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精编教案

    • 资源ID:245642       资源大小:403.5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精编教案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案课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充满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学习目标1. 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4. 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2.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3

    2、. 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了解养蚕的相关知识。4. 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科学态度目标1. 对研究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 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3.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重点怎样观察记录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并做好观察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你养过蚕吗?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聚焦一:蚕卵是什么样的?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一个蚕卵就是一条生命。蚕卵很小,颜色是淡

    3、黄色或者黄色的,呈椭圆形。聚焦二: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首先我们要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资料,大致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了解养蚕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如:进食、呼吸、健康和住处等等,其次我们要制订观察计划,准备观察器材,如放大镜。在每天的观察中要把蚕的各项变化记录下来,如蚕的大小、颜色、食量、蜕皮等情况都要详细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用文字、画图或者拍照等方法都可以。我们一起来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板书课题。积极回答知道的情况。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说出认为可行的方法。通过询问是否养过蚕,来了解学生对蚕的已有认知。通过提问的形式导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

    4、生学习兴趣。2. 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观察准备:蚕卵、尺子、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观察方法:先用眼睛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再借助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播放视频观察蚕卵的样子观察记录:(1)大小:蚕卵长约1毫米,厚约0.5毫米。(2)形状:用放大镜观察,蚕卵近似圆形,很像小米粒,仔细观察,可看到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3)颜色:刚产下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或者黄色的,随时间延长逐渐变成灰绿或紫黑色。时间较长的卵如果仍呈现黄色,可能是未受精,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探索二: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为蚁蚕准备一个盒子作为“房子” ,保证“房子”的清

    5、洁卫生。把蚕盒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在蚕盒盖上扎些小孔,但不要扎得太多,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养蚕的相对湿度为75%80%,如果湿度过高,可在蚕盒底部铺纸或开盖饲养一段时间。如果湿度过低,则可以在蚕盒旁边加放浸湿的纱布增加湿度,但不要让蚁蚕直接浸在水里。播放视频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结论:养蚕需要的条件:(1)空气:准备一个盒子,在盒盖上扎些小孔,作为蚕的“房子”。 (2)适宜的湿度: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3)适宜的温度: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25。蚕卵的孵化过程:蚕卵的孵化所需的条件:(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要让小蚕吃饱吃好

    6、,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4)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探索三:小组讨论,制定计划观察蚕的一生。科学词汇: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播放视频孵化与蚁蚕准备材料按照观察方法认真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并记录结果。观看视频准备蚕宝宝家的材料,并按照合适的要求,完成蚕宝宝家的建设。观看视频认真听讲、记录认真听讲、记录认真听讲、记录讨论,并制定计划。观看视频通过观察实验,了解蚕卵的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等特征。观看视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同学们在建造家的过程

    7、中,能了解到蚕宝宝生活所需的条件。观看视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对实验活动的步骤更加清晰。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为迎接蚕宝宝出生做的准备。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启发学生思考长期观察和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了解孵化的概念以及知道蚁蚕是怎么来的。3. 交流研讨研讨一: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者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淡红色或者浅褐色,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者紫黑色。蚕卵的孵化注意保持温度在25左右,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湿度。研讨二: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蚕的一生经历蚕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阶段,我们应注意观察不同阶段的蚕大小、

    8、外形、颜色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蚕的特征用文字或者画图等多种方法记录下来。我们要遵循科学探究的程序,即先查阅相关资料,再制订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方法,然后进行观察最后将观察得到的信息汇总,总结观察成果。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以及激励学生坚持观察记录。4.科学拓展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交流讨论旨在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

    9、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颜色:淡黄色紫黑色蚕卵 大小:小米粒大小 形状:中间凹陷的圆饼状蚕宝宝“家”的环境特点:干净、通风、适宜温度、无害虫、食物晾干水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一、观察蚕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地观察。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例如:他们能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略微向下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地观察了,我感到十分高兴。二、了解蚕健康生长需

    10、要的条件。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学生谈到了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2.蚕宝宝诞生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健康成长?这里让学生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来交流,同时我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明确了蚕的健康成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三、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这一环节不宜忽视)。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我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精编教案)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