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年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 资源ID:247572       资源大小:12.53M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1、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目录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5第二章 神经调节8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8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0第3节 神经调节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2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7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19第三章 体液调节21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2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27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31第四章 免疫调节36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6第2节特异性免疫41第3节免疫失调47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52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55第1节植物生长素55第2节其他植物激素63第3节植

    2、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66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71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 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2)组成:【提示】消化液、尿液、汗液和泪液属于不属于(属于/不属于)体液,属于外界环境。2. 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组成及关系:(3)作用: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技巧点拨】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液。(2)分析:充分利用单方向(箭头)、双

    3、方向(箭头)(3)各组成的来源:血浆来源于:从消化道吸收而来;从组织液中回渗;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组织液来源于: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4)细胞外液的成分中最活跃的是血浆,因为组织液和淋巴液要通过血浆的循环完成物质交换.所以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 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的具体内环境细胞类型所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血浆等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判断】(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液。( )(2)细胞质基质

    4、、核液属于体液。( )(3)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 )(4)血浆和淋巴液可以相互渗透。( )(5)内环境仅由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组成。( )【易混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1)血液血浆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3)体内环境内环境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相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 不同点: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深入思考】1.组织液与淋巴液两者成分最相近因为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2.血浆与组织液成分和含量相近而不同的原因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双向渗

    5、透,但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组织液。【典型考点】判断某物质是否存在于内环境(1)存在的物质(2)“四看法”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总之,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细胞内的、与外界直接相通处的、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1)溶液渗透压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影响渗透压大小的主要物质类型主要影响物质血浆渗透压无机盐、蛋白质细胞外液渗透压Na、Cl(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7.357.45。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HCO和H2CO3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对位练习】静脉注射时要用生

    6、理盐的原因是:水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可以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温度和酸碱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代谢。【判断】(1)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2)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HPO维持。( )(3)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4)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Na。( )(5)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归纳提升】流程图法分析造成组织水肿的多种原因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

    7、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判断】(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内环境。( )(2)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内环境。( )(3)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对位练习】下图所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是呼吸系统、是消化系统、是泌尿系统、是皮肤。(2)图中的a表示是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b分别表示原尿的重吸收。(3)外

    8、界空气中的O2进入骨骼肌细胞中发挥作用要共经过11层生物膜,CO2从产生部位排到空气中要经过共经过9层生物膜。【判断】1. 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 2.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 )3. 细胞外液是细胞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 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生化反应的主要场所。( )5. 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 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原因: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2. 模拟生物体维

    9、持pH的稳定(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如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步骤(略)注意:每次实验一定要先测试起始的pH,目的是便于与实验后的溶液的pH做比较。(3)实验结果材料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自来水滴加HCl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缓冲液 无论滴加HCl溶液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生物材料无论滴加HCl溶液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

    10、持相对稳定。比较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对,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注意】(1)该实验过程中滴加酸或碱时应注意: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HCl和NaOH均有腐蚀性,要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至少选两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加入酸或碱后要待其稳定后再测pH。(2)本实验中甲组(自来水)和乙组(缓冲液)起均起对照作用,两者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甲组为阴性对照,乙组为阳性对照。(3)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HPO42-/H2PO4-、HCO3-/H2CO3等,它们能够对pH的变化

    11、起缓冲作用。(4)流程图法分析血浆pH稳定的调节机理3. 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3.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4.法国贝尔纳观点: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5.美国坎农观点: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他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

    12、,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6.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因此,它对于内环境稳态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7.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8.稳态失衡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9.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出现高原反应,说明外界环境可以影响内环境稳态,而内环境可以自我调节以减少外界对人体的影响,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不被破坏,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13、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正常时,内环境维持稳态;内环境维持稳态时,机体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等。三、内环境稳态意义及现代概念1.稳态的意义2.稳态失调分析(1)化学成分含量失衡血浆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代谢废物尿素等含量上升,可能导致尿毒症。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血液中Ca2+含量过低,哺乳动物可出现抽搐等症状;血液中Ca2+含量过高,易导致肌无力。血糖平衡失调,可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2)内环境理化性质失调pH失调,会导致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会导致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会导致发烧等。(3)实例分析人在发高烧的状态下,内环

    14、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渗透压平衡遭到破坏。当大量饮水后,内环境渗透压变小,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如果某人因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水肿等,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会造成呼吸性酸中毒。3.现代稳态概念: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而是适用于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如:在分子水平上有: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血压、心率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

    15、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等。【判断】1.人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3.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外界环境变化稳定时,机体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4.人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内易稳态失调。(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6.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7.人体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对,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8.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这四

    16、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10.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第二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 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等,位于颅腔内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椎管内神 经 系 统脑神经按分布分类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按功能分类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2.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大脑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下丘脑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

    17、节中枢、血糖调节的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某些细胞还有内分泌的功能,如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脊髓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3. 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 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比较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布范围分布更广相对少些中枢部位脊髓颅底(

    18、主要)和脊髓(很少)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作用相反(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的意义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以及套在外边的髓鞘共同组成。3.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4.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判断】1.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 甲同学发生交通事故

    19、受伤,失血过多时,他机体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解析:当人意外受伤失血过多时,血压下降,机体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血压暂时升高。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4. 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唯一细胞。( )5. 脑神经仅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仅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的感觉和运动。( )6. 兴奋只在反射弧中传导。( )7. 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实例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反射弧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产生兴奋。【温馨提示】一种感受器只能感受某种特定的刺激,所以感受 器的构造是多种多样的;

    20、感受器均有适应现象。传入神经: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功能:对刺激作出应答。二、反射1. 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提示】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如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不属于反射。3. 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区 别形成过程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来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否是数 量有限的

    21、几乎是无限的神经联系永久性的(固定的)暂时性的(可变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外的中枢大脑皮层意 义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提高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能力实 例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联 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经过条件刺激,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提示】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于最终完全不会出现,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消退,该过程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

    22、大脑皮层的参与。4. 完成反射的条件(1)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引起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是不构成反射。(2)需要有适宜的刺激能发生反射活动。【判断】1.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2.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4.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6.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7.食物引起味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8.用电极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能引起膝跳反射。( )9.效应器是指传出神

    23、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三、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根据是否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结构判断。图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4)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构成,如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构成,缩手反射由三个神经元构成;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典例】(多选)如图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b、c、d表示

    24、三种不同的神经元。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BC)A.若完成的活动为膝跳反射,则图中不应出现c神经元B.在完整的反射弧进行反射活动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为dcbC.图中缺乏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D.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结构b和d上均有电位变化第3节 神经调节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传导形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提醒】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

    25、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及相关概念(2)突触类型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类型:效应器中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3)兴奋传递过程:(4)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5)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一般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不能(能/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受体化学本质:蛋白质。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引发突出

    26、后膜电位变化。去向:迅速被相应的酶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贮存于囊泡或扩散方式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拓展】1. 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仍主要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2. 若催化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失活,会出现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引起持续收缩或持续舒张。【重点难点突破】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2)动作电位的产生: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项目静息电位绝对值a点的移动静息电位绝对值c点的移动Na+增加不变不动增大上移Na+降低不变不

    27、动变小下移K+增加变小上移不变不动K+降低增大下移不变不动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1)电位变化示意图:(2)产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突触后膜对Cl、K的通透性,Cl进细胞或K出细胞(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主要与Cl内流有关)(3)结果: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得更大,突触后膜更难以兴奋。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 【判断】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2.神经细胞膜内的K+外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 )Na+内流使膜

    28、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说Na+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3.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4.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5.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6.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躯体的运动,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2.大脑皮层,位于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细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大脑有丰富的沟和回使得大脑皮层具有更大的表面积。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面部表情流涎发声

    29、咀嚼吞咽足手前臂臂 躯干骨盆大腿小腿3.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控制头面部区域与大脑皮层对应是正置的。【活学活用】如果某脑卒中患者出现以下情况,请判断:左侧下肢无力,其发病部位在右侧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手和上肢无力,其发病部位在右侧中央前回的中部;面部表情不受控制,其发病部位在中央前回的底部。4.分级调节的意义: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基础梳理如下:【活学活用】(1)成年人

    30、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不能,其原因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2)某些成年人受到外伤或老年人患脑梗塞后,出现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的原因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致使丧失高级中枢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大脑皮层与脊髓反射中枢的神经联系出现了损伤。(3)分析不同情况下是否能完成排尿反射,右图: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甲是位于大脑的高级中枢,乙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新生婴儿的A兴奋,E能(能/不能)兴奋。 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能/不能/不一定)兴奋。如果正常

    31、成年人的N兴奋,E不一定(能/不能/不一定)兴奋。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排尿反射会(会/不会)发生障碍。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排尿反射存在(存在/不存在)。【归纳总结】1. 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各个中枢的功能不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如图:2. 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判断】1.所有活动均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完全控制。( )2.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3.脑干受到损伤,各种生理活动即失调,严重时呼吸或心跳会停止。()4.脊髓和下丘脑都是机体运动的低

    32、级中枢。( )5.脑干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6.自主神经系统可以自主控制内脏的有关活动。( )7.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8.如果脊髓在胸部横断,会造成患者小便失禁,原因是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损坏。( )9.大脑某区域出现损伤的脑卒中病人,上下肢都不能运动,但脊髓、脊神经等正常。( )10.手指不小心触及酒精灯火焰时立即缩回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分级调节。( )1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及心血管活动等。( )12.婴儿尿床和大脑受伤后成人尿床的原因相同。( )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具有语言、学习与记忆、情绪等方

    33、面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一、语言功能1.功能区分布及功能受损后的影响2.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左半球负责。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3.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W区在位置上邻近躯体运动中枢、V区邻近视觉中枢、H区邻近听觉中枢,这样的分布说明特定言语区功能的发挥需要与其他相关特定中枢的协调配合。二、学习和记忆功能1.学习与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学习与记忆的基础:同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3.

    34、人类的记忆过程4.学习与记忆的本质: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三、情绪1.抑郁: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 抑郁 。抑郁通常是 短期 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2.抑郁症: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一般抑郁不超过两周,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患者必须到医院去接受专业治疗。3.调节情绪波动的方法: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归纳总结】(1)抑郁与抑郁症关系简图(2)抗

    35、抑郁药的作用原理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判断】1.大多数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 )2.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感觉性记忆。( )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多数人由大脑皮层的右半球主导。( )4.大多数人大脑左半球主导语言功能,主要负责形象思维。( )5.听写英语单词时,参与的语言中枢有S区、W区和H区。( )6.长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流有关。( ) 第三章体

    36、液调节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比较2.激素的发现组别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沃泰默实验组1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胰腺分泌胰液盐酸能刺激使胰腺分泌胰液。组2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由血液中的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组3切除了通向小肠的神经,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胰腺分泌胰液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而发生沃泰默的解释:这是一个顽固的反射,因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囿于定论,错失良机!)实验假设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这不是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它进入血液后,随血流

    37、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测量单位时间内胰液的分泌量。胰液分泌量明显增多,说明提取液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盐酸能刺激小肠黏膜分泌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归纳: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概念: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深入思考】(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不能(能/不能)说明该调节过程不是神经调节,该实验只能说明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多

    38、,有体液调节的存在,但由于通向小肠的神经被切除,无法判断该过程中是否有神经调节。(2)斯他林和贝利斯要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的原因是彻底破坏神经结构,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并使盐酸对小肠黏膜造成刺激。(3)沃泰默和斯他林、贝利斯实验都遵循科学性原则:设计对照实验和单一变量。(4)后来的研究表明,胰液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多的双重调节,但以体液为主。【判断】(1)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会经由导管输送至消化道发挥作用。( )(2)外分泌腺的分泌物都是消化液。( )(3)激素都是指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4)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 )(5)结扎狗的胰管,胰岛素分泌会

    39、减少。( )(6)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就是睾酮,能激发雄性的第二性征。( )(7)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 ) (8)胰腺既有内分泌功能也有外分泌功能。( ) (9)激素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代谢过程从而调节生命活动。( ) 2胰岛素的发现(1)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实验证明胰腺中分泌物的存在,收效甚微的原因是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了内分泌部分泌的胰岛素,使胰岛素失效。(2)班廷和贝斯特的实验中,采用了手术切除法、注射法方法来研究激素的生理作用的。3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1)本实验设置了自身前后对照的对照,实验结果能够说明说明睾丸与公鸡雄性特征的维持有关。(2)本实验中将

    40、公鸡的睾丸摘除采用了切除(阉割)法的研究方法,体现了控制变量的减法原理。(3)本实验中将公鸡的睾丸重新移植回去采用了移植法的研究方法,体现了控制变量的“加法原理”。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共同构成。例如,小肠粘膜上的内分泌细胞和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如下表: 激素分泌部位主要激素化学性质作用部位主要作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垂体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生长发育等促甲状腺

    41、激素甲状腺调节甲状腺的活动促性腺激素性腺调节性腺的活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调节肾上腺皮质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I)氨基酸衍生物几乎全身细胞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可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皮质醇类固醇肾小管和集合管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胰岛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代谢过程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卵巢雌激素类固醇全身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孕激素卵巢、乳腺睾丸雄激素类固醇全身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细胞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2. 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及结合方式(1)固醇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以上两类激素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3)多肽和蛋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此类激素易被消化酶分解,不宜口服,需注射补充。(4)不同激素受体分布位置不同3.常见激素分泌异常疾病4. 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1)(2)一般思路:(3)案例:验证甲状腺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为本站会员(雪****)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