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资源ID:246249       资源大小:36.7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二、课程标准解读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三、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四、 单元解读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

    2、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庄子一章,以及墨家的墨子兼爱篇。可结合以前读过的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语录或作品,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五、 学习提示先秦儒家所讲的大都是人生的基本道理,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

    3、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学习时注意结合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探究孟子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六、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基础薄弱,要让学生提前预习,上课时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带学生从字、词开始,让学生注意重点字词并勾画,随后逐段翻译,教师带领总结段意并及时提问,让学生在掌握文意的同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七、教学目标让学生以“古代诗文阅读五看”为主线,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风格。对照注释翻译全文,知晓文章大意,品析文章语言。反复诵读,鉴赏文章的表达艺术,感知作者情感。背诵全文。八、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内容,鉴赏表达艺术,感知

    4、作者情感。九、学法指导讲授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常说的:人都有恻隐之心,“恻隐”就是怜悯的意思,而“恻隐”一词出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本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 讲授新课学生学习主线:古代诗文阅读“五看”一看整体,知体裁二看题目,知题材三看作者,知背景四看注释,知大意五看内容,知情感1.看整体,知体裁学生活动1:让学生泛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体裁。教师总结:此篇文章体裁为先秦散文/经典论说。2.看题目,知题材学生活动2:让学生分析课文题目,思考文章题材。 教师总结:题材为论述人有“不忍人之心”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的文章。3.看作者,知背

    5、景学生活动3: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知晓课文的写作背景。教师总结: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背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6、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4.看注释,知大意学生活动4:让学生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原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总结:1.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2.乍:突然、忽然。3.怵惕:惊惧。4.恻隐:哀痛,同情。5.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6.要誉:博取名誉。

    7、要同“邀”,求。7.然:同“燃”。8.端:开端,起源,源头。9.我:同“己”。10.保:定,安定。5.品内容,知情感学生活动5:阅读诗句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回答:翻译每段段意。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

    8、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

    9、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赏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

    10、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

    11、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先验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因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

    12、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习相远”。所以,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作用的。而且,撇开关于先天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 论,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实,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就是到任何时代,强调这些,总比鼓吹人性本恶,放弃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罢!理解性默写(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

    1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4)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容易的句子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5)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阐述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6)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指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很容易了。十一、板书设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四端”仁之端 义之端 礼之端智之端十二、作业布置1.逐字逐句翻译全文(标出重点字词意思)2.背诵、默写理解性默写句子。十三、课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