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实验总结(超全)

    • 资源ID:247486       资源大小:1.34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实验总结(超全)

    1、 精品实验题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全册 精编版新教科版三下科学实验总结23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总结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实验活动 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描述物体的位置实验材料:方向盘、软尺、笔、直尺。实验步骤:1.借助笔和正方形纸张、直尺绘制出一张有8个具体方位的方向盘,并将方向盘放好。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2.甲同学站在方向盘中心,手捏住软尺的“0”刻度处。3.乙同学拉着软尺面向甲同学站好,借助方向盘上的方位以及软尺上的刻度向同学们描述乙同学相对于甲同学的位置。4.改变甲、乙同学的距离,再次描述乙同学相对于甲同学的位置。5.乙同学改变方向再次相对甲同学站好,再次描述乙同学相对于甲同

    2、学的位置。6.多次改变方向或距离,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实验结论:改变了方向和距离,物体的位置也就改变了。实验注意事项:1.方向盘上的方位要与实际方位对应。2.中心的同学要把软尺“0”刻度在手中放在胸前;运动的同学也要将软尺拉紧并放在同一高度的胸前。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实验活动 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实验猜想:物体的运动是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钟摆的摆锤、尺子、小圆点6个。实验步骤:1.观察物体,猜测它们的运动形式。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2.试着用手势比画一下上述物体的运动形式。3.在它们身上贴上一个红圆点,使它们慢慢地运动起来。4.将红圆点的位

    3、置变化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用“”方法记录。实验记录: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观察记录表实验结论: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在物体上贴上红圆点,并观察它的运动形式。2.用线条和箭头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形式。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实验活动 轨道击球实验猜想:利用轨道能快速、准确地击中球。实验材料:红色球、蓝色球、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确定蓝色球与红色球之间的距离,并尝试着多次用蓝色球去击打红色球,记录击中红色球的次数。2.利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用蓝色球多次夫击打红色球。记录击中红色球的次数。3.观察蓝色球在轨道中的运动路线4. 比较没有利用轨道和利用轨道去击打红

    4、色球的次数实验记录:1.没有利用轨道用蓝色球去击打红色球时,击中次数少,2.利用轨道用蓝色球去击打红色球时,击中次数多,百发百中。实验结论:1.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是直线运动2.球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是曲线运动。3.利用轨道用蓝色球去击打红色球,百发百中。实验注意事项:1.轨道的宽度刚好能使一个小球通过。2.每名同学都要参与探究活动。实验活动 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猜想: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静止不动、滑动、滚动。实验材料:木板、小木块(4块)、小立方体木块、小六棱柱、小球。实验步骤:1.利用木板和4块小木块做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2.先把小立方体木块的一个面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

    5、察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3.按上面的方法,分别将小六棱柱和小球放在斜面的同一位置,并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记录:1.小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静止不动。2.小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滑动。3.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实验结论: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静止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跟它们的形状有关系。实验注意事项:1.教师和学生应始终自然释放斜面上的物体,不能人为施加外力,也不要摇动桌子。2.将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斜面的上端同一个位置(可以用划线等方法做好标记)进行,反复实验。3.三个物体逐一进行实验。实验活动 观察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猜想

    6、: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画 实验材料:木板、小木块(8块)、小立方体木块、小六棱柱、小球。实验步骤:1.利用木板和4块小木块做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2.先把小立方体木块、小六棱柱、小球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并记录3.分别利用6块小木块和8块小木块将斜面的一端逐渐垫高,组装成不同的斜面。4.再将小立方体木块、小六棱柱和小球放在斜面的同一位置,并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坡度小不动 坡度大 滑动实验记录:1.增加斜面坡度,原本静止在斜面上的小立方体木块会滑动。2.增加斜面坡度,原本在斜面上滑动的小六棱柱会滚动。3.增加斜面坡度,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仍然是滚动。4.坡

    7、度增大后,原来运动的物体,其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会加快。实验结论:1.改变斜面,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2.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速度会越快。实验注意事项:1.教师和学生应始终自然释放斜面上的物体,不能人为施加外力。也不要摇动桌子。2.将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斜面的上端同一个位置(可以用划线等方法做好标记)进行,反复实验。3.三个物体逐一进行实验。实验活动 比较两条相同轨道上,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验猜想: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时,比较运动所需的时间,用时短的小球运动快,用时长的运动慢实验材料:直线轨道、红色橡皮球、黄色塑料球。实验步骤:1.准备两条相同的轨道,一名同学蹲在轨道的起点,并且两只

    8、手各拿一个小球放在轨道起点。2.一名同学蹲在轨道的终点观察哪个小球先到终点。3.另有两名同学在轨道的侧面观察,小球在轨道上运动时受风等因素影响的异常情况。4.重复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记录:每一次实验,都是红色橡皮球先到达终点。实验结论:相同的距离,同时开始运动,先到终点的,运动得快;后到终点的,运动得慢。实验注意事项:1.轨道长度2米以上为宜。2.轨道应该一端高一端低,高的一段为起点。3.在轨道起点松手时不能施加推力。4.两种小球的轻重和表面粗糙程度尽可能接近。实验活动 比较同一轨道上,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验猜想: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时,比较运动所需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用时长的运动慢。实验材

    9、料:直线轨道、绿色玻璃球、黄色塑料球、秒表。实验步骤:1.准备一条轨道,一名同学蹲在轨道的起点,手拿绿色玻璃球;另一名同学蹲在轨道的终点观察并记录。2.另有两名同学在轨道的侧面观察,一人手拿秒表计时,另一人发号指令。3.再拿黄色塑料球重复(1)(2)的操作。4.重复3次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记录:实验结论:相同的距离,同时开始运动,用时短的小球运动快,用时长的小球运动慢。实验注意事项:1.轨道长度2米以上为宜。2.轨道应该一端高一端低,高的一段为起点。3.在轨道起点松手时不能施加推力。4.两种小球的轻重和表面粗糙程度尽可能接近。实验活动 比较两名同学不同地点出发,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实验猜想:

    10、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实验材料:软尺实验步骤:1.1名同学发出出发指令,另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沿直线出发。2.口令员发出结束指令,两名同学停止走动。3.用软尺分别量出两名同学的运动距离。4.重复3次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记录:比较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出发,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记录表实验结论: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实验注意事项:1.为了便于学生走直线,先将软尺铺在地面上2.两名同学的运动方向不同。3.两名同学用脚跟接脚尖的方法行走。实验活动 两名同学不同出发时间和地点,

    11、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实验猜想: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实验材料:软尺、秒表实验步骤:1.在教室里铺上软尺,记录同学一10秒走的距离。2.在走廊上铺上软尺,记录同学二10秒走的距离3.重复3次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记录:两名同学不同出发时间和地点,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记录表实验结论: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实验注意事项:1.为了便于学生走直线,先将软尺铺在地面上。2.两名同学的运动方向不同。3.两名同学用脚跟接脚尖的方法行走。实验活动 设计并制作“过山车”实验目的:体验工程

    12、设计的基本步骤,根据已有材料,设计并制作“过山车”。实验材料:铁架台、防撞条(塑料积木套件)、小球、点阵设计图、直尺、软尺、秒表等。实验步骤:1.观察材料并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2.明确设计要求:(1)轨道总长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3.在点阵纸上画设计图。4.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适当调整设计。5.测试并评价“过山车”。实验评价:实验发现:通过不断地测试进行调试,才能确保“过山车”顺利运行。实验注意事项:1.轨道材料间对接要紧密、平滑一些,小球才不易脱轨。2.用软尺测量轨道长度

    13、,用直尺测量轨道高度。3.设计图可用箭头加文字结合的形式。4.设计图中上下层路线有重叠时,位于下层的路线使用虚线、配以文字说明。实验活动 测试“过山车”实验猜想:可以利用位置、路线、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n实验材料:制作好的“过山车”、小球、细绳、软尺、秒表、方向盘、记录表等。实验步骤:1.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1)借助方向盘来判断方向;将方向盘的中心对准“过山车”起点:将方向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利用方向盘说出小球处于“过山车”起点的什么方向。(2)用细绳、软尺测量距离(3)用方向和距离完整地描述“以起点为中心”时小球的位置2.观察小球的运动路线:判断小球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3

    14、.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两个组合作,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快慢,可以选择运动相同距离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也可以选择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借助秒表测量时间.细绳、软尺测量距离。实验发现:不同“过山车”轨道上小球的运动不同。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小球和起点间的实际距离。2.将小球看成一个点,观察其运动路线。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实验活动 观察蚕卵实验目的: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并用合适的方式和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记录。实验材料:蚕卵、放大镜、记录单。实验步骤:1.小心地取出几颗蚕卵,先用肉眼观察。2.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

    15、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蚕卵的大小和芝麻差不多,颜色有一些是紫黑色的,有一些是淡黄色的,有一些是浅褐色的,形状是扁圆形的、中间有点凹进去。结论: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进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刚产下或没有开始孵化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快孵化的蚕卵是紫黑色的。实验活动 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动物的卵,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实验材料:不同动物的卵、记录单。实验步骤: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特征,记录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按照卵外是否有硬壳对这些动物的卵进行分类3.确定自己的标准对这些动物的卵进行分类。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

    16、动物的卵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卵外是否有硬壳等。2.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特征不相同,但形状一般都是近似圆形。实验活动 观察鸡蛋的结构实验目的:观察生鸡蛋和熟鸡蛋的构造,熟悉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实验材料:生鸡蛋、熟鸡蛋、放大镜、培养皿。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壳的表面情况。2.在记录单上先画出自己印象中的鸡蛋内部构造。3.轻轻敲开一个生鸡蛋、倒入培养皿中,观察鸡蛋内部的构造,并根据观察修改自己画的鸡蛋。4.观察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并画出熟鸡蛋的构造。5.对比熟鸡蛋和生鸡蛋,并说说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实验现象:1.鸡蛋壳表面有许多小孔。2.实验结论:1.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

    17、、气室、胚盘组成。2.卵壳的作用是保护内部构造:卵黄的作用是提供营养;卵白的作用是提供营养和水分;气室的作用是提供氧气,最终发育成小鸡的是卵黄上的小白点,即胚盘。实验活动 观察蚕的身体实验目的:观察蚕的身体,熟悉蚕的身体结构组成,实业材料:蚕的幼虫、放大镜、记录单实验步骤:1.取一条蚕放在桑叶上,用肉眼观察它的身体,再用放大镜继续观察。2.按照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逐一观察.了解蚕的身体形状、颜色、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并画在记录单上,3.用放大镜观察蚕的生命活动现象,如吃桑叶的过程、排出粪便的情况、如何运动、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等。4.进一步观察蚕的蜕皮、吐丝结茧等情况,并随时记录。

    18、观察记录实验结论:1.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尾角和尾足2.蚕的头很小,两侧有6只黑褐色的单眼;头部下方有咀嚼式口器用以咀嚼桑叶;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叶丝孔。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每节有1对胸足、共3对胸足,胸足用以把持桑叶,协助进食。4.腹部由10个休节组成有4对腹足,腹足主要用于蚕的运动爬行。5.身体的第13节有1对星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定身体。6.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有一个小黑点,这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实验活动 观察蚕蛹实验目的:观察蚕蛹,了解蚕蛹的身体组成及其特点。实验材料:蚕茧一个、剪刀、棉签、放大镜、记录纸。实验步骤:1.取一个已经结茧

    19、7天左右的蚕茧,轻轻摇晃,感受内部的反应。2.用剪刀小心地将蚕茧纵向剪开。注意不要剪得太深,以免伤到。3.用放大镜观察剪开的茧的内部构造,对比结茧前后的蚕,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文字画图等形式记录下来。4.用棉签轻轻碰触蛹,观察它的反应。实验现象:1.晃动时茧内有物体晃动。2.3.用棉签轻触时会感受到蛹在动。实验结论:1.蚕茧内能看到蚕结茧后蜕下的皮。2.蛹的身体和蚕一样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3.蚕蛹受到刺激会动,证明有生命实验活动 观察蚕蛾实验目的:观察蚕蛾的身体结构特征;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能分辨雌蚕蛾和雄蚕蛾。实验材料:蚕蛾、放大镜、蚕蛹。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蚕蛾的身体结

    20、构和运动方式。2.画出观察到的蚕蛾的样子。3.比较蚕蛾和蛹的外部特征,推测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由蚕蛹的哪部分发育来的。4.分别观察雄蚕蛾和雌蚕蛾的身体特征,并记录它们的区别。实验现象:1.蚕蛾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2.雄蚕蛾和雌蚕蛾身体特征比较。实验结论:1.蚕蛾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2.如下图是蚕蛾和蛹的联系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实验活动 观察太阳和月球大小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寻找太阳和月球大小相同的原因。实验材料:圆纸筒、大红圆纸片、小蓝圆纸片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纸片.小的圆纸片代表月

    21、球,大的圆纸片代表太阳。2.保持观察圆纸筒和小圆纸片的位置不变,移动大的圆纸片。3.通过圆纸筒观察两个圆纸片,当我们以相同的距离观察圆纸片时,比较大小,我们看到大的圆纸片比较大。4.继续移动大圆纸片使距离更远一些,我们在纸筒里看到的大圆纸片与之前相比更小。实验现象:当我们以相同的距离观察圆纸片时,大的圆纸片比较大。当大圆纸片距离更远一些,大圆纸片与之前相比更小。实验结论:从这个模拟实验中,我们发现:“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距离不同。实验活动 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变化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变化实验材料:观察记录纸(简易日晷带有同心圆的底盘)、小短木杆、指南针、记号笔。

    22、实验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或指南针)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实验活动 观察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黑暗的环境、手电筒、木圆柱、活动手册实验步骤:1.改变光的照射角度,画出影子2.改变木圆柱的摆放,画出影子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光源直射时,影子

    23、最短,光源斜射角度越长。2.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实验活动 月相规律变化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月相图,知道月相变化规律。实验材料:一个月的月相图片。实验步骤:1.观察月相图片。了解更多月相。识别曾经观察到的及没有观察到的月相。2.给月相图片排序,先排成圈,再排成一字。3.交流排序的相同与不同。4.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纸牌。将月相图片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快速地翻动,看月相一个月内的连续变化。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实验活动

    24、 模拟制造环形山实验目的: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实验材料: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实验步骤:1.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2.分别让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3.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4.整理实验材料。实验现象:撞击球的大小不同、速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环形山。实验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撞击形成的。实验活动 地球形状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实验材料:大球(如篮球)、小球(如乒乓球)、正方体、船模、手电筒、屏。实验步骤:1.船模代表船只,大球模拟地球、桌面模拟平面。让船模分别在球面上和平面上模拟行进分别观察现象。2.手电筒模拟太阳

    25、光照,白色平板模拟月球表面,正方体和球体模拟的是地球。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射的影子3.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当船模在球面上行进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当船模在平面上行进时,一直可以看到完整的船身用正方体模拟地球时、投影是正方形的,用球体模拟地球时,才可以观察到圆形或者圆弧实验结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实验活动 比较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实验目的: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实验材料:世界地图、透明计算纸实验步骤:1.将透明计算纸覆盖在世界地图上。2.分别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击的格子数。实验现象:海洋格子数大约是陆地格子数的2倍多一点。实验结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约占70%。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实验总结(超全))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