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 资源ID:247565       资源大小:84.0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时代:时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特点: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表现: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工具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2、原始农耕和畜牧:背景: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形成:大约1万年前

    2、,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表现:农业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西亚: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畜牧业形成:畜牧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表现:世界不同地区的居民把几种主要的动物驯化为家畜。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约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3、农业出现的意义(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

    3、的变化。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开始从事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产生。(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地域食物生产状况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社会生活两河、尼罗河流域大、小麦、山羊、绵羊、牛王室、神庙、官员等占有土地;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南稻北粟麦土地制度:井田制下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精耕细作逐渐形成古希腊地区谷物、蔬菜轮作、葡萄、橄榄公民拥有土地,

    4、普遍使用奴隶生产 古罗马地区谷物生产为主,橄榄和葡萄前期:土地国有,小农经济;后期:土地集中于贵族或富人,小农逐渐破产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随着农业产生,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退居从属地位。(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私有制(3)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作物的外传玉米欧洲:玉米传入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中国:阶段: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

    5、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传播路线: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种植方式:玉米从丘陵山地种植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马铃薯欧洲:马铃薯传人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中国: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甘薯欧洲: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中国: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辣椒欧洲: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中国: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番茄欧洲: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

    6、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逐渐变得红润多汁、鲜美可口;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美洲: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欧亚作物传入表现: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黄瓜、豌豆经济类:甘蔗等。评价: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a、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促进饮食结构、食物种类和小麦产业的发展;b、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

    7、产量仅次于小麦;禽畜传入表现: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作用:这些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区域交流而非全球交流; 交流物种相对较少; 双向交流;四、新航路开辟以来食物物种的交流1、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 交流双向互补; 欧洲主导; 交流种类多; 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 持续时间长;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作物自身的优势,如玉米产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3、影响:积极:1、对人类自身:提高抗饥荒能力,人口增长; 2、生产和生活: 提高粮食产量,丰富食物种类,改变

    8、饮食结构与习惯; 推动各地经济发展(农业、畜牧业、商品经济); 促进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增强世界联系; 3、社会关系:冲击等级关系,人们在生活上趋于平等; 4、文明: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发展;消极:破坏了生态环境; 带来了人口压力;五、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对(明清)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美洲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引进,促进农耕经济繁荣;促进人口增长,种植结构、饮食结构等发生变化;白银大量流入,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税制改革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现代农业产生与发展) 1、产生条件: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推动; 科技进步的推动; 经济

    9、管理水平的提高; 市场经济发展推动;2、表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如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采摘机器人等) 粮食品种改进和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如杂交育种技术) 集约化的农场、养殖场、牧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突破性进展;(如温室种植)3、意义: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提高了生活水平;二、食物储备技术1、表现:科技发展,粮仓容量扩大,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现代冷冻技术发展:如家用冰箱、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2、意义:丰富人们的日常食品种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 降低食品流通损耗;三、消除饥饿与粮

    10、食安全1、原因:人口的激增; 城市化、工业化加速,耕地面积的减少; 对农业投资不足; 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影响; 粮食成为某些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压力的手段;2、应对:国际层面: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家层面:加强立法; 保护耕地资源; 改进技术及加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 厉行节约;四、食品安全1、出现原因:农业现代化的负作用,如化肥、农药、抗生素、添加剂等过度使用; 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 政府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2、如何应对:加强立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加强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

    11、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一)耕作工具的变化及对耕作方式的影响:时代中国时期工具耕作方式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石斧、石刀刀耕火种青铜时代商周时期少量青铜农具(多为礼器);骨耜、石锄等;石器锄耕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以来各种铁农具铁犁牛耕(二)农业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等;豢养驯化禽畜的设施如圈厩、马槽等;(三)我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特点:种类繁多、材质多样; 不断改进、创新; 动力来源多样; 通用性广; 2、因素:劳动人民的智慧; 政府重视推广; 注重经验总结和传承;(四)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开始出现-西汉推广-隋唐成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铁犁牛耕的成熟

    12、)二、中国古代农业的小专题整理:(一)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对社会转型的作用? 经济: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井田制下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经营方式: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分配方式:推动税制改革,如鲁国初税亩; 其他:利于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等; 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郡县制、官僚制出现; 思想: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阶级:奴隶主贵族没落,士阶层和地主阶级崛起;(二)精耕细作概念解读: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增加投入,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兴修水利设施,积累农学理论,编写农学专著

    13、等。(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租佃经济概念区分: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点,商品经济以市场买卖和自由交换为特点; 小农经济指规模小,家庭经营。根据农民是否拥有土地又分为自耕农经济和租佃经济;(四)汉代庄园经济 1、原因: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 2、特点:规模大、自给自足; 拥有家兵、筑有乌堡; 聚族而居,有一定宗法色彩; 人身依附关系强; 3、影响:影响赋役征收,易形成割据,威胁中央集权;(五)小农经济的特征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作用?1、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1)分散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2)封闭性:生产的产品仅供家庭使用,基本不会流入市场。(3)

    14、脆弱性:遇到天灾人祸无法抵御。(4)精耕细作:人多地少,为了提高产量改进生产工具,实行精耕细作。2、作用(1)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可以满足多数家庭的生活需求。(2)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赋税财政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3)小农经济满足自给自足会阻碍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三、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演进与经营方式(一)手工业生产工具: 1、纺织:原始社会出现骨针、陶纺轮;汉朝能够使用提花机;元朝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生产工具; 2、陶瓷:坯车、匣钵、支钉等工具; 3、冶炼:用锻打方式制作小型器具,用铸造方式制作大型器具;东汉

    15、发明水力风箱水排;(二)手工业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产品官府管理,产品供官府和皇室使用产品进市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很少进入市场;优势规模大,资金原料充足,技艺高市场为导向,改进技术和管理劣势管理落后,工匠生产积极性低,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规模较小,资金较少,受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注: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地位:始终从属于农业;(农业的发展推动手工业、商业繁荣,同时也制约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如重农抑商;) 部门不断增加,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规模越来越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16、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南移; 具有封闭性,手工技艺世代传习;(四)影响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政治:政局稳定,政府政策推动; 经济:农耕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群体:劳动工匠技术经验的积累与改进; 其他:税制改革等使国家对民众人身控制减弱。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动力来源:由人力、畜力等到蒸汽动力、电力;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产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地位提高;二、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城乡关系:促进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推动农业机械普及,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2、衣食住行:交

    17、通进步,促进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增加社会流动性;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大众消费主义出现;3、观念: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4、教育: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提升;5、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产生,获得得更多政治权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日益完善;工业无产阶级产生,推动工人运动; 技术、管理人员等新中间阶层开始发展;6、环境问题突出;四、资本主义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垄断组织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14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特点手工劳动机器生产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规模较小较大(中小企业

    18、)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一)手工工场时期:生产已经逐步走向集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厂制度逐步确立: 1、特点(史实): 为保证机器昼夜运行,实行倒班制; 严格的规章制度,如罚款、体罚和解雇等; 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监管生产过程,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和调配等; 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致、更专业,劳动更集中; 2、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分工明确,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挖掘工人劳动潜质; 产生更大经济效益;(三)垄断组织: 1、产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2、评价: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

    19、产成本; 跨国公司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 加剧贫富分化,影响社会公平,社会矛盾激化; 干预、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加剧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导致战争(一战);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科学理论的进步: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2、二战和战后美苏争霸的刺激; 3、政府政策的重视; 4、发展经济的需要;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材料等方面迅速发展; (1)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2)1969年,美国国防部把几

    20、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起军用网络。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目前遍布全球; (3)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4)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5)海洋技术在现代科技进步中处于重要位置; (6)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三、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生产: 生产方式日益自动化、智

    21、能化,提高了生产力; 劳作方式由粗放变为集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 2、生活:获取信息渠道增多,沟通范围扩大,扩展视野,丰富文化生活; 3、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沉迷网络,个人隐私安全,人际关系淡化等;四、现代科技进步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3.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4.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一、商业的起源 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2、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二、中国古代商业时期基本史实商周1、商朝已出现专业商人; 2、“工商食官”(设

    22、官统一管理商人、工匠,为官府服务);春秋战国1、“工商食官”被打破,私商出现; 2、战国时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并被后世延用;秦汉1、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全国商品流通; 2、西汉时期,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开通;隋唐到两宋1、唐朝出现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北宋出现最早纸币;2、唐宋城市不同:空间:唐代实行坊市制;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街市,草市更加普遍; 时间:唐代城市活动受到严格时间限制;宋代打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晓市; 功能:唐代城市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宋代城市经济、娱乐功能增强,如瓦舍;3、宋代城市发展原因?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工商阶层壮大,城市生活需要; 政府

    23、政策影响; 4、沿海港口城市在唐宋时期走向繁荣,政府设立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明清1、商品经济发展表现: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地域性商帮兴起; 工商业市镇兴起;金融:白银广泛使用,出现钱铺、庄票等;2、商业发展原因:经济:农业、手工业的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政策: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推动; 交通:交通便利; 货币:新航路开辟,白银流入中国;3、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供品种类等有严格规定; 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不利于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三、研究商业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1、商人:数量、社会地位

    24、、组织; 2、货币:数量、形态、是否统一、流通范围; 3、市场:规模(区域、全国、全球) 类型(城市、乡村、边境、工商业市镇); 4、商路:交通(运河、漕运、海运等)、交易范围; 5、商品:种类(明清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萌芽)、数量; 6、其他:商业机构、股票、证券、信贷、契约、商业立法等;四、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政策:政府政策; 交通:交通发展;货币:货币统一;五、商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 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与发展,如资本主义萌芽、租佃关系; 加强各地经济联系,推动市场扩大; 推动货币统一与新货币的产生; 政

    25、治:冲击等级秩序; 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思想文化:推动文化的个性化、世俗化、平民化; 促进新思想产生,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 社会关系:市民工商阶层壮大; 推动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社会生活:推动文化与文明交流,丰富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六、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抑商、惠商? 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比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人的权益不受保护,实际上,各级政府是 不能随意向商人征收苛捐杂税的。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但统治者也会因形势变化一定程度上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表现出“惠商”的一面。但在整个封建社会,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七、专题整理

    26、:资本主义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理论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间1418世纪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理论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内容追求贵金属,鼓励海外贸易,强调贸易顺差,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黑奴贸易、航海条例,东印度公司贸易特权等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货币的自由流通;黑奴贸易和航海条例逐步被废除,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降低进口关税等都是其集中表现; 加强国家干预,如加大政府开支,刺激消

    27、费;制定经济计划;利用税收等进行宏观调控;实行福利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里根、撒切尔夫人)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君主为强化王权,鼓励海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需要;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启蒙思想的影响二战后,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1973年“滞胀”危机的产生,凯恩斯主义失灵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速西欧崛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促进民族国家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推动人文主义发展;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

    28、命完成,自由放任的经济是政策日益不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成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一、世界市场形成过程进程时间事件方式世界市场雏形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张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争霸夺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

    29、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经营方式主要史实商品交易所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创立银行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证券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贸易公司为了有效地垄断对外贸

    30、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经营方式主要史实近代银行的建立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股份制企业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

    3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证券机构出现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大型百货公司的出现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3)商品品种的增多原因: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表现a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b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c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d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a形成:17世纪,英

    32、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b表现: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一、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两大部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背景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教训,认识到加强国际金融与贸易合作的必要性;二战后,欧洲各国衰落,美国成为头号强国;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

    33、/IBRD)关贸总协定(GATT)职能稳定国际汇率,加强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平衡;向成员国提供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初期贷款对象主要为西欧,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意义:稳定了国际金融; 促进了国际贸易; 推动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便利人们的消费,改变人们的生活;(如服务贸易,电子商务,金融的全球化,电子化)问题:国际金融风险危害性增大,易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世界经济旧

    34、秩序仍然存在,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中国的应对: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二、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1三大发展模式类型“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生产形式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

    35、制2.特点(1)苏俄: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西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村落的产生1.居住形式的演变: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2.村落(1)含义: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2)产生前提:农业、定居地的出现。(3)原始村落分布地: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此外还分布在埃

    36、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4)构成: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5)影响: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二、集镇的出现1.集镇的产生(1)前提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发展。(2)雏形的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交通便利),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集镇形成。2.中国

    37、古代集镇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而设的。(2)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这种集镇吸引了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3)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4)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兴起的原因:地处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人口增加迅速。集镇的作用: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沟通城乡,有利于城乡经济文化的交流; 推动了城市化景德镇-陶瓷;佛山-冶铁;盛泽镇-丝绸;松江-棉纺织业;汉口-商品转运;石门-榨油三、城市的产生1.

    38、城市的概念:城是为了防卫,用城墙围起来的地区。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2.功能: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3.早期的城市(1)两河流域的城市: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2)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3.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1)构成: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2)发展;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等都有规定;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

    39、夫的采邑,各有定制。体现分封等级。4、中国古代城市特点:1、中正有序,中轴对称,宫殿,官署、宗庙多居中; 2、强调等级与礼制; 3、功能分区,宫殿区、工商业区、居民区等; 4、发展趋势: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时空限制逐渐放宽; 城市的区域分布伴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5、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进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功能、时空、区域分布; 3、思想: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传统天命观的影响; 4、其他:交通便利;战略要地;6、古代雅典城市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城市功能多样;宗教和公民政治活动受重视;贫

    40、富居民混居;布局较为自由;2、原因:城邦民主政治繁荣;人文主义发展;奴隶制工商发展;古希腊多山地、少平原;四、世界各地民居的多样性文明建筑材料建筑风格两河流域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墙壁贴墙壁,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古埃及泥和木材、椰子叶庭院、院落有柱廊古代中国木、砖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古希腊罗马木、石、砖混凝土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拱券、希腊柱式古印第安野牛皮、木头圆锥形的帐篷五、分析人类居住条件的发展特点(1)各地民居特点呈现多元性;(2)各地民居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共同影响;(3)新式技术和建筑材料不断用于民居建设中;(4)各地民居的功能性越来越丰富健全;(5)民

    41、居周边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健全。六、影响人类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1.受自然环境影响2.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3.受礼法制度和文化习俗影响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城市化的演进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表现: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城市设施水平提高和居民生活状况实质性改变。二、近代西方城市化(由英国为例):1、发展特点?在18世纪中期以前,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发展迅速; 此后发展平缓,维持在较高水平;2、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原因:(1)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蒸汽机和电力的使用,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 工厂制度的发展,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 交通工具的改进,推动城市规模扩大;(2)民主制度的完善,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三、近代中国城市化:1、特点:半殖民地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