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达标测评卷(B)含答案

    • 资源ID:244065       资源大小:53.3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达标测评卷(B)含答案

    1、2022-2023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二下语文期末达标测评卷(B)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羁旅行役是唐代驿站题壁诗的核心主题。在社会政治方面,唐太宗鉴于士族仍然垄断高官之途,为了平抑门第,他一方面命高士廉选士族志,以“立功、立德、立言”为标准,重新评估士族;另一方面,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促成唐代文人从初唐时期就怀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唐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吸引他们不但孜孜于游宦,也汲汲于从军。从唐初的“四杰”到五代的罗隐、徐铉,三百多年间成千上万的文人学子始终以入世的态度在漫漫古道上风尘劳顿,跋涉不已。即便是失意而

    2、出世,也都以名山大川为精神寄托而继续遨游四海。驿站就是古道上温暖的栖息之地,因此,驿站题壁诗多以羁旅行役为抒情主旨。感物即兴是唐代驿站题壁诗的最富于审美情趣的主题,蕴涵着创作主体体物入微的诗人意趣。驿站是漫漫征途的落脚点,随着旅途的深远,山水佳境,人事百端,风物民情,土俗乡音,一一展现眼前,唤起了诗人超出日常熟悉情境的新鲜特异的审美意趣。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写道:“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岑参四十岁赴北庭,抵金城(今兰州),宿临河驿,近处有金城关,为历史上著名雄关。虽然黄河与雄关表征着边地险峻,驿楼内的树木、鹦鹉、香花却如

    3、同江浦风物,唤起诗人隐逸的向往。白居易桐树馆重题“阶前下马时,梁上题诗处。惨澹病使君,萧条老松树。自嗟还自哂,又向杭州去。”白居易从中书舍人任上改为出守杭州任刺史,由于满意这个地方的这个职位,路经故地,重又题诗,愉快上任的心情溢于言表。怀古伤逝是唐代题壁诗最富于历史意识和生命意识的主题。驿站环境或驿站建筑往往因其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亲人朋辈甚至心爱动物相联系而引发诗人思古幽情、伤逝悲情。唐代长安、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的蜀道是几条富于历史蕴藉和现实价值的古道。历史蕴藉主要是三国文化,现实价值主要是天府之国从来就是关中京畿的直接后方,秦蜀一体,唇齿相依,玄宗奔蜀即一例。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创作了大量蜀

    4、道诗。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驿站题壁诗,有的偏于纪行,有的偏于咏史。蜀道上朝天峡附近的筹笔驿、汉中城外的“天下第一驿”褒城驿是题诗最频的驿站。(摘选自瞿明刚满壁存亡俱是梦唐代驿站趋壁诗的审美观照)材料二:题壁诗,即题写在墙壁厅柱之上的诗。这种方式曾风行于唐朝。有唐三百年,以这种方式发表的作品数量巨大,其文学价值也不容忽视,可以说是一笔值得关注的重要文学遗产。唐人题壁诗发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文人雅士出行的机会颇多。玉泉子载,郑絪为御史,于商山道上歇马亭见一胜景,欲题诗于亭,“顾见一绝,染输尚湿,絪大讶其佳景,时南北无行人顾左右,但向来刘景在后二里。”原来刘景先行至此,即兴题诗,郑絪后至,欲即兴题诗,

    5、却被同行的刘景抢了先。由此可知行人前后相续是题壁增多的原因之一。然而话说回来,出行起金多并不足以构成题壁繁荣的唯一关键原因。一个明显的对比是,除唐代外,宋元明清也具备这样的条件,可这些朝代的题壁,却反而不及唐代之多,这说明另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唐人题壁之所以发达,重要客观因素之一是唐代纸张价格高,不易得,无法满足文士高涨的文学创作需求。既喜爱作诗又无处得纸,抑制不住创作冲动,就采取变通的办法题壁。如诗僧寒山与其友拾得过从甚密,每当灵感爆发即欲题诗,苦于无纸,只好将所得诗句题于树间石上。爱题诗的文人中,寒士尤多,他们生活窘迫,不可能备有大量纸张,于是树叶、树干、竹子、石壁、布帛、衣带、门窗都被他

    6、们当作题写的材料。官衙寺院的墙壁多经粉刷,楹梁门柱光滑,最便题写,故题诗尤多。从主观原因上说,题壁繁荣与文士表现自我露才扬名的心理动机有关。不难看出,题壁多集中在馆驿宫观寺庙岩洞等处。这些地方交通便利,游客众多,借助题壁这一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文采风流,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恐怕是带有普遍性的创作心理。爱在风景秀丽之地题诗,事实上也确是唐代士子间很流行的一种风尚。太平广记卷三三马自然:“又南游霍桐山有游行处,或宫观岩洞,多题诗句。”这样形成的题壁景观,在唐代不知凡几,从塞北的荒原废馆到江南的寺观楼阁,从邮堠、乡校、逆旅行舟之上,到巴山蜀路上的栈道之间,乃至瘴乡蛮境的石洞石林深处,都有唐人题刻。(

    7、摘选自李德辉唐人题壁诗诸问题探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代重新评估士族,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这些举措促成唐代文人从初唐时期就怀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B.驿站是漫漫征途的落脚点,旅途中的山水佳境、人事百端、风物民情、土俗乡音等能唤起诗人新鲜特异的审美意趣。C.唐代文士在漫漫古道上风尘劳顿,跋涉不已,或入世,或出世,他们出行机会多,这是唐人题壁诗繁荣的原因之一。D.宋元明清文士和唐代一样出行机会多,但题壁诗数量却不及唐代,可能是因为这些朝代纸张易得,不一定需要题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唐

    8、代题壁诗为话题,但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唐代驿站题壁诗赋有强烈的创作动因、复杂的情感蕴藉和丰富的审美价值。C.唐人题壁诗很发达,既有时代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诗人个体的主观原因。D.题壁诗多在受众较多之处,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题壁诗都会留名。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3分)A.项斯赠金州姚合使君:“官壁题诗尽,衙庭看鹤多。”B.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C.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D.唐才子传任蕃传载,任蕃游山题诗壁间,“既去百余里,欲回改作半江水,行到题处,他人已改矣”。4.结合材料内容,请为“题壁诗

    9、”下定义。(4分)5.曹不典论论文中说,“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启明星刘白羽像有一阵热浪冲到身上将我推醒,我走出屋外,天将破晓,东面一片红雾迷蒙,再往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突然,这眼前一切,同我所熟谙的生活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那红雾使我想到正在鏖战的战场,而那颗星却使我陷入更深沉的思索,我的心境庄严肃穆,我从这颗星想起一个人。是的,我想起一个人。那是解放战争年代,在决定战局的一场战斗之中。也是这样时刻,夜色深

    10、沉,天将破晓。我在前线指挥部的掩蔽部里,借着摇晃的烛光,看见一个满面红光、青春洋溢的年青人。他脸上,十分惹人注目的,有两只黑白分明、明亮而又快活的眼睛。地下室里充满浓重的泥土气息,从出入口那儿,透进露水淋浇过的草的清香。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在指挥员面前接受着即将开始的突击任务。但就在那极其严峻的时刻,他的眼瞳还像火花一样闪亮呢!后来,他们就出去了。记得那一夜晚也是这样燠闷,前面相当远的地方有一点战火闪闪发光,周围那样寂静,一丝风声都没有。我不时看看夜光表的绿荧荧的表针,表的“嗒、嗒”声应和着心的跳动。风暴,我预期的风暴时刻到来了。像天崩地裂,宇宙轰鸣。我们所有的大炮猛烈发射了。我感到我脚掌下

    11、的大地像奔驰的马背一样颠簸颤动。我从我所在的高地瞭望着,我知道,下一步,就该我们的步兵发起冲锋了。这时我脑海里边总闪动着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他是冲锋在最前面的一个。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必须衔接紧凑,趁炮火一停,敌人还来不及反击,立刻冲上去,打开缺口。我记得那天黎明时真是闷热得不得了,气压甚低,海上的浓雾突然都聚集在这盆地里来了,望上去一片乌黑,就像一堵黑森森的城墙。我听得见掩蔽部里传来的消息,那儿有人守住通前沿的电话,他们报告:“第一个突击队上去了。”我观测着,我谛听着,可是一分钟,一分钟,又一分钟,一种焦灼之感上升着。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难道是在茫茫夜雾中迷失了方

    12、向?雾愈来愈浓愈厚,连炮火燃起的火光都消失在浓雾之中了。怎么办?!炮兵不敢再发射,不知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派人去查明,可时间又怎么允许呢?我心情紧张极了。我从高地俯瞰下去,整个战场就像茫茫一片漆黑的火海。云雾和闷热笼罩着这个世界,简直逼得人透不出气。突然,我看见有蚕豆粒那么小一粒火光,真是太小了,甚至一转眼珠就看不见了。可是它那样大胆地在那儿闪烁。不错,就是那么一点点火光,它给人带来希望,就像谁从黑暗中举起一盏指路的明灯。事情果然是这样,迷失在迂回辽阔的河流之上的人们,谁也没说什么,就都朝那火光奔去。然后,整个战场上的人,都朝那火光奔去。那真是人心振奋的一刻,我仿佛听到雪崩一般的轰响,我受了

    13、它的吸引,也立刻向前奔跑,人们像怒潮从突破口上冲进敌阵。我一面前进一面寻思:“是谁在那黑茫茫夜雾下,寻找到炮火轰开的缺口?是谁冒着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危险举起一个火把?”我踏过夜路,按着枪声密集的方向,去寻找鏖战中的前哨部队。当我在河流中湿透了衣裤,才第一次感到一丝黎明的凉意,这时我遇到迎面下来的第一批伤员。他们有的在担架上,有的被人扶持着,但他们都在闹哄哄地谈论着。我就站在激流里,听到他们的谈话:在那大雾弥天的一刻,熊熊燃烧的大火突然熄灭了,突击队摸索着,找不到前进的道路。真是危急的时刻啊!人们都伏在河滩上不动了。这时,一个同态,他镇定地辨别了方向,他一个人迅速向前爬去,他找到了突破口。为了给

    14、整个攻击部队送个信号,他就着地下一点火烬,将自己衣衫烧着。为了让后面的人看得清楚,他就不能不在那雨点一样密集的枪弹中高高挺立起来,就是这样,他整个像一个火人站立起来了。当然,在战争中,这不需要几分钟,而只要几秒钟就行了。这火光,就是那像蚕豆粒样大小的火光,在整个战役中起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决定作用。伤员们从我身旁杂乱地谈着,荡得水花哗啦啦泼溅,就走过去了。我心里想:“那个同态怎么样呢?”但回头望望,只听见一片潺潺的流水声,早已看不清那些谈论者的形影了。但从刚才的谈话中还清晰地听到他们讲到那同志的名字。而那个名字是和我记忆中那一双黑白分明、明亮而又快乐的眼睛联系在一起的。是他,就是他!然而使我惊奇的

    15、是他们说连一块碎弹片也没打在他身上。这时间,那一双眼睛生命力更加洋溢地闪动在我的面前。前方烟火弥漫,枪声鼎沸,我连忙趟过河。临上岸,抬起头,就像今天早晨这样,我看见天刚破晓,望上去一片红雾弥漫,再向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今天黎明,这样宁静,我从清新的空气中闻到由于露水浇湿而特别浓郁的树脂香。我深深思索着,我发现了:这又白又亮的星不就是那双眼睛吗?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天就完全放明了。1962年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被“一阵热浪冲到身上”“推醒”,既交代了战前的天气状况,又表明作者紧张不安的心情。B.作者着力描写年轻的突击队员明亮而灵活的一

    16、双眼睛,突出了战士的乐观、勇敢、充满活力。C.文中的“火光”起到了类似“启明星”的作用,它是指引战士们告别黑暗,发起冲锋的金钥匙。D.文章描写了一位奋不顾身、点燃自己衣衫为攻击部队指引方向的战士,事迹简单,却具有震撼力。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开头从红雾想到战场,从启明星想到一个人,既简洁明快,又意味含蓄,使读者充满期待。B.“可是一分钟,一分钟,又一分钟”,运用重复的手法,既表现了“我”的焦虑,也为后文进攻受阻埋下伏笔。C.作者善于通过写景来衬托人物的心理,如“周围那样寂静,一丝风声都没有”反衬出“我”期盼战斗打响的心情。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17、故事,既使故事显得真实,又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8.文章是怎样把今天和过去奇妙地联系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9.“启明星”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

    18、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兔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19、,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B.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C.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D.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能进于是矣”中的“进”和庖丁解牛“进乎技矣”的“进”意义不同。B.明君,文中是对有名位者的尊

    20、称,和“明公”“圣上”“陛下”等意思相近。C.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设庠序以化于邑”,有别于后世的太学、国子监。D.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儒家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主张重视农耕,认为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要求人民保持一定道德水准:“民无恒产因无恒心”。B.孟子提出实行王道的良策是“制民之产”。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吃得好穿得暖,老者有人照拂,这样就可以“王天下”。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原文开头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相呼应,形成完整的结构。D.以“明君制民之产”和“今也制

    21、民之产”两种不同措施下的不同情况的对比,反映了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从选文内容看,孟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请加以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放言五首(并序)(其五)白居易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

    22、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注】颜子: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老彭: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序言可知,在此之前元稹也曾写过五首七言诗,且作者对其评价颇高。B.诗歌首句强调的侧重点与“太山不论土壤故能成其大”(谏逐客书)句意基本相同。C.诗歌颔联意思是松树千年之后也会变成一堆枯木,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D.颈联中,“何须”与“亦莫”既对仗工整,又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死观。16.从本诗中你可以获得怎

    23、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代之。(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24、不禁感叹“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人们得了感冒后,会出现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发热恶寒等,其中尤以咳嗽最为常见,且相当坚固。即便是普通感冒,一般七到十天, ,但咳嗽症状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一般是 :首先,感冒后上呼吸道发炎,气道分泌物就会变多,咳嗽能将这些分泌物以痰液形式排出去,防止呼吸道被堵住。所以机体为了促进排痰, 。其次,呼吸道损伤。目前普遍认为,呼吸道损伤是由气道炎症引起,炎症因子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中药对咳嗽的治疗具有多靶点优势。中药的功效是古人通过实践并且记载传承下来的。每样中药材都有自己的功效,如半夏燥湿化痰,

    25、柴胡疏肝解郁、退热补阳,桑白皮止咳平喘、利水消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炙甘草润肺止咳、健脾益气,苦杏仁镇咳平喘,生姜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桔梗宣肺利咽、镇咳排痰,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让肺部热毒通过排便排出体外。多种中药材合理配伍就可以起到一个治病的效果。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9.中医是对症用药,辩症施治,千年时间,积累了不少安全、方便、效用显著的名方。小柴胡汤是治感冒的常用药剂,出自伤寒论,其主要成分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请结合材料,简述小柴胡汤主要适用于哪些症状。(3分)

    26、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一人感染传全家”,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幽门螺杆菌,却不知道它的凶险。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长期存活于胃部强酸环境下的细菌。_,根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率高达59%,将近7亿人感染。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但在它成为癌变助推器之前,依然拥有一定的健康防治保障时期。简单来说,越早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_。和所有预防感染传播的方

    27、法一样,_,我们可以消灭传染源,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根除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杜绝用嘴喂孩子的不良习惯;如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采用家庭分餐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保护易感人群,尽量让儿童使用独立餐具,帮助其建立长久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按照科学方法防治,才能让我们在疾病面前不恐慌,用健康的心态拥抱每一天的生活。21.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也许因为他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B.导师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C.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

    28、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D.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更名袭人。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高处的险境,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人李沆在题六和塔中则写道: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追求“身在最高层”,处境艰险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选择“归卧旧林丘”,泯然众人却平安祥和。以上材料具有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29、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促成唐代文人从初唐时期就怀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的原因是唐代“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题壁诗都会留名”于文无据。3.答案:D解析:A项说明题壁在唐代社会流行很广,是现象;B、C项借题壁诗表达羁旅之愁,是题壁诗的主题。A、B、C三项都与题壁诗发达原因无关。D项代任蕃改诗的,就是随任蕃之后而至的文士。这说明,唐代出行人多,行人前后相续,符合材料二中唐代题壁诗发达的原因之一是“文人雅士出行的机会颇多”的观点。4.答案:参考答案一:题壁诗是受客

    30、观环境和诗人心理主观心理等原因影响而题写在墙壁厅柱之上的能反映复杂的情感蕴藉和丰富的审美价值的诗。参考答案二:题壁诗是受客观环境和诗人心理主观心理等原因影响而题写在墙壁厅柱之上的蕴含羁旅行役、感物即兴、怀古伤逝等主题的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提取信息时,从材料一提取唐代题壁诗的情感蕴藉和审美价值,从材料二提取唐代题壁诗发达的原因。5.答案:曹丕语意是指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古之作者借文章表达思想,唐代诗人题诗于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古人以立言扬名于后,题壁诗多在交通便利之处,

    31、受众较多,易于传播,诗人不必借他人之手,题壁就可以表现自我,扬名于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作答本题,应先指出对曹丕语意的理解,然后结合材料谈看法,可从“立言”“言志”“扬名”这三步逐步展开。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交代了战前的天气状况,又表明作者紧张不安的心情”错误。从“是的,我想起一个人。那是解放战争年代,在决定战局的一场战斗之中”“今天黎明,这样宁静”等处可知,此时不是“战前”时刻,“紧张不安”也不恰当。故选A。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反衬出我期盼战斗打响的心情”错误,应是反映了“我”战前紧张的心理。故选C。8

    32、.答案:通过相似联想把两者联系起来。今天与过去之间,时刻是相同的,都是“夜色深沉,天将破晓”;景象也相仿,都是“红雾迷蒙”,“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气候也相同,都是“燠闷”的天气。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集中凝炼,也有利于表达作者深沉真挚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从“突然,这眼前一切,同我所熟谙的生活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那红雾使我想到正在鏖战的战场,而那颗星却使我陷入更深沉的思索”可知,通过相似联想把两者联系起来。从“那是解放战争年代,在决定战局的一场战斗之中。也是这样时刻,夜色深沉,天将破晓”可知,今天与过去之间,时刻是相同的,都是“夜色深沉,天将破晓

    33、”;从“就像今天早晨这样,我看见天刚破晓,望上去一片红雾弥漫,再向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可知,景象也相仿,都是“红雾迷蒙”,“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从“记得那一夜晚也是这样燠闷”可知,气候也相同,都是“燠闷”的天气。综上所述,作者把今天和过去奇妙地联系起来,营造了历史氛围,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读起来更加沉凝有力,让读者和作者沉浸式的体验故事的喜怒哀乐,引起共鸣,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集中凝炼,也有利于表达作者深沉真挚的情感。9.答案:作为线索物,由“星”及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以启明星衬托突击队员,突出人物形象,表达“我”的敬仰之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

    34、,用启明星象征光明、希望、崇高圣洁、指引方向等,使文章主题既深刻又含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从小说结构的角度看,从“我看见天刚破晓,望上去一片红雾弥漫,再向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云雾和闷热笼罩着这个世界,简直逼得人透不出气。突然,我看见有蚕豆粒那么小一粒火光不错,就是那么一点点火光,它给人带来希望,就像谁从黑暗中举起一盏指路的明灯”“我看见天刚破晓,望上去一片红雾弥漫,再向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我深深思索着,我发现了:这又白又亮的星不就是那双眼睛吗?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天就完全放明了”可知,“启明星”作为线索物,由“星”及

    35、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从“我深深思索着,我发现了:这又白又亮的星不就是那双眼睛吗”可知,启明星也寓意着文中那个接受突击任务,“眼瞳还像火花一样闪亮”,勇敢冲锋,找到突破口,甚至“将自己衣衫烧着”为后面的人照亮道路的战士的眼睛,那双闪亮的眼睛如同启明星一样,流露出他对战争胜利和光明到来的渴望与希冀;还可以指战士个人,他义无反顾,无畏死亡,是人们心中的“启明星”。作者以启明星衬托突击队员,突出人物形象,表达“我”的敬仰之情。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启明星”在全文中象征着黎明即将到来,对于战局来说,它象征着胜利即将到来。故而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用启明星象征光明、希望、崇高

    36、圣洁、指引方向等,使文章主题既深刻又含蓄。10.答案:C解析:11.答案:B解析:文中的明君指英明的君主,明公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12.答案:B解析:就可以“王天下”理解错误,还需要“治以礼义”。13.答案:(1)天下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向大王(或“到大王这里”)奔走求告。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你呢?(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这样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解析:14.答案:百姓丰衣足食;国君施行仁政;社会秩序井然。解析:15.答案:B解析:B.“首句强调的侧重点与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句意基本相同错,泰山不要欺毫末”,主要强调说事

    37、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能以大欺小。而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包容心,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故选B。16.答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自己的优点,应该要自信。首联以“泰山”和“毫末”、“颜渊”和“彭祖”对比,用“不要”和“无羡”表明态度,意在说明万物不管形体大小、生命长短都与众不同,不要以大欺小,不必羡人之长。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深度。颔联说即使长寿如松柏也终会腐朽,短命如槿花也能傲然盛放,所以不必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应该努力地在有限的生命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该正确地看待生死,不能因为生死有数,就消极处世。颈联两句是对生死观点的客观阐

    38、述,生死无法避免,那就顺其自然,不要因为眷恋人世间的一切而畏惧死亡,也不要因为悲观产生厌世的想法。解析:(1)首联“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泰山不要傲慢欺侮小山,颜渊无意羡慕彭祖。以“泰山”和“毫末”,“颜渊”和“彭祖”对比,用“不要”和“无羡”表明态度,意在说明万物不管形体大小、生命长短都与众不同,不要以大欺小,不必羡人之长。由此得知人生启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自己的优点,应该要自信。(2)颔联“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说即使长寿如松柏也终会腐朽,短命如槿花也能傲然盛放,所以不必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应该努力地在有限的

    39、生命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得知人生启迪: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深度。(3)颈联“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两句是对生死观点的客观阐述,生死无法避免,那就顺其自然,不要因为眷恋人世间的一切而畏惧死亡,也不要因为悲观产生厌世的想法。由此得知人生启迪:应该正确地看待生死,不能因为生死有数,就消极处世。(4)尾联“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虚幻之人所产生悲哀欢乐又是什么感情呢。意在表明生与死不过一场梦幻,但在这场梦幻中却有着维系人生哀乐的情感。由此得知人生启迪:不必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应该把目光放到人世间美好的情

    40、感上。17.答案:(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尊还酹江月(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解析:18.答案:其他感冒症状会慢慢消失;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咳嗽不止的情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句“但咳嗽症状却停不下来”可知,“但”表转折,咳嗽症状却停不下来,那么说明其他感冒症状会慢慢消失,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其他感冒症状会慢慢消失”。 第二空,结合下文“首先,感冒后上呼吸道发炎,气道分泌物就会变多,咳嗽能将这些分泌物以痰液形式排出去,防止呼吸道被堵住。其次,呼吸道损伤”可知,讲的是咳嗽症状停不下来的几种原因,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由

    41、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第三空,结合“感冒后上呼吸道发炎,气道分泌物就会变多,咳嗽能将这些分泌物以痰液形式排出去,防止呼吸道被堵住。所以机体为了促进排痰”可知,讲的是咳嗽症状停不下来的原因,所以机体为了促进排痰,可能会出现咳嗽不止的情况,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可能会出现咳嗽不止的情况”。19.答案:发热;咳嗽;多痰;心烦喜呕;不思饮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柴胡疏肝解郁、退热补阳”可知,小柴胡汤主要适用于发热;结合“炙甘草润肺止咳、健脾益气”可知,小柴胡汤主要适用于咳嗽;结合“半夏燥湿化痰”可知,小柴胡汤主要适用于多痰;结合“柴胡疏肝解郁、退热补阳”“生姜温中止呕、温肺

    42、止咳”可知,小柴胡汤主要适用于心烦喜呕;结合“炙甘草润肺止咳、健脾益气”“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可知,小柴胡汤主要适用于不思饮食。20.答案:人们得了感冒后,会出现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发热恶寒等症状,其中咳嗽最为常见,且相当顽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出现”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发热恶寒等”后面加宾语“症状”。二是成分赘余,“尤以”和“最”重复,可删掉“尤以”。三是搭配不当,“坚固”可改为“顽固”。21.答案:D解析:文中“一人感染传全家”的双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突出强调。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直接引用,和文中双

    43、引号作用相同。故选D项。22.答案:它的感染范围非常广;健康就越有保障;要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解析: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第空,上文提及“幽门螺杆菌”的概念,再结合下文说明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数,故此处应填“它的感染范围非常广”之意的句子。第空,由上文“越早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推知句应含有“越”字,再结合上文“健康防治保障时期”可知,此处应填“健康就越有保障”之意的句子。第空,上文“和所有预防感染传播的方法一样”,可推知句含有“预防”字词,再由下文提及的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消灭传染源”可知,此处应填“要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之意的句子。23.答案:无限风光在险峰百年前,当王安石登临高山,

    44、于云波浩渺中咏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气势磅礴的名句时,便是在阐述一个亘古难灭的真理:去吧,去奋力拼搏,向着峰顶进发,当你历尽劫波,登临绝巅,全世界都将为你欢呼喝彩。宋人李沆有诗云:“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其实不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安居旧林丘,固然独享一分恬然宁静,安稳祥和,然较之奋战峰顶,却少了一些胸襟与气魄。峰顶的壮美,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也是历经千磨万击仍岿然不动的苦尽甘来。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不正是在这勇攀高峰的过程中,滚滚而前的吗?勇攀高峰,追求的是心中一份抱负,一份向往。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探索未

    45、知的最深切的渴望,这种渴望与名利的追逐,肉欲的餍足完全不同,因此,人类才能将足迹遍布陆地与海洋,甚至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正是这样一种向峰顶前进的不知足的精神,才造就了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勇攀高峰,收获的是一份眼界,一份胸襟。井蛙只知观天,夏虫不可语冰,狭隘的眼界只能带来同样狭隘的气量。然而当你登上峰顶,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崭新的模样,如此的广博浩瀚,在喟叹自身渺小之余,更迸发出无穷的探索热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跳出狭小的格局,拨开层层迷雾,你会见到不可思议的美丽。勇攀高峰,需要的是一份勇气,一份毅力。多少人在峰顶前倒下,他们沉湎于山脚的安全,流连于山腰的舒适,于是雄心

    46、锐减,意志消磨,曾经如火的热情成了一潭死水,掀不起半点波澜,“死于安乐也”。而对于拼搏者来说,在奋斗中牺牲比消磨斗志而死去好上千倍。有着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即使最终没能登临山巅,这般的经历也将成为人生中最美的风景,纵死亦无憾!在山巅之上有无数曼妙的风景,它不是大自然秘藏的宝藏,而是一份慷慨的馈赠,等待着有大抱负、大胸怀、大毅力的人来接受。当你历尽艰辛,百炼成钢,终将登临绝巅。那么,你,准备好了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前者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它体

    47、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后者李沆“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观点与王安石不同。站得高,看得远,这是人们的共同认识,然而站得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安全系数也就越小。作者在登上六和塔顶层,亲身体验到风险以后,经过权衡,还是拒绝冒险,选择了“归卧旧林丘”,因为这样做没有风险。由此可见,两首诗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不畏困难,选择“身在最高层”代表一种敢于向困难挑战、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避开凶险,选择“归卧旧林丘”则代表一种平和恬淡的人生态度,两种人生态度互为补充。写作时,可以可择其一表达态度,也可辩证分析。比如,若认同王安石的人生态度,可指出人生所处的高度决定我们的眼界,而某些“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生活哲学听上去似是淡泊,但实际上是所谓的“佛系青年”得过且过,逃避现实的借口。进而指出,当代青年应有迎难而上的雄心,若心怀勇气,纵“连峰去天不盈尺”,也“何畏巉岩不可攀”,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若认同第二种人生态度,则可针对前种人生态度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加以批驳,说明高处不胜寒,因此有些时候做人还是要保持低调,适当保全自己,积蓄力量后再出


    注意事项

    本文(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达标测评卷(B)含答案)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