D. 明朝政府已经具备现代金融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朱元璋所实施的“折变”方案,使得政府官员不得不将“胡椒、苏木这些珍贵的南洋香料”投放到市场之中,以弥补薪俸减少之不足,但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南洋诸国前来朝贡的频率有了飞跃式的提升,胡椒等珍贵的南洋香料大量输入中国,使得香料的货币功能丧失,政府官员的薪俸大大降

    23、低,导致“折变”方案“遭到了群臣反对,最终被迫废除”,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所实施的“折变”方案,有利于政府财政支出的减少,但是这一方案被废除之后,中央财政状况会逐渐恶化,而不是“改善”,排除A项;题干内容强调的着重点在于“折变”方案的“兴与废”,而不是“官方贸易”,排除C项;用“胡椒、苏木这些珍贵的南洋香料”代替薪俸发给政府官员的做法,并不具有“现代金融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9. 明中叶著名的哲学家陈献章认为“道为天地之本”,但又强调通过个人的涵养来“内求诸心”,实现“道心合一”。与这一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 老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守仁【答案】D【解析】【

    24、详解】“内求诸心”“道心合一”与王阳明的“心即理”“内心反省”的心学思想具有相似性,D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其思想核心是道,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存天理、灭人欲,排除C项。故选D项。10. 据相关资料统计,1852-1858年列强从广东汕头掠运出国的华工约有4万多名。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 辛丑条约签订B. 美国加速西部开发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西方进入垄断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美国西部开发的加速,列强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掠运大量华工出国

    25、,B项正确;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与19世纪中期华工出国无关,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1850年代的华工出国无关,排除C项;直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才逐渐进入垄断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11. 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清政府立案。清政府只能在自己办理的洋务学堂明确禁止洋教习有传教行为,对教会学校如何教育中国人只能任凭传教士的愿望。这一现象说明( )A. 教会学校客观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B. 教会学校依靠不平等条约享有教育特权C. 晚清时期中国的教育带有半殖民地色彩D. 教会学校教育不利于中国教育的本土化【答案】C【解

    26、析】【详解】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大批教会学校,却不在清政府立案,也不接受清政府的管理,说明晚清时期中国的教育带有半殖民地色彩,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教会学校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促进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不平等条约与教会学校特权的关系,排除B项;教会学校教育不利于中国教育的本土化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 )A. 重农抑商政策严格B. 商业契约意识明显C 生产方式发生改变D. 商业管理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27、可知,古埃及财产转让需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说明古埃及商业契约意识明显,B项正确;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轻视商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方式,排除C项;商业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对商品流通、商业活动进行管理的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 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 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C. 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D.

    28、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答案】D【解析】【详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因此出现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浮世绘,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无关,排除A项;文明开化日本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4. 到了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重要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人们思想C. 西方殖民扩张的结果D. 宗教改革兴起唤醒民族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欧洲著名博物

    29、馆纷纷建立,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博物馆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人们思想不是博物馆能够集中出现的根源,排除B项;西方殖民扩张是客观条件,并非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根源,排除C项;16世纪宗教改革与18世纪博物馆建设的重大突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 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图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C. 苏联解体后的东西欧洲图D. 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分布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英占区、美占区”“苏占区”“西德”“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可知,该地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

    30、洲没有苏联,排除A项;苏联解体后,地图上不会再出现苏联,排除C项;欧盟成立时,苏联已经不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16.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事件。以下为若干记载面对总统的强力反制措施、美洲国家组织对美国的坚实支持他(赫鲁晓夫)同意移除攻击型武器。危机就此落寞。(美国学者)美国的故事1964年总统接到苏联元首赫鲁晓夫信的几天之后,他们对古巴问题达成协议,苏联同意移除飞弹。因之,美国同意结束禁运且不入侵古巴。(美国教科书)美国始终如是1995年肯尼迪总统说,为了换取撤除我们的飞弹(导弹),他还将会从土耳其和意大利移除美国的飞弹。赫鲁晓夫回忆录1974年版依据上

    31、述材料探究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相关真相已随着时间的逐渐久远而无法揭开B. 美国为此妥协撤走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C. 都存在主观色彩,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D. 都存在相关瑕疵,应结合其他史料相互印证【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立场不同,美国学者、美国教科书、赫鲁晓夫回忆录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叙述存在差异,都存在相关瑕疵,应结合其他史料相互印证,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协撤走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排除B项;三个材料虽然存在主观色彩,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

    32、列要求。材料一画家描绘了多个社会问题,孤立地看,是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偶发事件或可供欣赏的噱头,联系起来看,则是一桩桩有着内在深刻联系的失政之象,特别是画家超出了绘画表现事务的常规,描绘了一系列交通险情如惊马闹市、船桥欲撞等,这绝不是为了赏心悦目,描绘这些,既不是画家创作的突发性,也不是开封生活的偶然性,而是北宋末年日益衰微的朝廷政治必然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弊病。一个受儒家思想熏陶、善于针砭现实的画家,是不会熟视无睹的。余晖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材料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风俗画卷,仿摹者众多。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合作画成。

    33、清院本对复杂的生活作了集中、生动的概括,以简练的笔法动静结合,再现了当时汴京的风貌,增加了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和情节。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是院画中极精之作。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期“盛世”、隐忧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盛世:经济上,城市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对外贸易繁荣,商业政策宽松;思想文化上,宋词繁荣,儒学复兴转型,科技发明达到顶峰隐忧:政治上党派纷争,效率低下;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积弱

    34、积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严重威胁北宋政权。(必须包括“盛世”、“隐忧”两个方面回答,答对3点即可) (2)特点:受西洋画风影响;政府组织绘制;兼取各朝各家所长;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原因: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康乾盛世,文化繁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盛世: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思想、文艺 、科技、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可知,经济上,城市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对外贸易繁荣,商业政策宽松;思想文化上,宋词繁荣,儒学复兴转型,科技发明达到顶峰。隐忧:根据材料一

    35、中“惊马闹市、船桥欲撞”“有着内在深刻联系的失政之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和军事等方面分析可知,政治上党派纷争,效率低下;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积弱积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严重威胁北宋政权。【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中“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可知,受西洋画风影响(融合西洋画风、中西结合);根据材料二中“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合作画成”可知,政府组织绘制,兼取各朝各家所长;根据“再现了当时汴京的风貌,增加了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和情节”“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可知,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明清

    36、时期,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结合清朝史实可知,康乾盛世,文化繁荣;结合清朝的史实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结合清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

    37、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材料二从历史的角度,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垄断是由历史的延续性和阶段性决定的。延续性是指中古西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政化因子都是有继承性的,承自罗马时期,且继续以变化的形式影响后继的教育发展;而阶段性是指中世纪早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殊性造成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垄断现象。王美君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性”角度分析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垄断教育的原因,指出推动

    38、上述垄断局面变化的中国因素。【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 官学与私学并存发展;具有时代性、阶段性;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教育与选官紧密结合;强化国家认同;日趋成为专制工具;教育内容受统治思想影响逐渐僵化(控制加强、官学化、狭窄化); 受教育范围逐渐扩大(逐渐平民化);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渐分离和对立。 (2)原因:政治分裂,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势力力强大;封建庄园经济发展;教会垄断人才,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因素:印刷术和造纸术在西欧的传播和推广。【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春秋战国私学兴起

    39、,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可知,官学与私学并存发展;根据“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秦朝禁止私学”可知,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根据“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可知,教育与选官紧密结合,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根据“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可知,强化国家认同;根据“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可知,教育内容受统治思想影响逐渐僵化(控制加强、官学化、狭窄化);根据“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可知,日趋成为专制工具;综合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还包

    40、括,受教育范围逐渐扩大(逐渐平民化),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渐分离和对立,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等。(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阶段性是指中世纪早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殊性造成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垄断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垄断教育的原因主要有,当时欧洲的政治分裂,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势力力强大,经济上以封建庄园经济为主,文化上教会垄断人才,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印刷术和造纸术在西欧的传播和推广,促进了该垄断局面被打破。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到了宋代,武夷茶开始成为贡茶

    41、,民间饮茶风气盛行。明清时期,武夷茶区盛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还有许多珍贵的名丛茶树在鸦片战争前,其茶叶就主要用于外销,形成了两条著名的“万里茶路”。一是北上俄罗斯的陆上茶路;二是“独口通商”时期运往“广州十三行”的茶路。五口通商后,则主要是远贩欧美,武夷山茶业进入历史巅峰时期。但好景不长,武夷山茶叶在近代逐步衰落。摘编自石涛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等文材料二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

    42、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夷山茶叶生产特点,并分析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影响。【答案】(1)武夷山茶叶生产特点:历史悠久;品质精美,品种多样;主要用于外销;近代一度优势明显,畅销世界;深受世界市场影响。(任答两点)近代衰落原因: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深受殖民掠夺;过度开发,经营不善;战争动乱影响;受到印度、锡兰等茶叶产地的冲击(任答两点) (2)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推动了茶叶种植区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西方殖

    43、民掠夺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任答3点)【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得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到了宋代,武夷茶开始成为贡茶,民间饮茶风气盛行。”“武夷茶区盛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还有许多珍贵的名丛茶树”得出品质精美,品种多样;根据材料一“万里茶路”“独口通商”得出主要用于外销;近代一度优势明显,畅销世界;根据材料一“但好景不长,武夷山茶叶在近代逐步衰落。”得出深受世界市场影响。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深受殖民掠夺;过度开发,经营不善;战争动乱影响;受到印度、锡兰等茶叶产地的冲击等方面思考作答。

    44、【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得出推动了茶叶种植区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文明交流,丰富英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根据材料二“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得出推动西方殖民掠夺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于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行为,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即历史行为的客观作

    45、用,与行为者的主观目的是相联系的,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观目的与客观作用一致的形式,可称为历史的自觉工具,反之,则称为历史的不自觉工具。但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它一旦产生,其价值和影响就不再局限于行为本身,都已经载入史册,都对历史发展产生了作用。董小川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问题主观意志与客观效果的历史思考根据材料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历史发展中经常存在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不一致的情况。说明: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主观性的人,带有主观动机,但所开展的活动又深受各种时代因素制约,往往出现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不一致的情况;如近代西方列强对

    46、中国的殖民侵略,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不利于西方的殖民统治;为反抗西方侵略,加强清政府统治,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清末新政,更是促进了民主革命的高涨,加速了清王朝的瓦解;近代西方殖民者为了掠夺财富,争相对美洲进行疯狂殖民扩张和掠夺,给美洲带来深重的灾难的同时,改变了美洲族群,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欧洲文化、非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新的美洲文化。总之,历史活动往往存在主观性与客观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下,学习历史应该注意全面客观去分析。【解析】【详解

    47、】论述:首先,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如根据材料中“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于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行为,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即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与行为者的主观目的是相联系的,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得出论题历史发展中经常存在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不一致的情况;确定论题后,综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用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殖民侵略的双重影响、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自救”行为加速清政府灭亡、近代美洲遭受的残酷掠夺与美洲新民族和新文化的发展等,说明历史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结合的矛盾性;最后在论述基础上升华个人认识,如指出基于历史活动往往存在主观性与客观效果不一致,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运用唯物史观,注意全面客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